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向前,少年向上。6月12日上午,南陽市2020年「新時代好少年」表彰會在南陽市第三十一小學召開,該活動由南陽市文明辦、南陽市教育局、共青團南陽市委、南陽市婦聯、南陽市關工委主辦。我校八六班學生陳麒穎榮獲南陽市2020年「新時代好少年」稱號並參加了此次表彰大會。
陳麒穎是我校八六班學生,她平凡而樸實,樂觀而堅強,是家長眼中的好孩子,老師眼中的好學生,社會公認的好少年。生活中,她始終用滾燙的愛心溫暖著他人,用實際行動弘揚著時代主旋律,傳遞著社會正能量,詮釋著新時代好少年應有的樣子,彰顯著我校學子最美的模樣!
百善孝為先。她用稚嫩的肩膀勇挑生活重擔,用無聲的語言詮釋著孝老敬親的傳統美德。
爺爺說,麒穎就是我的「拐杖」。
陳麒穎的爸爸在市國土資源局上班,平時工作繁忙,經常早出晚歸;媽媽在距離市區100多公裡的社旗縣朱集鎮鎮政府工作,由於近幾年脫貧攻堅任務繁重,平時十天半個月不回家是常有的事。爺爺今年71歲,由於2003年患上高血壓,落下了偏癱後遺症半身不遂,至今無法正常行走,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因為爸爸媽媽上班忙,還經常不在家,小麒穎就主動擔負起了照顧爺爺的重任。從小學到初中,她每天放學後,都會匆匆地趕回家。夏天,擔心爺爺長期臥床容易長褥瘡、生痱子,她就經常幫爺爺翻身、按摩、擦洗;每天做完作業,她都會用稚嫩的雙手攙扶著爺爺出去做康復訓練,用柔弱的肩膀支撐著爺爺行走,常常累得大汗淋漓、氣喘籲籲……懂事的陳麒穎經常說:「我長大了,照顧爺爺是應該的,我非常樂意這樣做!」
奶奶說,麒穎就是我的「導航」。
陳麒穎年齡雖然不大,但經過家庭生活的長時間磨礪,她卻比同齡的孩子更懂得體會大人的心事,體諒大人的難處。66歲的奶奶患有腦萎縮、老年痴呆,時常外出找不到家門,記性時好時壞,經常丟東忘西。面對病痛和生活的壓力,奶奶有時還會傷心流淚。每當這個時候,陳麒穎總是微笑著守在奶奶身邊,給奶奶講學校裡發生的新鮮事,說笑話逗奶奶開心,還堅持天天為奶奶挑揀藥品,分裝成小包,標註上標籤,便於奶奶按時服藥。奶奶每晚要上好幾次廁所,麒穎就用壓歲錢為她買了一盞小檯燈。晚上,燈一亮,睡在奶奶身邊的她,就會麻利地起床,攙扶奶奶去衛生間方便。她擔心奶奶走丟,還專門為奶奶製作了一幅精美的手環,還在上面把家庭地址、聯繫電話標註地一清二楚……
大愛無聲暖人心。她用點點滴滴的熱情匯聚成愛的暖流,流淌在周圍人的心田。
孤兒小朋友說,麒穎姐姐就像「天使」。
媽媽疏導收養了一位孤兒弟弟名叫韓承志,從小就有愛心的陳麒穎,對這個弟弟可謂疼愛有加。為幫助弟弟走出困惑,每逢節假日她都主動提議把弟弟接到家裡一起生活。平時媽媽給她買啥,她總是要求給弟弟也捎上一份。「生恩不如養恩親,作為一個被收養的孩子,雖然和爸爸、媽媽沒有一點血緣,但有一種親情,是超越血緣關係的,這一點在麒穎姐姐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寫作功底本就紮實的韓承志總是在作文中繪聲繪色表達著對姐姐的愛和感恩。
朱集鎮是個貧困鄉鎮,貧困兒童基數大,在鎮政府工作的媽媽還是這個鄉鎮志願者服務協會的負責人,經常組織開展扶危助困等公益活動。每逢節假日,陳麒穎都會跟隨媽媽下鄉做公益、獻愛心。寒假參與給貧困戶冬季送溫暖活動,暑假參與給貧困戶送清涼活動,還多次參與愛心協會公益演出,為貧困小朋友輔導功課,助力困難群眾推廣農產品。在一次假期走訪中,陳麒穎獲悉媽媽分包的村子裡留守兒童中12歲以下兒童有8人,得知這些兒童在六一兒童節中最大心願是:「一輛自行車、一枚足球、一本書、一條裙子、一雙運動鞋、一個漢堡包,去少年文化宮看看……」孩子們簡單的小心願讓麒穎很是心疼。這些心願,除了協會裡的叔叔阿姨們認領以外,麒穎會積極發動身邊的同學參與愛心奉獻,用自己的壓歲錢盡力幫助他們。貧困無情人有情,在小朋友們的心裡,麒穎姐姐比天使還美。
班主任老師說,麒穎同學是個有責任心的好學生。
在學校,每當同學遇到問題或煩心事兒,都喜歡與她溝通。謙虛的她總是樂意幫忙、善於解決。學習中,她和同學們互幫互助;生活上,她與同學們互敬互愛。善良是人的本性,這一點在陳麒穎身上尤為明顯,與人為善、樂於助人的優秀品質,讓她在同學中很有人緣,大家也都非常喜歡她。
孝老敬親,傳播大愛,陳麒穎不愧為「新時代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