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招教會你如何找魚窩

2020-12-24 騰訊網

釣魚,首先是找釣點,而找釣點說白了就是找魚藏身的位置,而適合魚兒棲息的位置往往會吸引眾多魚過去,形成魚窩。我們平時釣魚時打窩也是這個道理,把魚吸引到一個地方形成魚窩方便垂釣。所以找魚窩就成為釣魚的一個重要環節。

那麼在野外,水庫、河流水域寬廣,要怎麼才能排除幹擾,一眼就鎖定魚窩的位置呢?根據眾多釣友的垂釣經驗,和我自己的實踐總結,歸納出了五條比較普遍適用的找魚窩規律,感興趣的釣友們可以了解一下。

根據水的溫度找魚窩

魚類都是冷血變溫的動物,它們對於溫度的變化更加的明顯,水中的溫度稍有變化就會影響魚的生活和覓食。在適宜的水溫中魚兒十分活躍,容易開口覓食;水溫太高的話魚會萎靡不振,沒有食慾;水溫太低為了保存體力也不願意活動,有的魚還會進入冬眠狀態,根本不會覓食。

因此在定位魚窩時,就要看看所釣的水域,哪個位置的水溫更加適合目標魚生存,哪裡溫度適宜,魚兒就會遊到哪裡棲息、覓食。所以在適宜的水溫處往往能找到魚窩。

每年不同的季節,甚至是同一個季節中的不同時間段水溫都是不同的,漁諺說:「春釣邊,夏釣潭,秋釣庇蔭處,冬釣向陽灘。」就大體上為我們指出,在不同的季節,尋找魚窩的方向。

在春天,溫度剛剛回升,向陽一面的水域的淺水區受到陽光照射,水溫升高得快,經歷了一個寒冬的魚兒就會遊到向陽的淺水區棲息、覓食。所以在春天,尋找魚窩就要到向陽的淺水區。

到了夏天和初秋季節,溫度升高,太陽直射水面,水溫升高,超過了魚的適應範圍,魚兒就會跑到陰涼處或者深水區避暑。此時選找魚窩就要選擇陰涼或者深水區了。

冬天,天氣寒冷水溫下降,很多魚會進入深水區冬眠,只有鯽魚等一些比較耐寒的魚會覓食,不過鯽魚也會聚集在溫度比較高的水域。所以在冬天尋找魚窩就要選擇 深水區,或者連日晴天的想要淺水區。

一年中不同的季節水溫不同,同樣的,一天中在早、中、晚,水溫也是有變化的,此時就要結合季節和天氣因素尋找魚窩。例如在春季、晚秋、冬季的早晨、晚上就不適合垂釣,中午受到陽光照射,水溫升高,在向陽的水面就會形成魚窩;而在夏天早晨、傍晚水溫適宜適合垂釣,到了中午水溫太高魚就會跑到深水區。

含氧量高的水域

魚類的生存離不開氧氣,水中溶氧量高,魚就活躍,願意覓食,含氧量低,魚就不願意吃餌,甚至會被憋死,所以尋找魚窩一個重要的參考因素就是水中的溶氧量。

水體中的溶氧量和溫度、氣壓、水中生物、風等有很大的關係。

春季接近岸邊的淺水區,光照較強,水體升溫快,水生物較多,進出水口流動的是新鮮活水,水中的含氧量就高,適宜魚生存,魚兒紛紛在這些地方覓食。因此,這些地方就是魚窩。

盛夏初秋季節,天氣炎熱,上層水溫太高,氣壓較低,水中溶氧低;而下層或陰涼處水溫適宜溶解氧高。此時,魚兒會群居於水的下層或陰涼處休息、覓食。因此,這種地方就是天氣炎熱時候的魚窩。

冬季,天寒地凍,魚兒會躲在水底深潭處避寒。因此,要想釣到魚,就要在深潭處找魚窩。

天然魚餌多的地方是魚窩

魚類每天要花很長的時間覓食,因此,哪些地方魚喜歡的食物多,哪裡的魚兒就會多。在水庫、池塘,一般深潭中多有淤泥,腐殖質多,岸邊有水草,或周邊有居民生活廢水流入等,這些都會吸引魚兒前來覓食。因此,在這些地方找「魚窩」,容易獲得豐收。

根據魚的行蹤找魚窩

魚兒都有自己棲息、遊動、覓食的水域,因此釣魚人必須對自己所釣對象魚的行為了如指掌,才能對症下藥。

鯉魚不喜強光,喜歡弱光或者黑暗的環境,有逆水而上,順水而下,成群逐波追浪的習性,常在水底遊動拱食,常常會在水底拱起串串氣泡。因此,在漲水時,以進出水口作為釣點或者追蹤氣泡垂釣,很大概率會有收穫。

草魚喜歡群居於水體的中上層。凡是水體含氧量充足或有水草的水域,都能發現草魚的蹤跡。只要釣竿跟魚走,便有收穫。

鰱鱅喜歡成群在水體的中上層遊動覓食,水面哪裡漂浮的食物多,哪裡就是魚窩。

尋找魚窩是個大工程,也需要靈活應變,面對不同地區、不同時間、不同天氣、不同的魚情等等因素,選擇魚窩的方法也不同,千萬不能生搬硬套。

相關焦點

  • 野河釣魚怎樣找魚窩?這些技巧出現的太及時了
    所謂找魚窩,就是發現哪裡藏魚多,也就是哪裡魚情好。 很多釣魚新手沒有找魚窩的概念,不管三七二十一,走到哪裡就在哪兒拋竿垂釣,這樣的效果不好。其實,找魚窩也是有技巧的。
  • 冬季如何能釣到鯽魚?冬釣鯽魚如何選釣位?冬釣鯽魚找魚窩的技巧
    冬釣時,餌料難以聚魚,即使有魚,魚口也不會很好。冬季裡魚口最好的魚類就是鯽魚了,但是如果找不到鯽魚的魚窩,也很難釣到鯽魚,天氣一冷,鯽魚就會在水底某個位置聚集,抱團取暖,不再大範圍活動。可見,找到魚窩所在才是冬釣鯽魚的重點。那麼,冬季如何能釣到鯽魚?冬釣鯽魚如何選釣位?下面,我們來講下冬釣鯽魚找魚窩的技巧。
  • 冬季釣鯽魚,找魚窩可以選擇向陽避風,還可以這樣找,也很靠譜!
    其次是氣溫進一步下降,魚群的規模雖然變大,但是活動範圍更小,如果找不準魚窩很難有比較好的收穫。在冬季釣魚時都知道向陽避風的位置是首選,其實還有一些不太常規的找魚窩的方法,也都是比較有效的。冬季釣魚要有耐心,因為這時候魚活動能力受到制約,發窩慢是常態。如果魚窩找的準,打窩之後也能很快發窩,如果找不準魚窩,那可能很長時間都沒魚進窩,所以適當的等待是非常有必要的。
  • 冬天釣魚是人找魚,高手只用1招精準找到魚窩,下竿就上大板鯽!
    在寒冷的冬天釣魚,都是人找魚,因為氣溫低的原因,魚都抱團窩在一起。找中魚窩才能釣得到魚,爆護也不在話下。
  • 寒冬季節釣鯽魚,遇上颳風天「很頭疼」,注意換個思路找魚窩!
    如果拋竿不準,就算窩點中有魚,也肯定是釣不到的。所以冬季釣魚遇上颳風,我們可以試著使用以下技巧來應對。一、關於風向的選擇冬季釣魚有釣南風不釣北風的說法,北風起時風大而且氣溫,往往會導致氣溫下降,本身就不是適合出釣的天氣。南風天多是溼潤的暖溼氣流,雖然可能氣壓角度,但是對於冬季釣魚來說影響不大。
  • 冬季釣點有魚不開口,從打窩入手找問題,別急換釣位先試試這三招
    冬季氣溫低,鯽魚基本都成群扎在水底不愛動彈,魚活性低,活動範圍縮小小,進食範圍也小。我們釣不到魚很多時候要麼是沒找到魚窩,要麼就是窩內有魚不開口或是魚只吃餌料不吃鉤。久釣無口,浮漂一動不動著實讓人頭痛,但窩點內卻偏偏偶爾冒出魚星或是釣點有小魚跳出水面,這證明窩內有魚,讓我們滿懷期待中盡顯失望。窩點內有魚不吃鉤,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從打窩入手找問題。打窩不夠精準,窩量大且散很容易造成讓魚吃飽或難於發現鉤餌,即使用紅蟲或蚯蚓也很難起到很好的垂釣效果。這時我們就需要用這三招去彌補,根據魚的進食習性,讓魚更容易發現鉤餌1,逗釣。
  • 黑坑垂釣魚不咬鉤,這三招讓魚輕鬆開口,趕緊試試吧
    釣魚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一些比較麻煩的事情,讓人最為頭疼的事情那就是水裡有魚,可魚就是不吃鉤子.出現這樣的問題對於一些經驗比較少的釣友,不僅僅是頭疼還會影響垂釣的信心,慢慢的就會不喜歡釣魚了.今天呢我來給釣友們分享幾招應對魚不開口的技巧,掌握這些輕鬆讓魚開口把魚釣好.今天分享的這些內容是針對黑坑垂釣
  • 補窩後反而停口?那是方法不對,野釣補窩有三件事至關重要
    原因有兩點,一是用霧化好、味道重的窩料雜魚招的太多了,這無疑是給自己找罪受;其二是因為野生魚比較警惕,特別針對大魚,會刻意用味型低調的誘餌,又因為大魚進窩慢,咱們需要保證窩料長時間能夠留存在水中,所以五穀雜糧或者堅硬的顆粒,成了不二之選。
  • 圖片秒變高清:一招教會你如何讓圖片秒變清晰
    圖片秒變高清:一招教會你不用下載app如何讓圖片秒變清晰生活中的困惑: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微信傳圖片,即使是傳原圖,本來是一張挺清楚的到了我們手機上就變得不清晰了?微信傳圖是有損傳圖,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 冷戰「魚窩」——小記東德空軍的米格-21戰鬥機(上)
    米格-21F-13戰鬥機是進入東德空軍服役的第一種「魚窩」改進型,於1962年5月在駐馬克思瓦爾德(Marxwalde)的第8戰鬥機聯隊入役
  • 打著窩、釣著魚,什麼原因讓一個「黃金釣位」慢慢變廢了?
    這40來天在同一段河中,一共更換了5個釣位!很多釣友可能要問,既然守釣為什麼要經常更換釣位?這其中的原因,除了一個釣位被別人霸佔,一個釣位一直不出魚,另兩個釣位更換的原因,主要是被釣廢了!為什麼說一直打著窩,一直釣著魚的另兩個釣位釣廢了?容我從自已的實釣經歷,與釣友們慢慢聊來!
  • 補窩未必有魚,野釣碰到這3種情況別補窩,補得越多虧得越多
    你以為補窩就能上魚,但實際情況可能剛好相反,補得越多越不吃,到最後的情況就是你沒耐心了,然後把一大團餌料往水裡一丟收杆回家。補窩不一定都是壞事,在該補的時候補魚口可能就會一直延續、越釣越多,但如果你在不該補的時候補了,釣不到魚先不說,還把窩料白白浪費了,有錢也不能這麼玩啊。
  • 窩裡有魚,干著急,怎麼就釣不上來?
    我們在垂釣時,有時會遇到這種情況:窩子裡發現明明有魚,但是拋竿下去,卻遲遲沒有魚咬鉤。這種情況更多地出現在打我之後或者在一個釣點長時間垂釣,拋入水中的餌料過多形成窩子。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發現窩裡明明是有魚的,為什麼就是不咬鉤呢?
  • 快速找魚,這幾招就夠用!
    所以作釣時要按照不同的時間去配合它的各種形態,如果這些細節都能注意到,在任何水域都能快速的找到魚。    在河流路亞虹鱒,因著流水的作用釣餌會產生一定的流動性,因此為了提高作釣效率,儘量找一些比較突出的點。一般作釣時不管是在上遊還是下遊,河流兩岸均會有一些轉角,產生回流,這裡便是不錯的釣位選擇。
  • 夏天窩裡有魚不開口?這個幾個解決方案讓它吃鉤
    窩裡有魚不開口最著急胃口不好並不代表它不吃東西,只不過對吃的要求很高,比如最近我們人喜歡吃西瓜和稀飯。也並不是全天都胃口不好,在某幾個特定的時段還是有不錯的魚口。今天蓑笠哥來分享一下夏天釣魚窩裡有魚但是不開口的解決方案,總有一款適合你。
  • 兩斤的鯪魚能切2.0的子線,這種「急性子」的魚該如何垂釣?
    首先介紹一下魚餌的製作過程:5斤苞米麵、2斤碎豆餅、1斤漁具店賣的亞麻粉、菠蘿香精、加點白糖。 1、先把碎豆餅炒香、別整糊了。 2、拿鍋把水燒開放,別關火,把苞米麵倒水裡攪,攪均勻了後關火倒入大盆裡。
  • 筏釣做窩誘魚,要掌握「三性」,「三法」,「三味」
    目標魚可以是一種,也可以是兩種。比如,主釣翹嘴時,可以同時兼釣紅豬,主釣草魚時,可以同時兼釣鯿魚,主釣鯉魚時,可以同時兼釣鯽魚或無鱗魚。不要什麼魚都想釣。目標魚一旦確定下來,就圍繞目標魚做窩。二是窩料使用要準確。釣什麼魚,就用什麼餌。做什麼窩。
  • 窩中有魚卻漂相雜亂,這是為什麼?
    霧化過快,附鉤性就差,魚兒只聞其香不見釣餌;霧化過慢或完全不霧化,餌料就成了「死面」,就算是將魚誘至窩點了,也無魚吃鉤。出現以上情況,唯一的辦法就是重新開餌,餌料狀態對了,才能起到關鍵性作用。2、餌料的適口性較差一方水土養一方魚,垂釣一定要考慮對象魚的吃食習慣和偏口問題(特別是野釣),要投其所好;同時,也要注意不要把餌的狀態調得過硬或過松。
  • 冬季沒有魚怎麼辦?「補窩」才是關鍵,學會之後連竿上魚
    其實在進入冬季之後,大家這個時候基本上都會選擇釣鯽魚,因為即使現在天氣再冷鯽魚也是會出來覓食的,但是就在今天有釣友私聊小編,說為什麼他在釣魚的時候沒有魚咬鉤呢?明明一切都做對了,但是就是沒有魚,這點是什麼情況呢?
  • 只需3招,讓你在瓜子鯽的窩裡釣板鯽,一定要收藏
    那如何在自己的瓜子鯽魚窩裡面釣到大板鯽呢?今天就分享一些心得,希望對被這些問題困擾的釣友有所幫助。首先調漂的時候不要調得太靈敏,野外環境一條鯽魚長到半斤起碼都要兩年左右。面對野外各種危險的環境,既然能活那麼久想必一定特別特別的警惕。所以你想釣大鯽魚的時候,浮漂調的過於靈敏,就容易產生許多臭信號,因此起竿的時候經常會空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