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微信號:鏡像娛樂(ID:jingxiangyule)
熱度不斷上升的《創造101》,正在成為下一個現象級節目。
迄今為止,在網絡綜藝播放量總榜TOP20中,上映110天的《偶像練習生》以30.6億的播放量位居第一,而上映18天的《創造101》,以14.4億的播放量,位居第二。
《偶像練習生》目前已經收官,而《創造101》只進行到第3期,後期播放量超過《偶像練習生》並非沒有可能。如果《創造101》熱度趕超開啟中國男團元年、養成文化元年的現象級綜藝《偶像練習生》,是否也意味著其可以開啟女團元年?
在《創造101》之前,國內女團是沒有專門的線上推廣平臺的,很多「出身未捷身先死」的女團,何嘗不都缺少著一個機遇。對國內的娛樂公司來說,將練習生推至《創造101》,即便不能C位出道,對自家練習生的推廣和人氣積累也是一大利好。
而在《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播出後,隨著偶像市場的爆發,資本也在順勢完善著整個偶像製造工業體系,比如優愛騰都即將為偶像團體推出打歌平臺,這對偶像團體的宣傳和曝光來說都有著極大增益。造星工業的進步,無疑為中國女團「逆風翻盤」,帶來了更大的可能。
SHE之後再無強勢女團
已出道的吳宣儀、孟美岐通過《創造101》爆紅
距離中國第一個女子偶像團體出道,已經過去整整23年。
1995年9月,中國乃至亞洲最年輕的青春偶像派組合——青春美少女隊在北京誕生了,5位青春美少女曾經參加過6屆春晚,拍攝過20首MV,拉開了中國偶像女團23年的浮沉歲月。
90年代中後期,黑鴨子合唱團、女子十二樂坊、明駿女孩、中國辣妹、美眉組合等各路女團開始活躍在舞臺上,中國內地女團從無到有,一時間進入了最初的繁榮時期。
進入21世紀,以SHE、Twins為代表的港臺女子偶像團體在內地大紅大紫,幾乎壟斷了21世紀前十年的女團市場,其生命力之強,影響力之大,至今無人超越。業界曾有一種聲音:SHE之後,中國再無女團。
雖然近幾年數百家公司紛紛入局女團行業,培養自己的未來女團,但是僅2016年到2017年一年時間裡,國內兩百餘家女團就折損過半,「出道即巔峰,隨後以光速過氣」成了中國女團的真實寫照。
在《創造101》中,觀眾也看到了一組近乎殘忍的數據,節目第一期,黃子韜對101位練習生講道:「祝賀你們從457家公司及院校的13778名練習生中脫穎而出」。透視這組數據,不僅可以看到國內女團練習生市場規模的龐大,其競爭的殘酷性也一覽無餘。
在前兩期中,不論是選手從A到F級的輪換,還是Sunshine組合兩人的被淘汰,都在不斷訴說著101位練習生生存的艱難。在A組的守位戰中,雙人「battle」的環節也完美體現了這些夢想出道的女孩的野心和求生欲。
但伴隨著競爭的,無疑還有機遇。《創造101》播出後,很多參賽練習生的人氣都實現了猛增,吳宣儀和孟美岐雖然此前已經通過「宇宙少女」在韓國出道,但是百度指數接近為0,在《創造101》播出後,兩人百度指數分別攀升到近期最高的50349和77111,成功爆紅。
而節目開播以來,吳宣儀的微博粉絲也從原來的40萬增長到今天的近100萬。不管是《創造101》的全民熱度還是練習生們知名度的提升,都使得這個節目最終誕生的女團有了更大的想像空間,也讓中國女團的崛起成為了有可能。
通過綜藝出道的組合未必長久
但卻是快速養成偶像的最佳方式
《創造101》節目第一期,在面對前1931組合解散的「無力遭遇」時,胡彥斌談到「這其實是代表著中國的一個女團的這樣一個現狀,因為你要知道中國很多的公司,哪怕是一個遊戲公司,都說我們要做一個團,我們是一個什麼樣的公司,我們要做一個團,做到最後,沒有對每一個人負責,我知道很多人,承載著這樣的壓力。」
中國女團的折損,雖然與尚處在摸索期的娛樂公司造星水平不夠成熟有著很大關係,但是也與女團缺平臺推廣有很大原因。遍觀國內知名女團,SHE爆火的時候還在唱片年代,而SNH48走的是更多是線下公演路線。
在《創造101》之前,國內的女團一直缺乏專業的線上曝光渠道和推廣,這也是除了SNH48、蜜蜂少女,1931組合等女團外,絕大多數女團在國內根本沒有濺起水花,甚至從誕生都消逝都鮮少被問津的原因之一。《創造101》的出現,對中國女團來說,其綜藝平臺發揮的渠道作用是很極為重要的。
韓國版《produce 101》播出時,韓國兩大社SM和YG並未參加,對SM和YG來說,兩大社不僅擁有成熟穩定的體系,也擁有著自己的練習生選拔節目,無需多此一舉。
但是在國內來說就不一樣了。在《創造101》練習生幕後的公司中,拋開捷特聯合、覺醒東方、極創引力等「新興勢力派」,像華誼兄弟、環球音樂發行、英皇娛樂等「名門」甚至都不具備相對成熟的練習生培訓體系和推廣機制,所以《創造101》這樣的集中平臺,對國內的娛樂公司來說,成為快速養成偶像的最佳方式。
事實上,綜藝節目推團,後續的想像空間並沒有多麼大。韓國版《produce101》第一季結束後推出了I.O.I,團體經紀約給了節目聯合出品方之一的YMC Entertainment。在共享經紀約結束後,I.O.I有7人進入新組合團隊出道,3人SOLO出道或以單獨身份參加發展表演與綜藝,只有1人回到原組合出道。
對於通過綜藝出道的組合來說,其背後至少會站著4到5家公司,不管綜藝平臺和公司間能否在合約期實行好利益分配,一旦合約期結束,團體解散似乎是必然局面。所以對諸多背後的公司來說,《創造101》其實更像是一個推廣藝人的平臺,其實《偶像練習生》也是如此,節目結束後,並非9人團的「坤音四子」就借著熱度迅速出道了,而「樂華七子」也宣布在明日正式出道。
《創造101》最終能以女團身份出道的練習生僅有11位,可以預料,這11位成員絕對要在綜合實力上面過硬,也要能駕馭多種風格,以此標準衡量,顯然並非所有的101女孩都具備出道資格。
比如龍舞天文化的段奧娟,雖然極具歌唱天賦但是舞蹈功底過於薄弱,比如模特出身的熱依娜,因為身高碾壓過於明顯,且舞蹈天賦平平,估計都很難作為11人出道。但是對這些從小公司出來的練習生來說,即便不能C位出道,藉助節目推廣自身並積攢人氣也是不錯的選擇。
對於有些小團來說,如果可以火一個成員,便可以利用這個成員帶動整個團體知名度。而對於並非團體組合的練習生來說,也是有利好的,比如青藤文化的鹿小草,之前就是短視頻領域UGC內容生產者,依靠《創造101》節目向自身垂直領域導流就很可觀。
「PICK」成為粉絲經濟的新模式
國內偶像製造工業正在「逆風翻盤」
長久以來,談起中國男團女團難以在國內成規模發展起來,必會將其中部分原因歸咎到國內沒有打歌節目這個點上,這並非沒有道理。
《produce 101》誕生的女團I.O.I,不僅在2016年的韓國歌謠界佔據了一席之地,也是當年MAMA和金唱片的有力後補之一,這無疑依賴於韓國成熟的音樂市場。從出歌、出OST、到專輯銷量榜,到打歌節目,再到年終歌謠大賞,韓國女團的宣傳渠道是一個完整的體系。
而國內缺乏真正的打歌節目,只有傳統綜藝和真人秀。放眼望去,可能只有《快樂大本營》一檔節目適合做單個藝人或者團體宣傳,但實際上,《快樂大本營》畢竟不是純粹的打歌節目。《偶像練習生》出道的男團,除了錄專輯、開演唱會、辦見面會,在綜藝活動上,最好的選擇似乎也就是《跑男》。
但是,從《偶像練習生》到《創造101》,隨著國內偶像市場的爆發,打歌節目也即將順勢誕生。優酷接下來的《這!就是偶像》就是一檔音樂綜藝,定位是做國內的偶像歌手們回歸舞臺的打歌節目,騰訊和愛奇藝也正在籌劃打歌節目,這無疑代表著國內偶像製造工業體系的進一步成熟。
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講,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內,國內音樂盜版現象嚴重,很多用戶都在白嫖,但隨著內容付費時代的到來,全民音樂版權意識提高,各大音樂APP也都出現了自己的專輯銷量榜,這對女團男團來說也是一大利好。
而且除了音樂方面,SNH48鞠婧禕和TFBOYS的轉型與多棲發展也為團體發展提供了更大的想像空間。《創造101》中藝人綜合實力強勁的樂華,就並非專攻音樂,而是主要通過影視作品來孵化藝人,其CEO周昊也稱,「我們公司作品產量還是挺高的,一年大概10部戲,也會上自己的綜藝節目。大家可以把團體、音樂當做加分項,真要去主攻這個就不必。」
除了音樂市場的成型與偶像發展道路的多元化,養成元年的到來也給女團的粉絲經濟帶來了更多的可能。《創造101》和《偶像練習生》的模式其實是類似的,從101人到11人,《創造101》中選手的「生死」全部掌握在粉絲手裡,「PICK」成為了網際網路時代偶像選拔的新模式,而這種「養成」和「陪伴」文化,也讓粉絲經濟有了更高的粘度。
都說女團在國內的生存狀態要比男團艱難的多,因為在大眾認知中,「女生看男生是帶著濾鏡的,女生看女生是帶著刀子的」。但或許並非如此,在微博搜索數和百度指數上,女性搜索《創造101》的比例達到了70%以上。
《創造101》的導師之一陳嘉燁也稱,SHE有70%的粉絲就是女粉。事實上,對女生來說,她們其實更容易將情感投射到舞臺上的女孩身上,從她們的成長過程中產生共鳴,轉而成為PICK她們的人。
《創造101》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女團規模的龐大,看到這些有夢想的女孩生存環境的艱難,也看到了渠道帶來的可能性。而從大環境上來講,隨著國內偶像製作造工業的進步,中國女團「逆風翻盤」目標,其實也並不遙遠。
相關拓展閱讀:
起底《創造101》背後40家公司,既有華誼、環球、王思聰,也有Sunshine和網紅
《偶像練習生》決賽門票2.5萬/張,9人組合代言費1200萬,「養成文化」元年已至!
本文首發微信號:鏡像娛樂(ID:jingxiangyule)
原創文章,轉載請標註來源和作者,違者必究!
━━ 已入駐平臺 ━━
商務合作、投稿、應聘可添加微信:
ID1:love-travis
ID2:Courser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