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過年重要的習俗與祭拜!這些你了解嗎?

2021-02-08 兩岸商匯



        春節,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節日。美麗的寶島臺灣過年的民間風俗,跟大陸基本相同,但也有其獨特之處。

在臺灣地區,大年夜全家大小圍坐在火鍋周圍吃年夜飯,叫做「圍爐」

參加「圍爐」的人,不論是誰,桌子上所有的菜都要夾著吃,

即使是平日裡不喝酒的人,也要象徵性地喝一口酒以討吉利。

        臺灣人把拜年叫做「走春」,

走春的人每到一家都會說一些吉利話,

而主人都會拿出以朱紅色木盒或九龍盒盛的糖果,

並端甜茶熱情招待,表示主客之間的親密。

客人告辭離去時,主人和客人要向對方的孩子互贈紅包。

        最為特別的是,

在臺灣地區有一種叫做「避債戲」的娛樂活動,

「避債戲」,就是大年三十晚上,一些寺廟演戲。

那些欠有別人債款而年前又無法還清的人,為了躲避債主上門催債,便偷偷地跑到廟前的「避債戲」臺前「看戲」

這時,如果討債或收帳的人,硬是闖到「避債戲」臺下來找人要錢的話,

不僅會惹起「公憤」,而且必遭「群打」,討個沒趣。

這臺戲,從除夕一直演到新年的早晨。

這樣,那些躲債的「看戲」者,也就可以安然無恙地回家「歡度」新年了。

這一習俗,如今在臺灣民間的一些鄉村裡仍然保持,但是早已失去了原來的那些意義。


在這裡,年味依然濃厚,春節在熱鬧裡度過。



元宵節野柳寶安宮祈福  何國瓊 攝


臺灣新北市野柳漁港碼頭好戲連臺:「淨海巡洋」、「漁獲滿艙」、「神明淨港」、「神明過火」等祭祀儀式你方唱罷我登場,從而拉開了新春元宵節「神明淨港文化祭」民俗活動的序幕。


9時30分,數十名年輕壯漢分組抬著供奉神明偶像的竹轎,在鼓樂聲裡依次蹈入冰冷的海水,於濺起的浪花裡淨化心靈,以祈禱運至褔來,由此將祭典推向高潮。


據了解,緊鄰臺北的新北市是臺灣最北的城市,其野柳「神明淨港」民俗活動歷史久遠,充滿了祈願文明的民俗及宗教色彩,多年來與平溪天燈節並稱為當地兩大元宵節慶,每年新春都會吸引大批世界各地的觀光客。今年元宵節期間,本報長江地理攝影俱樂部專程組織「相約臺北鬧元宵」民俗攝影活動,30多位熱愛攝影的武漢市民乘興飛越海峽,用相機見證了當地同胞慶新春、鬧元宵的盛況。

    

另一亮點,無疑是距野柳十多公裡的平溪天燈(孔明燈)盛會。入夜時分,平溪夜空一片璀璨,數千盞天燈載著人們的祈福心願分波次冉冉上升,照亮了山野,也照亮了近十萬張笑臉。在歡慶節日的時刻,江城拍客們興奮地一次次按動快門,用鏡頭和心靈感受不一樣的景象、一樣的風俗。


趕緊,一睹為快!




平溪數千盞天燈齊飛,蔚為壯觀。


臺灣平溪兩名女子將願望寫在天燈上放飛。



臺灣基隆市野柳區舉行「神明淨港」文化祭祀活動,祈福風調雨順漁業豐收。


  圖為諸神遊街。



臺灣野柳淨港「蹈海祈福」的習俗已有百餘年歷史,是臺灣獨一無二的鬧元宵民俗活動。


蹈海祈福前,鞭炮齊響,抬轎者以各種有力動作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向玲 攝




蹈海祈福開始,年輕壯漢們依次蹈入冰冷的海水。王亞敏 攝



抬著竹轎蹈海瞬間。  張育紅 攝


參加蹈海祈福的選手向岸邊遊去。何國瓊 攝



基隆廟口夜市,緊鄰基隆港,是臺灣著名的夜市之一,在臺灣曾被票選為最美味的夜市。



元宵節當晚基隆廟口夜市人頭攢動。


基隆市街頭,大家一起做彩色湯圓。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家家戶戶都會準備過年拜拜,不僅是告別舊的年度,也祈求新的一年好運到,不同的地方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屬於自己特色的過年習俗,在臺灣,過年習俗更是別有一番「風味」。春節在傳統上是指農曆的過年,期間約自臘月二十四的送神日開始至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止,但是在送神之前其實還包括了一個大家熟知的習俗「尾牙」,這一天除了要祭祀土地公,公司行號也會藉此聚餐,感謝員工辛勞。
這一天被稱為灶神、地基主與眾神明回天庭回報述職的日子,多數民俗專家都建議送神的祭拜,早上甚至愈早愈好,目的是要讓眾神早一點放假。而送神之後,像是神明廳的打掃,神案、神像、祖宗牌位、香爐的清理換新才會開始。在所有拜拜裡面,除夕可能是最複雜的,因為大家供奉的神明不太一樣,按照各地習俗,大家對各神明的重視程度也都有所差異,所以拜的方式五花八門,有人會特別多拜三官大帝,有的會特別多拜床母、門神、灶神等。不過不管怎麼拜,玉皇大帝、地基主、祖先與家神都是一定要拜的。
初一拜拜其實比除夕拜拜簡單多了!多半是零點開始先拜神明,中午再拜祖先就可以了,而開春拜拜,是祈求新的一年能夠平安順利,除了在家裡拜拜以外,各大廟宇會在子時過後開廟門,許多民眾往往半夜凌晨就去排隊,希望在年初一的時候,能夠趕一大早跑到廟裡第一個上香,這也就是搶頭香,不少人相信搶得頭香,會在今年得到神明特別的眷顧和保佑。
這個習俗其實是起源於嫁出去的女兒或孫女回娘家探望雙親是否平安、健康,當然探親祭祖準備供品,主要就是祭拜祖先,祈求全家平安。


而這一天也和初二一樣,以祭拜祖先為主,多半以鮮花、素果、糖果、茶水三杯為主,當然供品可隨心意增加。

照理說,我們送的是灶神和太歲,接神也應該是接灶神和太歲。一般是選在近傍晚之時,俗諺有「送神早,接神晚」之說,在自家的神案或廚房面向爐灶擺供桌拜拜恭迎,拜拜完後別忘了開一下爐火,代表灶神已歸位續職。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五路財神的生日,因此商家都要循例迎接財神,也有說法是這一天是撤供及開張的日子,要撤去所有的供品(有的到正月十五日才撤供),初五又稱破五,表示新年期的諸多禁忌過了這天就可以破除掉了。
農曆正月初九是天公生日,所謂的天公,也就是玉皇上帝,是地位最尊貴的神明,所以天公生日的拜拜,排場最特殊也最講究。拜拜的時間是當天凌晨一直到清晨七點前,傳統的拜法必須打開家中大門,穿戴整齊,由年長者在前帶領,後面依長幼之序順序上香拜拜。
以前人把元宵節,也就是正月十五,當作是春節的最後一天,大家對元宵也特別珍惜。而正月十五也是天官大帝(又稱「三界公」)生日,是神格僅次於玉皇上帝的神祇,主管賜福。所以到了這一天,絕對不能不求天官大帝的庇佑,所以拜的時候,供品和金紙也和拜玉皇大帝差不多,是相當重要的祭拜。



想到臺灣來個不一樣的旅行,可以按二維碼識別進去直接購買自由行的服務項目!



臺灣的醫美技術世界有名,此醫美籤證包含了身體檢查,至於治療,整容,微調均不包含在這些費用,你可以按以下圖片二維碼識別進去可以直接購買所標示的服務,若在服務人員與你聯繫時,沒法達成你所要求的時間與服務的要求時可全額退款,若與服務人員達成訂單確認時,因其他因素不能成行則由旅行社與消費者的退款協議進行,《臺商總匯》平臺將無權處理!


按下面二維碼識別,進去關注《臺商總匯》你將會發覺不一樣的世界!  ↓

《臺商總匯》今年必將讓你滿載而歸的平臺,一個最值得信賴的平臺!點擊下面"閱讀原文" 進去,在2018年新的一年中給我們更多的支持與鼓勵!   ↓

相關焦點

  • 你知道臺灣人是怎麼過年的嗎??
    臺灣雖然是以閩南人佔大多數,但1949年前後移入大批來自五湖四海的大陸人(臺灣叫他們外省人),外省人的加入讓臺灣成為一個文化的大融爐,不但保有傳統中國的特色也有在地獨有的節慶習俗,也因為許多不同文化的洗禮衍伸出一些新興的過年方式,使得島內民眾過的農曆年,成為中華民族過年習俗的縮影。臺灣各地均有年貨大街,其中規模最大的如臺北市迪化街、臺中繼光街建國市場、高雄三鳳中街等。
  • 年初一這些習俗很重要 但這些忌諱你真的全都知道嗎
    年初一這些習俗很重要!但這些忌諱你真的全都知道嗎     開門炮仗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     年初一這些習俗很重要!但這些忌諱你真的全都知道嗎     大年初一吃餃子     在除夕時吃餃子,取「更年交子」(來年交好運)之意,大年初一吃餃子則是為了一年交好運。     年初一這些習俗很重要!
  • 灣灣人民過年習俗那些事
    言歸正傳,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歹丸郎(歹丸郎奏4臺灣人的臺語念法)過年有什麼習俗8 ! 除夕這一天,也是傳統年節裡長輩最忙的日子(其實就是我老母以及嬸嬸們),爸爸叔叔都在抖腿好嗎。那除夕到底都要忙啥~白天要先拜神祭祖。
  • 臺灣過年習俗
    歡迎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本公眾號~投稿郵箱:lianganmedia@163.com      春節,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無論身在何處,只要是炎黃子孫,都把春節當成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來過臺灣民間過春節的習俗與大陸相差無幾,都是從自上一年的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開始,直到正月十八「落燈」為止。由於寶島居民的祖先(多為閩南和客家人)去臺開發,距今年代久遠且屢經滄桑,春節習俗也逐漸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模式和色彩。   其實一進農曆十二月即臘月,臺灣過年的氣氛就濃起來了。   臘月十六這天是「尾牙」。
  • 臺灣和大陸不同的春節習俗
    臺灣雖然很小,但是由於近代以來,外省人的大量湧入帶來了各地的習俗,所以臺灣的春節文化就是一個中國各地春節習俗的縮影!
  • 不得不知的馬來西亞過年習俗
    之外,位居第二的就是「你們過農曆新年嗎?」。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雅姐一樣,回答得有點累了…我們…我們當然過的呀,還過得興高採烈呢!!!!雖然遷徙到南洋的華人在東南亞各國已有一段時日,但已歷經幾千年的習俗是不容易被摒棄的啊,尤其是這強烈象徵家人聚首與除舊迎新的重要時刻。
  • 臺灣如何「過年」
    臺灣和祖國大陸各地一樣,春節,也叫過年,是民間最為熱鬧、時間最長的節日。一般從農曆十二月十六日的「尾牙」開始,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上元節)過完,才算全部結束,歷時整整1個月。  尾牙。每個月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是臺灣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稱為「做牙」。
  • 我們應該怎樣過年——除夕到十五的習俗!
    大習俗不知從何時起,我們中國人最隆重的節日活動,被逐漸的異化,人們大都忘記了幾千年來遵循的傳統習俗。幾十年來,不惜重金強化「春晚」及其教化作用,極力淡化傳統文化因素,到今天,甚至許多人認為過年最大的活動就是看「春晚」。其實,過年最重要的活動是敬天、敬神,祈求來年吉祥好運,即對神佛的信仰和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
  • 冬至習俗你知多少?細數冬至的傳統習俗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習俗你知多少?細數冬至的傳統習俗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中秋、春節可能是國人最重視的節日,但在兩廣人的眼裡,冬至卻也是一樣重要的節日,甚至比春節還重要得多,兩廣人有句話叫冬大過年,從此可見冬至在兩廣人心目中的地位.
  • 農村人過年的禁忌,你還記得這些嗎?
    農村人過年的禁忌,你還記得這些嗎?我國作為一個有五千多年歷史的國家,自古以來流傳下來很多優秀的文化習俗。在一些重大節日和重要祭祀場合,人們也制定出了一套專屬於那個節日的習俗和禁忌。春節作為我國最重大的節日,有著幾千年的歷史,當然也存在著屬於春節的禁忌規定,你還記得多少呢?大年初一,不能吃藥這個習俗可能很多年輕人都不了解,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因為大年初一,在中國人的心中就是邁入新年的第一天,是非常重要的。
  • 以前過年前除了殺年豬,還有哪些習俗?現在農村還會殺年豬嗎
    在農村過年前殺豬,確實是很常見的一件事情,這是屬於農村幾代人的記憶,也是農村特有的傳統習俗。那麼農村除了殺年豬,還有哪些有趣的習俗呢?下面我來給你們分享一下:農村殺年豬這個習俗,具體是從哪個年代開始,無從考究,但有一首老北京的民謠是這麼唱的:小孩小孩你別哭,進了臘月就殺豬,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 冬至吃啥這些各地習俗你了解多少
    冬至吃啥這些各地習俗你了解多少時間:2020-12-21 13:43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吃啥?冬至吃啥這些各地習俗你了解多少 冬至吃啥?冬至吃什麼,各地風俗不同吃什麼,就有所不同的,那麼大家是不是想知道冬至其他地區吃什麼,想知道大家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農民過年,這些習俗不要忘,過年就是圖個喜氣!
    尤其是在農村地區,過年的氣氛更加的濃鬱,貼春聯,放鞭炮,走親戚等等,這些都是每年春節必須執行的傳統習俗。春節本來應該就是親朋好友歡聚的日子,相互之間可以增進感情,但是現在走親戚仿佛變成了走過場,彼此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平淡,這些習俗不要忘了,過年就是圖個喜氣!壓歲錢給壓歲錢應該是農村的小朋友最喜歡的事情了。
  • 農村過年期間「迎喜神」這一習俗你可知道?
    迎喜神,是中國舊時過年時祈求吉祥的一種風俗,也叫迎喜節。喜神,相傳是古代專司喜慶之神。在古籍中有這樣的記載:「遇得喜神,則能致一歲康寧」。意思就是說,如果在年初的時候能夠有幸遇到喜神並得到喜神的照應,那麼就可得以在一年內保持平安順遂,福祿富足。
  • 過年,當我們祭拜祖先的時候,是在祭拜什麼?
    但仔細想過後,還是想誠懇點兒,趁著大過年的勁兒,和大家聊聊祭拜祖墳的事兒。我家祖墳在山上,在離重慶市區100多公裡遠的鄉鎮的丘陵之中,不是那種建好的公墓,是真正的青山綠水的山坳裡。但是這些關於家族的事兒,卻非常有必要讓一輩輩人傳承知曉。過年祭祖時,父親每次放爆竹都會拿在手裡放,爆竹燃到盡頭時,他才扔一旁的地上,而燒紙錢更是有非常多講究。火紙他親自購買,然後用一個鐵斬子在厚木板上,戳成一木目目的錢幣。焚燒紙錢的時候,事先撕好,確保每一目錢幣不斷裂。每次我在旁邊蹲著,看他操作,還不許我亂說話。
  • 過年咯「秀篆習俗」您知多少?
    豬、牛、雞舍,窗戶貼上紅紙寫「福、春、五穀豐登、國富民強、六畜興旺」等字,這些字,秀篆人也喜歡把正方形的紙轉成菱形來寫。       有的在門楣頭上掛盞船燈、燈籠。按習俗三十日、初一、初五這三天夜裡,家裡每個房間、祠堂、沒人住的老房子、豬圈等,都要點一盞燈到天亮,意在添丁進財,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還有在三十日傍晚,每個人家門口放上一桶水,主要是防火。
  • 有哪些過年習俗,日本還在堅守?
    到了我這一代,其實已經不太知道這些過年的習俗與套路。於是,我把祭拜過程與酒水布局一一記下,以備後用。進入現代社會,傳統的好習俗漸漸被人遺忘,作為後輩,也已經鮮有人知道這些習俗的來龍去脈。所以,老人們開始擔心,以後到了天堂,還有沒有子孫在過年時,想起他們?
  • 過年祭拜也不可忘記他!拜好「家中守護神」土地主,重要時刻會救你一命!
    過年怎麼拜才會旺?這篇文教你如何拜土地爺。「土地爺」在臺灣叫做「地基主」,他是個住宅的神明跟「灶神」一樣都是保祐闔家平安,事事順利的神明,他官階很小,類似聯絡官的工作。除了保護這個家的成員外,也有傳遞家裡功德是非的工作。
  • 元宵佳節話習俗
    主持人:2月7日是農曆元宵佳節,按照民間的傳統習俗,過元宵就是過小年,過完了元宵節才算是真正過了春節。最近北京市連降瑞雪,到處都是銀妝素裹,也可以說正應了那句「瑞雪兆豐年」的俗話,在臺灣人們也非常注重元宵節這個傳統節日,早早就有各種各樣的助興活動,今天我們的演播室請到了中國社科院民族研究所曾少聰博士,歡迎你。
  • 帶你了解臺灣人的婚禮習俗,傳統婚禮流程的演變....
    ,特別是原著民地區的婚禮習俗也難免衍生出自己的特色,臺灣婚禮當天要準備甜米糕一籠.兩支甘蔗.芋頭也兩棵都要貼著囍字或紅紙並用紅線把它綁在一起,甜米糕也是要貼個囍或是插上春仔花等等,下面我們就跟著臺灣網民的視角來看看臺灣傳統婚禮都有哪些流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