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的耳朵》3:朋友,才是這世上最傷人的利器

2021-02-15 輕讀實驗室

有時候真實比小說更加荒誕,因為虛構是在一定邏輯下進行的,而現實往往毫無邏輯可言。

——馬克·吐溫

領讀人 |  嘉餚 · 主播 | 李斌

人生很短,短到細數不足三萬多天,人生很長,長到足夠遇見三千萬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都將逐漸擁有龐大的社交圈,短暫的交往之中,你會發覺,有些人只是相隨一段的旅人,而有些人則是靈魂相會的知己。

朋友位居傳統的「五倫」之中,是一種重要的人際關係。相較於因為血脈或婚姻而更顯親密的親情或愛情,友情帶給人們的是平等與自由的感受。正所謂,道不同者不相為謀,志趣相投的人,無論性別、身份、年齡,都將成為彼此生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各位有書書友,你們好。今天我們繼續共讀《梵谷的耳朵》一書,建議此次共讀第九章至第十五章。

在共讀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是如何做到與朋友和諧相處的?


02

相較於一個人生活的自由自在,兩個人的生活則需要彼此了解,相互磨合。無論是情投意合的莫逆之交、無話不談的肺腑之交,還是看似平淡如水,實則重道義的君子之交……長期的相處之下,個性極強的兩個人,如果互不謙讓,必將導致問題擴大化,出現隔閡,甚至爭吵。

文森特·梵谷和保羅·高更就是這樣極具個性的兩個人。

一個人長期生活的寂寞感讓梵谷極其期待高更的到來,即使此前互不相識,梵谷堅信自己可以和他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因為他們都喜愛繪畫,定會有許多共同話語。可是,梵谷忽略了,不同人對美的概念是不同的,高更對阿爾勒的感覺並不像梵谷想像中的那麼美好。

後來,在高更的自傳中,他將阿爾勒稱為「南方最骯髒的城市。」對於那時的高更來說,來到阿爾勒,只是因為梵谷能幫助他解決債務問題,僅此而已。

阿爾勒是座小城市,任何一個新來的人都會顯得很突兀。當生活慢慢走向了正軌,這對其妙的組合——一位巴黎紳士和一位火紅頭髮的畫家,很快便成為了阿爾勒城裡一道引人注目的風景線。

在外人看來,兩人的生活和諧快樂。高更的繪畫能力極強,不同於梵谷一直以來對實物的描摹,他經常喜歡憑想像或記憶作畫,並鼓勵梵谷也這樣做,這的確提升了梵谷的繪畫質量。

梵谷是靠弟弟的資助承擔起兩個人所有的開銷。

他們互相尊重對方,但從來都不是對方的真心朋友。看似平靜和諧的生活,其實早已暗流湧動。


梵谷將家庭團結看作是人生理想,因此他對高更拋妻棄子的行為甚是厭惡。與此同時,高更難以忍受的則是梵谷逐漸變得喜好爭辯、脾氣古怪的性格。

梵谷傾注在藝術中的,遠不止他在畫布上塗抹的。對於作畫的痴迷,使得梵谷變成了一個瘋狂的行動者,他不斷燃燒著自己的情感能量,這使得他的身體感到精疲力竭。在他看來,越是給自己施壓,就越能取得更大的成就。1888年12月,當梵谷表現出來精神問題時,高更已經無能為力了,於是高更打算離開阿爾勒。然而這個消息讓梵谷的精神徹底崩潰。

我想,在梵谷撕下報紙上的那句話遞給高更時,一同被撕裂的應該還有他明亮的夢想以及他計劃著的包括高更的未來生活。

「殺人犯潛逃了。」高更看到梵谷遞過來的紙條時應該是恐懼的、憤怒的,或是失望的、尷尬的。

馬克·吐溫曾說過:有時候真實比小說更加荒誕,因為虛構是在一定邏輯下進行的,而現實往往毫無邏輯可言。

排除所有不可能的,剩下的那個即使再不可思議,也是真相。

1888年12月23日,在午夜到來之前,在高更摔門離去之後,梵谷拿著一把剃刀,站在黃房子中的牆鏡前,割下了自己的左耳,留下的只是一小塊耳垂,他用布條簡單遮住傷口,匆匆帶上帽子,拿報紙包好這份「禮物」,一個人來到了布·阿爾勒街,找到了在紅燈區做夜間清潔工作的女孩加比,將包裹遞給了她:「拿著這個,……好好收著。」說完便轉身離開了。回到黃房子後,梵谷蜷縮成一團躺在床上,等待著新一天的到來。

當警察發現梵谷時,這個受害者已經被認為「沒有生命跡象」了。染血的布條、濺血的牆、一具「屍體」、失蹤的房客,一目了然的案件,結論只有一個:那個古怪的紅頭髮畫家被謀殺了。

明朗的平安夜清晨,剛剛回到黃房子的保羅·高更,因謀殺文森特·梵谷的罪名被逮捕了。

「在真實與寓言之間,我從未能分辨,隨你怎麼想,我能告訴你的就是這樣。」在高更的自傳中,他把自己描繪成無辜的一方,把自己從整件事情中撇得乾乾淨淨。我們無需對高更做任何評判,作者希望我們看到的只是真相,以及那個多年來被誤解為「瘋子」的真實的梵谷。

親愛的有書書友,今天我們讀完了《梵谷的耳朵》的第三部分,「割耳事件」的真相已浮出水面,高更走了,梵谷瘋了,為了藝術之夢殊途同歸的兩個人,最終背道而馳。

明天我們將繼續共讀《梵谷的耳朵》,探尋梵谷的死亡之謎,「耳朵」不過是開始。

相關焦點

  • 他作為梵谷的摯友,最後卻割掉了梵谷的耳朵!
    梵谷,說到他相信大家不陌生吧,他是一個家喻戶曉的畫家,今天我們要來說的不是他的畫畫,而是他耳朵割掉之謎。梵谷,來自荷蘭,他充滿激情,充滿幻想,熱愛繪畫,並成為了萬世流芳的畫家,決心「在繪畫中與自己苦鬥」。1886年不遠萬裡來到巴黎,結識了高更等好朋友。
  • 梵谷的耳朵有很多秘密
    在阿爾勒的一年,他的靈魂備受折磨,先是割去耳朵,而後生命走向終結。如果以推理小說的視角去看「梵谷的耳朵」事件,真相將會如何?這是藝術史當中最血腥、最令人費解的謎團之一,當晚究竟發生了什麼?梵谷割耳的故事可能是所有藝術家中最著名的一樁奇事,後世也據此對梵谷的性格及其藝術作品做出論斷。
  • 132年前的聖誕,梵谷為什麼要割耳朵?
    1888年,梵谷在聖誕夜前割下了自己的耳朵,歷史真實原因,眾說紛紜。一、高更說1888年2月,梵谷定居阿爾,遇到了人生中很重要的朋友——保羅·高更。梵谷每天急切地期盼高更的到來,還畫了一幅《向日葵》送給高更,把它掛在居所的牆上。
  • 失去初戀他丟了工作,失去朋友他割掉耳朵,梵谷的一生會讓你看哭
    梵谷畫畫不分場合、不分時間,他住的旅館主任的女兒說他就像個瘋子一樣,甚至在雨中忘我地畫畫。在巴黎,梵谷遇到了印象派畫家高更。梵谷這一生都沒有朋友,遇到了高更之後,對這個唯一的朋友傾注了巨大的熱情。雖然他自己的生活還需要弟弟幫助,但是對於高更,梵谷格外的慷慨。
  • 世上最殘忍最傷人的兒歌:世上只有媽媽好!應該立即禁唱
    我們先來看下《世上只有媽媽好》的完整歌詞。 原版: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沒有媽媽最苦惱,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離開媽媽的懷抱,幸福哪裡找?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不知道。要是他知道,夢裡也會笑!
  • 世上最懂得色彩的人,梵谷的星夜三部曲,美得讓人心醉
    有人說梵谷是瘋的,他畫的星星是轉動的,月亮 是扭曲的,柏樹張牙舞爪,他筆下的黑夜氣氛恐怖,像要把人吞沒。他畫的星夜,有很多人看著是不舒服的。自己割了自己耳朵的人,朝自己胸口扣動扳機的人,看到的世界才能是那個樣子,也只有他才能表現出那種猙獰,別人搞不來,他的畫也因此有了別樣的價值。
  • 使梵谷自己割下耳朵的摯友——同樣精神異於常人的高更
    高更的《獻給梵谷的自畫像》今天雷語就跟同道們說談說談奇人高更,偉人的精神世界太過高深,咱只聊聊他的牛掰、偉大之處和成功的地方。後人對高更的藝術定位是——法國印象派畫家、雕塑家、陶藝家及版畫家,與塞尚、梵谷合稱後印象派三傑。19世紀80年代中期印象派膚淺的一面逐漸顯露,被很多富有創新精神的畫家所認知。他們強調藝術形象要異於客觀物象,主張用主觀的情感去改造客觀的形象。
  • 百年前梵谷被割左耳找到啦!
    根據當地資料,該地區在過去150年中僅有4起與割下耳朵有關的案件,且這4隻被割下的耳朵均已被找到。因此,儘管還沒有進行DNA配對檢測,考古學家們仍然確認這隻耳朵應屬於這位後印象派畫家梵谷。從考古發掘工作的負責人Jean-FrancMerselle那裡了解到,骨骼被發現的地點與骨骼的年齡也與梵谷的生平相符。
  • 梵谷與他的名畫《向日葵》
    最初梵谷畫了四幅《向日葵》,每幅畫作上向日葵的數目都不一樣。其中一幅上僅有3朵向日葵,另一幅有5朵,剩下的兩幅畫分別是12朵和14朵。最著名的14朵向日葵法國的印象派高更曾經與梵谷相交甚密,據說高更曾經向梵谷求畫,於是梵谷將2幅分別是12朵和14朵向日葵的畫都送給了高更。
  • 一日一詩:「一言不發,神一樣肅穆」ll朱建業:夢見梵谷(讀詩版)
    夢見梵谷朱建業清晨
  •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梵谷與高更:同居62天,那些不得不說的事兒
    1888年平安夜前一晚,梵谷割掉自己的左耳。在他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被梵谷贈與耳朵的神秘女子瑞秋究竟是誰?《包紮著耳朵的自畫像》1889年1月故事要從1888年12月23日那天說起。他把在阿爾勒發生的這一切,寫信告訴了一個朋友:「我本想在南方和一個畫家朋友一起工作一年:不幸的是,他完全瘋了,我整整擔心了一個月,就怕發生什麼悲劇或者致命意外。」在他對事件的描述中,他幾乎要被梵谷殺了,但幸運的是,他逃脫了。
  • 一首寫給梵谷的歌,和一間梵谷的房間
    他會不惜步行數百裡去看自己的初戀烏蘇拉、為了追求自己的表姐把手掌燒爛、還會拿起刀子追自己的朋友高更、甚至用剃鬚刀割掉自己的耳朵獻給一個妓女小鴿子……《鳶尾花》所以現在回想起來,才驚覺自己那一刻是多麼地接近梵谷。就像梵谷一生中最親近的弟弟提奧一樣。提奧可以說是梵谷最大的支持者和崇拜者。
  • 至愛梵谷
    《至愛梵谷》用一封無法投遞的信件串聯起梵谷在去世前最後六周裡與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人物之間的秘密,帶觀眾穿越回十九世紀末的歐洲,並陪伴梵谷走完他最後的人生。《麥田裡的烏鴉》當時的梵谷已經患有精神病,焦躁,多疑,幻聽·······讓他出現如吃顏料、喝煤油等怪異行為。最後因為割掉自己的耳朵,被送進了法國南部的精神病院。
  • 蔣勳講述梵谷:自畫像——看到自己最深的靈魂
    梵谷自一八八七年開始比較密集地畫自畫像,有些只是在草稿紙上隨意的素描,但看得出來他在鏡子裡凝視自己、分析自己的習慣已經形成。一八八八年九月他畫了一件使人印象強烈的自畫像,清冷的石綠色背景,好像巨大而無聲的寂靜,梵谷頭髮剪得很短,幾近於光頭,兩隻在淡色眉毛下炯炯的眼睛,像銳利的鷹,顴骨高聳,兩頰凹陷,堅毅的嘴唇四周圍繞金黃色的鬍子。
  • 梵谷星空藝術館,成為梵谷畫筆下的主角,拍出富有藝術感的照片
    前幾天去參觀了梵谷星空藝術展,說實話,以前覺得梵谷的畫不過如此,也許只是因為炒作的緣故才能夠名揚海外,但後來才發現,他的畫作始終存在著一種情緒共鳴,這種情緒共鳴貫穿了他作品的始終。情緒共鳴是從早期的作品到臨終時最後一幅作品都一直存在。
  • 我和梵谷的四面之緣
    他畫畫,和幾個朋友一起做樂隊,長頭髮,在樂隊自己錄製的專輯封面上留下這樣的文字:「感謝父母把我們生下來,謝謝。」 在煙霧繚繞地下室小酒吧的臺階上,我問他為了藝術為了音樂是不是放棄了很多。他回答:「就剩這條命了。」
  • 他被生下來,他畫畫,他死去(《至愛梵谷》影評,附梵谷生平和畫作)
    梵谷的畫中那一個個熱烈的色塊,就是他生命力的體現,是他對愛的強烈的呼喚。因為熱愛,他割下耳朵去證明。因為熱愛,他用色彩去表現。他的人生投射在有限的幾個人身上,有人看見了一個瘋子,有人看到了一個紳士,有人看到了憂鬱,有人看到了天才……到底哪個人看到得才是真正的梵谷呢?其實,現實人生就是一個羅生門,每個人都是一個巨大的山峰,任何一個角度也只能看到一個側面。
  • 六萬多張畫,組成被嫌棄的梵谷的一生《至愛梵谷·星空之謎》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是世界上第一部全手繪油畫電影。影片先由真人演員來表演電影中的情節,再由畫家進行繪畫創作,將真實的場景、人物繪製成為「梵谷風格」的電影畫面。這部電影以梵谷生前未寄出的信為線索,通過梵谷朋友兒子的視角講述了梵谷生前的一些故事,並以此來探尋梵谷死亡的真相。
  • 這張攝於1887年的照片是唯一的梵谷真人照?
    但話說回來這,這其實也不是第一幅宣稱拍到梵谷的照片,早在2004年就已有人「發現」到上圖右的這張照片,並認為這就是梵谷唯一的成年肖像,不過關於這照片是否屬實也爭議不斷,頗受質疑。但由於還是頗相似,也被不少人當作是他旳照片。
  • 一部影片《至愛梵谷·星空之謎》偉大的梵谷,讓多少人留下眼淚!
    影片本身的風格就很獨特,通篇都是採用畫作的描繪,是很多優秀的畫家歷時許久才完成的,用這種特殊的方式製成的電影去紀念一位偉大的畫家,看得出內心的尊敬。從電影的一些劇情來看,也有一些值得思考之處。一位負責的郵差, 在人們都誤解梵谷時能夠看出梵谷的品質,送信的堅持也許是對大師的一種疼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