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主角從迷失到找到自我的歷程,是創傷修復的結果

2020-08-26 遁地兔子

電影《朗讀者》改編自本哈維的同名小說,豆瓣評分8.5。由凱特溫斯萊特飾演女主角漢娜,凱特還因此獲得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女主角。影片也獲得金像獎的12項提名,獲得許多好評。

《朗讀者》講述了男主角米夏在17歲的時候遇到了35歲的漢娜並愛上她,後來漢娜不辭而別,幾年後米夏在法庭上又遇見了漢娜,本來米夏可以說出真相以減輕漢娜刑罰,但因為米夏的逃避,他並沒有說。米夏的內心從此迷失了,再也沒有人可以走進他的心,對於每個情人,米夏都像是個謎。後來,米夏為了贖罪儘自己所能幫助在監獄中的漢娜,還勇敢地和別人講述這段忘年戀。

今天我就來分析米夏是如何一步步變得內向自閉,最終走出困境,得到救贖。在我看來,米夏的迷失和自閉可以從內在和外在兩個方面去進行分析。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分析他是如何放下過往,救贖自己以及米夏的重生所帶來的啟發。

01、外在原因:家庭缺愛,在最無助的時候遇到了漢娜,當發現最親密的人原來如此陌生,米夏開始封閉內向,逐漸迷失自我

首先,來分析一下米夏的家庭背景,使得米夏的內心對於愛是非常期待的,以至於漢娜初次幫助他後,便對漢娜著了迷。

米夏家庭完整和諧,家境富裕,看上去似乎非常完美。但實際上,父親總在忙自己的事情,對米夏總是冷冷的,母親也只是把自己的義務做好,兄弟姐妹們總是偷偷觀察著米夏,但也只是為了向父母告狀。

米夏因為患上了猩紅熱難受得吐了,這時漢娜正好經過,看到正在哭泣的米夏,擁抱了他還不斷地鼓勵、安慰他。米夏病癒後,去找漢娜道謝,無意間看到了正在換衣服的漢娜,由於米夏對於一個成熟美麗的婦女的原始情慾,他不可自拔地愛上了漢娜。

在我看來,米夏冷漠無愛的家庭促使了他愛上了這個對他好的陌生人漢娜,還成為了他的第一位戀人。無疑,在米夏的生命中,漢娜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她的所作所為對於米夏來說影響很大。

其次,在和漢娜熟悉之後,愛意正濃的時候,沒有任何徵兆的,漢娜突然消失。多年後才發現她是個「劊子手」般冷漠的人。

米夏是一位法學生,在一次法律聽證會上,他竟然發現坐在被告席上面的人是漢娜,而且還得知了一個可怕的事情:漢娜曾經為法西斯工作過,還為了堅守崗位,即使牢房裡面著火了,她也不願意開門放猶太人們出來。

儘管漢娜一直說自己只是不願意開門,並沒有籤署相關文件,不是命令的發起者。但在法官讓她在紙上寫幾個字來對照時,她猶豫了一會兒,咬咬牙說一切都是自己幹的。

米夏在這個時候閃過好幾個回憶片段,突然意識到,漢娜原來是個文盲,她寧願承擔下那些不屬於她的罪名,也不希望這個秘密被人知道。

就這樣,米夏徹底封閉了自己的心,他再也不能向別人敞開心扉。後來,他雖然結婚了,但還是以離婚收場。米夏的「自閉」甚至還影響到了下一代,他的女兒以為米夏的冷漠寡言是因為自己哪裡做的不好,從而引起了一連串的誤會和疏遠。

了解米夏的成長經歷之後,便發現其實他會封閉並不奇怪,甚至有些正常不過。原生家庭帶給孩子的影響永遠都是深遠的,近幾年對於原生家庭這個話題討論的也很多。除此之外,米夏的初戀既甜蜜又苦澀,迷一樣的愛人和漢娜是殺人犯的事實帶來的羞恥讓他徹底封閉了內心。

02、外在原因:所處時代特殊,人與人之間冷漠、背叛

米夏出生於戰後的德國。對於米夏這一代的少年來說,他們是迷惑與糾結的。因為他們出於血緣愛戴自己的上一代親人,而在正義與理性上面,他們得和上一代親人劃清界限。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選擇逃離,而不是正視這個事實和承擔起責任。

更嚴重的是,這種情況甚至還影響到了米夏的女兒。由於米夏的沉默寡言,讓他的女兒常常覺得是自己做錯了些什麼,導致父親這樣對待自己。

這兩代人的立場不同,自然就會拒絕溝通,因為溝通不來反而引起爭吵,讓人心煩意亂。

一次,女兒含著淚對米夏說:「我以為你一直不喜歡我。」他回答說:「茱莉亞,你又能有什麼錯呢?」是啊,明明是上一代人的過失與冷漠,現在卻牽扯到了下一代的身上。

後來,漢娜的死讓米夏覺悟,他開始直面自己的缺點和曾經的錯誤。他還帶著女兒到漢娜的墓前,同她講述了與漢娜曾經的過往。

在電影的結尾,米夏終於決定走出自己的孤島人生,敞開心扉。

03、從米夏放下過往得到的現實啟發

①每個人都會有不願回顧的過往,但要用正確的態度面對它們

毋庸置疑,每個人總有一些不願被提及的過往。比如說米夏,不願被別人發現自己曾經居然和一個導致300多人被活活燒死的女看守在一起過,而且還是段忘年戀。內心鬱悶,又不願與人說,自然而然就封閉了自己的內心。

後來,即使米夏擁有美麗的妻子和可愛的女兒,但他依舊沒有對她們敞開心扉,妻子也和他離了婚,還對無辜的女兒也造成了影響。

因此,對面那些不願回顧的過往,理應用正確的態度來面對他們,而不是選擇逃避,這樣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好在,米夏後來也嘗試著走出自己的「孤島人生」,嘗試著給女兒講他與漢娜的過往。

②該如何反思平庸的惡

《朗讀者》主要是在探討戰時一代和戰後一代的人應該看待和反思二戰時德國人所犯下的「平庸的惡」。米夏作為戰後一代的代表,對戰時一代的漢娜,是麻木與沉默的,所以在漢娜承受不該有罪名時,他沒有站出來,這是米夏平庸的惡。

而漢娜平庸的惡,就是她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時沒有顧忌別人的性命,是千千萬萬個在法西斯年代無法控制自己的命運的德國人的代表。她只是一個執行任務的女看守,在那個時代盲從的德國人。

「人並不因為曾做了罪惡的事而完全是一個魔鬼,或被貶為魔鬼。」《朗讀者》的導演是這樣評價那些犯了平庸的惡的人。面對這些惡,我們應當感同身受地站在他們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而不是片面地站在道德制高點去指責。從這些平庸的惡,還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在無意中也犯過類似的事情。

最後的話

《朗讀者》通過米夏的轉變來反思二戰時德國的罪行和戰後一代應當如何看待父輩這個問題。電影的主題、敘事方式造就了它成為經典電影,它更大的魅力還在於,不是用批判的角度去講述這個故事,而是讓客觀的敘述,讓觀眾自己去思考納粹的罪行,去感受那個荒唐的年代。

相關焦點

  • 失敗的創傷修復:歸不來的「歸來」
    【核心提示】儘管《歸來》有很多不足,但還是有值得讓人欣慰的地方,這就是電影的最終結局,它告訴我們:陸焉識所有能夠想到的拯救記憶的個人化努力最後全部歸於失效,馮婉喻並沒有因為陸焉識的種種努力而恢復記憶。這就是說,作品在這裡獲得了一種自我解構的敘事效果:作品的結尾解構掉了作品的個人情感拯救主題,證明依靠個人的精神拯救無法治癒政治受難者的精神創傷。
  • 《原生家庭》:如何修復童年創傷
    今天為你分享一本簡單好讀的心理學著作,解答為何原生家庭會傷人的困惑,找到修復童年創傷的方法,治癒你內心受傷的小孩。(2)角色混亂角色混亂源於父母的失職,父母把本應承擔的責任轉嫁到孩子身上,孩子便被迫承擔起家庭的重擔,逐漸模糊了自身的角色定位。操持家務,照顧同輩,甚至照看父母,讓「懂事過頭」的孩子背負起對所有人負責的心理重擔,註定的失敗又使他們產生歉疚和挫敗感。
  • 領養回自己──被遺棄創傷的自我療愈
    這些焦慮都包含了離開或失去生命所需,甚至生命本身的共同特徵,讓個體在心靈上更貼近死亡。赫菲斯託斯從出生就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他的故事具體而微地象徵了人類因根本心靈焦慮所形成的創傷。 ▋被拋棄的孩子,如何重建受創心靈? 赫菲斯託斯生命初期形成的創傷,與母親的心理狀態有關。
  • 來自心理學家的建議:如何修復性侵造成的心理創傷
    導讀:性侵造成的心理創傷,是二次傷害通過本文,讀者們可以了解到以下心理學信息和知識:性侵的類型及發生頻率;性侵造成心理創傷的形成原理(生態學理論角度);性侵造成的心理創傷有哪些症狀?如何降低性侵造成的心理創傷強度?呼籲社會對性侵受傷害者給予足夠的自由空間。(全文共計3000餘字,預計閱讀時間約3分鐘)性侵的類型有哪些?
  • 佔卜:一張牌看出你為什麼迷失自我?
    迷失自我,可能真的不是你所希望的,但命運就是這麼逼你,你也只能學會面對。要麼瀟灑撤手,要麼速度解決,否則,自我迷失將會變成慢性病,再也離不開你。【B】很遺憾,你就是自己不堅定,想多方面打探情報讓自己堅定起來,結果卻讓自己更不堅定的人。你是四張牌中,最需要尋找自己的人!別人雖然迷茫,迷失了原本的自己,忘記了真實的自己,但是別人都有一條確定的,且有未來的路可以踏實走,但你是真的沒有。
  • 走出心理創傷
    創傷的發生都是突然的、無法抵抗的。提到心理創傷,我們就會想到戰爭,洪水,地震、火災及空難等等,其實心理創傷遠遠不只是這些強大的事件,還有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會長期經驗到的忽視、情緒虐待、軀體虐待或者暴力……都會促進心理創傷的形成,尤其是現代人浮躁的心理更容易造成心理創傷的發生。
  • 心理學:挽回感情,從自我修復開始
    在修復感情的過程中,有兩個重要的方向,一是自我修復,二是保持自我的邊界感。你內心的小孩是不是受傷了?親密關係中發生的衝突,給人們帶來的情緒衝擊往往是最大的。因為在親密關係中,會映射出我們在原生家庭中形成的一些創傷問題。
  • 《霸王別姬》:程蝶衣的自我迷失與覺醒,及其現實意義
    它不僅通過對幾位主角一生命運的書寫展現出了深刻的人性及文化反思,還在程蝶衣自我性別認知及其身份的塑造上呈現出了濃厚的美學底蘊。本文就嘗試通過探究程蝶衣自我迷失的成因與覺醒,來使讀者更清楚地認識到他從小豆子到程蝶衣的性別認知謬誤,以及小豆子在程蝶衣隕滅後破繭重生的現實意義。一、性別改寫的悲劇:程蝶衣自我迷失的歸因性別改寫是程蝶衣最為顯著的一大特徵,也是造成其人生悲劇的直接原因。
  • 西天取經讓孫悟空找到自我/失去自我正方一辯稿
    在此問候主席及到場各位,今天我方觀點為西天取經讓孫悟空找到自我。開宗明義,定義先行,自我亦稱自我意識,主要是指個體對自己存在狀態的認知,找到自我,則是以本性為基礎在社會規範下追求自我,進行自我覺悟的過程。自我不同於天性的地方在於自我是經過後天的實踐和約束找到的自然本我。
  • 剩下來的孩子丨如何修復兒童心理創傷?
    6歲的扎克用自己小小的力量,幫助家人,幫助自己,也幫助施暴者的家屬找到療愈的力量來化解心中的悲痛與仇恨,帶他們走出了絕望的人生。這是一本催人淚下的書,是關於失去、原諒、仇恨和愛,作者巧妙地捕捉到了小男孩的內心世界,真實的童趣視角和細膩的描寫讓讀者感同身受。因此,此書一出版就受到了歡迎。
  • 我們在彩票遊戲中是如何迷失自我的,我們該如何重新找回自我
    我們為什麼會在彩票遊戲中迷失方向,原因很簡單,那便是我們正在被欲望所侵蝕,我們將目光都聚焦在一個」偶然「的結果中,這就為我們的」迷失「埋下了伏筆。我們如何判斷我們是否」迷失「,就需要我們注意,我們是否存在以下這些感覺。
  • 修復孩子內心創傷的六句話,一生受用
    我們都知道,童年時期的心理創傷會伴隨一個人一生、會對一個人生活的各個層面產生影響。那麼,該如何療愈孩子內心的創傷?如何療愈自己童年受到的傷害?以下六句話,正是針對「內在小孩」的矯正性治療,通過內在小孩的療愈語言,修復內在小孩的創傷。「對不起「,是多少孩子期盼能從家長口裡說出來的話語。
  • 特稿:創傷與修復——世界經濟之路困難重重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特稿:創傷與修復——世界經濟之路困難重重新華社記者杜靜 傅雲威世界經濟深度衰退,貿易投資大幅萎縮,全球供應鏈循環受阻,破產潮和失業潮交互惡化……2020年,新冠疫情令世界經濟陷入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危機,影響超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
  • 《千與千尋》不要迷失自我,守住那個純真的自我!
    《千與千尋》講述的是10歲的少女千尋與父母一起從都市搬家到了鄉下。沒想到在搬家的途中,一家人發生了意外。他們進入了湯屋老闆魔女控制的奇特世界——在那裡不勞動的人將會被變成動物。好的電影寓意總是深長的,小時候,只會覺得好看,會想看第二遍,第三遍……到長大了,才會領會電影的深深寓意!
  • 《82年生的金智英》:精神的分裂與療愈,演繹追逐自我的生命歷程
    精神分裂是迷失的自我不願徹底妥協的表徵,從人類價值角度來看,在一個不健全的社會中,金智英可能遠比那些能很好適應社會的「正常人」更健全。而精神的分裂與療愈,演繹的正是她勇敢追逐自我的生命歷程。金智英明明很努力,想要靠自己養活自己,想要實現自我價值,獲得社會的尊重和認可。但最終卻只能在不健全的社會中被狹裹,失去自尊,變得孤獨和無助,逐漸迷失自我。
  • 創傷與修復--世界經濟之路困難重重
    疫情造成的創傷如何修復?疫後世界經濟將呈現何種走勢?國際觀察人士認為,疫情影響複雜深遠,世界經濟可能表現出短期強反彈、中期弱復甦特徵,且不同主體的復甦路徑呈分化趨勢。 歷史性衝擊--短期破壞與持久傷痕 在新冠疫情下苦苦掙扎6個月後,美國首都華盛頓國會大廈附近一家經營了26年的酒吧9月宣告歇業。
  • 如何走出自我同一性迷失
    我在一個微信公眾號(Knowyourself)的一篇文章下看到了很多關於自我迷失的留言:「我覺得我的人生浪費了五年,現在睜開眼睛就感覺要還過去的時間債。我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但卻一直一直做不到。從小到大別人的孩子,如今活在本科學歷將是人生頂峰的憂懼中。身邊優秀的同齡人堅定而有力量的完成一件件任務,而我陷入到了自我拉扯中長達五年。」
  • 《以家人之名》3個來自原生家庭的孩子彼此治癒心靈上的創傷
    結果當眾在兒子面前撕掉了照片,扔向了垃圾桶。當凌霄看到李海潮和女兒在一起幸福的生活,發現在他們身上找到了失去家庭的關愛。而後,凌霄逐漸走出心理陰影,開始變得快樂起來。凌霄、賀子秋和李尖尖三位兄妹在自小的時候同時缺少母愛,也都有各自的心靈創傷。不過在既當爹又當媽的李海潮關懷下,他們彼此之間相互慰籍,逐漸找回迷失的自我,回歸到正常的生活軌道中。
  • 研究表明,「創傷知情」能有效幫到有創傷史的人群
    這一新的創傷和復原力的交叉視角使人們認識到,一些社會服務的失敗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歸咎於對社會問題的誤讀,進而導致無效甚至適得其反的幹預措施。一些新的解決方案隨之浮現。例如,流行病學家加裡•斯拉金(Gary Slutkin)認為,暴力行為往往是當事人過去經歷暴力的結果,而非個人的失敗,暴力被重新定義為公共衛生領域的「傳染病」。
  • 《火影忍者》藥師兜:多重間諜身份下迷失自我,找尋自我的男人
    藥師兜 一部優秀的作品不僅僅在於塑造出成功的正派主角,還在於與其對應的優秀反派角色。想要知道自己究竟是什麼人,只要收集到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東西和情報,基本就能找到你想要的的結果了。回想起大蛇丸的話語以及在木葉隱村收集到的關於主角鳴人的經歷,鳴人與兜有著極為相似的童年經歷,而鳴人能獲得他人的認可,是因為其本身有著巨大的力量,當他將這股力量控制並使用出來時,自然獲得了他人的認可,找到了自己的身份,那麼自己同樣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