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兩天咱們主要探討了冬釣鯽魚的用餌問題,雖然沒人能保證全國各地都百分百好用,但是能讓大多數釣友有所收穫,也是值得的。而今天,我們就從實釣的角度出發,說說冬天野釣鯽魚怎麼找魚窩、選釣位,希望能對部分釣友有所幫助。
岸邊突出處
不管是在湖庫還是野河,岸邊總不都是平整的,必然有向水中突出的位置,也就是所謂的「鏵尖」。如果此類位置沒人佔,那就一定要強。個人認為,鏵尖是野釣的最佳位置。
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野釣講究「一寸長、一寸強」,只要你伸得越遠,你就越佔優勢,這也是為什麼大家喜歡用長竿、搭釣臺的原因。其次,鏵尖往往是「魚道」的所在,魚兒巡遊覓食都會經過。第三,鏵尖有一定的阻隔作用,其旁邊的水域更容易聚集食物,是天然的「食堂」。魚不躲在這,還能躲在哪呢?
背風洄灣處
如果沒搶到鏵尖,那也不要緊,我們反其道而行之,尋找近岸背風的洄灣處。用一位老朋友的話來說,就是「窩風之處必有魚」。雖然此類位置不夠延伸,不過勝在水流較緩、溫度較高,且養料更容易聚集,岸邊也往往有植被,是魚喜歡扎堆休憩的位置。如果在此打窩,聚魚的速度要比其他地方快得多。
水流變窄處
除了岸邊,還有一個位置是必爭之地,那就是連接亮片水域、水流相對較窄的地方。這種位置是經典的魚道,是魚類洄遊的必經之路。雖然水流速度相對會快一點,但是在大型水域垂釣時,這點差異可以忽略不計。
另外,雖然這裡不適合魚群長時間逗留,但是卻是「魚群流量」最大的地方,會不斷地有路過的魚在這找吃的。把窩子做在這,就等於魚自己上門吧。
當然,還是那句老話:「釣無定法」,決定最終收穫的因素有很多。魚窩找得再準、魚餌用得再對路,其他的技法沒用到位,照樣白搭。所以也建議釣友們出釣,綜合多方考慮,方有機會擴大戰果。
希望此篇文章能給大家一些幫助和啟發,釣友們如果有什麼相關經驗或技巧,也歡迎留言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