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片有著無限可能的電影市場,吸引著越來越多優秀作品的湧入,日本動漫就是其中之一。
近些年來,日本著名動漫IP如《哆啦A夢》《柯南》等紛紛進入中國電影市場,憑藉著自身作品還有童年回憶的加持,不少影片獲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
這讓一位日漫同行坐不住了,其作品僅今年就登陸了中國院線兩次,按照這樣的勢頭,它的完結篇也將加快腳步和我們見面。
這個系列就是大名鼎鼎的《Fate》系列的劇場版《命運之夜——天之杯》。目前正在上映的《命運之夜——天之杯II :迷失之蝶》豆瓣上拿下了8.1的高分,在最近上映的電影中也算得上是佼佼者。
雖然在票房上,這個系列的劇場版沒有展現出和它名氣一樣大的恐怖戰鬥力,但這似乎沒有動搖《Fate》進軍中國電影市場的野心,因為《命運之夜——天之杯》本身有著頂級的製作水準,單就這一點而言,內地上映的動漫作品能出其右者寥寥無幾。
而該系列的製作方更是相信,這個系列能在中國的影院中「俘虜」更多的擁護者。
因為它是《Fate》,一個火了15年的現象級IP。
2004年,《Fate/stay night》基於PC平臺的文字冒險類遊戲上線。也許連開發商都沒有想到,僅僅用了一年,這個系列就締造了Galgame界的神話。
截止2008年《Fate/stay night》賣出20萬份,手遊《Fate Grand Order》一度登上全球第一的寶座。
《Fate/EXTELLA LINK》在STEAM上的好評率達到了92%,也拿下了9.7的評分(滿分十分)。
《Fate》系列在遊戲性方面以及產品力的強悍加持下,讓這個系列有了進軍影視方面的信心,要知道這個遊戲可是有著45個結局,可以見得它有足夠的深度用於劇本的開發上。
遊戲改編電影一直都是電影創作打不破的噩夢之一,儘管個別作品能達到及格線,但真的很少出現現象級作品。
而就像《Fate》自己的主題一樣,《Fate》的影視作品打破了遊戲改編的種種瓶頸,成為了現象級別的ip。
《命運之夜 前傳》的藍光碟首周就豪取4.3萬套的發售成績,創造了當時的一個發售最高記錄。06年的《命運之夜》動畫版DVD的銷量也突破百萬。
在Bangumi(類似豆瓣的榜單,但主要以日本ACG為主)、豆瓣、My Anime List(歐美日漫評分網站),《Fate/Zero》分別砍下了8.2、8.6、9.1的高分,其餘的《Fate》系列也都保持著很高的分數。
《Fate》克服了遊戲改編的三大難題——劇本的改動,對於遊戲中華麗動畫的還原,以及遊戲主人公的重新刻畫。
《Fate/stay night》依靠複雜的世界觀,出色的人物設定,和強大的故事背景逆天改命,讓其立於遊戲和影視作品兩個維度的巔峰之上。
2006年,同名動畫《Fate/stay night》上映,2011年《沙耶之歌》的作者虛淵玄執筆 《Fate/Zero》。這兩部作品帶給玩家和影迷們的衝擊也如它的遊戲神話一樣,迅速在遊戲和動畫愛好者們中間以爆炸般的連鎖反應傳播開來。
《命運之夜天之杯:惡兆之花》當年在日本上映的時候,橫掃同期所有對手,拿下首周冠軍,足以見得《Fate》系列有著日本「國民IP」的屬性。
《Fate》以可怕的速度和生命力在TV動畫、劇場版動畫、OVA/web動畫、小說、遊戲新作、漫畫作品,甚至是手遊當中不斷的擴展著自己的版圖,這讓《Fate》漸漸成為了當下流行文化之一,它的成功也成為了遊戲改編電影的經典案例。
而這樣的成功並不是簡單還原遊戲中的場景,以及依靠著粉絲的情懷支持就可以實現的。《Fate》系列的成功有著肉眼可見的精良製作以及在劇本上複雜的改寫難度。
《Fate》系列的劇情簡單點說,就是7個魔術師通過魔法召喚出7個來自世界各地的英靈互相戰鬥的故事。英靈會在戰鬥中死亡,最終活下來的英靈和主人可以得到聖杯,並且通過聖杯實現一個願望。
這樣的設定在百花齊放的日本動漫界中並不少見,而《Fate》系列在這樣作品的基礎上,繼承了日漫所傳承的一切優點,並創作誕生了更耀眼的明日之作。
《Fate》系列有日漫放不下的羈絆,有日漫中少年感情上的懵懂,有對於全新世界觀的再次構造,有戰鬥時的「迷之熱血」以及臺詞帶來的「迷之感動」。
《Fate》系列可以說是既複雜也易懂,它有華麗又極其簡單的設定去吸引動漫愛好者的初級玩家,也有足夠的深度去吸引骨灰級玩家。
喜歡動作戲的觀眾可以在這部作品中找到令人血脈噴張的打鬥場面,喜歡大量文戲的觀眾也可以解讀這部作品中複雜的深度。
這部作品有著和《寵物小精靈》《數碼寶貝》一樣的召喚系設定,但是《Fate》所設定的召喚更加的炫酷,各種古代君王之間的神仙打架,這樣的設置在所有召喚屬性的動漫中也絕對是佼佼者、
想像一下你所召喚的是亞瑟王或者是亞歷山大,那將是多麼酷的事情。
而同樣是刀劍的打鬥戲份,《Fate》系列對標當年「民工漫畫」三巨頭中的《BLEACH》也絲毫的不遜色,兩者都有招式階段性的變化,而《Fate》系列在質感上更傾向於電影一些。
說了這些讀者們可能很容易聯想到郭敬明指導的電影《爵跡》,似乎《爵跡》有著很多《Fate》系列的影子。
郭敬明也是請來了《Fate Zero》的配樂師為其創作主題曲。這樣直接的致敬,也證明了郭敬明在《Fate》系列中獲取了大量的靈感,這也是《爵跡》的小說能有區別於其他同類型小說擁有其高級感的原因。
而單靠這些日漫傳承下來的經典元素,也不足以讓這個系列成為一個現象級別的IP——更重要的是,《Fate》系列的TV版和劇場版有著一般日漫沒有的野心。
電影化的分鏡頭語言是《Fate》系列一直追求的,在各個方面對於電影質感的極致追求更是一般動漫作品中少見的,目前也只有世界頂級動畫製作方能和《Fate》系列一較高下了。
《Fate》對於所有人物以及英靈都做了詳細的刻畫,並賦予每一個主人公心中不一樣的理想與世界觀,這讓觀眾們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和自己「三觀」匹配的夥伴。
在充滿了套路化的今天,《Fate》對於反套路有著獨有的執著,我們在這個系列中很難看到大團圓的結局,但這樣的設定又很符合《Fate》系列的理念,所謂聖杯能實現的理想,都是要付出高昂代價的。
悲情是《Fate》的主色調,而在這樣悲情命運中的掙扎與吶喊,造就了《Fate》系列獨有的魅力。所有人掙扎在打碎命運的邊緣,淚水與鮮血襯託出的吶喊,讓所有和命運對抗的觀眾,在《Fate》系列中找到了一個釋放壓力的切口。
《Fate》深度解讀著所謂的理想、英雄以及宿命,帶有悲劇色彩的故事與無法掙脫的宿命纏繞在幾名少年的命運之中,影片中的英雄也不是所謂臉譜化的正義與邪惡,他們都是遠古的君王,也為了君王的理想再一次廝殺。
動畫中每一位英靈都是歷史上的英雄,他們隱藏著自己的真實身份,觀眾們可以通過自己的歷史知識以及人物身上的細節,揭開他們的真實身份,這也是這個系列的看點之一。
人、神、英雄,正義與邪惡不一樣的理想與企圖心在《Fate》的世界中碰撞出全新的哲學意義。
《命運之夜——天之杯》系列在製作上秉承著《Fate》系列所有的閃光點——歌劇式的配樂、「燃燒經費」的戰鬥場面、唯美畫面下的懵懂愛情、文戲上節奏的把控以及臺詞的精雕細琢,這讓該系列的兩部作品,依舊保持著《Fate》引以為傲的一切。
《命運之夜——天之杯:惡兆之花》中Saber與Berserker的戰鬥場面,絕對能成為2019年最經典的銀幕打鬥場面之一
當然《Fate》的觀影門檻還是會很高的,第一次接觸這兩部劇場版的影迷,可能會感覺到一些觀影的壓力,並對影片中過於宏大與晦澀的世界觀望而卻步。
所以我建議對這個系列感興趣的新觀眾可以從《Fate/stay night》《Fate/Zero》第一季《Fate/Zero》 第二季作為入坑的起點,通過這兩部作品,觀眾們就以很清晰的捋順影片中的人物關係、技能設定、主要故事以及創造的世界觀。
真正出色的作品是值得粉絲們去追捧的,在了解《Fate》之後,為它著迷的人自然而然的會說出那句話:「我想成為正義的夥伴。」
作者 編輯:曾經一千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