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野釣鯽魚,出現魚口差或停口現象,主要是這四個原因造成的

2020-12-23 大王的釣魚日記

閱文之前,溫馨提示:快樂出釣,安全第一;文明作釣,愛惜環境;為娛而釣,幼魚放流!

春季是釣鯽魚的「黃金季節」,特別是在早春到仲春這段時間!因氣溫回升帶動水溫快速上升,近岸淺水區的水溫已經非常適合鯽魚生存,並且淺水區水草及浮遊生物繁殖迅速,為鯽魚提供了良好的生存與覓食的空間!所以這個季節的鯽魚,紛紛遊至近岸淺水區。同時因剛剛度過冬季,鯽魚需要大量的補充體能,所以覓食積極性也較高!由於以上兩個原因,導致仲春以前的鯽魚是非常好釣的。

到了晚春季節,釣友們在出釣時,會發現鯽魚越來越難釣了,甚至出現沒口、停口的現象!這是什麼原因到成的呢?本文就從四個方面,與釣友們探討一下:晚春做釣鯽魚,魚口差或停口的原因

繁殖期讓鯽魚出現魚口差或停口現象

經過仲春的補充體能,鯽魚身體已經恢復。到了晚春季節,氣溫、水溫的持續上升,鯽魚也陸續進入產卵期。這個時候的鯽魚,多靠近於近岸水草茂盛的淺水區,並且多以群居的方式。

在作釣時,我們雖然能夠看見,岸邊水草叢中有大量鯽魚,並且離岸很近,但是我們在作釣中,這些鯽魚是不會覓食的!原因是:這些在近岸水草叢中遊動的鯽魚,正處於產卵繁殖期,身體已經儲存了足夠的能量,並且受鯽魚的生活習性影響,繁殖期內它們是不會開口覓食的。即使餌料放在它們嘴邊,也不會對食物感到有覓食的興趣

這是晚春作釣鯽魚,出現魚口差或停口現象的第一個原因。

水層溫差讓鯽魚出現魚口差或停口現象

釣友們都知道,只要出現季節的交替變化,一天中的氣溫差都會相差很大。到了晚春季節的中後期,即將面臨著夏季的到來。受季節變化影響,現在一天當中的氣溫差比較大,早晚雖然還有些冷意,但是中午溫度已經上升很高,一天當中的溫度變化非常大!我們在作釣時,早晚相對還好釣一些,但是中午魚口明顯變差,甚至出現停口的現象,這主要就和氣溫的變化有關。

早晚因氣溫不是很高,並且溫度變化不明顯,導致水域中的水溫變化不明顯。同時水域各水層之間,因陽光照射強度不大,沒有明顯的水層溫差。這是魚類多處於水域的底部,並且覓食記憶性要高一些。到了中午,因氣溫上升較快,並且光照強烈,導致水域各水層之間出現了明顯的水溫差!魚類在「趨溫性」作用下,會出現離底上浮現象,並且覓食不積極,甚至出現停口現象

這是晚春作釣鯽魚,出現魚口差或停口的現象第二個原因。

水溶氧量讓鯽魚出現魚口差或停口現象

在上面我們說到,晚春中午的氣溫較高,導致水域水層間出現明顯的水溫差,從而影響到魚的吃口。中午較高的氣溫,不但影響了水域水層間的水位差,而且對水域的水溶氧量也有一定影響。

氣溫的高低,是決定了一天中,氣壓高低的一個因素。通常情況下,氣溫越高氣壓越低。而氣壓的高低,是影響水溶氧量的一個主要因素。氣壓越低,水溶氧量越低!另外這個季節,主要以南風天為主,同時南方天氣壓也相對低一些。如此較低的氣壓,導致水溶氧量不足。當水溶氧量不足時,鯽魚的活躍度與覓食積極性都會下降,從而出現魚口差或停口現象

這是晚春作釣鯽魚,出現魚口差或停口現象的第三個原因。

天然食物讓鯽魚出現魚口差或停口現象

隨氣溫、水溫的升高,水中的浮遊生物及水生物,也開始快速生長繁殖。這些水生浮遊生物及水生物,是鯽魚覓食時的天然餌料。當它們大量生長繁殖時,導致水域中的天然食物充足,鯽魚沒有對食物的稀缺度。

另外這個季節,鯽魚在產卵期和產卵期後,對食物的需求不再那麼強烈,需求量也有所下降。水域中充足的天然食物,已經能夠滿足鯽魚的日常覓食需求。當它們面對餌料時,表現出的覓食積極性會比較差,從而出現魚口差或停口現象

這是晚春作釣鯽魚,出現魚口差或停口現象的第四個原因。

本文總結

以上四點就是晚春作釣鯽魚,出現魚口差或停口現象的四個主要原因!通過對這四個原因的分析,釣友們可以看出:這個季節影響鯽魚吃口差或停口的原因,既有鯽魚本身的原因,也有季節變化形成的原因。這些原因很大一部分,是人為不可改變的!

最後,在此呼籲釣友們:魚類正在繁衍後代,小魚、母魚、籽魚請放流!如需帶走,僅取一餐便足矣!為以後有魚可釣,切不可多貪

我是大王的釣魚日記,原創手寫不易!如果您看完覺得有點意思,煩請加個關注。更多更好的釣魚問題及視頻,期待與您探討分享!

相關焦點

  • 天氣冷魚口差,又到了這款餌料「出場」的時候,野釣鯽魚最佳餌料
    晚秋初冬是釣大鯽魚的最好時機,隨著氣溫慢慢下降,一定要注重餌料的使用,這是撬開魚口的重要技巧。
  • 有口打不著,你知道怎麼造成的嗎?這3種原因才是罪魁禍首
    魚口不少,但就是釣不上來魚這種情況是釣魚人都有遇到過的:看著浮漂出現漂亮的頓口甚至黑漂,但就是提竿無魚,讓人很鬧心。實際上,釣魚出現有口打不著的原因,不外乎下面3種情況,只要找到真正的原因,這種問題解決起來並不難的。
  • 冬天魚口差到懷疑人生?老釣魚人:多用這幾招,分分鐘就搞定
    所謂「魚口」,顧名思義就是魚吃餌時的漂相傳遞。雖然冬天是全年當中最不好釣魚的季節,魚口不是「輕」就是「亂」,這讓不少釣魚新手感到很迷茫,不知如何調釣是好?所以下面就跟大家來分享:魚口差到懷疑人生時的幾個解決方案,希望釣友學會後,在新的一年裡大鯽大鯉。
  • 有魚泡卻不見魚口?別慌,原因和解決方案都在這
    但是在垂釣的過程中卻經常出現窩子裡有魚泡卻不見魚口的現象,甚至有時候魚泡還非常多,很明顯窩子裡有很多魚,但就是釣不到,面對這種情況釣魚人只能幹著急。出現有魚泡卻不見魚口的現象原因很複雜,有時是自然規律等客觀因素使然,而有時卻是釣魚人自身的主觀原因。所以必須首先找到問題的原因,然後才能對症下藥解決問題。
  • 冬季野釣,「萬能餌」蚯蚓魚口變差怎麼辦?這幾個方法值得一試!
    冬季野釣,蚯蚓、紅蟲等葷餌是不錯的選擇。釣友實踐發現,其他季節大展身手的商品餌料,這時有些「偃旗息鼓」,常被兩邊用渾餌的釣友打閉口。問題的重點是,有些情況下,通過水下攝像頭能清晰看到,水底有大鯽魚、鯉魚遊動,蚯蚓做餌,魚口依然零星。那麼採取哪些措施,讓冬季獲得更高的吃口呢?
  • 野釣鯽魚:用哪種餌料效果佳,有什麼規律可循?
    相比其他魚種,鯽魚最容易釣,其中一個關鍵原因,便是鯽魚貪食且食性雜,幾乎能接受所有的餌料。筆者曾用豬肝做過實驗,竟然時不時啄兩口。區別在於鯽魚吞食餌料的頻率和吸食的難易程度。但如果簡單地認為某款餌料,效果就一定好,顯然並不準確。
  • 補窩後反而停口?那是方法不對,野釣補窩有三件事至關重要
    為什麼你一補窩,魚反而停口打一個窩,等了好久終於等來魚了,可能是發現上魚的速度太慢或者釣了幾個魚之後便沒了動靜,咋辦呢,有些釣友不知道原因更想不出有效的措施,唯一能做的就是補點窩料,可這一補徹底沒了口。
  • 釣鯽魚怎麼選擇子線長度呢?老釣友告訴你,從這3個方面入手就行
    主要是利用的是長子線可以放鬆鯽魚的警惕性和更好誘魚這兩點。釣鯽魚使用15公分左右的短子線選用短子線一般是在鯽魚活性低,吃口弱,走水的情況下。長子線主要是利用警惕性放鬆和誘魚效果這兩點的;而短子線主要是針對魚口輕和走水情況下使用的。所以,子線的長短選擇還是要看具體的魚情和水情的。
  • 中元節野釣魚口愛翻臉:太陽升,魚口松,超過十點半急死老漁翁
    這時的魚口變得時好時壞,甚至讓人捉摸不透。前幾天我在一條野河連續垂釣,結果碰到了一個非常蹊蹺的事情,那就是每次到上午十點鐘魚兒們就像開會一樣,立馬就停口了。這種事情不光是我一個人碰到,身邊的朋友也普遍反映存在這個問題,那麼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先說一下我的經歷吧。
  • 水庫野釣黃尾魚,雨天誘釣幾十條鯽魚,還有一箱野生黃尾魚
    水庫野釣黃尾魚,雨天誘釣幾十條鯽魚,還有一箱野生黃尾魚。釣魚過程中,爬過很危險的坡,走過很多彎路,遇到各種突發狀況,只為回家後喝上鮮美白白的鯽魚湯,紅燒黃尾,配上愛喝的酒,春季雨天野釣雖然過程累點苦點,但是到最後野釣感受還是值得的。
  • 野釣5元和50元的浮漂是否有區別?相信事實但也別過度解讀
    特別是在我們最多釣友喜歡的野釣中!在此就以野釣,與釣友們聊一下:5元和50元甚至價格差更大的浮漂,在野釣中的差異有多大?讓我們相信事實的同時也不要過度解讀!    而這些材質、工藝、漆水,正是影響一支浮漂,自身靈敏度的主要原因!材質好、工藝好、漆水好的浮漂,自身靈敏度更高,觀漂也更清晰,更利於我們作釣中把握抓口時機,提高中魚率!這也是影響浮漂價格的主要原因!更是高價格浮漂的優勢!  這種優勢在野釣中,主要表現在水溫低或水溶氧低,魚的活躍度與覓食積極性差,魚開口動作小或釣鯽魚類小型魚時。
  • 學最好的野釣鯽魚方法,少走彎路,釣最大的鯽魚!
    這段時間全國普遍溫度驟降,好多地方開始下雪,目前季節釣魚,特別是野釣,作釣目標魚種除了鯽魚,其他可釣的魚種已經比較少了,今天還是和大家交流交流一下冬釣鯽魚的一些問題吧。鯽魚不同於鰱鱅、草魚,雖然鰱鱅、草魚在低溫也能夠存活,但是基本不會開口吃餌了,可鯽魚只要是水溫比較穩定,就算低到2、3度,照樣還是會進食的,反而溫度太高,鯽魚的進食慾望不會太強,這也是很多老釣魚人喜歡選擇冬季作釣鯽魚的原因之一吧。冬釣鯽魚,選一個好的天氣比較重要,出釣前後的氣溫應該比較穩定,天氣的變化不要太大,作釣鯽魚都是沒有太大的問題的。
  • 掌握後拖、側拉、上提三種逗漂方式,解鎖野釣鯽魚輕口、停口難題
    這就是典型的一種逗引技巧,要想玩轉野釣,很有必要熟練掌握這項操作方法。那麼逗漂方式到底有幾種?在什麼情景下使用?又如何應用呢?逗漂的三種應用場景1、魚口變滑時野釣場也有滑口魚,比如野外經常有人垂釣的老釣位,魚兒經常被人們錨到或者釣獲後放生,導致這片水域的魚兒吃餌變得謹慎,比如快速吞吐魚餌、只吃散落餌甚至只蹭線不吃餌,這些都是魚口變滑的典型表現。
  • 冬季野釣浮漂有信號,為什麼卻一直不中魚?學會這三點上魚不再難
    冬季到自然水域垂釣,由於低溫的原因,草魚,青魚,鰱鱅等大多數魚類已經停口,野釣的對象魚也沒有太多了,再加上自然水域魚稀少,可能冬季作釣下來也沒有多少魚口,浮漂在水面上半天沒動靜,這也許是釣友常遇到的情況。
  • 仲春、晚春釣魚,容易忽略的3個細節,更值得研究!
    仲春、晚春野釣的兩個顯著變化之所以強調春季是野釣的黃金季節,而不是夏季、秋季都是有原因的。像釣魚人口口相傳的或釣魚節目紀錄片中所展示的大魚,基本是都是春季斬獲的,這都說明春季相對其他季節相比,有明顯的優勢。而關鍵的問題在於幾個重要因素的作用。首先是水溫的影響。
  • 【釣魚技巧】冬季野釣浮漂有信號,為什麼卻一直不中魚
    冬季到自然水域垂釣,由於低溫的原因,草魚,青魚,鰱鱅等大多數魚類已經停口,野釣的對象魚也沒有太多了,再加上自然水域魚稀少,可能冬季作釣下來也沒有多少魚口,浮漂在水面上半天沒動靜,這也許是釣友常遇到的情況。冬季在野釣過程中,浮漂有明顯的魚口信號,但釣魚人始終不中魚,你是否有遇到過嗎,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 春分節氣鯽魚要怎麼釣?又如何解決小魚鬧,答案在這裡
    水域中的小魚相當活躍,存在鉤餌到不了位即鬧窩現象。而各種魚類進入了開口覓食的瘋口期。那為什麼少見大鯽魚們的蹤影?是哪些原因導致的呢?從天氣、釣位、餌料以及小雜魚鬧窩應對,四個方面娓娓道來。同時,分享下清明後的釣鯽魚有關常識。以今日所拍西湖桃花景配圖分享,望釣友們喜歡。
  • 這便是我的野釣線組,只追求實用
    「尼龍」不用解釋了吧,臺釣最常用的魚線,還分什麼「子系」、「道系」的那個,反正這些年專玩野釣後我從來不分,有什麼用什麼,我打心眼裡覺得分它是多此一舉。既然敢標榜這個線組搭配只追求實用,那麼就得說出個所以然來,這就是我寫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不是建議大家都這樣搭配去野釣,是給大家一個線組搭配的思路,更主要的是想提醒廣大的野釣人,不要被臺釣思想禁錮!
  • 職業釣手坦白:若你能根據春天三個不同時期出釣,野釣鯽魚很簡單
    熬過嚴寒的鯽魚大多早已飢腸轆轆,胃口大開;即將到來的繁殖壓力迫使它胃口大開、飢不擇食。春天為垂釣鯽魚的黃金季節,在南方如果氣溫在10℃以上無論晴雨,全天均可垂釣。下面就依春季氣溫高低簡介一下野釣鯽魚的技巧。一、初春,自立春後隱約傳來的春雷吹響了鯽魚大規模集群活動的號角。此時期的鯽魚通常喜歡追逐水流,既喜歡溯水而上,也喜歡順流而下。
  • 如何應對夏季無魚口,魚口差?四個「優先選擇」,幫你巧妙應對
    這是一個值得大家認真思考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本文筆者就將結合夏季高溫多年垂釣實戰經驗,給大家講解如何運用四個優先選擇法,來克服夏季高溫天氣釣魚沒有魚口或者魚口差的情況,助攻大家夏季更好的釣魚。第一是找準病根,切莫病急亂投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