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花開月正圓】爛尾,偽大女主戲泛濫才是時代的真正倒退

2021-02-09 油炸綠番茄

快進著把【那年花開月正圓】看了個七七八八,感覺不寫一篇對不起自己浪費的時間。商戰戲的外殼,言情劇的內核。周瑩不是來做生意的,而是奉旨談情說愛,這部劇真的應該改名叫【男人都愛我,女人都害我】。

 

說實話,吳聘死後我就已經比周瑩還心如死灰了。沒想到,女主的言情之路才剛剛開始,之後就朝著瓊瑤阿姨的路子一去不回頭了。後面劇情人設的各種崩,可以說是山崩地裂的崩了。我算到了沈星移的復活,卻怎麼也算不到他變成了變法的康先生。

劇情發展到這個程度,都已經不是超出了言情劇的範疇,而是妥妥的奇幻劇了。編劇腦洞之大,不服真的不行,下一步懷先化名梁先生,我看妥妥還能再拍幾十集。

 

從人性角度談,吳聘走後,周瑩能不能愛上其他人?能。傑剋死後露絲還生兒育女了,這份泰坦尼克的生死之戀依舊感天動地。好好活下去,就是對亡者最好的回報。以吳聘的人品和對周瑩的愛,他大概也希望有個人能替自己來愛妻子。

但是周瑩用了幾十年跟另一個男人纏纏綿綿這樣的改編合理不合理?不合理。特別是最後求著沈星移收了她的戲,吳聘看後恐怕都要從棺材裡氣得跳出來吧。

 

真實的周瑩是紅頂鹽商周梅村的女兒,和吳聘自幼便有婚約,其實算是門當戶對。17歲嫁入吳家,亡夫走後,一直不肯改嫁,獨立撐起整個大家族,四十歲時孤單一人離開了。

編劇為了增強可看性,把一個名門千金的出身生生改成一個野丫頭也就算了,影視劇為了追求可看性需要藝術加工完全能理解。但是能當女首富,周瑩靠的是不凡的見解和膽識,而不是虛構的沈星移和趙白石。如今這些神隊友的出現,輕輕鬆鬆就消解了一個沒有丈夫的女人在真實生活中所面對的艱辛和苦難,這是對歷史人物最大的不尊重,你還不如坦言我只是拍了一個同人劇。

 

可是偏偏這部劇最大的賣點是還原陝西女首富一生,這就尷尬了。

 

我想起陳凱歌之前拍過一部不倫不類的電視劇叫【呂布與貂蟬】,腦洞大到不敢想,呂布是被豹子帶大的原始人,貂蟬跑得比風還快,妥妥開中國一代神劇先河,除了名字以外跟兩個歷史人物就再也毫無關係了。後來被下線重改,最後只好改成【蝶舞天涯】,把主人公換成完全虛構的天涯和蝶舞,劇情愣不受半點影響。為啥?因為你本來就是瞎編的啊!

【蝶舞天涯】劇照

回頭再看【那年花開】,虧了沒叫大義秦商,真的hold不住。當然,人家導演壓根就沒想往正經商戰劇歷史劇上走,人家就想拍個言情劇賺點眼淚圈點錢。把劇裡周瑩真正和經商有關的戲提煉一下,十集不能更多,但是談個戀愛能談出七十多集。

 

最近幾年特別流行大女主題材的影視劇,光是今年已經播了和即將要播的,就有幾十部,還都是所謂大製作,看著電視機上這些成災的「亂世女子成長記」,比手撕鬼子還令人尷尬。

連長期只鍾情熒幕的電影咖周迅和章子怡都跑來湊熱鬧了,如果章子怡真的接下帝王業,那還真是她的螢屏處女作。但是不好意思,我一點也不期待。明明是玉嬌龍和宮二的材料,非要往瑪麗蘇堆裡湊什麼熱鬧。

這些劇,光看名字就可以腦補劇情了,基本全循著【男人都愛我,女人都害我】的套路,五千年的中國歷史就靠瑪麗蘇來推動。一個原本單純可愛的傻白甜,身邊一群帥氣多金的藍顏知己死心塌地不明所以反正就是深深愛著自己,在他們的幫助下,談談情說說愛,打贏了身邊的碧池們,順便就成了女強人。竟然還有人說,這叫女性意識的崛起?

 

大女主題材的泛濫,看上去,好像女人受到了絕對的重視,實際上仍舊是男權思想下的產物,我真的沒有看到半點女性獨立之光。

 

這是時代的進步嗎?不好意思我看到的是倒退。


 

早年中國的大女主戲雖然不多,但是每一個都是真的大女主。比如劉曉慶版的武則天,愛情只佔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篇幅展現的是她的心機和狠辣,她的治國策略,她的運籌帷幄,她和群臣之間的鬥智鬥勇。

那些兒女情長根本就不是武則天有功夫考慮的,她在意的,是怎麼在這個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裡,像個男人一樣的生存和戰鬥。她狠,她毒,她不放過任何一個人,哪怕是自己的親生骨肉。

可是到了武媚娘傳奇,那幾乎就是天雷滾滾,瑪麗蘇到一塌糊塗了。

打扮得美豔動人的範冰冰周旋於一眾男人之間,永遠楚楚可憐,永遠都是別人要害我。這樣的女人能成為一代女皇你是在逗我嗎?一部歷史劇完全不合歷史也就算了,連最起碼的邏輯都沒有了。


同樣是商戰題材裡的女強人,看看【大宅門】是怎麼刻畫二奶奶白文氏的。

 

【大宅門】不算大女主劇,但斯琴高娃扮演的二奶奶也是當仁不讓的第一女主角。白文氏出場的時候20出頭,也算青春好年華,按現在大女主戲的尿性,非給她塞上一堆情人知己不可。不過不好意思,二奶奶的戲跟浪漫二字沒半毛錢關係。她有野心,有見識,能忍,會攻心。

 

二爺老實窩囊,二奶奶在白家風雨飄搖之際挑起了這個大家族的重擔。老太爺人正直,但是不懂變故,不聽二奶奶的勸,最後小不忍果然亂了大謀,和詹王府結了怨,整個白家都受了牽連。二奶奶能忍,她去詹王府化解恩怨,一次不行兩次,從老太太那裡突破,不卑不亢。

白家當時面臨破產危機,二奶奶看得清形勢,把寶押到常公公身上,傾其所有投其所好,後者果然幫她盤迴百草廳,鬥贏了董大興,白家一下就翻了盤。

即便是對待白家不斷捅婁子的豬隊友白三爺,二奶奶也能恩威並施,以大局為重。二奶奶的喪禮上,三爺哭得最兇,連連後悔自己當初太混蛋。

 

最重要的是,白文氏在劇中的形象立體真實,有血有肉。

她有潑辣強勢的一面,能和三爺扭打在一起,也能為了要回白家牌匾,挺著大肚子去董大興的門口撒潑打滾,她豁出一切保護這個家,就像母雞護著小雞。

她有仁愛寬厚的一面,白景琦捉弄一個候補道,二奶奶很生氣,教育他做人要厚道。三爺被追債,二奶奶替他還。即便是對待下人,二奶奶也永遠客客氣氣不擺架子。

她也有非常殘忍無情的一面,特別是在對待楊九紅上,不允許對方進家門,奪走她的女兒,教孫女仇恨看不起自己的母親,甚至臨死都不許楊九紅披麻戴孝,要將她趕上絕路。

很多人因為同情楊九紅而痛恨白文氏,當年我也是曾經的一個。但是這樣的人物設定,非常符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白文氏作為名門望族當家人的身份。儘管白文氏已經是當時的女中豪傑,突破了舊社會女子的局限,但她的思想裡仍有傳統封建觀念的烙印,絕不可能接受一個窯姐成為自己的兒媳。

 

她有能力有魄力,但是也有七情六慾,愛恨情仇,剝開女強人的外衣,她的身上流動著人性的善與惡,她是那個時代的一面鏡子。

 

歷史上的真實周瑩,跟白文氏很像,內憂外患之下,一個人挑起一大家子,以一己之力將吳家產業發揚光大,除了照常營業的江蘇、江西、安徽等省的淮鹽外,又先後在湖北、上海、四川、甘肅、陝西設總號分店。各大商埠、碼頭都有吳家生意,民間甚至流傳著一句順口溜:「吳家的夥計走州過縣,不吃別家的飯,不住別家的店。」

 

劇中,管家王世均深深愛著周瑩,默默陪伴在她身邊,成為其商業上的左膀右臂。

歷史上並沒有王世均這個人,但周瑩身邊確實不乏能人,最有名的是揚州總管羅天增與楊茂亭、王子緒、王幼農四人,幾個人和周瑩之間是一份純粹的主僕之誼,並沒有摻雜愛情的成分。吳家人跟幾個管家的關係非常好,他們的子孫長期都在吳家,雙方成了兄弟朋友。

周瑩能夠留住這些人,靠的是心胸氣度和人格魅力,非要和愛情扯上邊,是這部劇最爛俗的地方。

 

周瑩的商業思維非常超前,有膽有識,為了讓大家抱團,她主動提出讓夥計都來參股,比如夥計一年20兩銀子,從柜上支10兩用於生活,剩下的10兩就可以參股分紅,開中國股份合作制的先河。

 

但是在家國觀念上,周瑩又可以說是非常保守的,她並不像劇中那樣支持變法,甚至還不顧養子反對,向清政府捐出白銀十萬兩,被慈禧收為義女,獲封一品誥命夫人。

真實的周瑩在吳聘走後二十多年的餘生裡到底有沒有藍顏知己,說不好,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她能成為首富,靠的絕不是愛情。大女主不是不能沒有愛情,但愛情絕不是她們人生的全部。

 

真正優秀的大女主劇,從不靠狗血的三角戀吸睛,也不屑展現一地的兒女情長,而是靠女人自身的成長去推動整個劇情的發展,比如【傲骨賢妻】。

Alicia深愛著Will,可是他們之間展現更多的還是事業上的交鋒。每一場case的處理,你都能看出Alicia出眾的能力和她一點點的進步,砍掉愛情線,依然滿滿全是看點,而不是像【我的前半生】中的羅子君,前半生靠男人,後半生靠閨蜜的男人。

 

一部優秀的大女主劇並不會把女性標籤化、完美化,套上光芒萬丈的主角光環,也不憚暴露女性的脆弱與狼狽,並且從不掩飾她們對欲望的追求。

她們這一秒可能登上了雲端,下一秒又被拉下了神壇,但是最重要的是,她們從未放棄過人生。她們的野心如雜草一般生機勃勃,她們追求卓越,並永遠願意為之努力,她們每個人都要獨立面對各自人生路上的艱難。

成年人的世界從來就沒有「容易」二字,可是在如今國內的大女主戲裡,女主角活得都太容易。

 

如果說作為一部單純的言情劇,靠大家YY老公選吳聘還是沈星移,【那年花開】絕對在及格線以上。但是千萬別把它當作一部大女主或者正經八百的商戰劇來看,這部劇的格局實在撐不起它的野心。

向左滑動☝圖片 送你一枚小確幸

相關焦點

  • 【花開月正圓】爛尾,偽大女主戲才是時代的真正倒退
    快進著把【那年花開月正圓】看了個七七八八,感覺不寫一篇對不起自己浪費的時間。商戰戲的外殼,言情劇的內核。周瑩不是來做生意的,而是奉旨談情說愛,這部劇真的應該改名叫男人都愛我,女人都害我。說實話,吳聘死後我就已經比周瑩還心如死灰了。沒想到,女主的言情之路才剛剛開始,之後就朝著瓊瑤阿姨的路子一去不回頭了。
  • 《那年花開月正圓》,真正大女主戲
    娘娘孫儷的新劇《那年花開月正圓》終於開播了。
  • 「大女主戲」捲土重來,孫儷《那年花開月正圓》能否成為年度大戲?
    作為孫儷繼《羋月傳》之後闊別螢屏一年的新作,《那年花開月正圓》承載了大量的期待,究竟這部作品能否再創收視奇蹟,為低迷的八月高調收尾呢? 2011年,一部《甄嬛傳》,讓「娘娘」成為孫儷的代名詞,亦開創了「大女主戲」的先河;之後孫儷又憑藉《辣媽正傳》、《羋月傳》兩部大女主作品成功奠定了其在大女主戲中的至尊地位。
  • 看了《那年花開月正圓》, 其實周瀅才是大女主的正確打開方式!
    孫儷和陳曉主演的新劇《那年花開月正圓》已經播出九集,豆瓣評分從7.8一路高漲到8.4。大家也都知道這部劇有多火,我就不多嘴了~雖然網路上各種好評如潮,但小編還是在評論中發現了一些反對的聲音:從評論可以看出網友cue點的主要根源在:被無數「大女主戲」狂轟濫炸後的審美疲勞。比如《孤芳不自賞》裡身披無數光環卻熱衷於戀愛的「女諸葛」白聘婷。比如《我的前半生》裡打著勵志標籤卻一路靠閨蜜、靠男人上位的羅子君。
  • 《那年花開月正圓》又是「大女主」的套路嗎?
    《那年花開》之前,趙麗穎、林更新、竇驍等主演的《楚喬傳》,也是「大女主戲」,雖然口碑一般,但網絡熱度驚人,網絡播放量達到驚人的400億次。而《那年花開》之後,周迅的《如懿傳》、範冰冰的《贏天下》、陳喬恩的《獨孤皇后》、馬思純的《將軍在上》、楊冪的《扶搖皇后》等大投資+大製作+名演員的「大女主戲」也將扎堆播出。到底什麼是「大女主戲」?
  • 百度視頻大數據解讀《那年花開月正圓》走紅背後
    中新網10月25日電  7月底《我的前半生》收官後,8月電視劇市場一度有所回落。不過,近期熱播的《那年花開月正圓》很快再次掀起全民追劇熱潮。  這是孫儷繼《甄嬛傳》《羋月傳》後主演的又一部「大女主戲」,講述了江湖賣藝丫頭周瑩一步步成長為陝西女首富的傳奇故事,又被網友戲稱為《周瑩傳》《聰明的孫儷3.0》。
  • 定檔8•30,開播號角吹響,《那年花開月正圓》能否開闢「大女主戲」新風口?
    花開月圓終有時,相逢未晚待那年。進入八月,紅色大劇和都市題材霸屏卻終難再造七月盛世,高開低走的暑期檔亟需一檔大劇帶動不溫不火的「大盤」。《那年花開月正圓》無疑是最好的「市場強心劑」。8月27日,《那年花開月正圓》在京舉辦「花開月圓待那年」開播發布會,導演丁黑、編劇蘇曉苑、總製片人趙毅、服裝造型設計葉錦添、主演孫儷、陳曉、何潤東、任重、俞灝明、胡杏兒、曾淇、劉佩琦、張晨光、謝君豪、龔慈恩等主創走上臺前,現場共話那年花開月圓時
  • 沈星移是花開,吳聘是月圓,《那年花開月正圓》與周瑩一樣,是時代的盛世之貌
    《那年花開月正圓》開播之前,大女主戲已經一度讓觀眾審美疲勞。 所謂的「大女主戲」總是將女主刻畫成單純善良、心無城府的「瑪麗蘇」,靠著幾個深愛自己的男人保駕護航,最終登頂榮耀加冕。而《那年花開月正圓》中的周瑩,是從一個江湖少女成長為清末女馬雲。
  • 那年花開,陳曉的翹臀正圓
    看她大開大合的走路姿態、一天到晚嗑瓜子的姿態,便知又一個小燕子式女漢子誕生了。 更重要的是,《那年花開月正圓》有可能是一部真正的大女主戲。 看起來很女權,骨子裡是偽女權。 劇情想不出新花樣,翻來覆去還是講女主如何出眾,從而吸引了優秀男主男二男三男四們的注意,然後在他們的力量下登上高峰。 這部劇講的是女主周瑩有歷史原型,立意在要講秦商女首富成長的故事。 看《那年花開月正圓》的片花,劇中主體內容會是女主如何在經歷挫折後奮起,獨撐家族大業,終成一代秦商。
  • 單集150萬創業內新高,孫儷《那年花開月正圓》能否打破「大女主戲」魔咒?
    近日,孫儷新戲《那年花開月正圓》(以下簡稱:《那年花開》)開播,一時間「娘娘」繼《甄嬛傳》、《羋月傳》之後,第三部「大女主戲」的表現,成為業內一致關注的焦點。但另一方面,該劇當時的豆瓣評分僅4.9分,各種吐槽、差評應接不暇,孫儷在接受採訪時就曾表示,對於《那年花開》一開始也是拒絕的,最怕別人給自己的戲路貼上「大女主」、「古裝」、「勵志成長」的標籤。
  • 大女主題材電視劇應該具有的價值:評《那年花開月正圓》
    傳奇女主的角色塑造 《那年花開月正圓》是一部年代劇,以陝西省涇陽縣吳氏家族的史實為背景,講述了清末山西女首富周瑩傳奇絢爛的一生。這部連續劇不僅有傳統的愛情故事,還融入了歷史、戰爭、商業鬥爭等元素, 創造出了一個敢愛敢恨的女商人形象。
  • 那年花開月正圓中吳聘的真正死因竟然是!?
    這兩天《那年花開月正圓》熱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呢?
  • 「那年花開月正圓」原來是部懸疑劇!
    劇情反套路,人物感情不可捉摸今年被網友們戲稱為「大女主戲」年,同類型劇集多達數十部。在大女主戲泛濫成災的現狀下,《那年花開月正圓》最開始出現,觀眾並不大買帳。雖然劇名叫《那年花開月正圓》,但說白了也能叫「周瑩傳」,是孫儷繼《甄嬛傳》《羋月傳》後,接拍的又一部大女主戲。
  • 《那年花開月正圓》孫儷又演大女主,面對觀眾審美疲勞她這樣回應
    論年度最期待大劇,這部劇一定跳不過,在市場「唯IP論」的環境下,它用原創內容吸引行業頂級陣容加盟,它的視野,比我們想像中要大,這就是《那年花開月正圓》。從《那年花開月正圓》官宣清末傳奇女商周瑩由孫儷扮演開始,這部劇的口碑估值從高點持續上漲,那時直觀的判斷依據是「有孫儷在,女性傳奇劇就能成。」
  • 《那年花開月正圓》:男人愛我,女人害我
    但故事直到何潤東飾演的吳家東院獨子吳聘被人下毒謀害、吳家走向破敗才真正開始,《那年花開月正圓》也從這裡回歸了瑪麗蘇式大女主的正題。觀眾對瑪麗蘇式大女主電視劇感到厭煩,並不是因為女演員主宰了時代,箇中原因遠比偏執的性別歧視來得複雜。
  • 《那年花開月正圓》可惜在什麼地方?
    總共74集播了一個多月的《那年花開月正圓》在10月8日終於完結了。如果小七說《那年花開月正圓》爛尾了,不知道有沒有人揍我哈哈哈……小七個人覺得《那年花開月正圓》有很多可惜的地方。一:格局還是小了點。《那年花開月正圓》定位是在一個女人的史詩,是一部商戰劇。
  • 《那年花開月正圓》豆瓣評分升至8.5!華視娛樂正在引導影視行業回歸原創時代
    在開播發布會上,華視娛樂總裁暨《那年花開月正圓》總製片人趙毅曾經表示,在任何領域,原創都是核心競爭力,因為這是創新的源泉,拾人牙慧的作品在未來難以在行業立足。在IP改編大熱的背景下,華視娛樂「臥薪嘗膽」式的用六年時間的籌備製作《那年花開月正圓》,低調的沉澱最終換來了如今的超高口碑熱潮,在這其中,除了耗時耗錢耗力,從新出發的製作理念才是支撐《那年花開月正圓》誕生的原動力。
  • 《那年花開月正圓》第一季已經結束了!
    雖然大家都知道《那年花開》是一部大女主戲,講述了陝西第一女首富周瑩跌宕起伏的一生。但在劇中前期被欺負到九死一生的周瑩第幾集才能逆襲讓吃瓜觀眾們迫不及待。 第二季:「小燕子」變成女性基督山伯爵復仇記,背後不能改變的是——人設鮮明衝突,互為對照媒體人江城評價,《那年花開月正圓》沒有IP傍身卻依舊大熱,固然有「娘娘」的自帶話題效應,更多卻在於劇作的紮實。
  • 《那年花開月正圓》收視口碑雙豐收,孫儷何以續寫收視神話
    而最近頗受觀眾追捧的《那年花開月正圓》又再次證明了孫儷的視後之位當之無愧,使得該劇大有成為年度電視劇的趨勢。《那年花開月正圓》一經開播就搶佔了不俗的市場佔有率,江蘇衛視和東方衛視兩個臺的市佔率加起來接近10%。播出期間,東方衛視的全國同時段收視率屢次破3,平均收視率達2.564,最高單集收視4.078,連續稱霸全國衛視黃金檔收視榜單。
  • 《那年花開月正圓》高開低走,「秦商」夢碎
    ▲《那年花開月正圓》劇照。  之前對這部劇最大的期望,是希望看到在清末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刻,有著像《胡雪巖》《白銀谷》《大宅門》這樣有縱橫捭闔的商戰和引人入勝的悲歡離合,從中可以洞察大時代與小人物命運波折,可以看到人性的幽暗之處。但是在《那年花開月正圓》中,失望有如被砸掉的機器織布局,承載著很多寄託和夢想,但是卻以尷尬、失望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