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直播5大問答:你的焦慮診斷報告

2021-02-19 吳曉波頻道

這周二,周國平老師在吳曉波頻道進行直播,一小時全程互動問答。關於人生的意義,關於愛情婚姻關係,關於自我與社會的價值衝突等問題,都從四面八方湧進直播間。小巴整理了幾個有趣的問答,送你這份焦慮診斷報告。

整理/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1. 

周國平哲學私房課學員 @旅行的cici魚


周老師,您說幸福是身體無病痛,靈魂無煩惱。可是煩惱好像是無窮無盡的,一個解決了另外一個又來了。請問周老師,怎樣做到靈魂無煩惱?

周國平:人不可能絕對無煩惱。人類的煩惱有兩類,一類是自己給自己造成的,比如欲望,貪念等;一類是生命本身就有的,比如生老病死。

對於生命本身就有的,要超脫,自己沒辦法支配就不要較勁了;對於自己給自己造成的煩惱,哲學可以幫你想明白自己要什麼,讓你有一個立足點去正確面對煩惱。 

 

 

2. 

周國平哲學私房課學員 @飛舞迎春


我今年44歲,3年前離開職場尋找下一個人生目標。經歷過婚姻家庭事業的波折,並逐漸走出徘徊。年初發現了一個創業項目,也是我的一個人生夢想。準備半年多,產品還在開發中。請問周老師如何用哲學指導創業?

周國平:你很勇敢,很敬佩你。創業也需要一種哲學上的準備。創業其實是你有了一種能力,你要把這方面的能力和市場的需要對接起來,為你的能力找到市場,但這其中會遇到非常多的問題。

 

所以,一個人能夠真正有創業的勇氣和韌性,需要先把人生的問題想明白,你需要什麼?你給自己人生賦予的意義是什麼?這可能就是人生的一大覺悟。

 

3. 

周國平哲學私房課學員 @雨甜


老師你好,之前對哲學模糊,聽了你的課之後豁然開朗。謝謝你。我想問:如果沒有遇到理解和共鳴,人會一直孤獨,有時候溝通也解決不了問題,這怎麼辦?

周國平:我覺得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別理他。兩個人無法溝通,不是一件靠努力就能解決的問題,需要兩個人在靈魂上有共同點。如果連這個都沒有,那就是白費勁。所以,溝通尋求理解,要找對人才行。



4. 

周國平公眾號用戶 @一葉


周老師,「經濟的矮子」和「靈魂的巨人」老是在一個人身上掙扎。既要我去討生活,又要跟隨靈魂站起來,這就形成極大的反差。有時候不知道自己是誰,應該做什麼?

周國平:謝謝你的提問。我從你的表述裡可以知道,你是一個很有精神能量的人。人和人之間的精神能量差別非常大,小的精神能量的人,可能不會有太多衝突。但精神能量大的人,內心跟社會跟環境會發生很大的衝突。但是我不知道出路在哪裡,因為這樣的人可能會成為悲劇性的人,但是也可能得到成功,那種成功就是大成功了。

 

5. 

吳曉波頻道會員 @李生  

周老師好,感謝開了這場答疑課。我想為人生的意義找個確定的答案,終不可得時就會產生焦慮。希望從哲學上找到人生意義,但人生很可能是沒有確切意義的,我該怎麼辦?

周國平:人生其實沒有現成的意義和價值,每個人必須自己去尋找和創造。

可能有些人比較在意財富、權利、地位等等,但更高的應該是精神層面的意義。它可以讓生命更加飽滿,可以讓你感受到生命的快樂。比如愛情親情、好的友誼等等。對人生意義的探尋,是一個思考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實踐。 


 

 

6. 

周國平公眾號用戶 @Hill


沒有遇見自己喜歡的女孩,年齡卻在增長怎麼辦?推動世界的原動力是什麼呢?婚姻是不是一道必答題?

周國平: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如果你找到自己喜歡的女孩了,可能就沒有這個問題了。我個人而言,我並不認為婚姻是推動世界前進的原動力。

在現實生活中,人分兩種。一種是做生活的表面麻木的難得糊塗者,另一種是做看清生活的真面貌覺醒後的掙扎者。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就屬於哪一種。如果說,你本來就比較簡單,生活在表面,你可能就不需要做什麼選擇。

當你提出這個問題時,說明你已經是後者了。你在追問,你在掙扎。這是一個比較好的探索狀態。

可能過了這個階段,你就可以進入高級的第一種狀態,高級的糊塗。糊塗又分兩種,一種是比較簡單的糊塗,一種是看明白了以後的糊塗。如果到了那種狀態,就比較舒服了。

以上僅僅是問答的一小部分。關於怎樣緩解焦慮,怎樣找到自己,如何在愛情和婚姻中獲得內心的圓滿,人又該如何面對死亡,這些問題周國平老師的哲學私房課中都做了解答。

20集精緻視頻課,已經有8000多人一起學習,周老師真人出鏡,給你最好的哲學入門課,帶你過不焦慮的人生。

 

點擊下圖,加入學習

相關焦點

  • 中國媽媽「焦慮指數」報告發布,這些地方的媽媽最焦慮……
    近日,UC大數據發布了《中國媽媽「焦慮指數」報告》,80後媽媽已經成為最焦慮的群體,而全職媽媽比從事媒體等行業的媽媽更容易焦慮。 報告顯示,媽媽焦慮指數排名前十的城市均為一二線城市。而在年齡分布上,80後媽媽成最焦慮人群,超過90後與70後媽媽。作為第一代獨生子女,80後媽媽面臨的壓力已遠超她們父母。學區房、子女入學、老人贍養、二孩壓力等等都加重了她們的焦慮。同時,媽媽們的焦慮指數也與她們所從事的行業有關。工作壓力越大,焦慮指數越高。
  • 9成職場人支持「準點下班」 脈脈職場報告顯示:工作是最大焦慮源
    事實上,以加班為主要表現的困境,已經成為職場人心中難以逃避的焦慮源。在脈脈 "向內而生 中國職場流動趨勢報告2021"中顯示,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57.5%的職場人 "比之前幾年焦慮得多";而焦慮源排名第一的是"工作",其次是 "積蓄";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焦慮源中位居第三。近九成受訪者反對加班
  • 《願你慢慢長大》: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
    談到周國平,我覺得大部分女性都應該比較熟悉。雖然他讀的專業是哲學方面的,但寫的東西大部分都是談論婚姻、愛情和孩子。所以他的書有眾多的女性讀者。曾流傳一句話:「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作為學者,周國平研究的是哲學,而這同時也是他的職業。哲學家的理性和冷智,讓周國平的學術成就為學界矚目。而在此之外,他也是一個幸福的男人。先後有3個女人,都用她們一生中最好的時間陪伴了他。
  • 偏頭痛+眩暈/頭暈+焦慮,你考慮是什麼病?
    原創 liny 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 收錄於話題#2020 CNA3個*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你是否也深為其診斷所困?臨床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偏頭痛+眩暈/頭暈+焦慮的患者,面對這樣的患者,診斷往往讓我們棘手,是一元論還是多元論,又該如何進行治療?在第十三屆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年會上,來自哈爾濱第一醫科大學神經內科潘永惠教授對《如何應對:偏頭痛+眩暈/頭暈+焦慮》這一專題做了精彩的報告。內容豐富,不容錯過!我們先從一個病例入手。
  • 抑鬱和焦慮會讓你「頭大」
    ,來自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抑鬱症或與個體大腦萎縮區域的尺寸有關,但當抑鬱症與焦慮症搭配時,大腦的這一區域就會明顯變大。然而,目前許多抑鬱症對大腦影響的研究,並不能說明患有抑鬱症的人也經常會感到焦慮這一事實。」該研究旨在提供一個全面的總結,研究腦結構變化與抑鬱的相關性,使用MRI測量全腦和(或)區域體積變化和抑鬱障礙的聯繫,以提供一個更具針對性的臨床診斷方法。值得關注的是,該研究還將全面研究抑鬱與焦慮共存的情況下,對大腦的影響。
  • 夜讀|周國平:成為你自己
    主播讀經典,陪您說晚安,大家好,這裡是閃電夜讀,我是武城縣融媒體中心主播亞男,今天和您分享的文章是周國平的《成為你自己》。成為你自己周國平童年和少年是充滿理想的美好時期。如果我問你們,你們將來想成為怎樣的人,你們一定會給我許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說,想成為拿破崙那樣的偉人,愛因斯坦那樣的大科學家,曹雪芹那樣的文豪等等。
  • 網易雲音樂入局直播問答 推首個音樂類直播問答節目「愛樂之戰」 | 直播榜Daily
    「大公司 」
  • 周國平的泣血之作,只為告訴世人,懷孕時別照X光
    也許你知道周國平,但你可能不知道,這位父親,就是周國平。作者簡介及創作背景周國平,中國當代著名學者、作家、哲學研究者,代表作品有《人與永恆》《周國平人生哲思錄》。有句話說道:男不可不讀王小波,女不可不讀周國平。足以可見周國平在國人心中的地位。
  • 抽了5管血,卻不敢看體檢報告,這屆年輕人太難了!
    不久前,「不敢看體檢報告」的話題引發熱議。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曾對1979名18-35歲的青年進行過一項調查,調查的結果讓人瞠目結舌。62.6%的受訪青年表示平時壓力大,擔心去體檢的話,會查出問題。
  • 直播問答:信息過剩年代的商業反諷
    特別是在內容創業熱土之上的直播問答新風口中,人們比以往都更為急切地想要知道:搜尋引擎公司們甚至順勢開發了即時就能夠出現答案的搜索神器。「知道」這件事情本身,被賦予了比以往更直接、更明確的商業價值。如果說類似得到、分答這樣的知識付費風口是讓用戶花錢買知識,直播答題儼然是進一步祛魅知識,甚至給予人們「知識變現」上的平權幻覺。從火爆程度來看就充分說明了這點。
  • 螞蜂窩發布2017畢業旅行報告:旅行成為緩解「畢業焦慮」的主要方式
    近日,中國領先的自由行服務平臺螞蜂窩發布了《「畢業焦慮症候群」:2017畢業旅行報告》,依靠螞蜂窩大數據平臺及面向數千名用戶的調查問卷,從畢業旅行動機與方式的視角,重新詮釋了95後一代畢業生的青春與焦慮——「焦慮」這一深層次背後心理,影響著他們在畢業旅行中的心理動機、旅伴挑選、目的地選擇、預算制定等,使這一代人的畢業旅行呈現出別樣、鮮明的時代特徵。
  • 周國平:我的童年
    幼時周國平侯家路位於上海東南角,屬於邑廟區,後改稱南市區。那裡是上海的老城,窄小的街道縱橫交錯,路面用不規則的蠟黃色或青灰色大卵石鋪成,街道兩旁是低矮陳舊的磚房和木板房,緊緊地擠挨在一起。邑廟區靠近黃浦江,由於排水設施落後,每年暴雨季節,當黃浦江漲水的時候,那一帶的街道上便會積起齊膝深的水,我們稱作發大水。
  • 快手首次發布直播生態報告:直播日活超1億
    原標題:快手首次發布直播生態報告:直播日活超1億 12月10日,快手大數據研究院發布《2019快手直播生態報告》,這是快手首次系統盤點直播業務。報告中既有時間、地理、內容等維度的盤點,也有主播側、觀眾側和互動玩法的詳細分析,全方位展現了快手直播的面貌。
  • 多囊偏愛年輕姑娘,大姨媽是第一診斷標準!
    在紅·Live女性健康學院的直播中,中西醫結合婦科的王莉主任醫師從診斷、治療到管理做了詳細的答疑,關於多囊的五大真相,趕緊對號入座吧。 快問快答文字版 1、月經不調是第一診斷標準 按照目前中國的多囊診斷標準,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第一個診斷標準,是月經失調(月經稀發、閉經或者不規則子宮出血等等),也就是說你如果每個月來月經,
  • 診斷報告給出,考慮肺癌,低度惡性,是啥意思?
    查體發現舌質淡紅,苔薄黃。診斷為肺結節,中醫診斷為氣滯血瘀、陰虛內熱。用活血、清熱、散結、健脾等藥物進行治療。用藥14付,患者再來複診時,咳嗽基本消失,焦慮也沒有了,痰減少,以白色為主,就是在靜坐時偶爾有胸悶氣短,心前區偶有疼痛,次數比之前減少。繼續用上方加減用藥。用藥14付後,患者症狀明顯減輕,無咳、無痰,偶爾有胸悶氣短,近日心前區疼痛消失。同時建議張先生,在冬天的時候注意適當鍛鍊,增強免疫力。
  • 癲癇共患病5大重災區,我不允許你沒聽過!
    中國抗癲癇協會副會長,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周東教授為此特別做了「中國癲癇共病現狀進展」的報告。 周東教授 周東教授的報告中指出,癲癇患者共患其他疾病較常見,涉及多類疾病,加大了診斷處理難度,增加了致殘率和死亡率,嚴重影響癲癇患者的生活質量
  • 「疑心病」的5大症狀,緩解焦慮這麼做!
    其實,我們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出現這種情況的人群多數在平常就有異常,在沒有疫情之前,他們對自己的身體健康就存在擔心,但並沒有嚴重到影響生活,這時候這種情況被稱之為「健康焦慮」,一旦出現較大的疾病爆發,這些人的健康焦慮情況也會加重,就出現了疑病性神經症的情況,那麼,疑病性神經症都有哪些表現呢?
  • 專訪 | 75歲圖書館館長,另一個周國平:去思想,才會超越痛苦
    我們問他,如何看待當代青年人所說的「佛系人生」,又為什麼焦慮、迷茫、壓力,成了我們這一代人集體的痛點? 周國平說:「真正的佛系,照我的看法,應該是先思考,後看破,最後還能繼續砥礪前行。心態變得更自由積極,也就活得更超脫。」
  • 薇婭李佳琦辛巴們焦慮式暴富背後:直播電商還能火多久?
    李佳琦曾公開表示了自己的擔憂:「如果你今天不直播了,說不定你的粉絲就會被那另外的9999場直播吸引住了。」 現在,直播帶貨完全變成了一場混戰,許多意想不到的人進入這個戰場。 比如各種知名的、不知名的企業家,包括格力電器總裁董明珠、攜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等人,都是直播帶貨的愛好者;又比如降維打擊的羅永浩,已經成為一顆光芒萬丈的帶貨明星;還有自帶流量的一線明星大咖,帶著大把的資金、強悍的作戰團隊進入這個行業
  • 周國平:現代人最缺乏的能力,其實是這種能力
    一直喜歡美好而長久的東西,一直希望文字能治癒孤獨,如果我的文字曾感動你,請點上方的關注,一起走下去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無心情語 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每個人都會不同,更多的會明顯地以利益價值為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