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觀後感:我們總想成為英雄

2020-09-05 碧林青舊竹bamboo

看完《八佰》,走出影院,溼了一張紙巾,拿出手機給好友發信息,說這部電影太好哭了!好友回覆說:「我也溼了眼眶!」我就覺得,這部電影值了。

1937年,凇瀘會戰最後一役,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

電影的第一個高潮,是陳樹生(鄭愷飾)綁上手榴彈自殺式退敵的一幕,大敵當前,陳樹生甚至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就在身上綁上了手榴彈,留下了遺言。而緊隨陳樹生其後,在沒有任何指令的情況下,戰士們紛紛效仿,殺敵前自報家門,不僅賺足了屏幕前觀眾的眼淚,還引發了租借四萬餘人的沉思。

三名學生自願入伍,是因為第一次成功退敵,看到了希望,儘管希望渺茫,也如同黑暗中的燭火,能點燃大夥們的英雄夢。「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這也正是當代學生們渴望成為英雄的縮影。可惜英雄不好當,日本鬼子走水路,放毒氣,射冷槍,在死亡面前,學生們抱頭鼠竄,夢根本不值一提。

電影的第二個高潮,是戰士們護旗,以端午(歐豪飾)為首成群結隊的犧牲。端午來自湖北保安團,被認作逃兵收治,從不敢殺敵,一心逃跑蛻變成一名真正的士兵。電影中甚至給了他兩次趙雲一夫當關的鏡頭,反映出他是一名英雄,至少在小湖北(張俊一飾)心中,他是可以堪比趙雲的英雄。但是沒有人是不怕死的,猶記得端午第一次中槍以為自己就要死的時候,是多麼的無助與恐懼。

所以升旗護旗的意義何在?團長謝晉元(杜淳飾)說了,相較於繼續堅守兩天,他以為升起國旗,更能讓世界以及身後的四萬人看到他們捍衛主權的決心,以此在布魯塞爾會議上獲得支持。所以縱使有所犧牲,也是勢在必行。即使最終國旗倒下了,也並沒有取得支持,但由此引發了租借四萬餘人的第二次沉思。

電影的第三個高潮,是團長謝晉元(杜淳飾)帶領部隊過橋撤往租借,以羊拐(王千源飾)和「瓜慫」(姜武飾)為首的敢死小隊為部隊斷後。撤退命令由特派員(黃曉明飾)代傳,與團長謝晉元的談話中表明國民黨政府立場,將這場負隅頑抗定義為一場國際舞臺上的表演。而這個表演存在的意義是尋求「家長們」的幫助,既然不成功,就沒有繼續存在的意義。一句「戰場背後就是政治」,寒了多少人的心。

軍令如山,戰士們紛紛過橋,團長謝晉元抵達後因為一句「收繳武器」而過門不入,返回去掩護其他戰士過橋,最後身負重傷。「瓜慫」天台上高唱《定軍山》迎接死亡。還有其餘的任何一名戰士,我們能說這種犧牲是無謂的嗎?

災難面前更能體現人性的冷漠。四行倉庫的人間煉獄與法租界的歌舞昇平形成強烈的對比,日本人下達命令三個小時拿下倉庫,外國人藉此打賭;賭場蓉姐仍舊賺得盆滿缽滿,飼養著象徵富貴的白孔雀;大學教授(侯勇飾)的夫人日日搓麻將,對教授的熱心嗤之以鼻。

但災難面前永遠不會缺少勇士與熱心。以楊慧敏(唐藝昕飾)為首的童子軍呼籲大家捐款捐物資,免費派發糧食;父親是中國人的混血兒夜總會小姐參與捐款;大學教授舉起手槍殺敵,教授夫人捂嘴熱淚;蓉姐捐贈國旗,拿出私藏的嗎啡救助士兵。

還有讓人淚目的一幕幕。

古惑仔刀子表面冷漠,在賭場這種魚龍混雜的地方早已練就一身亂世中存活的本領,道德面上甚至稱不上一個好人,但也正是這樣一個混混,願意向死而生,只為給戰士們爭取一個與外界聯繫的機會。「巴蜀商會廬江堂,小輩刀子請願。弟子從小就跑得快,願意一試。」

性格暴躁的朱班長,痛恨國難當頭不成器的逃兵們,一句「七班的把他們拉出去」,便得到一片響亮的回應。但最後一戰前排隊下熱水洗澡,一句「七班全員到齊」,而身後空無一人,昭示的是沉痛的犧牲。

沒有當局的支持,犧牲是無謂的。但如果能捂熱那一顆顆冷漠的心,即使是拋熱血的代價,犧牲尚且不算無謂的。

看完電影,查看了相關歷史,發現電影還是電影,但能引發大眾的思考與討論,在尚算和平的現代,提醒大家勿忘國恥,也算是滿意了。

我們總想成為英雄,但我們總承受不起英雄的代價。

所以我們不是,他們是。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

相關焦點

  • 電影「八佰」觀後感
    電影「八佰」觀後感  昨天,佩戴口罩、掃健康碼、測量體溫,我和兒子今年第一次去電影院,看了期待已久的電影「八佰」,影片根據抗戰史上真實戰例就是這樣的散兵遊勇一旦被堅守「四行倉庫」部隊收容,經過血與火的淬鍊,變身勇敢的戰士,成為抵抗外敵侵入,為國捐軀、不怕犧牲的英雄。沉著冷靜指揮官謝晉元副團長,勇敢的營、連、排、班長、士兵們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軍人面對兇殘的侵華日冦敢於亮劍的英雄群像。
  • 關於電影《八佰》觀後感
    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電影《八佰》觀後感,來欣賞一下吧。電影《八佰》觀後感篇一《八佰》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電影中是四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面對敵多我寡的境地,戰士們奮力堅守四晝夜。
  • 電影《八佰》觀後感
    電影《八佰》觀後感 2020-08-26 10: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影觀後感」如果感覺2020年太難了,就去看《八佰》吧
    無論站在哪種立場對於這段歷史如何看待,對於「八佰」戰士頑強抵抗、視死如歸的精神,是不容質疑的。影片開始時的緩慢移動畫面展現當時被日軍侵略後的情景,直到20分鐘影片《八佰》的片名才緩緩浮現,能感受到導演想營造歷史沉重史詩感。但前半段敘事剪輯的十分凌亂跳躍,蛋殼君都沒明白前半段想交代的人物背景和關係,感覺稀裡糊塗就把這些人推到了四行倉庫,之後才進入了主題。
  • 中國加油,雲蝸智能談電影《八佰》觀後感
    這意味著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出現新的最高記錄,以此同時也標誌著華語戰爭片出現了一個新標杆,在熱映的同時,小編我也去觀看了,在此雲蝸智能有些觀後感想跟大家分享出來。小編並不是專業的電影評說員,但憑著小編看完《八佰》產生的一腔熱血和共鳴需要發洩出來。
  • 觀電影《八佰》,看古今中外——電影《八佰》觀後感
    觀電影《八佰》,看古今中外——電影《八佰》觀後感這幾日去電影院看了正在熱播的電影《八佰》,感觸頗深,今天把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小歷史就不好,看了這部電影我才知道,八佰壯士其實只有四百多人,《八佰》以一群臨時應召、本意去打掃戰場卻無意中被併入阻擊部隊的「保安團」為主視點,由一開始的怕死畏戰到最後拿步槍與敵機「單挑」的無所懼怕,由遇到敵襲就各自逃命的一盤散沙到最後全副武裝的鋼鐵城牆,電影的整個過程一方面是與日軍作戰、另一方面也是非正規部隊的成長過程、他們在迷茫怯懦中逐漸找回民族大義的過程
  • 《八佰》等最近三部熱賣電影觀後感
    這幾天連續剛看了《八佰》《金剛川》《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如下:一,《八佰》在萬達廣場高新區電影院看的,疫情原因,加上我們兩個,總共五個人。總體感覺非常棒,應該是管虎導演的巔峰之作,看完電影熱血沸騰,有一種想立即拿著槍上前線殺敵的衝動。二,《金剛川》看的是的首映,票價22.9元。同樣震撼的畫面。
  • 電影《八佰》觀後感,山河五恙,英雄無家
    所以今天約了兩個好友去電影院看了心嚮往已久的《八佰》。看完後對我的衝擊非常之大,我一個大男人淚目久久不能停歇。《八佰》由管虎導演的,描述的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是由近八佰名中國軍人堅守四行倉庫的故事。看完後我有幾個感想:1,因為剛開始的抗戰,國軍的不作為導致了我國軍隊潰敗得一塌糊塗。2,連續的戰敗把一些軍人都打怕、打慫、打得沒有血氣了。
  • 《八佰》觀後感,「丈夫許國,實為幸事」! 英雄不死祖國無殤
    導語《八佰》十年磨一劍,巨資打造,明星雲集,作為全程採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亞洲首部電影,《八佰》歷經坎坷,震撼的戰爭場面和強烈的愛國情懷令人熱血沸騰,歷史改編的故事,和小人物的命運也格外牽動人心。而這個氣吞山河,臨危不懼的國民黨軍「八百壯士」的英雄群體,與許許多多無名英雄一起,為我們樹立了一座座精神的豐碑。
  • 八佰觀後感
    八佰[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是誰說八佰的堅守毫無意義,又是誰規定英雄的結局就一定得是死亡呢?即使那面青天白日旗會加速八佰的死亡,但他們還是選擇升旗,因為河對岸的百姓會看到,升起的是中國人的脊梁。
  • 《八佰》觀後感
    不過電影八佰裡展現的情節還真是這麼回事,這邊炮聲隆隆,對岸鬼佬各種相機各種角度拍攝,就好像電影裡的人在看電影一樣,事件中的人物確實悲壯。這麼好的題材拍一部少一部了,八佰場景音效都不錯,故事就不夠豐滿了,嵌入個「小湖北」的意義是啥呢?
  • 「八佰」觀後感—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犯我中華!
    八佰---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犯我中華!悲壯,催淚;值得國人一看的,雖然我們生在和平年代,但是國恥不能忘,那群拼死守護國土的英雄值得敬仰。只談觀後感。不懂歷史的人,怕是要先去了解一下抗日戰爭史之後再來看了。「八佰「講述的是「淞滬會戰」,70萬大軍潰敗後,國軍留守在離當時上海租界一河之隔的四行倉庫,以謝晉元為首的八百人與日軍對抗四日的場景。如影片中所訴一樣,為了壯大聲勢對外宣稱八百壯士,實際加上各路潰敗軍隊的彙編才四百多人。
  • 白楊SEO:聊聊《八佰》電影的一點觀後感
    看完了電影《八佰》,談談我的觀後感,以及為什麼我想把它推薦給你。先說下《八佰》電影主要內容是啥?來自百度百科:故事原型為 1937年 發生於上海的 四行倉庫保衛戰 ,此戰為 淞滬會戰 最後一役。為壯聲勢,四百多人對外號稱八百人。簡稱 《八佰》 。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根本不知道八佰是啥?如果你還沒看過電影,也沒有在抖音以及各種自媒體、新聞看到過,你肯定也不知道,對吧?再說1937年,如果說到1937年,問你發生哪些大事,你肯定會說,盧溝橋七七事變。
  • 《八佰》熱播觀後感,分享揭露現實生活。
    影院開業以來,最火的國產電影,《八佰》光是點映場就賣2億多,破中國點映最高記錄。剛上映,朋友就去看了,看完後,叫我去看,超級好看,說這麼久以來看的最好看的電影,主要是揭露現實呀。害得她哭一場。我聽後那也是迫不及待,當晚直衝電影院,影院人爆滿,看的過程沒一人說話,我還聽見了旁邊的哭泣聲。感動啊。
  • 管虎談《八佰》:向歷史與英雄致敬
    來源:新華網管虎導演談《八佰》:聚焦人性光輝 向歷史與英雄致敬歷經波折,觀眾終於在電影院裡看到了由管虎執導的電影《八佰》。管虎:對,一直惦記,有點像「懷孕」,孩子總得生下來一樣,(只不過)時間長一點而已。另外也不太好實施,因為電影嘛,總要有拍攝場地,今天的四行倉庫還存在,但是已經變成紀念館了。我們怎麼能找到這麼大一塊地方,1:1地復原倉庫,這是一個極大的課題和工程,所以基本上十年前是沒有這個資源和能力的,(另外)自己的成熟度也不夠。
  • 電影《八佰》觀後感:如果八路軍有國民黨中央軍的火力裝備
    電影《八佰》觀後感:如果八路軍有國民黨中央軍的火力裝備……我軍抗戰早期要有國軍中央軍的火力,哪至於抗戰熬8年。為什麼這麼說?國軍差就差在沒有我軍的組織能力、動員能力、部隊紀律、對步兵操典的貫徹,以及最重要的對士兵的珍惜和愛護。八路軍差,主要是差在裝備上。
  • 電影《八佰》觀後感: 承續先烈肉體,爭做平凡英雄。
    「死守陣地,四行倉庫,就是我們四百多人的墳墓!」電影完畢,謝團長的這句擲地有聲的話語,仍然在腦海中揮散不去,這句話出自電影《八佰》。《八佰》講述的是淞滬會戰末期,上海瀕臨陷落,謝晉元團長率領四百餘孤軍,據守在四行倉庫,與日軍殊死格鬥的故事。
  • 《八佰》,不僅是補償我們曾經對英雄的虧欠。
    看完電影《八佰》,對當年孤軍奮戰的抗日英雄肅然起敬。在臺灣同題材電影《八百壯士》上映45年後,我們也終於看到了對抗日民族英雄最真實的寫照和歌頌。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事跡,自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就一直是中國政府和全國人民頌揚的抗日典範,毛主席也曾多次公開讚揚。但在解放後,特別是在&34;反動軍官"的帽子含冤去世。受到非公正待遇的,還有蒲圻藉壯士田際鈿,通城藉壯士盧鴻信、周福等多人。
  • 還在糾結《八佰》?個人強而民族弱,惟願八佰之後再無「八佰」
    然而當看過影片之後,觀眾魚貫而出、走出劇院之後,不知道《八佰》給大家留下了什麼?基於這個結論,我認為作為一部反映歷史題材的影片,導演組能夠用十年磨一劍的精神去拍這部影片,是對歷史負責,對文化負責,對英雄負責,對觀眾負責,對自己的職業負責。
  • 《八佰》總票房突破20億元
    本報訊(記者 張鋼)目前,正在熱映的《八佰》已經取得連續10天單日票房過億元,昨晚,截至記者發稿時,總票房已突破20億元,進一步帶動電影市場的復甦。片中雖然沒有主演,但在群戲中每個角色都被賦予了鮮明的特點,其中歐豪飾演的戰士端午一角,從戰場上不斷成長,最終成為「騎在白馬上的趙子龍」。隨著角色人物性格的鋪展,歐豪片中的幾場哭戲層次豐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表示,「剛接到這部戲時,我心裡是有點慌的,很擔心拖了前輩們的後腿,我得投入更多才能不掉隊。」《八佰》從眾多散兵入手,從而剖開戰爭的另一個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