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雞毛飛上天》跟《溫州一家人》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溫州一家人》我也沒細緻地看完,但確實開啟了正面地去看待義烏人跟溫州人這種骨子裡就有經商意識的人的大門。單就這部電視劇裡所展現出來的義烏人和義烏經商的精神,總結出如下四點感悟。
1、 生存環境決定了整體的地區差異化較大的整體意識形態。義烏是個人多地少田薄的地方,因此在純粹的農耕社會裡,祖輩都是窮的,所有的人只要想讓生活好一點,就必須開拓思路,從商,做小買賣,於是乎便有了那最初的雞毛換糖的敲糖幫,也有了後來的跟著雞毛做小生意的陳家村的年輕人和跟著小駱做擺攤生意的家庭主婦們。相比之下,東北人往往會被說成懶,不想著賺錢,我想這與東北一直地大物博土地肥沃有關,從農業為主的時代就已經形成了從土地要食的習慣和思想形態,自然就懶得動腦子,守住土地就能守住日常吃穿用度了。
2、 大的社會制度是決定經濟發展成敗的關鍵。本來這一條,我並不打算寫的,畢竟後面的劇集更多的是商業的競爭,但是一想到,僅僅前面十幾集的電視劇裡,就已經有兩處非常明顯的大制度對百姓生活和經濟發展的影響,因此還是想細緻地說一說。第一個決定性的大的社會制度是,嚴厲打擊倒買倒賣,這一制度,對義烏人來說簡直就是滅頂之災,膽子小的都放棄了走街串巷雞毛換糖的發家之路,而是固守貧窮,而雞毛和小駱不僅膽子大,也確實是沒有固守的家,所以迫不得已才在嚴厲的打擊之下依然堅持著當時看來犯法的生意之路。第二個決定性的大的社會變動,是縣裡的書記和邱英傑為代表的為百姓做事創新派的領導幹部的崛起,正是他們的支持和鼓勵,才真正讓義烏人走出了小商販之路,並將這種交易形成了巨大的規模,將義烏的牌子打響。
3、家庭環境決定了孩子的價值觀,父母的行為是孩子的第一個模仿對象。
剛剛說過了生存環境和大的社會制度,現在說說小的,就是家庭的影響。如果說陳金水、雞毛和駱玉珠這兩代人都是因為生存環境不好而自覺形成的做生意的思維,那麼他們的下一代,王旭、陳路和小邱,就都是在父母的影響下,自然而然就有了做買賣的思維,小小的王旭跟著媽媽上貨出攤,知道看著貨,即使學習不好,卻也能通過做出來的小東西而增加商品的價值,這就是家庭影響的重要性。可是有些家長,卻不懂,明明自己不愛看書不愛學習,每天看手機、看電視,卻強求孩子天天看書,不看手機,真真是可笑的吧!
4、 想要去享大富大貴,自然要承擔得起那份辛苦和起起起落落。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一千個人看《雞毛飛上天》會有一千種理解,對我來說,最大的感悟就是,雖然十分羨慕義烏人從商的頭腦,佩服他們為了賺錢不論貴賤不怕辛苦的處事風格,可我依然做不到他們的樣子,因為固有的思維模式,還是尋求安穩更多,經不起在追求大富大貴的過程中那種辛苦和隨時可能失去一切並負債纍纍的心驚,所以對我來說,還是平淡是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