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每到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張燈結彩,各個地區也會舉辦很多除舊布新的迎新年活動。尤其是在農村地區,過年的氣氛更加的濃鬱,貼春聯,放鞭炮,走親戚等等,這些都是每年春節必須執行的傳統習俗。春節本來應該就是親朋好友歡聚的日子,相互之間可以增進感情,但是現在走親戚仿佛變成了走過場,彼此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平淡,這些習俗不要忘了,過年就是圖個喜氣!
壓歲錢
給壓歲錢應該是農村的小朋友最喜歡的事情了。在農村只要是未成年的小孩子,在過年的時候都能夠得到家長或者是長輩給的壓歲錢。在農村有的人都說給的壓歲錢越多,自己來年掙的錢也會越來越多。所以為了圖個好彩頭,農民們都會給孩子們發一些壓歲錢。有些人不捨得花錢,不願意給孩子們壓歲錢,之後很多人小朋友都不願去拜年了,明年的人氣可能會降低很多。
走親戚
過年走親戚也是在農村新年中最重要的一個儀式,本來在新年走親戚是為了加強聯絡親戚之間的感情,但是因為走親戚的時候一般都需要帶一些禮品,所以有些人就不願意去走親戚了,覺得出趟門又要花錢。但是其實你不出門,可能損失的更大。很多人都是在乎眼前的一些小利益,自認為自己很聰明,但是如果人生在世,身邊的親朋好友都不來往了,那還有什麼意思呢?
好飯菜
在招待客人的時候,農戶都會把自己最好的東西端出來給大家品嘗,意思就是為了和大家一些分享自己的收穫。有些人不願意將自己的好酒好菜拿來招待客人,酒席上的東西會比較的寒酸,這樣的家庭一般大家都是不願意交往的。你的經濟條件大家也都是清楚的,什麼樣的飯菜你是可以供應的起的,大家都是心知肚明。但是你為了節省,不願意好飯菜招待客人,以後客人也不會願意和你交往了。所以有句老話就說,寧可自己吃糠,也要讓客人吃肉。
現在農村的生活條件都變得不錯了,大家也不是說差幾百塊的壓歲錢,也不是為了蹭一頓飽飯,而是為了親戚之間的感情聯絡,所以不管有錢沒錢,這些習俗一定不要忘了。人際交往中,大家不要把金錢看得太重了,畢竟金錢是身外之物,過年圖得就是一個喜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