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文靜
由申捷編劇,餘丁執導,張譯、殷桃、陶澤如、張佳寧等聯袂出演的《雞毛飛上天》,透過主人公陳江河(張譯飾)與駱玉珠(殷桃飾)的感情和創業故事,不僅記錄了義烏改革開放近40年來的曲折和輝煌,更用現實主義的深沉厚重與溫暖情懷,詮釋出「雞毛」能夠飛上天的巨大能量。
在電視劇市場深陷「大IP」魔咒的當下,《雞毛飛上天》的改革開放題材雖是老生常談,但收視卻不俗。好的電視劇是相通的,這個相通的「好」,首先就是一個好的故事。
孤兒出身的陳江河被收養後耳濡目染學大人「雞毛換糖」,在生機勃勃的20世紀80年代,他擁有了大展宏圖的天地。火車上換鋼筆,購舊布條制賣拖把,高價引進日本提花機器,註冊自己的公司與西班牙外商交易……陳江河的命運跌宕與起落成長本身就是一個好故事。
好故事需要好好講,用什麼視角來觀照這樣一個激情的、生動的,又是一個波瀾壯闊歷史背景下的故事,決定著這個故事的命運。
那麼,平民視角則是該劇的又一利器。既沒有全知全能的宏大敘事,也不做平鋪直敘的編年體記錄,而是去找一個切入80年代的最佳角度,這個角度不再僅僅是「離鄉舍土」的豪情、「特別能吃苦」的悲情、「抱團取暖」的溫情和「百折不撓」的激情,不再僅僅把義烏人的奮鬥史和創業史放到某一個地域中去定義和衡量,而是給予了主人公更加廣義上的人物魅力。
這樣的人物魅力就是通過「雞毛」的隱喻實現的。陳江河是陳金水做敲糖幫營生用糖換雞毛時撿到的,為他取小名「雞毛」,把生活裡賴以維繫的微弱但又是唯一的支撐作為美好的願景。「雞毛飛上天」便是窮人大翻身,便是生活大變樣,便是理想的綻放和開拓。生活就是「一地雞毛」,生活煥發光彩並不是藉由突如其來的命運轉折,而是在瑣碎真實的生活裡堅持,追求,不放棄。
《雞毛飛上天》最容易讓人聯想到的,就是《溫州一家人》。浙商奮鬥的題材,改革開放的歷史背景,同為女主角的殷桃等因素都把兩部優秀劇作放到了同一個語境下,那麼在這樣的坐標系裡,《溫州一家人》用的是「一個家庭軸心、國內國外發展」的橫向結構,而《雞毛飛上天》則是「兩個人串聯、三代接力奮鬥」的縱向傳遞,這樣的題材內容和結構形式上的補充和超越確是《雞毛飛上天》的亮點。
而張譯和殷桃真實質樸,毫不做作的表演,不僅生動呈現了劇情和人物,也用「80年代的愛情」詮釋了愛的強韌與堅貞。
捨棄了過度戲劇化的劇情、誇張的表演、炫目的畫面、強烈的音樂,捨棄了看似熱鬧的感官刺激,但在平實溫馨中挖掘了義烏人的敢愛敢恨、敢闖敢幹,折射了人性的至真至善至美。
《雞毛飛上天》沒有動不動就感天動地的生死愛戀,沒有集所有美好品質於一身的男女主角,更沒有動不動就有壞人要置好人於絕境的二元對立。這種平凡的真實,在今天的影視劇裡,卻成了奢侈品。
□王文靜(劇評人)
版權聲明:未經授權,謝絕公號轉載 編輯:新吾
推薦:
新京報社論 | 創業者永遠都有最適合生長的春天
《人民的名義》熱播,也是因為現實題材劇太少了
「被槍斃毒販」「復活」,可不能當笑話看 | 新京報快評
瑪莎拉蒂、京城房產、名人書畫,「原太鋼高層」如此奢華嫁孫女,想不被關注都難
中國公民在巴黎被警察打死,真相如何? | 新京報快評
特別提示:留言如入選新京報A03版「微言大義」,請在後臺回復您的「真實姓名+銀行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