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窩後反而停口?那是方法不對,野釣補窩有三件事至關重要

2020-12-20 小飛的釣魚閣

大家都知道要想釣起魚,首先得窩子裡有魚才行,可窩子裡怎麼才能有魚呢?那就要看釣者的誘魚手段了,有句話說得好「善釣者 必先善誘」嘛。現在玩臺釣的人越來越多,其實這種釣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它沒有筏竿磯竿這樣帶輪子的魚竿釣得遠,再比如它沒有傳統釣那樣靈活,可以找魚釣。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局限性,所以這個「誘」字就顯得更重要了。

說起誘魚,那就不得不提打窩了,有很多人認為窩料是誘魚的關鍵,沒魚釣是因為沒打窩,魚不夠多是因為窩料太少。所以就形成了一種現象:到釣點先打窩,不打心裡還不踏實,打了窩魚沒有及時來,那就補點窩,魚來了但釣不多還是補點窩。可是你每次這樣做有效果嗎?我看未必吧,打窩和補窩不一定能誘來魚,方法不對甚至還會起反作用,有些釣友就曾經歷過補窩反而停口的情況。

本文內容摘要

1、打窩(補窩)和誘魚的關係

2、為什麼補窩反而導致魚停口

3、到底該怎麼做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打窩和補窩都是窩料的投放,區別在於打窩是指垂釣前幹的事,而補窩則是垂釣過程中幹的事。你也可以理解成後者是對前者的一個彌補,比如說剛開始打下的窩料被魚吃完了,所以我們要再補充一點,防止魚兒沒東西吃而離去。本文著重講的是補窩,不是說打窩不重要,而是很多人只注重打窩而忽略補窩,這兩個分明同樣重要。

打窩、補窩和誘魚之間的關係

窩料即誘餌,既然是誘餌肯定有誘魚的作用,無非是時間問題。怎麼說呢,你用入水即散的餌料和入水不散的窩料,用味道很淡的餌料和味道很重的窩料,在誘魚的時間長短上都是不同的,理論上霧化散落強的窩料、味道重的窩料,更容易被魚發現。可在實際的野釣中,有這兩個特點的窩料卻不常用,大家顯然比較喜歡沒有霧化的發酵玉米、鮮玉米、麥子、酒米之類的東西打窩,味道也儘量控制的小一些。

原因有兩點,一是用霧化好、味道重的窩料雜魚招的太多了,這無疑是給自己找罪受;其二是因為野生魚比較警惕,特別針對大魚,會刻意用味型低調的誘餌,又因為大魚進窩慢,咱們需要保證窩料長時間能夠留存在水中,所以五穀雜糧或者堅硬的顆粒,成了不二之選。

用味道淡或者入水沒有散落的誘餌打窩或補窩,誘魚速度就會變慢(除非窩點附近本來就有魚),所以你需要耐心地等候,急是沒有用的,瘋狂地投餵更是錯誤之舉,周圍沒魚打再多沒有用,反而導致魚進窩後光吃窩料就飽了。

那有什麼辦法加快誘魚的速度呢?有兩個辦法,一是使用霧化較好的餌料,或是頻繁地拋投,像蚯蚓紅蟲這類餌料,不霧化味道又淡,你頻繁地拋投,餌料不停地做下落運動,能夠更吸引過路魚的注意。還有個辦法是提前打窩,這種辦法實際上並沒有加快魚進窩的速度,只是減少了釣魚人等待的時間而已。

為什麼你一補窩,魚反而停口

打一個窩,等了好久終於等來魚了,可能是發現上魚的速度太慢或者釣了幾個魚之後便沒了動靜,咋辦呢,有些釣友不知道原因更想不出有效的措施,唯一能做的就是補點窩料,可這一補徹底沒了口。

有句話是「當局者迷 旁觀者清」,很多事發生在自己身上或者突然發生的時候自己往往反應不過來,而作為一個旁觀者的時候又很容易發現問題所在。就補窩停口這事,現在攤開來說其實也很容易想通了,原因一是窩子裡本身就只有四五條魚,你把這些魚都釣完了,自然就沒魚了,此時補不補窩都一個樣,只是釣者看不清水下狀況,以為是補窩導致的停口罷了。當然,補窩也有導致停口的可能,窩子裡魚少會有比較明顯的兩個特點,一是吃餌不積極(謹慎),也就是餌料到位後要過一會兒才吃,信號也不是很大;第二魚少窩料消耗的就慢,這種情況下,你要是補太多窩料,反而容易驚魚,即使不驚魚,光吃窩料也夠飽了。

還有一種情況是窩子裡魚很多,吃口快而猛,這種情況下魚對窩料的消耗速度是很快的,本來這個時候打窩沒有錯,但你打了也有可能導致停口。至於原因,要麼是窩料打錯位置,把魚引到其他地方了,要麼是窩量或打窩方式不對,造成驚魚、炸窩。

這種情況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過,反正我有類似經歷。例:某次在黑坑玩正釣,魚口很好,幾乎是連杆地上,當時我也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好的魚情,連散炮都不夠用了,好在朋友及時趕到我就讓他幫我釣一會兒,自己則馬上開散炮。第二次開散炮,餌料的種類和比例都和原先一樣,小藥的種類和比例也儘量保持一致,可能是因為當時太興奮,所以劑量沒控制好,多加了一點,打下去沒多久就感覺浮漂信號有點亂了,節奏也被打亂,後面連續矛了幾個魚,慢慢就沒口了,我覺得如果不開那散炮倒還可以多連竿一會兒。

到底該怎麼做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既然已經分析了原因,那麼如何應對就不再是難事了。我覺得首先大家要明確一點,就是誘魚並不完全是靠打窩、補窩來完成的。當你用味道淡、沒有霧化的窩料時,應該提前考慮到誘魚慢的後果,想解決先要找個好釣位,其次要依靠餌料、釣法來加快誘魚速度,或者打隔夜窩減少等待時間。

就補窩這事而言,一定要明白三件事:1、什麼時候補;2、怎麼補;3、用什麼窩料補、補多少

什麼時候補:第一次打下窩料後,沒有正常發窩不需要補窩,你該考慮為什麼魚兒沒有在及時進窩,是今天的天氣發生變化、水位發生變化還是前面已經有人釣過了,此時更應該與周圍釣友溝通,了解總體的上魚情況,若反常應該換釣位或改變釣法,試試釣不同水層、要麼乾脆走釣找魚釣。發窩了,但釣四五個魚又沒口了,應該考慮到這可能是一波過路魚,或者是窩子裡還有魚,只是數量少所以吃餌不積極,這時可以加快抽竿的速度、換長子線或長腳長尾漂來延長餌料到位的時間以便增大誘魚範圍(野釣這招可能效果不好,小魚多更頭疼),另一辦法是以不變應萬變,保持一定抽竿頻率等著下一波魚的到來,冬季天冷魚活性差,等了一二個小時還不來,不如暫時換個位置。

窩裡有魚,數量多、吃口好,此時可以補窩,但你得保證你的操作沒有問題,否則可能起反作用。對自己的釣技沒有信心,那你就再等等,等到窩裡魚口少了、上魚速度變慢的時候,再去補窩,怎麼補呢?見下一條。

2、怎麼補:剛開始打窩時,在你確定窩裡沒魚的情況下咋打都可以,哪怕捏成一個個球砸下去都不礙事,但補窩時動作就要輕一點,因為很有可能底下是有魚的只是你不知道而已。在冬季窩子打的也得精準一些,尤其是深水區,如果靠手拋就會變成天女散花,加上下落過程中還要分散,到底就變成很大一灘。針對這兩種情況,我建議:淺水區、窩點離岸邊近,那麼用手低拋是可以的;如果水深、窩點離岸邊遠,就要藉助打窩器、打窩竿。

使用超長竿作釣或者水特別深或者是在魚口正旺的時候,咱們為了保證窩料精準到達窩點且不驚魚的效果,所以最好是將窩料與餌料結合,然後開成搓餌,包在魚鉤上投放下去,這樣能夠達到精、準、穩的效果。補多少窩料合適呢?再看下一條

3:用什麼窩料補、補多少:理論上來講,你第一次打窩用什麼窩料,後面補窩就應該用什麼窩料,如果前面已經把窩料用完了,那麼後面儘可能選擇一些味道低調的窩料,實在不行就乾脆搓大餌來補窩。補窩的量一定是要小於第一次打窩的量,要按照「少打勤補」的方法操作。拿冬天釣鯽魚來說,第一次打窩你可以打一羽毛球打窩器的量,而後期補窩每次只要三分之一羽毛球打窩器的量即可,若水深、魚情特別好,那就打半罐。要是水深低於1.5米,甚至只有幾十公分,那打個四分之一罐也行。這個靈活調整就好,反正你要結合魚的數量、對窩料的消耗量來確定補窩量。

最後咱們再來說說慢魚快釣和快魚慢釣的小技巧

所謂慢魚快釣是指,當窩子裡魚口少、或者魚開口不積極時,應該加快抽杆的節奏(餌料到位不死等,一定時間不吃即提竿,或者是逗一下即提竿),這樣一來可以吸引更多的魚過來,二來是可以調動魚兒的積極性。而快魚慢釣可以有兩層意思,一是指當魚數量多開始搶食時,要可以把節奏放慢,抓口更仔細些,防止把魚釣亂或提竿中矛到魚形成炸窩。二是指補窩,上面說到魚口正旺的時候可以補窩,但方法很關鍵,咱們可以將窩料和餌料結合,然後以搓大餌的形式補窩。但是節奏不需要很快,不用到位就抽急著補下一竿,你可以仍然按照之前的換餌頻率,先將窩料搓成鵪鶉蛋大小後拋入水中,然後等一二分鐘再提竿重複操作,這樣也是快魚慢釣。

【作者簡介】:小飛,一個90後釣魚愛好者,希望用文字記錄垂釣的美好、把心得留給需要幫助的人,歡迎漁友們關注

相關焦點

  • 補窩未必有魚,野釣碰到這3種情況別補窩,補得越多虧得越多
    這種方法只要是不走水、不電不網、不大幅度退水同時釣位選得還算不錯的情況下,確實有不錯的效果,比現打現釣效率高很多,我寫過好幾次文章。正常來說,你今天傍晚打了隔夜窩,那麼明天早上去作釣時就不需要打窩了,直接下杆作釣即可,窩子裡魚多用不了幾竿就會上魚,窩子裡魚少那至少也該有漂相的。
  • 發窩後有人越釣越多,有人卻是釣幾條就停口了,這是為什麼
    比如大家一起去釣魚,用的同樣的窩料,同樣的餌料,釣位也裡的很近,發窩的時間也是差不多,但是有的人就能持續連竿,有的人就釣幾條就停口,更可怕的是往往是自己這停口,是不是很讓人頭疼。這種現象充分的表明了垂釣遠遠不像看起來那樣簡單。
  • 野釣沒口有3點原因,了解這些更易釣魚!
    相信大家在野釣的時候,經常會經歷沒有口的情況吧。那麼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沒口的嗎?今天華子就來說說。一、窩裡有魚,但不吃窩裡有魚則說明窩料起到了有效的作用,暫時先不用再打窩料了,但是魚兒不吃餌,很有可能是對釣餌不喜歡。建議釣友最好使用誘釣同餌,也就是使用窩料的顆粒餌當作釣餌,這樣可以提升魚咬鉤的機率。
  • 有些事牙科醫生不輕易告訴你!窩溝封閉≠一勞永逸!後續做好3件事
    天的乾貨知識必然也少不了,開篇前,科大大想問問大家:你家娃有齲齒嗎?近年來,寶寶患齲齒的案例越來越多。曾有家長每天給娃餵夜奶加果汁,導致2歲半孩子乳牙全「爛光」。對於具有深窩溝乳磨牙、容易長齲齒的寶寶來說,待寶寶牙齒完全長出來的頭幾年(3~4歲),是做窩溝封閉的最佳時期!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於是又有家長又問了:「如果錯過了最佳時期怎麼辦?還能給娃補做嗎?」
  • 江河中水廣魚稀,野釣做好這三點冬季不空軍
    冬至之後天氣越來越冷,野釣越來越難有好的收穫,大多數釣友都不指望有好多釣獲,只是希望不空軍就好,但由於自然水域的資源限制,冬季釣魚人空軍也是在所難免。很多釣友人都知道,當進入寒冬季節後,自然水域的魚都比較難釣,但最難釣要屬江河,這些天然形成的江河支流,地勢複雜多變,共同的特點是走水,冬季在這樣的自然水域作釣,如何才能釣到魚呢,到底有哪些技巧呢?野釣主要針對自然水域,對於江河這類走水的自然水域,作釣起來相對於湖庫要更難。
  • 窩裡有魚,干著急,怎麼就釣不上來?
    我們在垂釣時,有時會遇到這種情況:窩子裡發現明明有魚,但是拋竿下去,卻遲遲沒有魚咬鉤。這種情況更多地出現在打我之後或者在一個釣點長時間垂釣,拋入水中的餌料過多形成窩子。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發現窩裡明明是有魚的,為什麼就是不咬鉤呢?
  • 「補窩」才是關鍵,學會之後連竿上魚
    其實在進入冬季之後,大家這個時候基本上都會選擇釣鯽魚,因為即使現在天氣再冷鯽魚也是會出來覓食的,但是就在今天有釣友私聊小編,說為什麼他在釣魚的時候沒有魚咬鉤呢?明明一切都做對了,但是就是沒有魚,這點是什麼情況呢?
  • 窩溝封閉還是非常有必要做的!
    ,我自己在育兒道路上也是不停在發現和修正以往的錯誤。三歲的孩子是應該塗氟還是窩溝封閉?》,裡面喲詳細解釋窩溝封閉和塗氟的差異,不清楚的寶媽可以先回顧一下。當時我鼓吹的觀點是,孩子的乳牙窩溝較淺,所以三歲齡的窩溝封閉不像6月齡的那麼重要,如果牙齒狀況好的前提下,完全可以考慮只塗氟不做窩溝封閉,當然這一切都是基於牙科醫生的建議的基礎上。但現在,我要推翻我之前的觀點。篇幅不太短,等不及的話可以直接翻文末,我有總結陳詞。
  • 網友:「男女老少們 蛀牙該補就補,千萬不要省錢!」
    @Mandy0213男女老少們:蛀牙,該補的就補吧,不要省錢。昨天舅舅介紹來的小妹妹,17歲一顆牙蛀完只剩殘根,拔完後都是發炎的肉芽組織。據說拖了好幾年一直沒補,現在好了年紀輕輕就得種牙。六年前因為蛀牙去補牙,對那種痛一直有陰影。六年後又來到了牙科,因為要拔掉蛀牙和智齒。下午拔了一顆智齒,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痛,拔完還能承受(全程繃著身體,醫生一直讓我放鬆…)但是,一想到我還有一顆廢掉的蛀牙也需要拔,後期還要種牙,又痛又貴……身體和心靈都要承受折磨,瞬間覺得人生很絕望。如果可以回到過去,我一定好好保護牙齒。
  • 冬季釣點有魚不開口,從打窩入手找問題,別急換釣位先試試這三招
    冬季氣溫低,鯽魚基本都成群扎在水底不愛動彈,魚活性低,活動範圍縮小小,進食範圍也小。我們釣不到魚很多時候要麼是沒找到魚窩,要麼就是窩內有魚不開口或是魚只吃餌料不吃鉤。久釣無口,浮漂一動不動著實讓人頭痛,但窩點內卻偏偏偶爾冒出魚星或是釣點有小魚跳出水面,這證明窩內有魚,讓我們滿懷期待中盡顯失望。窩點內有魚不吃鉤,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從打窩入手找問題。打窩不夠精準,窩量大且散很容易造成讓魚吃飽或難於發現鉤餌,即使用紅蟲或蚯蚓也很難起到很好的垂釣效果。這時我們就需要用這三招去彌補,根據魚的進食習性,讓魚更容易發現鉤餌1,逗釣。
  • 王菲:是否是命中注定的「傷停補時」
    想來想去,突然腦子裡蹦出個「傷停補時」一詞。我這個幾乎不看足球的人,卻記住了這樣一個足球詞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構詞的形象頗具好感。賽場上,為了滿足觀眾的觀賽體驗,可以通過補時這一渠道來補償那些損失的時間。但我們心裡都清楚,現實中,時間哪能補回來?只不過,這次因為受傷而在家休養的日子,卻讓我感受到了傷停補時的氛圍。
  • 冬釣鯽魚,提前打窩很有必要,這些方法持久留魚,距離爆護不遠了
    還可以準備塑料小瓶一個,戳上很多洞,然後把窩料放到小瓶子裡,在放上幾顆石子,擰緊瓶蓋後打窩,效果也非常不錯。這個方法可以提前1、2天打窩,聚魚效果異常。其實在野釣中這個方法是極為常用的,不但用於釣鯽魚,在垂釣較大體型的魚類也比較適合。
  • 季節不同,魚窩所在位置不同,四季野釣選釣點,離不開這三趨要點
    釣魚時選擇好的釣位,對收穫有極大的幫助,在野釣中不同位置魚密度相差巨大,而魚所在位置往往跟季節有關,因為季節氣候的不同,魚的習性相差巨大,自然魚窩所在位置會有較大差異。但是無論如何,在野釣中選擇釣點都會根據魚類的習性進行推測,魚類的習性往往就離不開逐溫、逐氧、逐食這三個特點。
  • 釣魚突然停口,釣友莫慌!了解導致誘因,應對很容易
    如果想繼續有魚釣就得補窩,適當時機補窩魚會越聚越多。如果在上魚快的時候補窩,魚兒容易受到驚嚇,這樣就會導致突然停口。當然還有補窩的方式不對也會造成停口,有人補窩喜歡拋入中心點。這樣看似聚魚集中,但畢竟不是首次打窩,窩內停留的魚會被突然下沉的物料嚇到,一條魚受驚,其它魚兒也會受驚,隨後四處散去造成停口。
  • 啥是個窩溝齲?窩溝封閉如何預防窩溝齲呢?
    因為塗氟是為了針對更小的小朋友,所以孩子家中寶這個道理家長還是懂得,但唯獨有個叫「窩溝封閉」的很多人還是不清楚作用所在。看看這些無從下手的問題就知道預防齲齒是多麼任重而道遠的事!在說窩溝封閉前,還是要倒回來研究一下臼齒——暫且分成3個部分:一就是恆牙大臼齒,二個就是恆牙的前臼齒,三個就是乳牙臼齒。恆牙的大臼齒最著名就是6~7歲時萌出的「六齡齒」,也是最容易齲壞的,累計的12顆大臼齒每顆都有2條窩溝。恆牙的前臼齒累計有8顆每顆有1條窩溝。
  • 筏釣做窩誘魚,要掌握「三性」,「三法」,「三味」
    作者認為,筏釣做窩誘魚,雖然沒有統一的模式和標準,但有它的基本要求。要「體現三性」,掌握「三法」,巧用「三味」,這是基本思維模式和方法。下面,從三個方面展開介紹,希望對廣大筏友有所 幫助:一,筏釣做窩誘魚必須體現「三性」所謂「三性」,即:多樣性,針對性,靈活性。1,多樣性。
  • 淺談江河野釣走水和流水調漂抓口,只要不是激流一樣可以很好釣
    野釣江河可以說很少有不走水的地方,只是走水的幅度大小問題。走水的釣況對於我們釣魚人來說是一種挑戰:不好抓口、線組會走、窩料會移動等等,尤其是喜歡調漂抓口的釣友是一種折磨。今天蓑笠哥來分享一下野釣如何調漂抓口,哪怕是迫不得已釣大跑鉛,也一樣能看到很清晰的漂相,抓口的中魚率可以說要比純粹的調靈還要高。當然了蓑笠哥釣的江河並不是很多,有些經驗可能還不夠完善,如果你有更好的看法我們在評論區討論。
  • 蛀牙不補能自愈?那就等著掉牙吧!
    每次感覺牙齒酸痛之後就開始重視刷牙,想等它自我修復後又是一顆好牙。但是很可惜,現實往往很骨感。牙齒大部分是無細胞結構,缺乏自我修復的能力,所以並不能自愈。唾液有以下作用:①機械清洗作用;②抑菌作用;③抗酸作用;④抗溶作用,唾液的質和量不好了,這些作用就減弱了,細菌的作用就佔了優勢。經過這四合一,蛀牙便發生了。02蛀牙了一定要補嗎一定要。
  • 窩中有魚卻漂相雜亂,這是為什麼?
    1、餌料的狀態不對餌料不僅要霧化效果好還講究黏性適度。霧化過快,附鉤性就差,魚兒只聞其香不見釣餌;霧化過慢或完全不霧化,餌料就成了「死面」,就算是將魚誘至窩點了,也無魚吃鉤。出現以上情況,唯一的辦法就是重新開餌,餌料狀態對了,才能起到關鍵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