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kh: Gods of Egypt,一場埃及神話背景下的諸神黃昏

2021-02-23 FUNCLUB

這是一個諸神瀕臨被凡人遺忘的時代,喪失忠誠和信仰之神終將歸於消亡,在此神秘而古老之地,埃及眾生們將開啟一場如諸神黃昏般浩蕩的對決。

「慣例寫在前面的話」

CMON旗下設計師Eric.M.Lang的三部神話作

作為算是神話愛好者的雜食玩家,之前又在基友的推薦下吃了新安利。Eric.M.Lang的神話三部曲第三作——Ankh: Gods of Egypt已經達成眾籌目標了,為了後續能更好地啃生肉和基友一起遊玩,最近也藉此機會仔細地研究了一下這部桌遊設計背後的神話背景,相關資料皆來源於KS公開信息,感興趣的小夥伴也可以來看一看:Ankh: Gods of Egypt by CMON。

埃及神話因其本身起源特點,比起其他諸多神話,雖然廣為應用於各種文學作品中,但仍給人以混亂、無序、難以梳理的特點,這次借著入坑新遊的機會寫了一篇關於埃及神話的梳理和考據,希望對想了解埃及神話和Eric新作的小夥伴們(和大佬們)有所幫助。

——考據使人快樂。

Ankh,可被以為「安卡」或「安赫」,是頂部為環裝結構的十字架,在古埃及的神話和傳說中,象徵著生命。推測本作的命名取用AnKh這一詞,也是為了呼應其諸神相爭、眾神徵尋凡人信仰並得以永生的世界觀主題。

如同名字所揭示的一樣,Ankh: Gods of Egypt(《安卡:埃及眾神》)這作的世界觀架構於埃及神話體系之上,其設定的背景與《美國眾神》的觀念十分相似,即神非永存,人們的信仰為其存在提供必要支持,在此設定背景上,遊戲規則十分明確,即玩家們參與扮演埃及諸神,爭奪資源、召喚僕從、挑起戰爭,並逐出唯一生存者。

這是十分符合埃及神話的一個設定,不同於希臘神話中諸神的覆滅和北歐神話中芬布爾之冬降臨時的諸神黃昏,埃及的諸神與凡人更加相近,這也是埃及神話中最吸引我的一點——他們會爭吵、打架、爭鬥、交往,更重要的一點,他們既不是無所不知亦不是無所不在的,他們像凡人一樣死於年老體衰。

當然,北歐諸神們也會衰老,但他們定期吃金蘋果,而埃及的神們會重生,他們會周期性地死而復生,又周期性地生而復死。

自成三派的神學體系及其競爭關係

古埃及神話本身的記載其實是較為零散和支離破碎的,這些流傳下來的文獻涉及到的「古埃及」文化,據統計時間跨度非常長,幾乎可以涵蓋公元前3050年,到公元1世紀。與北歐神話、希臘神話等其他神話的共同之處一樣,埃及神話的締造和形成,也是源自於當時自然和時代背景下,埃及子民對世界的理解和認知。

埃及是一個地形對比非常鮮明的國度,尼羅河由南向北蜿蜒而下,一直延續到古代孟菲斯(現代開羅附近),隨後便分散開多條分支,形成了肥沃的三角洲。尼羅河劃分開的南部和北部土地擁有著截然不同的地貌特點。

埃及人將他們的國家分為上埃及(南部)和下埃及(北部),分別為孟菲斯南部的尼羅河,以及三角洲。不同的王冠代表著這個國家的南北兩部分,紅冠代表上埃及,白冠代表著下埃及,這兩個王冠合在一起即雙冠,象徵著王的統治。

其中,上埃及以赫爾摩波利斯(Hermopolis)以及旁邊的底比斯城為主,下埃及以赫利奧波利斯城(Heliopolis)為主。二者又以中間的孟菲斯(Memphis)為分界,也因此而形成了古埃及神話的三大發源地。此外,還有其他一些分支流派,比如底比斯神學,本文在此只列出了比較著名的三大派系。

埃及神學家們的確認為這些主張不同崇拜中心的神學體系彼此之間是存在著「競爭」關係。這意味著,在古埃及某個城市(諾拇)的祭祀可能會對其他城市的祭祀嗤之以鼻(可能就像COC跑團的時候,我黃衣教祭祀就看不起你深潛者(暴言)),因為他信奉著「偉大的鳴叫者」阿蒙神,而他的地位理應比拉神高。

安卡:埃及眾神

這一神學間的信仰中心和競爭關係構成了《安卡:埃及眾神》的核心玩法,不同神學派系關於信仰中心的爭執和衝突,完美地體現在了規則玩法中。

當我們想要去了解一個神話體系的時候,最直觀的想法是去詢問——這個世界是怎麼來的?這是個怎樣的世界。

在埃及神話的三派體系中,雖然確實不存在普遍認同的創世神話,但對於世界是如何出現的,三派體系中至少有比較共同的基礎概念——在象徵著無限黑暗海洋的努恩深淵中,一個神甦醒了,開始籌劃創造世界。他憑藉自己的力量,自己化為或是自己的分身化為世界的諸多要素,從而又創造出一批新的神明,創造了從深淵之水中浮出的第一片土地。

埃及神話創世史,簡單粗暴的理解,就是深淵→第一個土堆→蛋→太陽→天地被分開

創世之前的宇宙是一片黑暗、呆滯、靜止、無序的無限水域。埃及人認為,世界形成所需要的元素早已都融合在這片水域之中,只是尚未被分離開來。理解這整片水域是完全超越人類理性和能力的,但埃及人民仍然認為,在這努恩之水中,孕育著存在和再生的潛力。

赫利奧波利斯神學(Hermopolis)、孟菲斯(Memphis)神學以及赫爾摩波利斯(Heliopolis)神學所信仰的創世神有些細微的區別,赫利奧波利斯神學強調阿圖姆的覺醒和自發開始的創世,孟非斯神學認為創世之腦普塔赫用心智和言語啟迪和改造阿圖姆,創造了新生世界,而赫爾摩波利斯神學則強調八神團共同創世。

到公元前1200年時,阿蒙神在埃及的國家宗教中擁有了至高無上的地位,埃及人認為阿蒙是把自己化為數百萬的神的原初之神。

八神是你(阿蒙)最初的樣子…… 他(阿蒙)另外的樣子是八神團。——《阿蒙》大頌歌

l  在中王國時代(公元前2066-前1780年),阿蒙在底比斯地區崛起;

l  在新王國時代(公元前1549-前1069年),阿蒙成為了終極的神明,被稱為眾神之王。


埃及人也會把阿蒙描繪成藍皮膚男子,他頭戴著兩根長長羽毛的王冠,他的頭銜「偉大的鳴叫者」表明了他與鵝的關係。阿蒙也被描繪成一頭公羊——豐饒的象徵。

《安卡:埃及眾神》中阿蒙的形象,被設計成了一隻公羊

阿蒙象徵著所有不可見的事物,其存在與努恩之中,也存在於努恩之外,是超然的、不可見的、隱藏在萬物之中,他在創造眾神之前就存在,他創造了自己,連諸神都不知道他的真實特性。

你的(下一個)樣子就是(普塔赫)-塔坦能…… 他(阿蒙)被稱為(普塔赫)-塔坦能…… ——《阿蒙大頌歌》

普塔赫,又譯作普塔,孟菲斯神話中的創世之腦。他用心與舌創造世界。從拉美西斯時代開始,塔坦能(浮現的土地)已被視為是普塔赫的化身。

阿蒙需要從事思考與說話這些智力活動,而這個存在便是普塔赫。普塔赫是技藝與手工藝之神,是神聖的雕刻匠,象徵著以心智創造的力量。在孟非斯神學中,祭祀們認為萬事萬物都是普塔赫的造物:神明、天空、大地、技藝。

他的形象被描述成纏著木乃伊布匹的男人,緊握權杖,頭戴無沿便帽,留著直鬍鬚。埃及的神明多為彎鬍鬚,普塔赫是個特例。

據說,他曾以天火之形令母牛懷孕,使自己再度重生,外形為頭黑色公牛,前額有一白色三角型,背上有隻展翅的禿鷹,腹有一彎新月,舌頭有聖甲蟲的圖像,尾巴上的牛毛為雙層。人們都稱它為「聖牛阿匹斯」。

《安卡:埃及諸神》中普塔赫的設計,衣服上的X和直鬍鬚的特點都保留了下來

上述的創世神話中並沒有提及拉的名字,其實在赫利奧波利斯神學中,他的地位非常之高,赫利奧波利斯又被稱為「太陽之城」。無論哪一種神學流派,阿圖姆在創世中的地位都十分之高,而隨著國度更迭和宗教文化發展,阿圖姆的地位漸漸被新的大神拉所替代,或者說融合,成為了拉-阿圖姆。


其他流派中也有阿圖姆創造了拉的說法。

拉神通常被描繪成頭頂日輪的人身鷹隼,也會被描繪成一個眼鏡蛇環繞的日輪。有時候日輪的兩邊還有舒展的羽毛翅膀。

與所有埃及神明一樣,太陽神拉神也有眾多化身。早上,他是聖蜣螂凱普利,滾動著巨大的太陽球將它推出地平線。中午,他是太陽神最強大的化身——拉。而到了傍晚,他是疲憊的長有公羊頭的阿圖姆,準備步入地平下之下進入來世之域杜阿特,而在即將到來的早晨,他會再次煥發活力。

《安卡:埃及眾神》中拉的設計,日輪,眼鏡蛇和羽翼的設計都有考據,連權杖也是公羊頭的形象,非常符合設定

奧西裡斯是蓋柏(象徵著大地)和努特(象徵著天空)的孩子,是長子。蓋柏和努特的孩子總共四個:奧西裡斯、大荷魯斯、賽特(撕開母腹誕生)、伊西絲和涅斐提斯。後續很多文學作品中會漏掉大荷魯斯。而這埃及九神的誕生也象徵著世界物質創造的九個神明,他們象徵著創世的完成。

奧西裡斯是古埃及神話中的冥王,也是植物、農業和豐饒之神,赫裡奧波裡斯-九柱神之一。他生前是一個開明的法老,慘遭嫉妒自己的弟弟沙漠之神塞特用計害死,屍體被妻子伊西絲縫合,由阿努比斯做成木乃伊復活。死後成為冥界杜阿特的主人,也是受祝福的死者的統治者,他同時掌管死者的最終審判。

《安卡:埃及眾神》中歐西裡斯的設計

在藝術作品中,他的形象被描繪成緊緊包裹的木乃伊,以加冕的形象出現。他的皮膚一般被描繪為象徵沃土的黑色或綠色。他手拿法老的權杖和連枷,脖子上戴著靜止的項圈,頭戴阿太夫王冠。這頂王冠與法老的上埃及白冠非常相似,但兩側多了兩束長羽毛,有時王冠上也裝飾有日輪和牛角。

值得一提的是,《安卡:埃及眾神》中設計的所屬奧西裡斯的戰士非常帥

伊西絲,她的名字在埃及語中為Aset。她象徵著魔法、母性和愛情。

伊西絲是個強大的女巫,她比凡人更叛逆,比神明更聰明,她心知這一道理,並渴望成為能與拉神相媲美抗衡的神明。她知道如果知曉了拉的真名,便能獲得拉的力量。她將這個知識傳給荷魯斯——此時荷魯斯甚至尚未誕生——從而確保他神壇之上的優勢地位。

人形的伊西絲穿著長裙,有時候手上拿著叉鈴。她頭上是象徵著王座的象形文字符號,同時那也是她的名字,她頭上有時候會裝飾牛角和日輪。

伊希斯與她的姐妹涅斐提斯(Nepthys)同為死者的守護神,她們常在棺材的兩端以人形現身,伸開翅膀保護死者。這對姐妹都擁有魔法力量。

頭戴哈託爾的標誌——牛角和日輪的伊西絲

在極少的情況下,伊西絲被描繪成一條直立的眼鏡蛇,她是奧西裡斯的妹妹和妻子。後來當奧西裡斯被他的兄弟賽特所謀殺並肢解,她便將他的屍體縫合,並令其復活,並與他生下了荷魯斯。

伊西絲曾造出毒蛇襲擊拉神,以逼迫其透露真名。而最後,她的計劃確實成功了。

衝啊,蠍子!離開拉!荷魯斯之眼,離開神!口中的火焰——我是創造你的人,我是派遣你的人——到地上去,強有力的毒!瞧,大神已經洩露了他的名字。一旦蛇毒消除,拉將會存活!——都靈紙草書 第1993號

賽特與暴力、混亂和邪惡有關, 他作為紅土地之主,是古埃及神話中的力量,戰爭,沙漠、風暴之神。他的形象有時被描繪成一個長著鼻子、高高的長方形耳朵和直立尾巴的生物。人形的賽特也長著這種動物頭。然而,他也能化身為許多其他的樣子,包括紅色的公牛、沙漠羚羊、豬或河馬。

根據《 金字塔文》記載,賽特與生俱來便擁有著其他神祇不具備的暴力本性,他出生時將自己從母親努特的身上撕扯下來,而後又為了爭奪王權,毒殺了自己的兄弟奧西裡斯。

儘管賽特常常被描繪為敵人,但他確實在太陽神拉夜巡通過杜阿特的時候,用自己強大的力量保護拉免受混沌之蛇阿波斐斯的傷害。不同於多數神明(他們的骨頭是銀做的),賽特的骨頭是鐵製的,他被稱為鐵之主。

《安卡:埃及諸神》中賽特的設計

《安卡·埃及眾神》中賽特的設計融入了蛇的元素,這可能是因為在銘文記載的故事中,賽特為了逃避太陽神和荷魯斯(這裡應該是指大荷魯斯)的追捕,曾化身為一條蛇遁入地下逃脫。

在埃及神學中有一批很容易混淆和令人困惑的荷魯斯形象,儘管據記載他們分別為不同父母所生的獨立的神明,但他們又被視為同一位神明的不同側面。他最常見的形象是一隻鷹,通常盤旋在法老上方,有時他也會被描繪為一隻獅子。事實上,雕刻在全埃及神廟牆壁上的那種常見的有翼日輪,也是荷魯斯的形象。

戴著上下埃及雙冠的鷹隼荷魯斯

鷹隼荷魯斯是王權之神,從最早的時代時起便被認為與埃及王權緊密相關。他同時是天空之神,他的眼睛被視為太陽和月亮。

大荷魯斯則被描繪為鷹隼頭男子,依據不同的神話版本,他被說成是努特和蓋柏,或哈託爾和拉的兒子。在早期的金字塔文中,大荷魯斯幫助伊西絲、涅斐提斯搜集奧西裡斯的身體碎塊,並替奧西裡斯復仇。

小荷魯斯常常被描繪成留著年輕人持有的那種側邊髮辮的孩子,他是伊西絲與奧西裡斯的兒子。

《安卡:埃及眾神》中荷魯斯的設計,結合了鷹隼荷魯斯和部分大荷魯斯的特點

哈託爾的名字是「荷魯斯的房子」,她的形象為扎著髮帶的長長的黑色頭髮、頭頂的兩個牛角以及牛角間的蛇標和日輪。有些形象中,哈託爾戴著禿鷲頭飾。在部分銘文中她被描述成荷魯斯的 妻子。

哈託爾的形象通常也被描繪成一頭聖牛,牛角之間有一個日輪。她是愛情、女性、生育、母性之神,埃及人還把她與音樂、舞蹈和酒精聯繫起來。而在太陽神拉年事已高之時,她與拉象徵著力量的「眼」融合,化身為暴虐的女神塞赫曼特。

《安卡:埃及眾神》中荷魯斯的設計,結合了鷹隼荷魯斯和部分大荷魯斯的特點

阿努比斯,死者的諸神,常以胡狼頭、人身的形象出現在法老的壁畫中 。

在眾神中,阿努比斯的主要責任是保護墓地,並監督死者的防腐工作(防腐這一事宜在埃及人的文化中十分重要,他們認為死者的靈魂「卡」仍會回歸,因此必須保留肉體不腐)。最早他便是如此為奧西裡斯(在一些版本裡是他的父親)處理屍體的。

同時,阿努比斯還負責引領死者,將其帶到奧西裡斯面前去接受審判。

不同的銘文和文獻記載阿努比斯的雙親有不同的說法,有觀點認為他是賽特和喪葬女神奈福蒂斯的孩子,也有認為他是巴斯坦特之子,還有觀點認為他是奧西裡斯和涅斐提斯的兒子。

在作為奧西裡斯的子嗣的那套傳說中,奧西裡斯與他的妹妹,賽特的妻子涅斐提斯生下了阿努比斯,而這是因為他誤把涅斐提斯當成了自己妻子伊西絲(???),而涅斐提斯在生下阿努比斯之後便將其遺棄。遭受丈夫不忠打擊的伊西絲雖然傷心萬分,但仍舊找到了被遺棄的阿努比斯,並將他撫養長大。

阿努比斯成人之後,也成為了伊西絲身邊的護衛。

奧西裡斯被賽特殘殺之後,阿努比斯從努特手裡取回屍體,將其製作成了木乃伊。但儘管如此,賽特依然擔心奧西裡斯復活,對其奪取王位造成威脅。在一日黃昏之時,賽特偷走了奧西裡斯的屍體,但阿努比斯很快得知此事並追上了賽特。被追上的賽特化為公牛試圖恐嚇這位狗頭神,而後者並不為所懼,抓住並閹了賽特,將其囚禁在上埃及的第17諾姆。

而據記載,後續賽特在逃脫之後再次嘗試過竊取奧西裡斯的屍體,而這次依然被阿努比斯擊敗。阿努比斯聯合了託特,這一次他剝了賽特的皮當做外衣,砍下他的頭以絕後患。

《安卡:埃及眾神》中阿努比斯的設計,帥!帥炸了!買!買爆!(暴言)

神話中除了對阿努比斯保護奧西裡斯的屍體時的英勇和兇殘事跡有所描述之外,還有一則神話詳細講述了他如何為製作木乃伊之事頭疼不已。

那則神話講述阿努比斯如何心急如焚地安置屍體,如何面對死者空洞軀體中看到的恐怖的東西,他因擔憂化身為蜥蜴,匆忙尋求諸神幫助,而諸神聽聞了他的所見所聞,皆感動地落下眼淚。(所以說,這麼超神的設定,誰能不愛阿努比斯啊!!!!)

關於索貝克的來歷有一則十分有趣的故事,在拉神退位,蓋柏開始統治後不久,為了追隨先王的腳步去尋找藏在皮亞瑞特(靠近現在三角洲的薩弗特·埃爾-赫納)的箱子,那個箱子裡有著與上一任統治者所佩戴的十分相似的活蛇標。

蓋柏在找到箱子時, 他的頭被箱中之蛇的火焰嚴重燒傷,為了治療,他命隨從拿來了拉的假髮,治癒了傷口,那件拉的巫術用品不僅治癒了蓋柏, 還將他變成了一條鱷魚,而那邊是後來的索貝克。

索貝克常被描繪成一個鱷魚頭的男子,戴著有角的日輪和羽毛,在《金字塔文》中,他被記載為女神奈特的兒子。作為神明,他掌管著河岸和沼澤。相傳他同時擁有四種神的元素,分別是太陽神拉的火,空氣之神舒的氣,大地之神蓋布的土,冥王奧西裡斯的水。據《亡靈書》中記載,他守衛著年幼的荷魯斯,並幫他重歸王座。

《安卡:埃及眾神》中索貝克的設計

在某些資料中記載,尼羅河是索貝克流下的漢水所形成。而索貝克不滿足於住在河中,所以他也被稱為巴胡之主。巴胡是神話中地平線上的山,在那裡,索貝克生活在紅玉髓建造的神廟中。

託特神通常被描繪成朱璐、朱璐頭男子或者蹲著的狒狒,他是與智慧、知識和月亮有關的神。因為託特身為月神,所以他朱璐形象的彎喙也被認為是新月的形狀。狒狒形象的託特常常會將滿月與新月的形象組合起來作為頭飾。

埃及人認為託特神是文字的發明者,同時也是巫術和神秘學大師,負責記載時間的流逝,監管i來世之域裡死者心臟的稱重儀式。部分觀點認為託特是荷魯斯和賽特的一種結合,而其他銘文將託特描繪成拉或者荷魯斯的兒子。

託特的主要崇拜中心在赫爾摩波利斯,赫爾摩波利斯的祭祀相信,是偉大的託特創造了第一批神明,即八神團。

《安卡:埃及眾神》中託特的設計

根據現有的神話,神的眼睛除了代表日輪之外,還可以代表月亮或晨星,而神的眼睛能夠獨立於神行動,在獨立狀態下,眼會以一位女神的面目出現。而這位女神,據不同的記載,可能是哈託爾、巴斯泰託或穆特。

最初,巴斯泰託被苗薈城一隻母獅子,而在後期的記載中,則是以貓的形象示人,在部分壁畫中,她也是以手持裝飾有貓圖案的叉鈴出現的貓頭女子。

巴斯泰託,也被譯為巴斯坦特,是「油膏罐的她」的意思,她被視為與女性生育相關的神,同時也扮演著過往的神聖母親和保姆的角色,她保護孕婦以及死者,同時她也身為太陽神拉之眼,所以不乏信徒將其認為是拉神的女兒。

《安卡:埃及眾神》中巴斯泰託的設計,融入了眼的設計

融合」

回顧本篇前面所講述的埃及諸神的故事,可以比較清楚地發現,埃及神話同其他神話的有著相同的特點,即諸神各司其職。

在這被造的世界裡,每一位神明都扮演著自身獨一無二的角色,而因每個神明的角色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若某個神明希望司掌和履行其他神明的職責,這兩個神必須彼此進入對方體內——埃及神學家將這種行為成為「融合」(syncretization)。

「融合」這個概念是不是很耳熟呢?確實,在以埃及神話為背景的《遊戲王》卡牌創作中,融合牌的概念其實就來源於埃及神話中這種融合的概念

象徵著不可見的、隱藏力量的阿蒙神可以與象徵可見力量的拉神合二為一,形成全能的阿蒙-拉神,即真正的「眾神之王」。而在午夜時分,瀕臨死亡的太陽神與奧西裡斯合二為一,這樣,太陽神就能得到奧西裡斯的再生力量。而後,兩位神再次分開,再生的太陽神繼續旅程,進入黎明的天空。

在《安卡:埃及眾神》的遊戲規則中也有這樣一條獨特的設計,即信仰最低的兩位神明需要融合共同行動。

(夾帶私貨再放一張阿努比斯!)最後,謝謝大家看完本篇,希望這篇文章能對想了解安卡和埃及背景的小夥伴們有所幫助——考據使人快樂!

《北歐傳奇世界》Trudvang Legends世界觀考據

相關焦點

  • 什麼是諸神黃昏?看雷神之前必須要知道的北歐神話!
    《雷神3:諸神黃昏》(Thor: Ragnarok)上周末與北美同步上映,內地票房首日即破億。
  • 「諸神黃昏」是什麼意思?看懂《雷神3》必須要補的北歐神話!
    《雷神3:諸神黃昏》(Thor: Ragnarok)上周末與北美同步上映,內地票房首日即破億。和前兩部相比,新一部《雷神》風格更加狂放,開啟了逗比和耍寶模式,電影院裡笑聲不絕。電影名中的「諸神黃昏」是什麼意思?雷神、洛基、奧丁、海拉這些大神們在神話中到底是什麼關係?下面就給大家科普一波。
  • 漫威諸神黃昏中仙宮被毀,但其實北歐神話諸神黃昏要更慘烈10倍!
    在西方的北歐神話中,「諸神的黃昏」本身就是顧名思義的一場神魔大戰,不過不同於此前漫威影版宇宙中所展現的那樣:雷神讓永恆之火和蘇爾特爾結合後,通過主動觸發諸神黃昏來對抗死亡女神海拉,真正的北歐神話中的「諸神黃昏」慘烈程度要比漫威電影強上N倍!因為在記載了「諸神的黃昏」的北歐文學「詩體埃達」與「散文埃達」中,諸神黃昏幾乎是以神魔兩敗俱傷的慘烈代價來結束的。
  • 《雷神3》神話漫談.史上最輕鬆的諸神黃昏
    前文回顧:《雷神3》.那一天,洛基又想起了被綠巨人吊打的恐懼《雷神》系列的人物形象和背景世界觀,直接取自北歐神話。這個形成於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神話體系,主要有巨人、諸神、精靈、侏儒四大種族,世界樹連接的三層九大國度構成。
  • 雷神3:諸神黃昏,了解北歐神話
    我們來聊一聊神話、漫畫和電影!之所以要跟大家聊這個,是因為我身邊的一個朋友有天突然問我:「諸神黃昏是啥?」至於電影為什麼叫諸神黃昏,而神話中諸神的黃昏又是什麼呢?北歐神話中諸神的黃昏寓意著世界的毀滅和重生,也就是諸神在與巨人和怪獸的戰鬥中,世界走向滅亡,但終點既是起點,結束代表新的開始。而此次的電影主旋律便是如此,奧丁失蹤,阿斯加德淪陷,諸神死的死傷的傷,一切都好像預示著神話即將走向終結,但危難之際必有英雄出現,雷神和他的夥伴們能否挺過這次的危機,結束這次「諸神的黃昏」,那就要等電影上映後再看看了。
  • Preface: 諸神黃昏
    「諸神黃昏」(Ragnarok)是北歐神話(Norse Mythology)中的世界末日,也是北歐神話中的世界末日。這是一場諸神與巨人之間不可避免,且諸神必將死亡的戰役。同時邪神洛基(Loki) 也掙斷永罰鎖鏈,同巨人一起奔向「諸神國度」。奧丁為首的諸神選擇了坦然赴戰,他們明了:諸神死後,殘餘的神會建立新的世界。2019年12月8日,我們小組(Ragnarökr)在公眾號「諸神之外,詩和他的朋友們」推送了第一期圖文,因此這天被推定為我們的成立日。我們由最初的三個人,到五個人,再到現在的七個人,不斷壯大,至今算是正式定型。
  • 世界經典神話:北歐神話、希臘神話、埃及神話、凱爾特神話
    編輯推薦  《埃及神話》  提及埃及,人們聯想到的是神聖的法老、長期永存的金字塔。全書共三編,「諸神的時代」講述了世界的誕生和演變,以及埃及諸神王的統治;「活人的世界」告訴我們埃及的神靈是如何在自然界中顯現自身,以及埃及人是怎樣與周圍的不可見力量打交道的;「死亡神話」講述了古埃及人對死後世界(即杜阿特)的信仰,以及他們將在其中經歷的磨難及其最終的命運。
  • 看【雷神3:諸神黃昏】之前,先了解北歐神話
    昨天 ,《雷神3:諸神黃昏》在中國內地上影因為「諸神黃昏」本是北歐神話中最為悲壯的篇章,一連串災劫之後,諸神與巨人之間爆發戰爭,幾近同歸於盡,舊世界毀滅,新世界誕生。至於電影為什麼叫諸神黃昏,而神話中諸神的黃昏又是什麼呢?
  • 諸神黃昏or諸神狂歡,超英電影的精神內核都哪去了?
    ▲第一部《雷神》講述託爾和弟弟洛基之戰在最近上映的第三部中,則是取自北歐神話預言中的一場巨大劫難「諸神黃昏」也就是諸神末日,傳說中這是一場舊世界消亡,新世界崛起的劫難,電影中將諸神黃昏變成「阿斯加德」的覆滅,死神姐姐海拉企圖暴力統治阿斯加德
  • 【原創】神話的終結:諸神黃昏——聊一聊北歐神話譜系
    而影片的最後,託爾為了擊敗海拉,釋放出了被囚禁的火巨人蘇爾特爾,引發了諸神黃昏,讓阿斯加德化為灰燼!這最後的大戰和神域覆滅的場景,是漫威系列電影中極為精彩和壯闊的場面,而這個結局的來源,自然也是北歐神話體系中最為重要的大事件——諸神黃昏! 諸神的黃昏!
  • 【北歐神話12】諸神的黃昏,世界的毀滅
    芬布爾之冬是北歐神話中的一大事件,是漫長寒冷的嚴冬,會結束世上許多的生命。這個冬季代表了諸神黃昏的末日前兆,在諸神的黃昏之前發生。芬布爾之冬會連續三度冬季,分別是風之冬、劍之冬、狼之冬,在這段時間,冰雪從四面八方吹來,有數不清的戰亂,兄弟之間將互相殺戮。一切和平與美好終將消失,地面發出了震動,天上的太陽和月亮也被追逐它們的怪物一口吞了,星星也從天上掉了下來,熄滅了。
  • 《雷神3諸神黃昏》周末正在熱映!
    《雷神3:諸神黃昏》正式上映,預告片瞬間讓我們充滿了不勞而獲的狂喜感,從一開始看到它對雷神之錘的處理就讓人精神一振
  • 為何中國沒有一套完整的神話體系?而埃及、印度、希臘、都有?
    —阿諾德 中國有神話嗎?有。在《山海經》《楚辭》《淮南子》《太平廣記》等古代文獻中就記載了大量神話故事,比如「盤古開天」「女媧造人」「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共工怒觸不周山」「黃帝大戰蚩尤」等等。但令人不解的是,為什麼中國神話都只是一些零散的片段,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呢?
  • 諸神也有黃昏?《北歐神話》揭開神話的面紗
    也發現,神話的荒謬和美好!對於母親的回答,我到現在也不認為她說的不對。就像有人說的,神話就是我們遠古人類認識自然的見證。世界上美麗的神話很多,最有名的是中國神話和古希臘神話,在這些神話中,諸神基本是無所不能又長生不老的,它們的結局也很浪漫—諸神在天上,或是在人間過著幸福的生活。
  • 雷神3:諸神黃昏 百度
    類型: 動作 / 奇幻 / 冒險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17-11-03(美國/中國大陸) / 2017-10-24(英國)片長: 130分鐘又名: 雷神索爾3:諸神黃昏(臺) / 雷神奇俠3:諸神黃昏(港) / 雷神3:諸神的黃昏 / Thor 3
  • 《雷神3:諸神黃昏》:超級英雄電影的娛樂化黃昏
    諸神的黃昏(Ragnarök)是指是北歐神話預言中的一連串巨大劫難,包括造成許多重要神祇死亡的大戰奧丁(Odin)、索爾(Thor)、弗雷(Freyr)、海姆達爾(Heimdallr)、洛基(Loki)
  • 《雷神3 諸神黃昏》:沒了錘子的錘子哥,照樣把黃昏打成了夕陽紅
    錘子哥索爾本來是漫威英雄中最具有史詩級悲劇色彩的英雄人物,人物的角色來源於北歐神話,死於和世界大蛇末日之戰的搏鬥中。而片名「諸神黃昏」在北歐神話中指的是由於一連串的巨大劫難,造成許多神祇死亡,例如奧丁、索爾、海姆達爾、火巨人、霜巨人、洛基等都死光了,而浩劫之後,整個世界沉入水底,但世界復甦了。恩,感覺上北歐神話裡寫的明明是很喪的劇情不?
  • [雷神3]劇情腦補:愛在諸神黃昏後
    [雷神3]定名「諸神的黃昏」([Thor: Ragnarok]) 可是大有來頭。在北歐神話中,傳說世界之樹的根下有一眼赫瓦格密爾泉,毒龍尼德霍格日夜啃噬,而在其咬斷樹根之日,將會發生一連串巨大災難,眾神殞亡,世界沒於水底,最終由僅存的神與兩名凡人重新建立新世界。
  • 漫威電影《雷神3》的諸神黃昏是什麼意思?「內含劇透」
    漫威電影《雷神3》的諸神黃昏是什麼意思?只是這個「諸神黃昏」是什麼意?估計是很多的人腦子裡的疑問,下面我們來說說這個問題。「諸神黃昏」一詞出自北歐神話,預言這是諸神的一場劫難,在這場大戰中,許多神仙將會死去,這是一場必敗的戰爭、無法逃脫的天數,其原名名 Ragnarkr 或 Ragnarkkr 意為「諸神的末日」。無數的自然浩劫,之後整個世界沉沒在水底。然而最終世界復甦了,存活的神與兩名人類重新建立了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