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釣做窩誘魚,是筏釣的一個重要技術環節,它不但直接影響筏釣的成功率,而且,也是衡量一個筏釣者技術高低的重要標準。任何一個成功的筏釣高手,一定在做窩誘魚方法上下過一番苦功夫,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但也要看到,有很多的筏友,在這個問題上,做的不夠理想,存在許多問題和困惑。主要表現是簡單化,缺乏多樣性,針對性和靈活性。作者認為,筏釣做窩誘魚,雖然沒有統一的模式和標準,但有它的基本要求。要「體現三性」,掌握「三法」,巧用「三味」,這是基本思維模式和方法。下面,從三個方面展開介紹,希望對廣大筏友有所 幫助:
一,筏釣做窩誘魚必須體現「三性」
所謂「三性」,即:多樣性,針對性,靈活性。
1,多樣性。
它強調的是一個多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看:
一是從氣候條件看
我國是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晴雨冷熱,變化多端。受它的影響,湖庫裡的水位有漲有落,水溫有高有低,水中供氧有好有差。由此對魚類的活動空間和覓食方式,以及筏釣環境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二是從魚類的生活習性看
在我國淡水水域生活的魚類,品種繁多,生活習性不盡相同。趨氧性高的魚如翹嘴,草魚,鯿魚等,一般在中上層活動較多,秋冬季節,水中供氧情況理想,也會在中下層活動;趨氧性低的魚類,如鯉魚,鯽魚,紅豬,以及各種無鱗魚等,多數在底部活動,受食物來源的影響,也經常會在中上層活動。同時,不同的魚類,食物結構也不相同。有的是葷食為主,有的是素食為主,但多數魚類是雜食性的。不同的魚類還有不同的趨光性。
三是從做窩誘魚的餌料看
由於筏釣目標魚種類較多,用於做窩誘魚的餌料自然就多。這些餌料,有的是粉狀的,有的是顆粒狀的,有的是自然的,有的是人為加工的,還有部分活餌,它們的營養成分不同,味型也不同。在使用時,方法自然也就不同了。
四是從筏釣的環境看
我國的淡水水域,有大型湖庫,也有小型湖庫,有的水淺,有的水深 ,有的流緩,有的流急,有的較淺,有的較渾,情況千差萬別。可以進行筏釣的點比較多。可以在排房上筏,可以在船上筏,也可以在橋上筏。不同的環境,筏釣的方式是有區別的。
氣候條件不同,目標魚生活習性不同,餌料不同,環境不同,做窩誘魚的方法也就不盡相同了,這就要求,要體現多樣性,不是千篇一律,一成不變。
2,針對性
針對性強調的是一個準字。要有的放矢,不要雜亂無章。具體要求:
一是目標魚要明確。
目標魚可以是一種,也可以是兩種。比如,主釣翹嘴時,可以同時兼釣紅豬,主釣草魚時,可以同時兼釣鯿魚,主釣鯉魚時,可以同時兼釣鯽魚或無鱗魚。不要什麼魚都想釣。目標魚一旦確定下來,就圍繞目標魚做窩。
二是窩料使用要準確。
釣什麼魚,就用什麼餌。做什麼窩。不同的目標魚,餌料的選擇和使用,要求是不一樣的,不能混淆。雖然多數魚類的食物結構是雜食性的,但有一定的偏愛。比如,在用玉米筏釣翹嘴的時候,如果摻加了顆粒,就容易將草魚,羅飛,等非目標魚引進窩。要是在夏季魚類活動區間較小的情況下,翹嘴就很難擠進來。如果是用顆粒做窩釣草魚的時候,加了玉米,其他的雜魚也會進窩,效果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鰱鱅喜歡腥臭的味道,你如果用酸料,就錯了,白鰱喜歡酸料。有的時候,用料和味型偏了一點,效果就差了很多。
三是做窩方法要得法。
要針對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做窩方法。水淺可以做底窩 ,水深做半水窩 ,流水,做提前量,夏季香甜型餌料為主,秋冬腥甜型餌料為主,底層無鱗魚腥臭為主。夜間筏釣,要根據魚類的不同趨光性,選擇和使用燈光。
(三),靈活性
靈活性講究的是變。即隨機應變,不死板。
一是目標魚選擇的靈活性
做窩誘魚的前提條件是確定目標魚,目標魚確定之後,再考慮做窩誘魚的方法。通常目標魚的選擇至少有兩種,這個不行就換另一個。這就要求同時要制定兩種不同的做窩方法。
二是做窩面積和料量的控制要有靈活性
做窩的面積,先大後小,先遠後近。開始的時候可以在十至二十米的範圍內,用手工拋投的方式進行,當出現魚泡或魚星的時候,再縮小打窩的面積;做窩的料量,要先多後少,時多時少,不要太多,也不能太少,還要保持連續性。
三是做窩的模式變化要有靈活性
可以用手工或打窩器,從上至下進行打窩,可以在半水掛料袋,蝦籠,糠餅,草等,也可以做底窩。不同的目標魚有不同的方法,同一種目標魚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過程中要密切觀察,隨時變換。
四是燈光使用的靈活性
不同的目標魚,不同的月相,對燈光的使用要求是不一樣的。用不用光,光強光弱,要隨機應變。
二,筏釣做窩誘魚要掌握 「三法」
筏釣做窩誘魚的「三法」,即,平面窩,立體窩,燈光窩。
1,平面做窩法
掛料袋,蝦籠,草,底窩,都屬於平面窩的範疇。平面窩的好處是,可以把目標魚吸引在較小的區間裡,節約上下搜索的時間。它的局限性是誘魚的空間相對較小,且容易掛線。做平面窩 , 要把握好水深度,要擺正位置,要保持較好的穩定性,同時,要及時補窩。
2,立體做窩法
從上到下,在不同的水層 誘魚,好處是搜索麵大。局限性是餌料用量較大,容易照成浪費。立體窩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要準,不要偏了;二是要保持連續性,不要時斷時續。用顆粒打窩,要對顆粒進行處理,讓其膨脹,降低下沉速度,加快霧化速度。
3,燈光做窩法
燈光誘魚有兩種作用:一是直接誘魚,二是間接誘魚。直接誘魚,對趨光性強的魚類,有較好的作用。如底部活動的魚,小魚等。間接誘魚。就是通過燈光把目標魚喜歡的小魚,浮遊生物等吸引到窩點下面,在通過它們吸引目標魚。如燈光誘小魚,小魚誘翹嘴。使用燈光要注意問題:一要用黃色光散光燈。二是要根據目標魚的趨光性,決定是否用光,以及燈光的亮度。一旦用光,調整到位後,要保持穩定。趨光性弱的目標魚可以不用光。
三,筏釣做窩誘魚要巧用「三味」
筏釣做窩誘魚的「三味」,指的是,腥香,腥甜,腥臭
1,腥香
香味,有水果香,穀物香,動物香,酒香及人工合成香,品種繁多,對不同的目標魚有不同的作用。在不同香味的餌料中,適當添加部分腥味,可以增加誘魚效果。特別是在水溫較高的時候使用,效果比較理想。
2,腥甜
香味在水裡,是可以通過水的運動遠距離傳播的,但甜味是必須通過味覺才能近距離感覺到的。所以,在使用甜味餌料時,要添加一些其他味型,主要是腥味,有助於增加誘魚效果。蜂蜜在甜料中是首選,因為蜂蜜即甜又香。
3,腥臭
用於做窩的腥味和臭味,在形成方式上是不同的。腥味多是天然的,臭味一般需要通過人為加工才能形成的。臭味加上腥味,對筏釣底層魚,特別是無鱗魚,效果非常明顯。如筏釣紅豬,使用腥臭味的餌料,比單純使用腥味的餌料,效果要好的多。
以上三種不同的味型,有共性,也有個性。腥味 ,代表的是共性,多數目標魚,對腥味都比較喜歡。就像味精一樣,在很多菜餚裡都可以。南極鱗蝦粉 是首選。香,甜,臭(酸鹹餿)代表的是個性,它們的作用是不一樣的。
本文介紹的,是筏釣做窩誘魚的一些基本思考方法和操作方法,希望對廣大筏友全面了解和掌握做窩技術和方法,有所幫助。筏無定法,讓我們在筏釣實踐中,繼續努力探索和研究,發現和發明更多更好的做窩方法,收穫更多的快樂。
三樂
二零二零年七月於萬峰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