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雙年展」——龍良卿書法作品鑑賞

2021-02-08 書畫名家1

龍良卿,1962年4月出生,湖北赤壁人。曾在赤壁市委宣傳部工作,任赤壁報總編,2000年進入深圳法制報擔任採編,現供職於廣東粵海集團屬下廣東粵港供水有限公司。

從小愛好書法,工作之餘,數十年臨習不輟。年少時以顏、柳為師,年長後習臨趙孟、董其昌及王羲之,用筆結體,既師出有名,又兼具風格。多次參加廣東省國企系統書法比賽、展覽並獲獎,其作品被幾十家企業及個人收藏。

跌宕健筆 鐵畫銀鉤

書法家龍良卿的藝術特色

先賢作佳書,碑帖存法度,書法之精華可謂皆在於古。作為當代習書者,唯有臨習古人,才能博取書法之精粹,進而方能得悟,此乃習書上上之道也。當代著名書法家龍良卿先生,自幼便喜嗜書法,自其習書以來,常常是博觀約取,心摹手追,對歷代經典碑帖亦是有著極為深厚的探研和臨習,先生曾初以顏柳為師,而後又深臨王羲之,趙孟,董其昌等先賢,習書之路至今已達數十年之久。其作品以行草最為見長,眾幅行草作品更是形成了一種古拙與蒼勁相融的超然書風。

初觀其作,即深有感,紙為天,墨為雲,筆線貫穿氣韻,墨韻起伏跌宕,通幅質感迅捷飛動,整幅作品完全是扣到了觀賞者的心弦,能令人完全沉醉在這黑白的翰墨之中。元趙子昂曾有言,書法用筆千古不易,此極是也,只因書法氣象源於筆勢,而筆勢又源自於筆法,用筆之重,即顯得十分重要了。龍良卿先生作為一名書法家,對此自然也是極為重視,其作提筆以鋒而行,運筆時虛時實,如此抽絲拉筋,線條自顯勁健,幾字一組,蘸墨而下,一揮而就,順勢而為,字之筆勢時而稍緩和外,時而疾風驟雨,在這其間又能夠自然且靈活的施以錯落和避讓。總的來說,其用筆是露多於藏,勁多於潤,但筆線卻絲毫不顯膚淺,筆勢不顯生硬,皆如同鋼絲一般,靈動貫穿,氣韻磅礴。其筆墨已是爐火純青矣。

縱觀眾幅作品的字形結體和通幅結構,觀賞者盡可以看到作品中那參差錯落的行間分布,恰如海浪奔浪那般撲面而來,同時欹側俯仰的字形結體,更是隨意挪位,變幻莫測。於作品中還有一個高妙之處,那就是在字體中,所有的橫線條皆呈現出了左低右高之勢,字體氣脈呈現擺動迴旋之勢,品之愈久,會更覺得一行字都跟著飛動了起來,而這種處理技法,會從視覺上給觀賞者帶來一種失重感和跌宕態,也正因如此,其作品才能夠筆常規書體多了一個維度,甚至是上升了一個層面。眾幅作品意境沉雄而又鬱勃,於其中所散發出的大氣勢和氣象,不僅為整幅作品添加了一絲豁達和坦蕩,更是能讓書者的心胸得以在作品中展現,遒勁見細膩,迅捷見逆挽!

當然了,若是初習書法者觀賞他的作品,則會產生一種難以品讀的生疏感覺,這也難免,因初習書者尚不能領悟,同時更因先生的作品結構,是由筆勢帶動而產生的結果,而不是由結構來帶動筆勢,這正是龍良卿先生作行草的高妙之處。不拘小節,卻無粗糙,率意之筆,與墨共出,無論是從筆墨還是結字,亦或章法,龍良卿先生都展現出了一位書法家所應具有的實力和功底。對於當今的習書者來說,先生的書法是極為珍貴的創作啟示,其作品也可稱之為是當今翰墨中的藝術標杆,耐品亦耐賞!巧構佳韻,奇崛之氣!

▲《氣若幽蘭》尺寸:98X50cm

跌宕健筆,鐵畫銀鉤。一個真正的書法家,或者一個真正的文人,其最基本的素紙,即是不張揚跋扈,不顯擺作秀,與這些俗流相反,龍良卿先生則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傳統學者。他在書法的創作和研習上,不僅從未脫離古蹟,更是沒有背離過古法,相反他是用古人之規矩,來抒寫自己的性情。懂規矩,守規矩,由此可見,作為一個地道的書法藝術家,龍良卿先生在書法上的成功,是必然的。並且在未來的創作道路上,這也即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藝術中國特邀書畫評論家:史峰 2021年1月16日 於覽藝齋

作 品 鑑 賞

▲《悟道歸真》尺寸:98X50cm

▲《江畔獨步尋花》尺寸:78X48cm

相關焦點

  • 「藝術中國 雙年展」——林文宏書畫作品鑑賞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西美術家協會會員,桂林市雁山區書協主席,桂林鄉土畫院院長。書法作品入展2015年第三屆「黃庭堅獎」全國書法大賽(廣西書協主辦)2017年3月入展全國第四屆草書作品展(中國書協主辦)2017年4月入展全國第二屆書法臨帖作品展(中國書協主辦)連續入選2015、2016、2017、2019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藝術作品展(廣西自治區政府主辦)2018年獲第六屆廣西藝術作品展書法(篆刻)作品展優秀獎(
  • 「藝術中國」——高鐵英藝術作品鑑賞
    高 鐵 英,北京印鈔有限公司凹版雕刻師,中國美術家協會藏書票研究會常務理事,香港藏書票協會會員,曾參與第五套人民幣、中國銀行澳門幣雕刻。2004年參加中央美術學院凹版藝術高級研究班學習。版畫作品曾赴韓國、日本、芬蘭、西班牙、德國、義大利等展覽。著有《中國凹版雕刻史話》。
  • 「藝術中國」——遊依珊繪畫作品鑑賞
    個展2020,「漂浮Drifting」多納藝術,臺灣2020,「夢的漂浮」凱基銀行中山分行/新莊分行,臺灣2018,「虛擬的身體」,藝星藝術中心/HTC科技大樓,臺灣2017,「虛擬的詩性」,水色藝術工坊,臺南,臺灣
  • 「藝術中國」——童志江繪畫作品鑑賞
    對於中國畫,其用功尤勤,在承襲傳統的基礎上,致力於營造構圖獨特、筆墨酣暢之藝術意境。童志江從藝事跡和作品先後被《中國青年報》、《解放軍報》、《中國書畫報》、《四川青年報》等諸家新聞媒體刊載,並被美國、英國、馬來西亞、越南等國相關機構及國際友人收藏。
  • 黃俊嘉書法創作視頻
    學歷2015中國美術學院春季博士交換生2013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博士在讀2012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藝術碩士2008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學士2003 國立彰化師大附工機電科著作2014 書法形式與構圖的表現關係/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刊第十五期
  • 「藝術中國」——滑會傑繪畫作品鑑賞
    2018年1月正式加入北京水彩藝術研究院,藝高水彩俱樂部成為會員,繼續跟從高冬老師,董克誠老師,朱志剛老師等等,眾多最為優秀的導師學習水彩畫。參展經歷:2015年作品《小羚羊》(雨)、<山谷>參加美國肯塔基州水彩協會水彩雙年展。
  • 「希克獎2019」得主及「希克中國藝術研究資助計劃2020」的研究學人公布
    年代中國前衛藝術的起源」。「希克中國藝術研究資助計劃」每兩年頒發一次,以M+藏品系列為素材,支持聚焦中國藝術的全新研究,致力促進此地區關於藝術的當代交流對話,建立研究和討論的新平臺。沈莘的影片作品聚焦人際關係的複雜性與政治敘事,旨在促使人們以反身性思考來解構佔支配地位的權力結構。他近期的個展包括:「使飽和」(上海沒頂畫廊,2019)、「居住的方法」(上海chi K11 美術館,2018)、「切片裝置」(曼徹斯特華人當代藝術中心,2018)、「半說半唱」(倫敦蛇形美術館,2017)、「在家」(武漢剩餘空間,2016)。
  • 「藝術中國」——林志文繪畫作品鑑賞
    林 志 文 簡 介林 志 文,男,漢族,1959年出生於湖南省,畢業湖南大學,國家一級美術師、湖南湘西武陵書畫院副院長、中國北京中宣盛世國際書畫院院士。本人自幼熱愛書法和繪畫藝術,曾拜已故中國著名人物山水國畫大師付家成(已故)為師。創作題材,大多是祖國知名山水以及武陵片區山. 水和古鎮,作品寫實居多。表現手法工筆焦墨和水墨彩為主,既保留了中國傳統創作手法,又繼承了恩師付家成""大象無形""創作理念,現已形成自己<武陵畫派>焦墨山水畫為主的創作風格。
  • 「每日文物鑑賞」上海博物館的館藏精品——書、畫
    館藏文物近百萬件,其中精品文物12萬件,其中尤其是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收藏了來自寶雞及河南、湖南等地的青銅器,有文物界「半壁江山」之譽,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中國歷代書法館集中了中國各個時期的典型名作,系統地展示了中國書法藝術的歷史軌跡。展廳採用了展框、自動感應的燈光照明。
  • 「藝術中國」——馬小龍繪畫作品鑑賞
    作品入選陝西省第四屆花鳥畫展; 陝西省"美麗鄉愁"畫展; 陝西省第三屆、第四屆寫生展; 陝西省第二屆山水畫論壇提名展;大嶽放歌…2020年中國山水畫創作展。作品立足意境深遠、情境幽靜的詩意表達,注重塑造文學內涵,以景表意,以詩傳境,取古人之法,抒內心界度,深受觀者喜愛。多幅作品被政府部門、企業人仕及私人收藏。
  • 「藝術中國」——段益雄繪畫作品鑑賞
    段 益 雄簡 介段益雄雲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昆明市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際工藝美術師協會會員。北京飲鹿池藝術研究院畫家,北京鹿景苑畫院畫家,北京飲鹿池(名畫家官春英工作室畫家),北京清華美院名畫家朱零工作室畫家。
  • 評陳守斌雲岡杯魏碑雙年展特獎作品:迷失在書法展廳裡的小眾藝術
    坊間傳聞,現任中國書協主席蘇士澍先生說過,中國書協永遠不歡迎田楷。從這回雲岡杯魏碑書法雙年展評選的這幅特等獎作品來看,陳守斌先生的創作至少從取法源頭和創作精神上倒真是跟田楷拉開了巨大的差距。其實認真說起來,這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以魏碑來突破唐楷,這本是自有清一代碑學肇興後,書法家們奉為圭臬的傳統思路。現在田氏一門揭櫫唐楷法則,標榜繼承傳統。
  • 「藝術中國雙年展」——中青年畫家李維維
    中國文聯、中國書協「書法家送萬福進萬家」榮獲「先進個人」稱號。西藏自治區書法家協會理事。林芝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林芝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守護神聖國土 建設幸福家園---紀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西藏書法晉京展」。中國書法家協會培訓中心青藏培訓班成員。
  • 燃點發布 | 2019亞洲藝術雙年展參展藝術家名單
    作品提供:藝術家和Yuka Tsuruno畫廊。以「異人」視野,打破界線與框架2019亞雙展以「來自山與海的異人」為主題,聚焦於人與陌生人、與非人的相遇,以及不同意識形態間的碰撞與交會。「異人」用來指涉他族、神鬼、流亡者等非我族類;「異人」也常是連結兩端的中間者,如巫師、間諜、異國商人,都蘊含著滾動文化的能量。展覽希望藉由「異人」的視野,打破既有知識界線與意識形態的釋框架,開啟參觀者更多的想像和探討。
  • 「大愚書論」超脫實用,東漢末年書法藝術的形成與繁榮
    所以紙張的發明和普及對書法而言是一次巨大變革,它使書寫得以擺脫長期以來簡牘的空間限制,是書法藝術得以成熟和不斷發展的重要前提。史晨碑如同繪畫之於記事,雕塑之於建築,藝術大多源於實用而超脫於實用,書寫也只有當其能超脫原有的記錄交流功能,才能上升成為一種藝術。
  • 「藝惠藏」朱非書法作品賞析:蘭亭序
    現任中國收藏家協會書畫收藏委員會副會長,紹興市墨趣會名譽會長,紹興書畫社顧問,浙江省紹興市課外書法教師(中國教育學會)。朱非先生生於書香門第,受家庭薰陶,幼時即隨祖、父研習書法,楷書學歐、趙等名家諸體。作品端莊舒朗,涵蘊豐富,功底深厚,技藝超群。行書以二王為宗。其小字清秀飄逸,大字剛勁有力。先生可謂是一個人書俱老,楷、行、草皆善的實力派老年書法家。
  • 培育舞蹈新力量 首屆中國當代舞蹈雙年展舉行
    劇目展演版塊還將有謝欣的《一撇一捺》、常肖妮的《沒有大象》、李超的《你好陌生》、連國棟和雷琰的《我什麼都沒說》、江帆的《流量》5部作品陸續登臺獻演。在為期五天的時間裡,不僅包含了「工作坊」「展示會」「推介會」「主旨論壇」「劇目展演」等多個版塊,還有謝欣舞蹈劇場「身體最前沿」交流觀摩等活動,全方位地推動國內外舞蹈藝術的交流與合作。
  • 最「醜」書法作品獲特等獎,書法創新到底是藝術品還是皇帝的新衣
    最近被一副書法作品「刷屏」了,它就是「雲岡杯」首屆全國魏碑雙年展中的特等獎作品。從來不關心書法的眾多網友都紛紛站出來質問,這種猶如兒童般的作品,居然獲得了特等獎,它究竟好在哪裡?而官方的回覆是,這幅作品好就好在返璞歸真,以「拙」藏真,最難能可貴的是「創新」。
  • 2020,哪些藝術大展和雙年展最值得期待?
    【埼玉國際藝術祭】@埼玉縣琦玉市2016年吸引了36萬人的日本琦玉國際藝術祭2020年將以「埼玉國際藝術祭2020- Art Sightama-」的身份再度與大家見面,這一次會以埼玉本地的自然和風土為主題,讓風景在藝術中再度綻放。
  • 從去處來——院長許江「From/To:中國藝術教育的核心現場」 中國美院舊金山特展開幕講話
    六年前,中國美院的團隊,在中國上海黃浦江西岸的一片工業廢墟上,在老機場、老溝壑之間,舉辦名為「西岸」的當代藝術雙年展。開幕式時有一場以巨型水泥攪拌機為現場舞臺的現代劇《奧德賽》。上海是中國最早的工業城市,也是半殖民背景下華洋文化交揉成長的現代之城。那個周遭裡的機器、工棚、油罐正是這種歷史的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