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攝影技術的發展,相機的色彩表現力越來越強,但黑白攝影仍然具有它獨特的生命力,仍然有不少受眾。但實際上,許多人對黑白攝影缺乏足夠的了解,甚至是產生了一些誤解。有意思的是,對黑白攝影的誤解,大體上可以分為截然相反的兩大類。
第一種看法對黑白攝影持否定態度,認為黑白作品是「頹廢的」「壓抑的」或是「陳舊的」。誠然,許多黑白作品有著出眾的光影,配合刻意加強的對比度能創造出某種偏嚴肅的氛圍,但這並不是黑白攝影的全部。
黑白攝影也可以記錄動感而歡快的「決定性瞬間」——這在街頭攝影裡十分常見;低對比唯美系黑白攝影,更是時尚攝影界的常客。黑白照片也可以是歡快而動感的,這與拍攝題材大有關係另一種截然相反的看法是「轉黑白能把廢片變好片」「格調不夠,黑白來湊」,仿佛把那些沒什麼內涵的彩色照片轉黑白色調後突然有了「思想的深度」。
誠然,從某種程度上說,黑白照片能通過去除顏色的方式將攝影師腦中的影像世界和現實世界剝離開來,從而會讓作品更「超現實」些,會讓觀眾產生思考;但所謂「廢片變好片」,只針對那些色調本身就不太好的照片而言。對那些構圖、曝光、對焦等方面有問題的作品,轉黑白也無濟於事,只能更差。
另外,要說「內涵」(即信息量),黑白作品其實並不如彩色作品多,只是表達的側重點不同而已,說黑白照片一定就更「有內涵」也是不對的。
為什麼大家會對黑白攝影產生這麼多的誤解呢?或許正是因為大家對它缺乏正確的了解。今天要為您講解的就是黑白攝影的一些基礎/進階技法要點和注意事項,讓您知道黑白攝影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但如果掌握了技巧,也沒那麼難。
1. 哪些題材適合拍黑白
哪些題材會更適合拍攝黑白照片呢?首先「不適合拍彩色照片」的時候拍黑白更好,也就是說當色彩並非加分項,而成為整個畫面的幹擾時應該使用黑白模式拍攝。
我們來看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可以看到,由於主體缺乏顏色而背景景物顏色較鮮豔,會導致觀眾的注意力被分散到更「搶眼」的背景景物上。
在這種情況下,轉黑白就是不錯的選擇,,不僅讓畫面更加簡潔,讓煙霧更加凸顯,也呼應了老茶館的厚重感和人物的表情。
去除了色彩,照片的光影關係會變得更加明顯,這對於一些需要突顯質感的場景更加友好。
例如刺眼的陽光透過樹枝、擦過千年古寺的牆壁,留下點點斑駁,此時拍攝黑白照片,質感就成為了極其醒目的要素;同樣的,對於一些較為平滑的、有著豐富影調的、細膩的灰度變化的場景,黑白照片也更能突顯層次。
除此之外,黑白攝影因為「不再真實」,所以無時無刻不在彰顯著人和技術的加工痕跡,這讓攝影有機會從單純「抄襲」「拷貝」自然界的美的質疑中得以脫身。
因此,黑白攝影就非常適合表達一些需要費些力氣才能看得懂的、含有更多情緒和觀點的作品。人們在觀賞黑白照片時通常也會更加安靜,更加內省。
2. 哪些題材不適合黑白
同樣的,不適合拍黑白的情況也很常見。
例如為產品、服裝拍攝照片,因為需要如實交代產品的色彩屬性,所以是不能拍黑白照片;再比如當色彩成為照片主題的重要組成部分時,色彩也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說,在舞廳絢麗燈光中的人物,或是以鮮豔旗幟為前景的升旗手、正在流血但堅持完成賽事的選手等。
另外,除了與主題有關外,色彩的構成如果十分精彩,我們也會捨不得去掉它,比較典型的是日出日落的情況,或是某些色彩對比非常強烈(但不繁亂)的場景。
3. 將相機設置為單色模式
想要用數位相機拍出黑白照片來,我們就需要在菜單裡找到「單色模式」選項。之所以叫做「單色」而不是「黑白」,主要是因為這一模式還可以拍攝一些帶有單一色彩的照片。
以佳能相機為例,如果我們在自定義「照片風格」中選擇了「單色模式」並將其下的「色調效果」選為「無」,拍出來的就是純黑白不帶有任何色彩的照片,但如果將其選擇為「褐」或者「藍」,拍出來的照片就會在黑白的基礎上稍許偏暖或偏冷。
4. 善用黑白濾鏡
拍攝黑白照片時,黑白濾鏡是個特別有用的工具——但奇怪的是,這濾鏡的本身是彩色的,而且極其鮮豔。這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都知道一束光的基本成分是紅、綠、藍三種顏色,所以如果在一束光前放置一片紅色的玻璃,結果是只有紅光能無阻礙地通過,綠光和藍光都會被攔截大半,在濾鏡後方投印出的是一團紅色的影子。
同樣的道理,透過不同顏色的濾鏡後,三原色的光的配比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對黑白攝影來說,它可以針對性的改變某些顏色的事物的亮度。下圖便是展示了在黑白攝影中,使用不同顏色的黑白濾鏡對色彩最終亮度的影響:
其中黃色濾鏡在黑白攝影中運用最廣,它能消除薄霧,讓遠景的淺藍色霧氣稍許變深,還能讓藍色天空的灰度層次更豐富;拍攝人物時,黃色的皮膚會被提亮些;在翻拍時,黃濾鏡能使得泛黃的紙張變白,使文字更加清晰明了。
紅濾鏡是所有黑白濾鏡中效果最強烈的一種。它可以讓青藍色事物的影調變成黑色,所以可以極誇張地圧暗天空,在白天拍出類似黑夜的景,也可以使得雲朵的立體感更為強烈,營造出一種類似「世界末日」的風暴雲的效果;另外,在人像攝影中還可以用它來「美膚祛痘」。
紅色濾鏡效果對比圖
以此類推,藍濾鏡的效果和黃濾鏡剛好相反, 它能讓本來就是淺藍色的霧氣變得更亮,這使整個遠景都被籠罩在迷霧之中,夢幻得很,畫面也變得更簡潔。其他顏色的黑白濾鏡的效果我在這裡就不再贅述。
那麼我們真的需要去購買一片實物濾鏡嗎?當然不用,數位相機裡大多都內置了數碼的黑白濾鏡。
當我們在相機菜單裡將照片設置成「單色模式」時,可以進一步地選擇黑白濾鏡效果。大多數相機都提供了紅(R)、橙(O)、黃(Y)、綠(G)、藍(B)五種常用的黑白濾鏡。
相機內置黑白濾鏡的本質是先捕捉了被攝物的彩色信息,再在機身內轉為黑白照片,是一種後期處理。這樣的數碼濾鏡的拍攝效果與真正的濾鏡非常類似,還避免了攜帶、更換濾鏡的苦惱。
相機內置黑白濾鏡效果如何呢?我們在實踐中體會一下吧。以這張照片為例:
把注意力集中在國旗上,你應該很容易看出這幾種濾鏡對事物最終明度的影響。
應用黑白濾鏡後:
5. 構圖與用光
我們常把構圖、光線、色彩列為平面構成的三大要素,其中色彩反過來會影響構圖和光線的用法。在黑白攝影中,色彩被拋棄了,所以構圖和光線就變得更為重要——優點醒目,缺陷也醒目。
這讓我們不得不更謹慎地對待構圖。那些線條的位置是否恰當?幾何形態是否和諧?畫面是否均衡穩定?構圖是否能和主題交相輝映?這些問題在黑白的世界裡是非常重要的事。
對於光線而言問題會更複雜一些。拍攝黑白照片時,我們需要特別關注光線反差,構想照片的影調,利用好光的形態。
如果是反差很小的場景,我們可以著重刻畫灰度的細膩度,表達細膩婉轉的情感;如果是反差很大的場景,黑與白互相交織,誰也佔不了上風,那我們就只能拍攝大反差的、非黑即白的、具有強烈視覺衝擊力的畫面。
如果畫面中深色或淺色的事物佔的比重較大,我們可以考慮通過控制曝光將其拍成一張高調或是低調的照片,從而帶來或清爽宜人或厚重凝思的畫面觀感。
6. 關於 RAW 格式的使用
到此,有人可能會想到一個有些矛盾的地方:如果使用 RAW 格式拍攝照片,那麼即便在拍攝時選擇了黑白模式,後期在軟體中打開時,照片依然會呈現出彩色的樣子!這不能怪相機,因為 RAW 格式的職責就是「留下一切信息」,所以它當然不能真的丟棄彩色信息,但在相機機背屏觀看照片時仍然呈現出黑白照片樣子。
那麼我們在使用RAW格式時是否就不必要在拍攝前選擇單色模式,而只需要在後期軟體中統一給轉黑白就可以了呢?聽上去主意不錯,但是我不推薦你這麼做。
在前期拍攝時就設為黑白模式意味著可以在拍攝現場就在相機背屏中(微單相機甚至可以在取景時)看到拍攝對象的黑白效果,從而有條件及時的調整構圖和用光,也能更快的累積黑拍照片的拍攝經驗,這對初學者來說尤為重要,因為我們肉眼看到的畢竟是個彩色的世界,直接把它們想像成黑白場景來觀察、取景是一件困難的事。
以上就是本期要為您介紹的全部內容,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期再見。
(圖文:葉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