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除夕到十五,都有哪些你不得不知的習俗呢

2020-12-24 教書育人桃李滿園

除夕夜吃餃子有講究。

餃子也叫「扁食」、「水角兒」。餃子作為日常食品在很早之前就出現了,但是餃子作為節日食品,卻是開始於明朝,盛行於清朝,一直流傳到今天。餃子要在除夕晚上包成,很多家庭年三十吃過中午飯,就又開始包餃子了。這些餃子要等到除夕夜交子時吃,這時正是新年正月初一的開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的意思,「交子」與「餃子」諧音,因而稱其為「餃子」。

大年三十包的餃子,大多數地區包的是彎月形的。這種形狀的餃子需要把麵皮對摺,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沿半圓形邊捏緊捏勻,稱為「捏福」。年三十的餃子擺放也有要求,不能隨意擺放,俗話說:「千忙萬忙,不讓餃子亂行。」

過年要給壓歲錢。

「壓歲錢」又稱「」、「壓祟錢」、「壓腰錢」等。在除夕之夜給晚輩們發壓歲錢是我國傳統的過年習俗。在春節,孩子們最喜歡的一件事就是收到長輩們給的壓歲錢了。過年長輩給晚輩壓歲錢,有化兇為吉、避邪鎮惡的寓意。

正月初二才能回娘家。

「回娘家」又稱「歸寧」,是指正月初二時,嫁出去的女兒們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娘家給父母拜年。回娘家為什麼必須在初二,而不是在初一呢?

有一種迷信的說法是這樣的,已故的老祖宗在年底要回家享受供奉,老祖宗如果看到家裡有「外人」,就不願意進家了,因為人們普遍認為「嫁出去的女兒是潑出去的水」,已婚女人被稱為「外人」,所以已婚女人不能在家裡過除夕、初一。這個規矩在以前的很多農村,人們都嚴格遵守著。不過現在是新時代了,人們不再相信鬼神之說。女兒在娘家過年的也越來越多了,不論何時,家人團聚總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

正月初五為什麼又叫「破五」?

正月初五又稱「破五」,也稱「忌針節」、「破五節」。在舊時,從除夕到初五,有許多的規矩和禁忌需要人們遵守,到了初五,禁忌才可以打破,因此,有了「破五」之稱。

在破五那天,家家戶戶都要吃餃子、放鞭炮慶祝。不過今年廣大的農村也在推行「禁放令」,恐怕很難到噼裡啪啦的炮竹聲了。

正月初七是老鼠嫁女日。

正月初七這一天是老鼠嫁女日,即送老鼠出嫁,意思還是把老鼠送出家門,表達了人們對老鼠的痛恨,希望老鼠能夠滅絕。這天傍晚,人們要早早吃完晚飯,趁天不黑的時候,就要燃放鞭炮慶祝。等到天黑時,家家戶戶都不能點燈,全家人靜靜地坐在屋子裡,不發出聲音,生怕打擾老鼠嫁女,以求今年的鼠害會少一些。

元宵節的來歷。

元宵節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夜」或「上元節」,這是新的一年裡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歷來在這一天有張燈、觀燈的習俗,所以又稱為「燈節」。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從東漢時期開始的。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之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的影響在中國逐漸開展開來。

相關焦點

  • 今日除夕 除夕的習俗有哪些?
    今日除夕 除夕的習俗有哪些?時間:2020-01-24 12:2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今日除夕 除夕的習俗有哪些? 除夕是新舊交替之際,所有活動都是以除舊布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1、守歲 守歲,俗稱熬年。
  • 我們應該怎樣過年——除夕到十五的習俗!
    添加金點子私人微信:jdz8922092我們應該怎樣過年除夕到十五 大習俗不知從何時起,我們中國人最隆重的節日活動,被逐漸的異化,人們大都忘記了幾千年來遵循的傳統習俗。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到飽;初四接神,初五隔開,初六挹肥;初七七完,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十一請子婿,十二查某子返來拜,十三食暗糜配芥菜,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暝。從古到今,新年習俗流衍變化,裡頭暗藏了古早人的信仰與風情,以及現代人與時並行的腳步。無論你做或不做,信與不信,都一定要先看個明白!
  • 除夕風俗習俗有哪些簡單介紹 除夕的講究及忌諱禁忌注意事項
    除夕是我國傳統的佳節,古往今來,人們用各種方式來慶賀除夕,那麼大家知道除夕的習俗都有哪些呢?除夕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有何講究?小編整理了除夕的注意事項,感興趣的一起看看吧。除夕的風俗習慣除夕風俗習俗有哪些簡單介紹  「燃放煙花爆竹」。燃放爆竹是除夕夜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 「中元節」這天,你知道都有哪些習俗呢
    中國歲時節令有所謂"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你知道「中元節」都有哪些習俗呢?祭祖超度佛教根據《盂蘭盆經》,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以佛法供養三寶的功德,回向現生父母身體健康。
  • 除夕習俗30字50字簡短介紹 除夕守歲熬年的來歷意義及傳說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除夕守歲寓意是什麼呢?為什麼在除夕這天需要守歲呢?除夕有哪些風俗習慣呢?除夕習俗30字簡短介紹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十二月)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夕這天有貼春聯、放鞭炮、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等傳統習俗。
  • 除夕,作為中國第二大節日,你可知有什麼習俗和禁忌?
    放假了,又到除夕之日,心中的總是美滋滋的,在大家心裡除夕總是那樣美好,那你可知道除夕是怎樣的來的嗎?又有著怎樣的習俗呢?除夕的歷史很是悠久,而講究的中國人,在除夕這個重要的日子中,又有哪些習俗和禁忌呢?
  • 除夕是大年三十嗎?描寫除夕的詩詞有哪些除夕傳統習俗介紹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夜、歲除、大晦日,是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  農曆十二月多為大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稱為大年三十、年三十、年三十晚、年三十夜。而十二月小月時為廿九日,有些地區又會改稱二九暝。  「除夕」中「除」字的本義是「去」,引申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義是「日暮」,引申為「夜晚」。
  • 你可能知道,但不得不知的橋頭七大習俗(珍藏版)
    孩子們互到鄰家喜分「伴手」,吃「鑊灶佛糖」。(除夕)農曆年最後一天,民間叫「過年」。從臘月開始,各家做水晶糕、箬糕、糖糕;還宰雞殺鴨,並取豬頭擺祖宗祠堂前,稱「還冬」。在大門、正屋堂廳都貼對聯;在豬牛欄裡,果樹枝上都貼紅紙,以示豐年,穀倉、秤桿上也貼上紅紙,也叫封年。全家團聚吃分歲酒,長輩分壓歲錢給孩子,表示祝福。各處點「照歲燈」,生花報喜;堂前點守歲燈,通宵達旦。
  • 春節習俗|臘月二十九,提瓶去打酒,你的家鄉都有哪些習俗?
    歷史由來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裡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後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夕,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夕,即大年夜。這一天,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且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 春節都有哪些習俗?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的春節傳統
    春節可以說是一年之中最熱鬧的時候了,那麼春節都有哪些習俗呢?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過春節的習俗和傳統,看看大家有哪些相似的。春節都有哪些習俗大年三十也叫「除夕」大年三十也叫「除夕」,有時候臘月只有二十九天的時候,我們是上午二十九,下午就是
  • 除夕習俗有哪些,想知道的看過來,歡歡喜喜團圓,熱熱鬧鬧過年
    #春節裡的美食文化#守歲的習俗在中國有近兩千年的歷史晉朝人周處《風土記》中說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饋送年節禮物,稱為「饋歲」;相互宴請,稱為「別歲」;除夕通宵不眠,稱為「守歲」。這是現今看到關於守歲習俗的最早記載。但這時守歲似乎還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後,守歲成為全國的共同年俗。在除夕的這一天,要將家中裡裡外外的打掃乾淨了,還要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和福字。
  • 「百家號鼠你紅」2020年除夕有什麼講究 2020年過除夕有哪些風俗
    除夕,為歲末的最後一天夜晚,意為舊歲至此而除,過了除夕之後便是新年,也意味著新的開始。通常,在除夕的時候,各地都會有一些特別的習俗。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2020年除夕有什麼講究,順便來說說2020年除夕當天有哪些活動以及2020年過除夕有哪些風俗。一、2020年除夕有什麼講究1、2020年除夕有什麼講究?
  • 漢族的春節習俗都有哪些?
    南方地區在福建,春節期間都有祈福祭祀的習俗。新年迎神也是福州鄉村會在正月你舉行的意習俗。而老福州人「做年」, 主要有四種說法:其一,初一、初二、初三;其二,農曆十二月初一「筅堂」開始,到「二月二」龍抬頭(頭牙),這兩個多月都在「年」的概念裡,即「年暝兜」;其三,農曆十二月十六日的「尾牙」開始,一直到正月二十九(拗九節)都算過年,歷時45天;其四,農曆十二月廿四祭灶到正月廿九拗九節。
  • 過春節的國家有哪些?春節習俗及受歡迎春節禮品
    跨境新藍海又有哪些? 2020-01-14 11:08 除了中國以外,還有哪些國家過春節呢?目前過春節的國家主要集中在中國、東亞、東南亞。那這些國家是怎麼過春節的呢?最受歡迎商品又是什麼......
  • 農曆七月「鬼門關大開」,白沙有哪些忌諱?你不得不知
    傳說,從農曆七月一日起地府「鬼門關」大開,亡魂經過奈何橋出遊人間,所以,農曆七月風俗忌諱頗多,作為黎族地區的白沙,在農曆七月又有哪些風俗忌諱呢?
  • 老祖宗留下哪些習俗呢
    今年的中元節馬上就要到了,相信不少地方的馬路上,又多了一些燒紙錢和元寶的人。「鬼節」一詞成了中元節的代名詞。那麼這個節日究竟是怎樣來的?又有哪些習俗呢?中元節的由來中國傳統節日中有三個「元」節,分別是上元節,中元和下元節。
  • 馬上就要過年了,你知道春節的由來嗎?傳統習俗又有哪些呢?
    除夕、春節放爆竹之俗便逐漸盛行。《東京夢華錄》說:「是夜,禁中爆竹山呼,聞聲於外。」明代,接灶神、貼門神、除夕守歲、十五賞燈會已經盛行。《萬曆嘉興府志》中記載:「除夕,易門神、桃符、春帖,井隈皆封。爆竹,燔紫,設酒果聚飲,鑼鼓徹夜,謂之守歲。」經歷代發展,後人在早期曆法基礎上逐漸完善為當今使用的夏曆。
  • 中秋佳節有哪些習俗可以跟寶貝啟蒙的呢?
    中秋節和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亦屬於中國傳統第二大節日,最常見的節日習俗是吃月餅、賞月,那麼,你還知道哪些習俗呢?文章下面來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順便也可以講給我們的寶貝聽喲,從小感受下我們的傳統。
  • 【網絡中國節·春節】春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你都知道嗎?
    你知道過春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嗎?古代人怎麼過春節嗎,都做些什麼事?且聽小編為你一一道來。  春節起源春節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人們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  古代的賀年卡
  • 臘月二十七的習俗都有哪些?
    臘月二十七的習俗都有哪些?1、宰公雞有一句俗話:二十七,殺年雞。因為到了二十七了就已經離過年只有一兩天了,而大年初是不準動刀的,所以一些菜會提前準備好,比如雞就會選擇在臘月二十七準備。2、趕大集趕大集的意思是在春節時候的集市,這個時候是非常的紅火的,因為大家都忙著準備年貨啦!不知道你們那邊是不是也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