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常手拿飛機模型,與妻兒合影留念。皇勇攝
11月20日,對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原特級飛行員王文常而言,是個難忘的日子。這一天,他的家庭榮獲「全國文明家庭」榮譽稱號,他本人作為空軍代表,走進京西賓館,接受習主席親切會見。走近王文常,走近這個家庭,我們能夠感受到一種溫暖的力量在質樸的生活裡,源源不斷地流淌……
愛是義無反顧的支持
初冬的夕陽透過陳舊的窗戶灑落在王文常的家裡,給人一種看老照片的感覺。除了簡單的家具家電,家裡幾乎沒有多餘的東西,一切都簡簡單單、井井有條。臥室中,布衣櫃已顯破舊,床單也被洗得有些發白。
飛行日,王文常吃住都在飛行大隊,只有到了周末或者調休的時候,才能回家住一兩天。妻子郭豔仙入伍以來,夫妻倆儘管住在一個院裡,但還是過著「鵲橋相會」的日子。
一個人照顧兒子、做飯、吃飯……後來,兒子也參軍入伍了,郭豔仙這個空勤家屬就過著「單身幹部」的生活。王文常講,「她買一根排骨,切成六七節,一個人得吃三頓。」
王文常和郭豔仙是初中同學。王文常招飛入伍後,貼著愛的郵票的信,他給郭豔仙寫了百餘封。「燕兒,你的信經過5天的跋涉於24日收到。又是一年楓葉紅,你那紅紅的笑臉,要比楓葉更嬌豔。」
夫妻倆都不約而同地保存著對方寫的信,並按時間順序一一整理。放得久了,一封封信早已泛黃,卻成為他們愛的見證、情的維繫。
「他對飛行事業的執著感動了我,身上的那種堅韌感染了我。」那年,王文常軍校畢業,從家鄉東北分到西南邊陲,離家遠不說,艱苦的環境讓人望而生畏。
郭豔仙的母親得知後,不同意她嫁到那麼遠的地方去,好友們也善意地勸她慎重考慮,但郭豔仙義無反顧。
結婚的時候,既沒有像樣的婚房,也沒有彩禮,更沒有婚戒,兩人只是舉行了簡單儀式。郭豔仙說,印象最深的是王文常沒買新衣服,只穿了一套軍裝。但就是這身軍裝,讓她從他的樸實無華中找到了莫大的安全感和歸屬感,精神生活的富有衝淡了物質上的清貧,心酸但甜蜜著。
兒子王振洋出生3個月後,郭豔仙帶著他從東北老家來到位於西南的部隊駐地。剛到新環境,她和兒子都不適應,白天沒有食慾,吃了就吐,晚上經常失眠。由於母乳不足,兒子又不喝奶粉,輔食也吃得少,營養不良導致免疫力下降。那段時間,郭豔仙和兒子經常生病,但她從來沒有向王文常訴苦,沒讓王文常因為家裡原因耽誤過一個場次的飛行。郭豔仙說:「飛行員是高危職業,作為空勤家屬,我有責任和義務掃除丈夫飛行的後顧之憂。」
在妻子郭豔仙的全力支持下,王文常心無旁騖地投身飛行事業。30年來,他駕駛殲擊機安全飛行5290小時,創造了空軍殲擊機安全飛行的紀錄,帶飛架次超8000次,年均飛行將近200小時,累計培養飛行員50餘名,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榮獲空軍飛行人員金質榮譽獎章……
「丈夫成為空軍殲擊機安全飛行第一人,作為他的家人,我倍感榮耀。嫁給飛行員丈夫,能夠成為一名空勤家屬,也是我今生最引以為傲的選擇!」冬日的暖陽下,郭豔仙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愛是以身作則的榜樣
由於工作的原因,王文常不能經常陪在兒子王振洋身邊,但他會用自己的方式關心兒子的成長。
王振洋讀初中的時候,學校要求背記《三字經》,他提不起興趣,學了一個多月才背了不到半本。王文常知道後,什麼也沒有說,自己翻開書本重新學習。幾天後,他當著兒子的面,把《三字經》從頭至尾流暢地背了出來。有了王文常做榜樣,王振洋也有了十足的學習勁頭。
王振洋高考後填報志願。郭豔仙希望兒子去地方大學,不想讓他受部隊那份苦。王文常則希望兒子讀軍校,穿軍裝。
「我想和爸爸一樣穿上藍色軍裝。」夢想的種子,早已在王振洋心中生根發芽。
最後,郭豔仙拗不過父子倆,同意王振洋報考軍校。
在軍校期間,王振洋不僅完成了各項學習訓練任務,還當上班長,獲得「優秀學員」的榮譽。
穿上軍裝,走上軍旅路,王振洋也慢慢懂得了父親對使命的堅守、對軍旅事業的熱愛。
2018年,王振洋軍校畢業,來到離祖國邊境線只有100多公裡的地方。有人曾問他,為何要到邊疆來吃苦,王振洋笑而不語。
而關於這個問題,王文常這樣回答:「苦地方是建功立業的好地方。如果想辦法把他安排在城市部隊,反而會影響孩子的心態,他可能會生活得舒適一些,但永遠不可能得到豐富的生命滋養。」
「不應該選擇安逸,能拼就應竭盡全力」,這早已成為父子倆共同遵守的信條。
王振洋到部隊的時間不長,已經多次執行重大任務。「雖然我沒能像爸爸一樣成為飛行員,但不管在哪個崗位,我都會以他為榜樣。」
今年4月,王文常達到最高飛行年限,正式告別藍天,但他又向組織遞交了申請書,在與飛行訓練相關的崗位上繼續戰鬥,用另一種方式守衛空天,與兒子並肩作戰。
愛是良好家風的傳承
王文常一家三代人,有一種不用言說的默契,就是報喜不報憂。入伍這些年,為了不讓家人擔心,王文常從來不在家人面前談論飛行事項。他不說,父母、妻子、兒子也不問,但大家都心照不宣。
家裡四兄弟,王文常排行老大。王文常招飛入伍離家後,他的照片便一直擺在父母的床頭:8個月的嬰兒照,12歲的童年照。25歲訂婚時,一家人拍的唯一一張全家福,後來也放在了父母床頭。
由於飛行任務緊,帶飛任務重,而且駐地離家太遠,王文常入伍這些年,回老家探親的次數屈指可數。「作為飛行教員,我們每天都在搶時間,只有早點把新員放單,部隊戰鬥力生成的速度才會加快一些。」
王文常的父親王繼昌非常理解兒子的事業,「飛行員,尤其是飛行教員,擔負著為國家培養人才的職責。這個責任非常重要,也非常光榮,就更應該幹好。」
王繼昌哪怕生了重病,都讓妻子孫海雲瞞著兒子。
孫海雲說:「兒子在部隊工作,就像我在家種莊稼,正忙著呢,我要是給他打電話就容易耽誤事。所以,我們儘量不影響兒子。」
2014年,王繼昌被確診為胃癌,先後3次入院化療,病情一度惡化。直到醫院下達病危通知書時,王文常的幾個弟弟覺得不能瞞著大哥了,才把消息告訴王文常。
那天,拿著妻子郭豔仙買好的機票,王文常直奔醫院。那次,王文常在醫院照顧了父親整整17天。
做了胃癌治癒性切除術之後,王繼昌的身體慢慢好轉。看著這一情況,孫海雲把王文常又趕回了部隊。
「那天,他走的時候,我趴著窗戶看他離開,心裡可不舒服了。我跟他說,別老看了,走吧,回去好好幹,媽還硬朗,我伺候你爸伺候得周到。」孫海雲說著說著,眼淚溢出了眼眶,聲音哽咽了,「就得這麼說,對不對?要說不想念那是瞎扯,他都快50歲了,回來的時候是有數的。」
父親王繼昌也沒有二話:「兒子能在這時候回來,在醫院照顧我17天,有這片心,比什麼都重要!」
王繼昌曾是一名鄉村教師,王文常入伍離家的時候,他教王文常以「嚴謹和責任」立身。「我這樣給他說,也必須這樣做,不能因為自己的原因,就把他拴在身邊。既然承擔起重要的職責,有時候小家就得捨棄一部分,光顧著這個小家,大家、國家的事就可能耽誤。」
把愛熔鑄在心間,眼含熱淚、背上行囊,王文常再一次出發。回到部隊,他馬不停蹄地投入工作,把耽誤的時間補回來。那個晚上,紅土高原的夜色格外晴朗,萬物都在用力地生長,巍峨的群山在青色的天際間連綿起伏,像奔騰的海洋,像不息的海浪……
圖片製作:孫鑫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