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壟斷,讓創新火花更閃耀、讓競爭環境更公平

2020-12-23 央視網

  繼11月「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公開徵求意見後,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就阿里、閱文、豐巢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作出頂格處罰,三家企業各被罰款50萬元,釋放的信號強烈。市場壟斷問題不僅高層重視,亦在民眾中引發共鳴。

  這些年來,網際網路經濟有不少新模式,也推動出現了一些新業態,為社會發展助添了新動能。但隨著資源的過度集中,壟斷和無約束的擴張日益嚴重,暴露出不少風險隱患。

  一是破壞創新和競爭。在各自生態之下,新入局者要麼站隊、背靠大樹,要麼被抄襲複製、被封殺。不少微創新者、中小企業陸陸續續退出不對等的市場博弈。

  二是資本無序擴張,企圖規避監管,埋下了系統性風險的隱患,這其中既有打著金融科技旗號「蒙眼狂奔」的「灰犀牛」,也不乏疫情「黑天鵝」下突然爆雷的長租公寓。

  三是侵害消費者權益。如誘導過度消費、「大數據殺熟」、綁定會員後加收費、捆綁銷售、個人隱私被販賣等問題不一而足。

  如果巨頭從壟斷試圖走向下一個壟斷,「市場失靈」就出現了。

  這時,往往需要政府的「有為之手」。

  從國際經驗來看,每當出現「贏者通吃」的局面時,反壟斷的呼聲就開始變大。美國是世界上首個出臺反壟斷法的國家,以《反託拉斯法》為標誌,對當時的鋼鐵大王、石油大王、菸草大王、鐵路大王、糖業大王等進行「定向爆破」,有效促進了後來的經濟發展。

  譬如,經過美國、歐洲、亞洲跨世紀的反壟斷訴訟,微軟收到了天價罰單,通過系統的部分開放避免了被拆分的局面,也為後來谷歌等網際網路新勢力的崛起創造了空間。

  時光流轉,曾經挑戰「惡龍」的谷歌、蘋果、臉書、亞馬遜等公司,如今也成了反壟斷訴訟中的「座上賓」。例如,在全球搜索領域佔比高達90%的谷歌,就以手機作業系統的捆綁安裝而屢遭抨擊。

  可見,無論傳統行業,還是新興行業,都有形成壟斷的趨勢。在移動互聯技術和資本加速器的推動下,網際網路形成壟斷速度更快,「馬太效應」更加明顯,對消費者權益和小企業生存空間的潛在侵害性更強。

  反壟斷是市場經濟國家經濟立法的核心,它在巨頭變得具有攻擊性之際適時對其進行「修剪」,從而預防和制止壟斷行為,尤其在我國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有利於塑造更加公平競爭、開放包容的發展環境,讓創新的火花更閃耀。

  我們已經看到,近年來,以模式創新和模仿創新起家的國內網際網路巨頭,已經越來越感受到「天花板」的壓力,獲客越來越難,流量越來越貴,從城市用戶,爭奪到四五線城市,再搶佔社區「最後一公裡」,陷入了典型的「內卷」狀態。這種「路徑依賴」式的壟斷創新,大多靠的是人海戰術,「天花板」其實很低,其對整個社會的正向效用也邊際遞減。

  更深層的憂慮是,模式創新之外,擁有雄厚資本、海量數據、先進技術設施的壟斷巨頭們,是否還能有科技創新的長遠考量?過了效率突飛猛進、成本大幅降低的「量變」階段,硬核生產力或許才是更為持久的「質變」方向。

  慢下來,有助於持久發力。若干年前,管理學課堂上,還在反覆講「多元化教訓」「專注主業」,現如今,「跨界」「混搭」「顛覆」又被捧為成功學的秘訣,值得深思。

  網際網路技術已席捲各行各業,並且還在持續進入新的領域。與實體企業相比,網際網路平臺往往覆蓋更廣,影響範圍常達億級用戶,其濫用支配地位造成的影響更加惡劣,後果更加嚴重。網際網路企業的無限制擴張和滲透會造成行業的過度集中,阻礙市場的有序競爭,最終影響的是廣大消費者的利益。因此,網際網路平臺應該與實體經濟接受同樣標準的監管。

  最後有必要強調,反壟斷不是要阻止技術和效率的進步,而是通過有效限制壟斷,克服巨頭們擴張的盲目性,使其戰略方向更清晰、未來之路走得更穩健。(央視網評論員)

相關焦點

  • 致力公平競爭 服務改革發展 《中國反壟斷執法年度報告(2019)》發布
    致力公平競爭 服務改革發展 《中國反壟斷執法年度報告(2019)》發布  新華社北京12月25日電  編者按: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競爭政策和反壟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實加強和改進反壟斷執法,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營造更加公開透明、規範有序、公平高效的法治環境,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編撰了《中國反壟斷執法年度報告
  • 反壟斷風暴激烈!民營運營商推新9元套餐,網友:移動要當心!
    在就「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導原則」進行公眾諮詢後,國家市場監管局最近對阿里,悅文和豐巢一案因未宣布非法實施經營者集中制而處以最高罰款。這三家公司各被罰款五十萬元。釋放的信號很強。市場壟斷問題不僅受到高層管理人員的重視,而且引起了人們的共鳴。反壟斷,讓創新火花更閃耀、讓競爭環境更公平,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
  • 市場環境下,創新與壟斷角色是相互轉換的
    原因在於,多年來,「保護創新」一直是網際網路企業的一張護身符,導致反壟斷遲遲未曾亮劍。一些專家學者認為,產業政策的優先級高於反壟斷政策,發展也優先於規範。一討論反壟斷執法,就有人強調優化營商環境和「放管服」,反壟斷執法過程中缺乏法治定力。但是,事實上,反壟斷監管與優化營商環境並不矛盾,反而有助於維護公平競爭秩序、增強網際網路活力。
  • 新華微評:阿里、閱文、豐巢挨罰 傳遞營造更公平競爭的強烈信號
    處罰金額雖然不大,但敲山震虎之聲隆隆,向社會釋放出強烈信號——網際網路行業不是反壟斷法外之地,加強監管、營造更公平競爭環境勢在必行。市場有眼睛、法律有牙齒。對於處罰,阿里、閱文、豐巢承諾將積極整改。相關企業也必須以此為戒,認真學習法律規定,定期自查,梳理自身經營行為,同時全面配合反壟斷調查和審查。提升社會各界對公平競爭意識的感知和認同。
  • 《反壟斷指南》出臺恰逢其時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後,市場監管總局即對3起收購未依法申報的案件進行查處,反映出國家進一步加強反壟斷監管的信號,以防止企業藉助併購形成壟斷,或通過收購中小企業等方式扼殺潛在競爭對手、阻礙創新。隨後,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更令人心潮澎湃。
  • 人民日報:加強反壟斷監管是為了更好發展
    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核心,只有競爭環境公平,才能實現資源有效配置和企業優勝劣汰,而壟斷阻礙公平競爭、扭曲資源配置、損害市場主體和消費者利益、扼殺技術進步,是監管者一直高度警惕的發展和安全隱患。自線上經濟誕生以來,我國始終支持和鼓勵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創新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2019年8月,《關於促進平臺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印發,提出了加大政策引導、支持和保障力度等措施。
  • 人民日報:實現平臺經濟更加規範更有活力更高質量發展
    然而,隨著平臺經濟迅速崛起,濫用市場優勢地位的行為日漸增多,出現了限制競爭、價格歧視、損害消費者權益等一系列問題,破壞了市場競爭秩序,阻礙了行業創新。整治影響公平競爭的違法行為,有利於促進平臺經濟更好更健康發展。平臺經濟的發展固然離不開規模效應和網絡效應,但絕不意味著平臺企業可以走向壟斷。壟斷不是平臺企業的基因和特權。
  • 每經21點|新華微評:阿里、閱文、豐巢挨罰,傳遞營造更公平競爭的...
    1丨新華微評:阿里、閱文、豐巢挨罰 傳遞營造更公平競爭的強烈信號每經AI快訊,12月14日,依據反壟斷法,市場監管總局14日對阿里、閱文、豐巢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作出頂格處罰,三家企業各被罰款50萬元。
  • 三創四建|河北落實競爭政策創建一流營商環境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馬彥銘)為紮實推進「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深入開展「三創四建」活動,近日,河北省市場監管局強化責任擔當,積極推動部署進一步落實競爭政策,服務創建一流營商環境,助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促進全省經濟平穩發展。
  • 阿里「二選一」反壟斷是什麼案,螞蟻回應約談:嚴格遵從監管要求
    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核心,只有競爭環境公平,才能實現資源有效配置和企業優勝劣汰,而壟斷阻礙公平競爭、扭曲資源配置、損害市場主體和消費者利益、扼殺技術進步,是監管者一直高度警惕的發展和安全隱患。自線上經濟誕生以來,我國始終支持和鼓勵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創新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2019年8月,《關於促進平臺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印發,提出了加大政策引導、支持和保障力度等措施。
  • 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談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本文轉自【浙江新聞】;25日召開的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就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提出明確要求。省委書記袁家軍指出,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決策部署,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 江西創新企業風險分類監管 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中國消費者報南昌訊 (程旭亮 記者朱海)記者近日獲悉,江西省市場監管局創新企業監管方式,積極在市場監管領域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進一步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
  • 質量時評|強化反壟斷監管勢在必行
    本次會議之前,1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亦提到「做好智慧財產權保護、反壟斷、公平競爭審查等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1日召開會議,再次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不到20天內,反壟斷問題被提及3次,反映出中央鮮明的強化反壟斷的態度。有分析認為,中央定調後,未來或有更多領域和行業將開展強有力的反壟斷工作。
  • 遊雲庭:Facebook遭反壟斷訴訟,為中國《反壟斷》提供借鑑
    平臺公司的屏蔽行為對競爭秩序有很大破壞,還會傷及甚至扼殺作為創新源泉的中小型初創企業,所以今天就聊聊Facebook反壟斷訴訟案對國內平臺反壟斷的啟示。一、Facebook做了什麼?十多年前,Facebook推出了面向第三方開發者的開放平臺,第三方開發者可以通過接入Facebook的開放平臺實現登錄、查找好友、為自己的Facebook主頁點讚等功能。
  • 專家評阿里被立案調查:強化反壟斷監管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
    就我國而言,對網際網路行業採取「包容審慎」的監管原則,目的是維護競爭、鼓勵創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並不是放任網際網路行業的不正當競爭和限制競爭。因此,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不應被解讀為針對網際網路領域的特別執法,而是反壟斷執法常態化的具體表現,更不應被解讀為否定創新、否定網際網路經濟、否定平臺經營模式。
  • 阿里等3企業被罰,中國網際網路迎來反壟斷新時代
    ,營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雖然平臺經濟領域競爭呈現出一些新特點,但網際網路行業不是反壟斷法外之地,所有企業都應當嚴格遵守反壟斷法律法規,維護市場公平競爭,也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事實上,依法查處違法實施集中案件一直是加強反壟斷執法和市場監管的重要內容之一,對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營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營商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 阿里等3家企業被罰 監管總局:向社會釋放加強網際網路反壟斷信號
    通過公開上述案件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我們希望經營者認識到,《反壟斷法》適用於所有主體,對內資外資、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大企業和中小企業、網際網路企業和傳統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目的是要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營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兩百字定調反壟斷 專家:二選一潛規則將出清
    不過,不同於政治局會議14字定調,此次對於「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內容細化至近200個字: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 中央兩提「反壟斷」,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
    文章寫道:在當今時代以及更長遠的未來,科技創新能力,掌握關鍵領域核心科技的能力,成為國家競爭和長遠發展的關鍵要素。如果只顧著低頭撿六便士,而不能抬頭看月亮、展開贏得長遠未來的科技創新,那麼再大的流量、再多的數據也難以轉變成硬核的科技成果,難以改變我們在核心技術上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
  • 反壟斷之後,是什麼?
    導讀:在反壟斷大棒來襲之際,巨頭的股價通常會下挫。但是,從長期、更宏觀的視角來看,最近四十年來美國的三次反壟斷高潮,恰恰催生了三次創新高潮。在經歷了反壟斷訴訟帶來的短期「陣痛」之後,AT&T抓到了新的產業發展機遇、微軟則轉向雲技術,IBM從長期來看,股價也在上漲,這些科技巨頭都在訴訟之後成功「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