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本文有輕微劇透
國慶前夕的電視螢屏和視頻網站,雖然新劇扎堆,但市場反響相對平淡,不及蓄勢待發的幾部國慶檔電影大片。不過,這也並非意味著新劇裡沒有看點,陳昆暉執導,申捷編劇,劉燁、馬伊琍、梅婷、保劍鋒、曾黎主演的《在遠方》,就是一部可駐足停留的劇集。
《在遠方》海報
與《雞毛飛上天》相似的結構
短短幾年時間,編劇申捷相繼推出《虎媽貓爸》《雞毛飛上天》《白鹿原》等幾部現實主義力作,他已經成為了一種口碑保障。《在遠方》是申捷花大力氣創作的劇本,也是他與製作人吳家平繼《雞毛飛上天》之後的再一次合作。
申捷在採訪中透露,《在遠方》的創作源頭就來自於《雞毛飛上天》。2015年拍攝《雞毛飛上天》時,申捷跟隨劇組前往浙江杭州桐廬縣取景,他注意到桐廬不僅見證了浙商的崛起,還是「中國快遞之鄉」,這裡出現了「三通一達」——申通、中通、圓通、韻達這些如今早已深入人們日常生活的快遞品牌。要記錄時代、反映時代,找到一個合適的小切口,是成敗關鍵,申捷便打算創作一部反映20年來民營快遞業發展的電視劇。
「以小見大」、描寫個體與時代的共振的創作方法,在《雞毛飛上天》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雞毛飛上天》以陳江河和妻子駱玉珠的感情和創業故事為線索,講述了義烏改革發展30多年曲折而又輝煌的歷程,刻畫了義烏人善於變通、敢為人先、刻苦務實的積極進取精神。陳江河、駱玉珠從「雞毛換糖」開始做起,一步一步做大到與國際接軌的世界貿易,他們的創業史,是義烏髮展史的折射,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
《雞毛飛上天》劇照。
《在遠方》的編劇思路,與《雞毛飛上天》是一致的。《在遠方》的故事背景是1999年到2019年的20年時代變遷,講述了底層快遞員姚遠(劉燁 飾)在民營經濟和網際網路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浪潮中,緊抓機遇,敢為人先,創辦了民營快遞公司,幾經浮沉,與路曉鷗(馬伊琍 飾)互相成就,最終成為快遞行業領軍人物的故事。
劉燁飾演姚遠
馬伊琍飾演路曉鷗
《在遠方》中的民營快遞對應的是《雞毛飛上天》中的「雞毛換糖」、民間貿易,它們都經歷了被時代排擠、打壓,最終被時代接受,順應時代潮流創造奇蹟的過程;姚遠、路曉鷗的愛情對應的是陳江河、駱玉珠的愛情;「唯有理想在遠方呼喚,我們才能不被現實中的坑坑窪窪絆倒,不被誘惑牽絆」,與「有夢想,雞毛也能飛上天」的精氣神,也是相似的……
觀眾不免將《在遠方》與《雞毛飛上天》做對比。《在遠方》會是另一部好看的《雞毛飛上天》嗎?
創業線如何讓觀眾共情
跟《雞毛飛上天》一樣,《在遠方》也有兩條主線,一條是姚遠、路曉鷗的創業線,一條是倆人的愛情線。就目前播出的劇集,創業線主要集中在姚遠身上。姚遠,1975年出生,高中畢業後走南闖北,與叔叔幹起了私營快遞。
劇集一開始的背景是1999年。與當下民營快遞企業業務量、營收份額分別達到90%以上和85%左右不同,在1999年,還是國營快遞公司的天下,國營郵政壟斷著整個快遞市場,市場份額高達90%。
但當時民營經濟發展非常快,一家獨大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私營快遞野蠻生長。因為種種歷史原因,當時許多私營快遞處於法律的邊緣地帶,俗稱「黑快遞」。私營快遞與郵政上演「貓鼠遊戲」,前者時常因為「違規經營」或「擅自經營信件類快件」等原因而被查抄罰款。
當時商務函是郵政專營,不允許私營快遞公司插手
劇中,路曉鷗的父親路中祥(程煜 飾),是郵政稽查大隊的隊長,專門稽查這些「黑快遞」的,時不時就在路口攔截設卡嚴查,一抓就狠狠罰款,姚遠們都將他稱為「路閻王」。姚遠所在的快遞公司,雖然有快遞的手續與牌照,但因為當時政策規定私營快遞公司不能經營信件和商務信函——這是私營快遞公司盈利的最大來源,因此幾乎所有私營快遞公司都在偷偷地送商務信函(就是劇中一再提到的「報關單」),姚遠也不例外,他也就被稽查隊死死盯住。
程煜飾演路中祥,路曉鷗的父親。
申捷很擅長寫人,姚遠與陳江河個性有些相似,頗有魅力。他雖出身底層,學歷不高,但有求知慾、有上進心,比如其他送快遞的弟兄們一有空閒就喝酒打牌,姚遠把時間花在看書上,到網吧也是查資料;他腦子活絡、有勇有謀,好幾次遇到稽查隊,都急中生智、「化險為夷」,也能夠拿到別人拿不下來的訂單;他能吃苦、肯吃苦,務實肯幹,不怨天尤人,不眼高手低;他還有一股理想主義的執拗勁,只要認準了理,就能夠咬牙加持下去,百折不撓,不卑不亢……
不必諱言,從題材來說,「快遞創業」並不太吸引人。但申捷之前的《雞毛飛上天》,卻將陳江河、駱玉珠的創業史拍得既日常又高燃,非常引人入勝。所以說,關鍵還得看編劇功力,翻譯官、談判官、醫生這些看上去高端的職業,如果拍得懸浮,一樣不好看。而快遞這一看上去「不夠高端」的行業拍好了,也一樣可以扣人心弦。
《在遠方》的創業線,很見功力。比如第7集,一家紡織公司的老總向路中祥求助,公司有一批貨需要明天一早運到廣交會,可陸運趕不上,空運未提前預訂沒位置。路曉鷗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姚遠。姚遠迅速地把快遞兄弟們叫到機場,他發動大家去查每個航班有沒有空貨艙。眾兄弟沒有信心,姚遠鼓舞大家,並讓大家到每一家航空公司的窗口去人工核實,也許還有空艙。
眾兄弟挨個去航班窗口核實,累得精疲力竭卻一無所獲,只得失望地離開。姚遠卻不願就這麼放棄,他想到查途經的航班,終於找到一架路過的俄羅斯飛機,他們正好空出貨艙。姚遠找到二叔讓他向快遞老總求助,派出所有車輛將紡織公司的貨物及時運到機場。很快街頭出現很多快遞大型貨車,路中祥得到這個消息了解情況後親自押送貨物到機場。
這一刻,彈幕上很多觀眾說看哭了——因為太燃了。不僅僅是這場戲緊湊、緊張、一波三折,更在於這場戲充分體現了姚遠肯幹、實幹、巧幹、能吃苦、不放棄的特質,而終究他的付出得到了回報。
彈幕上很多觀眾表示看哭了
從來沒有容易的成功,小人物的每一步跨越都那麼難,但天道酬勤——這是觀眾能夠共情的情感體驗。無論創什麼業,只有這樣的情感體驗是普適的,只要能把它寫出來,這樣的創業劇就是好看的。
愛情線裡的高光時刻
姚遠與路曉鷗的相識,正源於一次稽查。那天晚上,快遞運輸隊的車大多被郵政稽查隊的查了,為了躲避稽查,姚遠想順路拉人當掩護,恰好遇到了給導師過完生日晚歸的兩名研究生路曉鷗和好閨蜜霍梅(曾黎 飾)。
曾黎飾演路曉鷗的閨蜜霍梅,是一個複雜的角色
在遇到檢查時,姚遠才知道路曉鷗是郵政家屬,自己的車沒被檢查就順利通過了。回來後,兄弟們七嘴八舌地勸姚遠拿下那兩女孩,有了「臥底」,以後他們就都不用擔心被郵政稽查隊的查車了。
姚遠本是拒絕的,因為她一眼看出路曉鷗不是省油的燈,不好糊弄,他內心有點隱隱怕她。後來知道路曉鷗是學心理學的,在找實習機會,他便邀請路曉鷗去福利院給孩子做心理輔導,這樣可順道送報關單。路曉鷗同意了。很快路曉鷗就發現姚遠的真實意圖,她也捉弄了姚遠一把,倆人就這樣「不打不相識」了。
姚遠一開始就有點害怕路曉鷗
「不打不相識」的愛情要如何免於套路,一個要靠編劇豐富愛情的細節,一個要靠演員精湛的表演,像《雞毛飛上天》,陳江河、駱玉珠的愛情動人,一半的功勞得給張譯和殷桃。但《在遠方》剛開播時,豆瓣上就出現了針對劉燁和馬伊琍演技的批評,說劉燁太油膩,馬伊琍裝嫩,並因此給劇集打了一星。
但說句公道話,這樣的評價偏頗了,對演員也不公平。事實是,劉燁、馬伊琍的表演沒有問題。
劉燁是一個挺讓人困惑的演員,他拿過金爵、金雞、金馬獎影帝(華人演員裡唯一一個),但在某些劇集中,他又沒有傳遞給觀眾實力派演員的那種信服感。他的個人氣質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的戲路,如果是那種單純、樸實、帶有理想主義的執拗、敏感易碎的角色,劉燁往往都有很精彩的發揮,反之深沉男、精英男、邋遢男,總有點跳脫。
劉燁遇到姚遠,是幸運的,既因為這個角色本身出彩,也因為這個角色與作為演員的劉燁氣質相符。姚遠憨厚、不服輸、執拗、理想主義,而他內心也隱藏著痛處。12歲那年,年少無知的姚遠為了哄父母回家看他,謊稱自己生病,父母因為著急趕回家不幸在路上遭遇車禍身亡。這是多年來困擾姚遠的夢魘。當姚遠在路曉鷗的鼓勵下說出這一切時,劉燁精準地演繹出了姚遠此時的那種破碎感:懊悔、自責、痛苦,如嬰孩一般脆弱和無助。這是能讓人想起藍宇的劉燁。
姚遠第一次向他人說起父母去世的緣由
路曉鷗的人設,在影視劇裡非常少見。路曉鷗從小被寵大,又是心理學系的高材生,她聰明、驕傲、內心強大,好像能夠看穿人心的一切。她可比市面上無數的所謂女總裁,有氣勢多了,並且這種氣勢不是故作強硬、不近人情,路曉鷗善惡分明、敢愛敢恨。馬伊琍很準確地表現出了路曉鷗的自信、篤定、勇敢,以及沒有被社會浸染的單純和天真。當然,這個角色之後還會發生蛻變。
高傲的路曉鷗
《雞毛飛上天》中,陳江河與駱玉珠是「同為天涯淪落人」,他們惺惺相惜,並沒有價值觀上的衝突,愛情的阻力更多來自於外界與命運的無解。《在遠方》中,姚遠與路曉鷗的愛情阻力則在於兩人階層與身份的差異,一個是高中學歷的快遞員,一個是前途無量的研究生,而他們倆都是驕傲的人,姚遠的驕傲掩飾的是他的自卑和自尊——他雖然深愛路曉鷗,也依然擔心自己配不上她,無法給予她想要的生活。他終究選擇了「逃離」。而隨著劉愛蓮(梅婷 飾)的出場,霍梅和劉雲天(保劍鋒 飾)的回國,幾人的虐戀也將展開。
跟《雞毛飛上天》一樣,《在遠方》複雜的多角戀很容易給人狗血之感,但申捷高明的地方是,他的感情戲有充分的細節,離奇也具備說服力。他還特別擅長在娓娓道來時,突然出現一個動人的高光時刻,將觀眾打中。
比如第5集開頭,姚遠從黑快遞那裡要回失竊的包裹,正當倆人準備離開時,黑快遞的頭頭為了面子,要姚遠學狗叫。姚遠不想屈服,進退兩難之際,突然他身後傳來了狗叫聲——是路曉鷗在叫,一向自信、驕傲、「不可一世」的路曉鷗。觀眾與姚遠一樣詫異,姚遠的眼神裡滿是疼惜和虧欠。也許他倆都沒有意識到,愛情已經開始了。
路曉鷗維護了姚遠的尊嚴。
再比如第8集,姚遠直到晚上才知道當天是路曉鷗的生日,他迫不及待跑到路曉鷗的學校,卻發現富二代追求者開著豪車送路曉鷗回來。姚遠悻悻地離開,並用call機祝福路曉鷗生日快樂。在一來一往的call機交流中(等待對方信息時緊張、急切又激動的細節很到位),他們感受到並確認了對彼此的心意。姚遠說,找機會幫路曉鷗補過生日。路曉鷗回復,過時不補。姚遠回覆說,還有十分鐘十二點,他在校門口等她。倆人立即向校門口飛奔,燃情的BGM響起,又是一個令人潸然的時刻。
倆人確認心意的橋段,處理得非常細膩。
從彈幕可直觀看出,觀眾被打動了
《在遠方》很像是以《雞毛飛上天》的手法講述另一個故事,但《在遠方》的好口碑並沒有傳遞開來。一方面,或許是《雞毛飛上天》聲名在外,一些觀眾不免對《在遠方》更為嚴苛。另一方面,就劇作本身而言,《雞毛飛上天》可能更有「觀眾緣」。《雞毛飛上天》是小人物的1980年代、小人物的愛情(古典式的「父母愛情」)、小人物的人情世故、小人物的奮鬥,是小人物的史詩,觀眾仿佛同人物一同悲喜;《在遠方》將故事背景挪到都市,少了《雞毛飛上天》那種鄉鎮「世情」和平民化的「土氣」,也許更像是在看別人的故事。
但無論如何,《在遠方》目前質感不錯,若因一些偏見而錯過了,非常可惜。
曾於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