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網際網路時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了加入創業的大軍。最近,由張譯、殷桃等主演的都市商業劇《雞毛飛上天》正在熱播,它再現了「中國小商品城」義烏改革開放30多年來曲折又輝煌的歷程以及幾代浙商的奮鬥史,劇情瞬間抓住觀眾的心,一些媒體評論說,《雞毛飛上天》真實地反映了幾代人創業中的酸甜苦辣以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令人耳目一新。該劇題材新穎、視角獨特,用浙商崛起的故事,真實反映出改革開放之初,發生在年輕人身上的問題與困惑,展現了中華商業傳奇和中國商人勇於開拓、善於創新、誠實守信的實幹精神。劇中主人公所參照的原型,正是諸暨人周曉光,其人生故事比戲裡的還要傳奇。
周曉光,女,1962年11月出生於浙江諸暨,高級經濟師,1978年涉足商海,1995年創辦新光飾品公司。經過多年創業,新光已發展成為在全國以及全球同行業內有一定影響的大型民營企業集團。周曉光本人也因其優秀的經營業績、傾力社會公益事業,以及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並創造性履行職能的卓越表現,成為全國知名的企業家、傑出女性、浙商群體的代表人物之一。
現任浙江新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2016年胡潤百富榜,周曉光、虞雲新以300億財富排名第53位。 2016胡潤房地產富豪榜,周曉光、虞雲新夫婦以170億排名第22。
除了感情戲,相似度極高
日前,記者電話採訪了周曉光本人。她說,這部劇的確是以她為原型,主演殷桃和張譯也和她見過面,劇情裡的很多場景都是在「新光」工廠裡拍攝的。周曉光表示,她一直在追這部劇,創業線和劇中人物的精神風貌跟自己的經歷相似度極高,到了下半部分劇情,會愈加明顯。
周曉光介紹稱,在劇中作為浙商創業代表的陳江河和駱玉珠,遭遇過新老經營觀念衝突、知識結構跟不上時代發展等危機。在時間跨度近40年的故事裡,陳江河和駱玉珠的後代也登臺亮相,續寫企業家在網絡時代的新抉擇。
現實生活中,周曉光的孩子們已經接班,利用網際網路促進了傳統產業的升級。她說,當時男女主角後代的扮演者也特意來和她的兩個兒子交流。「在新的經濟形勢與時代下,年輕人面對的機會比我們當時多,但是他們面臨的挑戰也是我們以前沒遇到過的。」
而對於劇中的感情線,周曉光笑稱那就不是自己的經歷了,現實中,她在1985年與丈夫虞雲新喜結連理,三十多年來感情和睦,「我比駱玉珠幸福許多,雖然當時婚後我們各自創業,經常天南海北需要分開,但我們感情特別好。」
還原艱辛創業歷程
不少觀眾曾表示對《雞毛飛上天》的劇名不甚理解,但對周曉光而言,「雞毛」曾經點亮過她年少時的記憶,也是新中國第一代「商人」都可能接觸過的東西。她回憶,1975年前後,十二三歲的自己就跟著母親,從老家走到義烏買紅糖或是針頭線腦,然後再回到農村換小麥大米、雞毛撣子,或是塑料涼鞋和解放鞋廢棄的鞋底。
女主角駱玉珠背著巨大的貨物行李擠火車的情節,也是周曉光的親身經歷。在1978年到1985年七年時間裡,她為了做生意幾乎獨自跑遍了大半個中國。她曾經獨自一人背著貨物穿梭在大興安嶺、小興安嶺-30℃的環境裡找生意。
「哪裡可能做成生意,就去往哪裡,」周曉光回憶道,當時出門手裡一張火車票,八九十斤重的東西扛在肩上,以前的火車候車時間往往提前三四十分鐘,檢了票還要走天橋過地道,那時是一邊流淚一邊流汗,被貨物壓得跪到地上咬著牙都要爬起來。
帶領員工重走當年路
在2017年的當下,去回首1978年前後的創業,如何看待《雞毛飛上天》的現實意義?周曉光很誠懇:「我覺得今天有這樣一部電視劇,它的作用應該是勵志。」
雖然《雞毛飛上天》中,男主人公陳江河的戲份可能會比駱玉珠的重,但周曉光說,年輕的女孩也會從這樣一部年代劇中感受到動力。「女人這一生有3個坎,家庭、事業、社會,身為女性要承擔的東西會比男人多。但是這個時代,我國的男女平等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不要依賴別人,依賴家庭,女人也能承擔大責任。」
從諸暨嶺北走出去的周曉光,對於家鄉,一直有份深入骨髓的深厚情懷,每年要來諸暨十多次。除公事之外,每逢節假日,她都會回來探親。
前段時間,周曉光的公司還舉行了一個活動,她親自帶著兩百多人從東陽出發,步行到諸暨嶺北,全程30多裡,走了3個多小時。她表示,這主要是為了帶員工們重走創業路,感受創業人堅韌不拔、敢闖敢拼的品性。
周曉光常常告誡自己飲水要思源,但凡家鄉需要幫助,她總是毫不猶豫地付出。這些年,周曉光時常為嶺北鎮基礎設施建設捐資,在嶺北中學設立周曉光獎學金,鼓勵家鄉孩子發奮苦讀、自立自強。多年下來,周曉光已為家鄉建設捐款好幾百萬元。
本文來源:紹興晚報,轉載請聯繫授權
本期編輯:紹興青年第三生產大隊
聯繫方式:85114374
郵箱:sxtsw22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