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滿清皇帝也覺得醜!從金錢鼠尾到陰陽頭,滿清辮子變化史

2021-03-05 史事拾遺

提到清宮戲,咱們可能首先印入腦海的就是「辮子」和「宮鬥」。不管是歷史劇《康熙王朝》、《雍正王朝》還有宮鬥劇《延禧攻略》、《如懿傳》,裡面的男子都是腦袋前面留著鋥光瓦亮的光頭,腦袋後面拖著一條長長的辮子。

不過在滿清入關以前,咱們中國人是不留辮子的,古人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如果是頭髮長了就梳成髮髻。而女真人則不同,他們是典型的漁獵民族,生活在東北深山老林的女真人必須去狩獵、捕魚,如果留著長長的頭髮容易在穿梭樹林時被纏住,頭髮四散飛揚也會影響到視線,套上個頭盔吧頭髮太長不太好穿戴,而且東北天寒地凍,留著長頭髮容易長蝨子不好打理,所以對於為了生計而終日奔波勞苦的女真人來說,把頭髮剃掉比留長髮要實用的多。

不過女真人信奉的薩滿文化中,頭髮裡可是貯存著人類的靈魂,如果是全部剃了,以後肯定就成了行屍走肉,所以面對著生活的更簡便還是宗教信仰,矛盾的女真人選擇把前半頭全部剃掉,只留下後腦勺一塊用來保存自己的靈魂,為了避免頭髮太長耽誤事兒,於是乎女真人便把後腦門子的頭髮纏了起來,這也就是辮子的由來。

我們現在看電視劇裡的人物留的都是陰陽頭(前半個腦袋光著,後半個腦袋梳著牛角辮),實際上滿清早期普遍留的是「金錢鼠尾」辮,也就是說留下來的頭髮根本不能有這麼多,必須是整個大腦袋都剃光,只留下後腦勺一小塊如同銅錢大小的位置,這點頭髮當然盤不起大辮子,所以織的這條小辮兒被命名為「金錢鼠尾」—「只留一頂如錢大,作辮,謂之金錢鼠尾」。不過也有另一種說法就是辮子不能太粗,必須保證你留的辮子能夠從銅錢孔中穿出來,所以被稱為「金錢鼠」尾。雖然解釋各異,但兩者差別實際不大,都是剃了個花生米頭,腦後帶著一小辮兒。

辮子這個造型本來就怪怪的,但對比一下這個「金錢鼠尾」辮更是醜的清奇,要真把影視劇裡的這些帥哥們換成和尚頭加個小尾巴,那景象簡直美得不敢看.帥哥們的顏值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瘋狂下降,真不知道這些哭喊著要嫁給「十四爺」、「四爺」的這些個小迷妹們看著這個頭型還有沒有勇氣再把口號喊出來。

我們現代人看得都覺得醜的慌,您想想這數千年都蓄髮的古人們看到滿清人的頭型是個什麼感受?說句難聽的無異於衣裝齊整的人走到大街上看到裸奔的人一樣。滿清入關之後,曾經推行了兩次要求漢人剃髮的命令,此令一下舉國譁然,從士民到官員各個階層堅決反對,畢竟這「金錢鼠尾」頭屬於蠻夷造型,與漢人的衣冠有著極大的區別,更何況漢人們更把頭髮上升到了文化和道德角度,《孝經》就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也就是說剃頭就等於不孝,古代還有特定的髡刑,這種刑罰與肉刑相區別,並不打你板子,只是剪短了犯人的頭髮,但是帶有強烈的侮辱性質。有人可能不理解,就剪個頭髮算什麼呢?

我給您舉個例子吧!早年咱們中國意識還相對保守,光頭那時候可不像現在是個性的象徵(當然也可能是您發量不夠),只有犯法判刑的「勞改犯」作為懲戒才要把頭髮剃光,你要是留個大光頭走在大街上人們看你的眼光都不對,不但說話眼神都帶著戒備和鄙夷心裡,背後還得衝著你指指點點,能活活把你給膈應死。留個光頭尚且如此,更不要說頭髮對古人們還意味著孝順啊!孝順是中國人最重要也是最看重的美德,你要是敢剪頭髮,不說輿論壓力能把你給噴死,地方官就得上門好好地收拾你了。

所以滿清的剃髮令與漢人的傳統文化和道德觀念發生了激烈的衝突,滿清掌權者多爾袞考慮到南明尚未平定,如果強行推行剃髮可能激發漢人的同仇敵愾之心,增加滿清對漢人統治的不穩定性,所以也就沒有操之過急。

不過孫之獬這個大漢奸讓多爾袞堅定了推行剃髮令的決心。此人為了給滿清主子當舔狗,自己一馬當先的把頭髮剃光,晃著腦門子後面的鼠尾巴就去上朝了,他本想表示親近站在滿族官員的隊列裡,結果滿人壓根就看不起他,你個漢人站在滿人的隊列裡幹嘛?把他給趕了出來,漢族的官員們則鄙夷孫之獬的奴顏婢膝,連祖宗都不要的軟骨頭相,所以也不允許他站在自己的隊列。同時被滿漢所排斥的孫之獬兩頭都沒討好,這頭髮剃了短時間又長不回來,既然我剃了,那你們就跟著我一起剃吧!惱羞成怒之下的孫之獬上書多爾袞,強調了剃髮的重要性,提醒多爾袞如果想要鞏固統治,讓漢人從心裡臣服滿人,必須要求他們剃髮留辮。

別說,這番厚顏無恥的鬼話還真說到了多爾袞的心坎裡,考慮到漢人與滿人的人口基數,怎麼保證滿人對漢人統治的穩定性和長期性是多爾袞苦苦思考的問題,首先從習俗、衣著上讓漢人向滿人靠攏,久而久之漢人自然會認同滿人的生活方式和統治。於是乎多爾袞一聲令下,滿清開始實行大規模的「剃髮易服」,限定漢人在10日之內剃髮易服,否則「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我們可以想像的到聽到詔令的漢人們是如何感覺不可置信,荒謬絕倫。滿族人一方面對這種「金錢鼠尾」大加美化,統治者們向民眾頒布「易服剃髮令」時就厚顏無恥的說「金錢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帶,實亡國之陋規」。好一個雅致,又好一個陋規!

這種鬼話連我們都嗤之以鼻,更不要說是當年的古人們了,所以滿清的剃髮令根本沒辦法推行。不挨剃刀,那就挨屠刀吧!為了執行剃髮令的政策,滿清政府開始了血腥而兇殘的屠殺,有歷史記錄記載的就包括:潼關之屠、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嘉興之屠、江陰八十一日、常熟之屠、邵武之屠、湘潭之屠、同安之屠、南雄之屠、南昌之屠、廣州之屠等等令人髮指的屠殺,滿清在推行剃髮令的過程中殘殺了至少有四千萬以上的漢人!—「時剃頭令下,閭左無一免者。金錢鼠尾,幾成遍地腥羶。」

滿人們用了最直接,最血腥的方式把漢人的傳統文化連根拔除,同樣拔除的則是擁有「禮義廉恥」的人,留下的自然就是順民和愚民了,他們戰戰兢兢的接受了「金錢鼠尾」的事實,再接著戰戰兢兢的接受滿人的統治。至此,中國真正的進入到黑暗時期,身體上留了辮子的漢人在心裡也留了一條辮子,而魯迅先生則一針見血的評價:「清軍入關屠盡明朝漢人的骨氣廉恥。」

沒有剃頭要被殺,剃的不夠多也要被殺,就比如說有個順治年間有個叫丁泉的平民就是因為剃的不夠多—「周環僅剃少許,留頂甚大」,依然被滿人認為不符合規矩,不但他自己被殺了頭,連帶著縣官、家人和鄰裡都受到牽連。所以說影視劇裡留著陰陽頭的那些個大爺要是放在滿清早期,也是拉上刑場挨一刀的罪過—「剃髮不如式者亦斬。」

所以現在展現順治、康熙的電視劇中平民百姓們都留著清一色的陰陽頭,這實際上是不對的,最近筆者觀看商戰劇《大盛魁》(講的是順治康熙年間山西商人們的故事),裡面百姓們留的就是標準的「金錢鼠尾」頭,這一點值得稱讚,它細膩的展現了真正在那個時期百姓們的現實生活。

對於這個「金錢鼠尾」頭的美觀方面,我們現代人和古人都保持了出奇的一致,確實是醜,是真的醜!更令人萬分嘲諷得是,儘管滿人強迫漢人剃「金錢鼠尾」頭以示順從,穩定之後的滿清統治者也覺得「金錢鼠尾」頭實在是醜,作為先人祖宗頒布的法令,即使是最高統治者皇帝也有苦說不出得老實遵守,不過皇帝嘛,整個天下都是他的,所以他們留頭髮也沒人敢說。

這種令人覺得諷刺和荒唐的事從順治時期開始就發生了,我們看看順治和康熙的畫像,這兩個皇帝鬢角處漏出的頭髮可以表明他們根本就沒有留所謂的「金錢鼠尾」頭!再看看雍正還是皇四子時的畫像,這壓根就是小平頭嘛!所以可以得出結論,不管平民百姓如何,到了順治、康熙朝時,王公大臣,皇親國戚們早就已經不再留醜陋的老鼠尾巴,而改為我們所熟識的陰陽頭(甚至可能留的還要多一些)。

滿清對於平民百姓蓄髮的指令也逐步開始放鬆,到了乾隆年間蓄髮的面積進行了增加,從官方名義上的一個銅錢的大小增加到了巴掌面積,而到了嘉慶年間則進一步擴大到了後腦勺,所留的辮子也有老鼠尾變成了豬尾,百姓們的髮型也變成「陰陽頭」了。更值得一提的是,到了滿清末年,滿清統治者對於剃髮令的管制更加放鬆,有些年輕人甚至在前腦袋部分留起了劉海!一方面是留太短的辮子實在是不好打理,必須「三日一小剃,五日一大剃」,從上到下都覺得麻煩,所以留多留長還更省事兒,再一方面就是「金錢鼠尾」實在是太醜,你們統治者都不以身作則偷偷留長頭髮,百姓們當然更可以留了。

這種髮型我們在老香港電影的清朝戲中見的尤其之多,像南少林、鬼打鬼、方世玉等等都屬於我們童年的回憶,但是在港片中飾演的滿清人物一個個除了留了條辮子和我們平時的頭型沒什麼區別,根本就不是陰陽頭。曾經一度我認為這算是演戲的硬傷(我覺得香港演員們壓根就不願意去剃光頭留辮子,就是演員留個平頭戴個辮子頭套就上來演戲了),不過這種情況在晚清末年還真可能出現,其一就是滿清末年對於剃髮令的放鬆,再次就是實際上廣州一直是屬於中外思想交匯的進步區域,滿人對於廣州的統治一直不牢靠(就比如說天地會、白蓮教等反清武裝都是在廣州發展行動的),所以廣州的百姓們留這種頭像還是比較合情合理,不過要是在康熙、乾隆年間敢留這種頭髮,那肯定是找死了。

經過了這數百年的發展,漢人們不但接受了辮子,還以辮子為美。晚清時期外國人們來華,看見木訥呆滯的國人們拖著一條長長的大辮子。很多人都形容為「牛尾巴」,這既是諷刺了人們的辮子像牛尾巴,更是說國人們無思考無想法,愚昧的就像牛一般只知道勞作。面對著外國人的嘲笑,我們還對這種辮子引以為榮,很多人更是像當年抵抗剃髮令的人一般保護自己的辮子,當辛亥革命成功,國民政府號召百姓們剪去辮子,有人還堅決不同意,在魯迅先生寫的小說裡,七斤就因為城裡有革命黨剪辮子所以嚇得城都不敢進。

辛亥革命有著跨時代的意義,他不但終結了滿清這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中國的統治,同樣給中國人在思想上和身體上都打了一針強心劑,政府號召人們剪去辮子,告別以前當牛做馬當奴才的歲月,真正的站立起來,人們開始思考著這個國家的出路和發展,民主的新風也吹進了被足足壓抑了數百年的中國,剪掉了辮子的人們真正的開始為了中國的富強而奮鬥。

辮子的從無到有,從有到無,這一條小小的辮子,真是包含著太多的歷史和血淚了。

相關焦點

  • 清朝的辮子:從「金錢鼠尾」到「牛尾巴」
    提起清宮戲,很多人都戲稱為「辮子戲」,因為辮子是清朝的特色,而且清宮戲的數量最多,從努爾哈赤一直拍到了溥儀
  • 清朝前中期髮型是金錢鼠尾,為什麼康熙畫像的耳邊卻有頭髮?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康熙讀書像》清朝髮型的變化史,從「鼠尾」到「豬尾」再到「牛尾」清朝其實早在入關前邊已經開始推行「剃髮」政策,要求叛投自己的漢人全部改變髮式而從清朝的髮型發展來看,清朝男子的髮型其實並不全是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的那種「陰陽頭」,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改變的,其中清初時期被稱為「金錢鼠尾」,清朝中期為「豬尾」,清朝後期則被稱為「牛尾」(即「陰陽頭」)。
  • 中國最「帥」氣的清朝髮型.金錢鼠尾
    大家從古裝劇裡看到的清朝「大辮子」,那是晚清時期的陰陽頭。真正的金錢鼠尾髮型流行在清朝初期。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清兵入關以後,多爾袞下達了剃髮令,明朝所有人員都要剃髮留辮,否則斬。就連最受器重的吳三桂也改變不了這一重大決策。
  • 10.13《七點悅讀 • 中高年級》金錢鼠尾
    今天要和大家聊的話題雖然並不是服裝範疇的內容,卻也是清宮劇犯錯誤的重災區,那就是「金錢鼠尾」。什麼是「金錢鼠尾」呢?其實他就是清朝男子的髮式。所謂「金錢」,是指男子頭上只留下頭頂部的一點頭髮,其面積大概和一枚銅錢差不多大。而「鼠尾」是指男子髮辮的長度和粗細有點像老鼠的尾巴,粗不超過小拇指,必須能夠穿過銅錢的方孔。什麼?那麼少的頭髮?那麼細小的辮子?
  • 清朝髮型真是「陰陽頭」嗎?別被電視劇忽悠,真實髮型一言難盡
    隨著清宮劇的熱播,我們都知道清朝時的髮型和服飾與歷朝歷代都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男子都要剃髮留辮子,因為髮型怪異甚至被人戲稱為「陰陽頭」,不過其實嚴格來說清朝時的髮型並不是如此,不要被電視劇忽悠了,真實的清朝髮型其實更醜,在剃頭令最嚴格的時候其實清朝男子的髮型叫做金錢鼠尾。
  • 別被清宮劇騙了,真實的清朝辮子是這樣的
    然而真實的清朝男子髮辮並非如此,別被清宮劇騙了,歷史上的清朝辮子不僅醜還屈辱。 一、印象中的清朝辮 我們都知道清朝男子留髮辮,這也是滿清男子的主要特點,尤其看了近些年來的電視劇,清朝辮的印象在我們的腦海口已經是「根深蒂固」。
  • 別被清宮劇騙了,歷史上的清朝辮子不僅醜還屈辱
    想必很多人都有同感:最初在電視中看到辮子頭時覺得有些古怪,可是隨著劇情的推進,加之主角光環的「加持」,竟然莫名覺得辮子頭還有些帥!那麼歷史上的辮子頭也像電視劇中那樣「別有一番風味」嗎?
  • 《七點悅讀 • 小高年級》古代那點兒事 第26期——金錢鼠尾
    今天要和大家聊的話題雖然並不是服裝範疇的內容,卻也是清宮劇犯錯誤的重災區,那就是「金錢鼠尾」。什麼是「金錢鼠尾」呢?其實他就是清朝男子的髮式。所謂「金錢」,是指男子頭上只留下頭頂部的一點頭髮,其面積大概和一枚銅錢差不多大。
  • 為什麼皇帝畫像中會有鬢角存在?
    什麼努爾哈赤、多爾袞、順治帝、康熙帝……這些清朝初期和中期的皇帝,也都是這個髮式。▲清宮戲中的「陰陽頭、牛尾辮」可事實上呢?所謂「陰陽頭、牛尾辮」那是清朝後期才出現的一種的髮式,早年間根本不存在!換言之,努爾哈赤根本不可能留這個髮式。
  • 趣談——清朝人為什麼要留金錢鼠尾?
    但這種髮式並不普遍,清末才開始形成,而多數清宮劇劇情設在嘉慶朝之前,那時候,阿哥貝勒們髮型是這樣的:當然以現在的審美標準來看,不是醜,是醜出了銀河系!但在當年,少女宮娥們眼中的「金錢鼠尾」並不醜,事實上每個朝代都有不同的審美情趣,楚王好細腰、大唐以胖為美、魏晉時期流行陰柔風美男子(似乎現在也是)...那麼,清朝為什麼要留「金錢鼠尾」這種別具特色的髮型呢?
  • 清朝人的「辮子」有多髒?英國女子:吐了,吃飯難以下咽
    「剃髮令」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宣揚女真族的剃髮傳統,摧毀漢民族的自尊心,以此便於滿清統治者的封建統治,因此有清一代267年間,華夏大地的男子都留著不倫不類的「陰陽頭」!「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清朝統治者作為「異族」之人,深怕受到漢文化的同化,因此一入關就不遺餘力的推行「剃髮令」,口號十分嚴厲:「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 清朝人的「辮子」究竟有多髒?英國女子:看吐了,飯都吃不下!
    「剃髮令」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宣揚女真族的剃髮傳統,摧毀漢民族的自尊心,以此便於滿清統治者的封建統治, 因此有清一代267年間,華夏大地的男子都留著不倫不類的「陰陽頭」!
  • 清朝男人辮子粗又長,多久洗一次頭?
    需要注意的是,這還是平頭,清朝人的大辮子可想而知。清朝的辮子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形狀。起初是「金錢鼠尾」,「只留一頂如錢大,作辮,謂之金錢鼠尾」;其後是「豬尾巴」,頭頂留巴掌大的頭髮,辮子也粗了許多;再後來就是晚清時期的髮型「牛尾巴」,留的頭髮更多了,男人們普遍拖著一根又粗又長的大辮子。
  • 清朝的髮型真是「陰陽頭」嗎?別再被電視騙了!現代女性很難接受
    如今不少古裝電視劇,都是以清朝為主題,很多女生也誕生了穿越回清朝的想法,和那些帥氣的阿哥們有一番交集,清宮劇的最大特色,莫過於他們的「陰陽頭」了,這種髮型並非很多人能夠接受得了的,然而清朝髮型真的是這樣子嗎?可不要被電視劇騙了,清朝人的頭髮也在時有改變,而現代的女性,恐怕是很難接受的。
  • 清朝人「辮子」究竟有多髒?英國女子:噁心到吐,根本吃不下飯
    滿清入關之後,就頒布了剃髮令,所有男人人都必須留金錢鼠尾辮子,如果在後面多留了一些頭髮,甚至都會被砍頭,當時剃髮令非常嚴苛,為了穩固滿清的統治,當時留法不留人,因此滿大街都開始留細長的辮子,直到民國時期才開始禁止留辮子,其實清朝統治者之所以強迫所有人留辮子,就是為了削弱漢人的反抗意識。
  • 清朝男人的「陰陽頭」到底有多醜?太滑稽,髮型根本不是劇中那樣
    清朝男人的「陰陽頭」到底有多醜?太滑稽,髮型根本不是劇中那樣 喜歡看清朝古裝劇的朋友都知道,清朝的髮型在歷史上是獨樹一幟的,後面留著長辮子,頭部前半部剃光。其實這髮型叫做「陰陽頭」。
  • 清朝的「辮子」,其實在早期還是有其作用的,只是在後期走歪了
    但,其實清朝的辮子文化有一個發展歷程,他並非一開始就是「豬尾巴」那樣醜陋的形象。至少在清朝前期,便不是「豬尾巴」,那個時候滿洲人的頭髮僅有後面一小撮,稱為「金錢鼠尾」。這種髮式便是將頭髮剃光,僅在後腦勺留下一撮銅錢大小的頭髮,然後編織成辮且要細到可穿過銅錢中間的孔,從外形上形似老鼠尾巴,因此被稱為「金錢鼠尾」。
  • 金錢鼠尾骯髒不堪,連洋人都大呼噁心,清朝男人多久才洗一次辮子
    但滿人一入關,一切都變了: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簡單粗暴一句話:頭髮剃掉!這讓漢人是極度吃不消的,這不止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問題,還有一點就是滿人的髮型讓漢人接受起來實在不容易:髮型樣式賊難看!清朝髮型為何稱為金錢鼠尾?又為何一定要中原百姓皆剃髮呢?滿人的髮型到底有多難看呢?想到一個詞:韃子。
  • 清朝人辮子令英國人噁心?滿清去入關之後,華夏禮儀之風盡喪失!
    朝末年的時候,有一個英國女人到北京旅遊。這一天她在街上溜達,看到有一個清朝男子在那裡洗辮子,這個女人非常好奇,湊了過去看,於是,她就有了一段難忘的回憶。這個英國女人後來回憶說,當那個清朝男人的辮子被拆開的時候,剛一拆開她就聞到了一股惡臭撲鼻而來,非常的噁心,一下子就差點把自己給燻的吐出來。
  • 別被清宮劇騙了,清朝時期的髮型根本就不是這樣,而是比劇中還醜
    但是,到了清朝,由於滿人入關,帶來了許多不一樣的習俗,其中,一項就是將「束髮」改為「留辮」。在很多清朝的影視劇當中,我們都可以看到,清朝的男子都留著「陰陽頭」,就是頭的前半部分剃光,而後邊編著長長的辮子。當然,在港臺的一些清宮劇當中,也有不剃頭的,只是在後面留著一條長辮子。那這兩種梳頭的方式,到底哪個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