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不同,魚窩所在位置不同,四季野釣選釣點,離不開這三趨要點

2021-01-17 釣魚技巧

釣魚時選擇好的釣位,對收穫有極大的幫助,在野釣中不同位置魚密度相差巨大,而魚所在位置往往跟季節有關,因為季節氣候的不同,魚的習性相差巨大,自然魚窩所在位置會有較大差異。但是無論如何,在野釣中選擇釣點都會根據魚類的習性進行推測,魚類的習性往往就離不開逐溫、逐氧、逐食這三個特點。所以一年四季怎麼找魚窩,其實還是有規律可循的。

一、春季

春季萬物速度,餓了一個冬天的魚兒復甦之後開始尋找食物,此時對食物完全不挑剔,進食量大進食範圍廣,除了快速補充體力也開始為繁殖做準備。在春季釣魚時,早春跟寒冬時節並沒有區別,但是驚蟄開始魚情會好很多。春季氣溫不高,水中溶氧不會因為低氣壓而不足,所以往往不太需要考慮溶氧。仲春開始氣溫適宜,食物豐富的淺水也不會讓魚不適應。所以在春季釣魚時,食物分布基本就是魚窩所在的位置。春季有釣淺灘的說法,一是因為淺水升溫快,二是因為淺水中才有食物。但是釣淺灘要注意,選擇水草淺灘或者坡一類深淺交界的淺灘。

二、夏季

夏季高溫,魚兒的進食主要集中在早晚,因為只有早晚淺水水溫才比較適宜,中午前後不適合魚生存,除了水溫因素以外還有光線強度的因素,畢竟淡水魚都是比較懼怕強光的。所以夏季釣魚在時間上主要是釣兩頭,或者乾脆夜釣。夏季是魚類最活躍的季節,進食時間段,但是進食量很大,所以在早晚魚異常好釣,並且凡是魚道都容易釣到魚,比如鏵尖、寬變窄、大小水面相連之處。高溫、常有低氣壓也導致了水中經常缺氧,所以出入水口、下風口等位置是夏季釣魚的必爭之地,這樣的地方水溫涼爽、食物豐富、溶氧充足。或者選擇背陰的位置,或者是釣深水,這樣的位置水溫稍微涼爽一些。所以夏季釣魚在魚窩的選擇上,逐溫、逐氧、逐食三個特點都需要考慮到。

三、秋季

秋季是魚增肥的季節,魚兒需要大量的進食增加體重,準備過冬,所以秋季魚還是非常好釣的。秋季多高氣壓天氣,也比較多颳風天,水中缺氧的情況相對夏季會有極大改善,所以溶氧情況往往不會放在第一位上。此時秋高氣爽,溫度也是一年中比較適宜的時候,幾乎滿足任何魚類的最佳覓食水溫。所以秋季釣魚,在選擇魚窩上也是以食物分布作為最重要的因素。求釣邊,本質就是食物分布。除此之外,水草區域,出入水口、鏵尖、寬變窄,在秋季也是極好的釣位。秋季也是夜釣的好時候,夜釣中一定要注意離岸距離不能太遠,因為魚的覓食不會距離岸邊太遠,主要是在淺水或者不深不淺的水中。

四、冬季

冬季是一年中氣溫最低的時候,水中溶氧跟氣壓有關,跟水溫有關,所以低溫季節就算氣壓低,水中也不會缺氧。再加上冬季的低溫導致了魚活性不足,對溶氧需求不高。所以冬季釣魚,主要是根據不同區域的溫度有差別,來選擇魚窩。向陽的區域水溫高,水底有暗草的地方水溫高,水中有障礙物的地方水溫高,水底有坑的淺中深水溫高,所以冬季釣魚在尋找魚窩上比較直接簡單,哪裡水溫高就釣哪裡。至於釣深水還是淺水,主要是看氣溫的高低,因為深水水溫最低也能到4度,當氣溫不到10度,這時候基本就是釣深居多了。

選擇釣位主要就是利用魚類的三趨特點,如果主釣某種魚類,往往還需要把這種魚類的喜好放在其中。比如釣鯉魚,鯉魚喜好軟底區域,水質渾濁的地方。比如釣鯽魚,鯽魚喜歡水草和雜亂之處。請關注收藏點讚,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

相關焦點

  • 野釣上魚多不多,釣位選擇很重要!按照三大點選釣位,釣到你手軟
    二、釣位的選擇1、首推老釣位也就是經常有人做釣的釣位,由於經常有人做釣,魚形成覓食習慣,做窩後會很快聚集窩點, 但要注意平時觀察並結合當地的用竿長度習慣,準確找到釣點。在這個位置釣魚的話魚獲基本不會少。我在野果樹下最好的一次是8斤多的桂花。其他的魚不用多說,常常爆竿。5、季節規律不同的季節選位也不同。俗話說「春釣灘、夏釣潭、秋釣蔭、冬釣陽」,這是釣魚人經過多年總結的得出的基本常識,可以作為我們選擇釣位的參考標準。
  • 冬季釣鯽魚,天氣不同魚群位置不同,根據天氣找魚窩,漁獲有保證
    冬季能否釣到魚?有兩個基本條件,一個是天氣,第二個是釣點。天氣影響了魚是否進食,釣點影響了魚的密度。冬季的問題在於水中適合棲息的地方不多,結果導致了魚只存在魚水溫更高適合棲息的地方,成群扎堆之後遊動變少,所以找不準魚窩基本就很難釣到魚。不同天氣,對窩點的選擇會有一定影響。
  • 野釣鯽魚,選擇草洞做釣點,一年四季都不相同,不是有草就有魚!
    冬季釣鯽魚,要找魚窩再打窩,謹慎一些的一般都會試釣一下,然後再打窩。因為冬季的魚情導致了打窩在魚窩較遠的地方,這個窩點就很難發窩,所以找魚窩才是要點。凡是喜歡野釣鯽魚的釣友,都喜歡釣水草區域,因為鯽魚戀草,凡是有水草的地方釣鯽魚會容易很多。那冬季釣鯽魚,應該選擇什麼樣的草洞作為釣點呢?
  • 補窩未必有魚,野釣碰到這3種情況別補窩,補得越多虧得越多
    夏季溫度高魚吃得多而且小魚鬧窩也比較瘋狂,你多打點窩沒啥事,就算目標魚不來小雜魚也能幫著消耗一部分。冬天水冷魚吃得少,加上小魚又不多,所以補窩是個很講究的事。我的解決辦法是:如果釣點附近人不多,馬上找個地方打個窩子,然後先不要立刻搬過去,最起碼等半小時以上,一般建議一小時。在這段時間內,你可以在原釣位再努把力,要麼稍微開點商品餌快速抽個三四十竿,如果一小時都毫無動靜,別守了直接搬!
  • 冬季釣魚我不反對釣深水,但這些釣點更藏魚,選對位置不走空
    許多釣友到了這個季節,由於頻頻走空,只能選擇封竿。而熱情較高的釣友,仍堅持在野釣的一線。冬季,怎麼才能釣到魚。相信很多釣友有一個共同的觀點,那就是釣深水,入冬之後,魚類都到深水區越冬了。於是,釣友們的魚竿也紛紛變長了,之前用4.5米的,現在換成6.3米的,之前用6.3米的,那就換成7.2米的,畢竟一寸長一寸強嘛,這也符合冬季「釣深水」的思路。
  • 野釣多做一點點,多釣不止一點點,4個讓你爆護的小細節
    1、多走一點路不管是在哪釣魚,位置都是非常重要的,哪怕是在斤塘,都有釣得多的和釣得少的,就更別說水廣魚稀的野外了。那些每次都能釣很多魚的釣友,肯定都是對周圍水域相當熟悉的,什麼季節什麼地方哪個位置出魚,他們都門清,也從不忌諱要走遠路之類的困難。
  • 野釣最強釣組:滑漂釣組的搭配和調漂技巧,夏釣大魚就用這招!
    到了夏季,氣溫開始升高,魚不如春季那麼好釣。這是因為氣溫的升高,導致淺水水溫過高,超過了多數魚的耐高溫極限,魚在深水的時間更多,所以有夏釣淵的說法。夏季釣遠釣深,基本會成為常態,而且持續時間非常長,從初夏氣溫會開始飆升,可以持續到秋末,幾乎佔了兩個季節。
  • 冬季如何能釣到鯽魚?冬釣鯽魚如何選釣位?冬釣鯽魚找魚窩的技巧
    在冬季釣魚時,受到天氣低溫的影響,垂釣難度要比其他季節高出許多。冬釣時,餌料難以聚魚,即使有魚,魚口也不會很好。冬季裡魚口最好的魚類就是鯽魚了,但是如果找不到鯽魚的魚窩,也很難釣到鯽魚,天氣一冷,鯽魚就會在水底某個位置聚集,抱團取暖,不再大範圍活動。可見,找到魚窩所在才是冬釣鯽魚的重點。那麼,冬季如何能釣到鯽魚?
  • 冬天野釣不知釣位怎麼選,找這三個地方就對了
    最近這兩天咱們主要探討了冬釣鯽魚的用餌問題,雖然沒人能保證全國各地都百分百好用,但是能讓大多數釣友有所收穫,也是值得的。而今天,我們就從實釣的角度出發,說說冬天野釣鯽魚怎麼找魚窩、選釣位,希望能對部分釣友有所幫助。
  • 江河中水廣魚稀,野釣做好這三點冬季不空軍
    很多釣友人都知道,當進入寒冬季節後,自然水域的魚都比較難釣,但最難釣要屬江河,這些天然形成的江河支流,地勢複雜多變,共同的特點是走水,冬季在這樣的自然水域作釣,如何才能釣到魚呢,到底有哪些技巧呢?野釣主要針對自然水域,對於江河這類走水的自然水域,作釣起來相對於湖庫要更難。
  • 冬季釣鯽魚,找魚窩可以選擇向陽避風,還可以這樣找,也很靠譜!
    大雪節氣了,氣溫真正開始下降了,進入一年中魚最難釣的一段時間,難釣的原因不是低溫,因為還沒到溫度最低的時候,而是因為多降水,氣溫會起伏不定。大雪之後氣溫變化會比較異常,導致適合出釣的天氣不多,這個是這段時間魚難釣的最大原因。
  • 寒冬季節釣鯽魚,遇上颳風天「很頭疼」,注意換個思路找魚窩!
    鯽魚本身就是耐低氧的魚類,在冬季活動極少,對氧氣需求根本就不高,所以氣壓低並不會影響冬季釣鯽魚。南風天風力往往不大,多是降水天氣來臨之間,往往是持續的陰天居多。從氣溫的角度來說,降水之前每天最低溫度會有一丟丟增幅,關鍵晝夜溫差極小,所以極為適合出門釣魚。這個就是冬季釣南風不釣北風的原因,到了夏秋季節就剛好相反,北風天高壓涼爽,魚情會好很多。所以相同的方向,對於不同季節的影響是完全相反的。
  • 不是所有的晴天都適合釣魚,季節不同,適合釣魚的天氣也不同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天高氣爽,風和日麗,就一定是釣魚的好天氣,其實,這種觀點很片面,只有在秋天,這種天氣才適合釣魚,在不同的季節,適合釣魚,尤其是適合野釣的天氣,並不相同。如果非要用一句短語來形容,那麼適合野釣的天氣,莫過於春燻、夏陰、秋爽、冬煦,那麼,到底什麼是春燻、夏陰、秋爽、冬煦呢?
  • 5招教會你如何找魚窩
    釣魚,首先是找釣點,而找釣點說白了就是找魚藏身的位置,而適合魚兒棲息的位置往往會吸引眾多魚過去,形成魚窩。我們平時釣魚時打窩也是這個道理,把魚吸引到一個地方形成魚窩方便垂釣。所以找魚窩就成為釣魚的一個重要環節。 那麼在野外,水庫、河流水域寬廣,要怎麼才能排除幹擾,一眼就鎖定魚窩的位置呢?
  • 窩裡有魚,干著急,怎麼就釣不上來?
    我們在垂釣時,有時會遇到這種情況:窩子裡發現明明有魚,但是拋竿下去,卻遲遲沒有魚咬鉤。這種情況更多地出現在打我之後或者在一個釣點長時間垂釣,拋入水中的餌料過多形成窩子。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發現窩裡明明是有魚的,為什麼就是不咬鉤呢?
  • 職業釣手坦白:若你能根據春天三個不同時期出釣,野釣鯽魚很簡單
    春季為鯽魚繁殖季節,自立春後氣溫緩慢上升,鯽魚活性也逐漸增強。熬過嚴寒的鯽魚大多早已飢腸轆轆,胃口大開;即將到來的繁殖壓力迫使它胃口大開、飢不擇食。春天為垂釣鯽魚的黃金季節,在南方如果氣溫在10℃以上無論晴雨,全天均可垂釣。下面就依春季氣溫高低簡介一下野釣鯽魚的技巧。一、初春,自立春後隱約傳來的春雷吹響了鯽魚大規模集群活動的號角。
  • 野釣用什麼打窩最省錢,一捧顆粒兩把米,大小通殺四季可釣
    在這一點上我覺得野釣比黑坑更麻煩,因為野釣環境複雜魚情多變嘛,尤其是那些魚資源還算不錯的地方,很有可能下一桿就來「大貨」了~轉眼已經進入秋季,連續的降雨、降溫意味著釣大魚的時間所剩無幾,許多釣友都在關心秋季釣大魚用什麼窩料好呀,發酵餌?老玉米?還是菜餅豆渣等五穀糧食?要麼索性都準備一點,挨個試過去?
  • 溪流探釣馬口魚,釣獲60多條百元一斤的溪水石斑魚
    瀑布溪流探釣,野釣名貴溪水石斑魚,釣獲60多條馬口魚和石斑魚。釣魚一門學問,方方面面都考驗著釣魚人。特別是野外探釣,跋山涉水尋找名貴溪水石斑魚。我們從垂釣之初就要未雨綢繆。要想有好的收穫,我們就要針對性地調整,將垂釣過程中影響釣獲的因素減小或剔除。只有這樣才會釣獲百元一斤的溪水石斑魚。
  • 補窩後反而停口?那是方法不對,野釣補窩有三件事至關重要
    說起誘魚,那就不得不提打窩了,有很多人認為窩料是誘魚的關鍵,沒魚釣是因為沒打窩,魚不夠多是因為窩料太少。所以就形成了一種現象:到釣點先打窩,不打心裡還不踏實,打了窩魚沒有及時來,那就補點窩,魚來了但釣不多還是補點窩。可是你每次這樣做有效果嗎?
  • 窩中有魚卻漂相雜亂,這是為什麼?
    霧化過快,附鉤性就差,魚兒只聞其香不見釣餌;霧化過慢或完全不霧化,餌料就成了「死面」,就算是將魚誘至窩點了,也無魚吃鉤。出現以上情況,唯一的辦法就是重新開餌,餌料狀態對了,才能起到關鍵性作用。2、餌料的適口性較差一方水土養一方魚,垂釣一定要考慮對象魚的吃食習慣和偏口問題(特別是野釣),要投其所好;同時,也要注意不要把餌的狀態調得過硬或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