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兒
很多時候,父母都想要一個乖孩子,善解人意、樂於助人、乖巧懂事。他們不僅不讓父母操心,而且有些孩子還可以反過來照顧父母。不否認,這樣的孩子很招人喜歡,但父母是否問過孩子,喜歡這樣的自己嗎?自己是否過得快樂?
朋友是心理諮詢師,因為性格相合,經常和她在一起聊天。有一次,她說:來找我諮詢問題的人,都是很善良的人,我從他們說話的語氣當中,就知道是一個讓人很喜歡的朋友。但是他們卻時常鬱悶,不開心,因為他們找不到真實的自己。總結了朋友說的話,因為從小很乖的孩子,總是以最大的善意去思考別人。
在遇到麻煩的時候,不好意思為難別人,也不願意麻煩別人。所以就把所有責任包攬到自己身上,隨即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看似很乖的孩子,不是不會發洩自己的脾氣,而是在蓄積自己的力量。等到忍無可忍的時候,他們的爆發力比壞人更可怕。
所以經常聽到老人說:寧可去招惹脾氣不好的人,也別招惹看似脾氣很好的人,他們生氣起來會更可怕。因為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後心理問題就越多,父母不糾正腸子都悔青。
找不到真實的自己,成為永遠的被動者
在一個群體之中,總會有這樣的人,他們永遠想當領導,去主導別人的看法。在表達自己看法的時候,也能很好的照顧周圍的人。還有一些人,對於別人的話,都是挺好,好的,我都可以。不管別人說什麼,提出什麼問題,不管自己願不願意,他們都只會說好的。他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只會一味的附和,成為永遠的被動者。
這類孩子因為從小就乖,不會去表達自己的看法。長大之後也是如此,出現的心理問題,就是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總是亦步亦趨地跟這別人走。他們不甘心落人身後,卻不由自主的跟著別人走。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心理問題。
身患抑鬱和焦慮
前段時間,抑鬱症進入大家的視野,讓我們更好的了解了一些事情。有些人雖然看似和我們一樣,卻真的病了。知道了抑鬱不是「富貴病」,我們身邊的每個人,如果不能很好的調整自己的心態,那麼都有可能身患抑鬱。其中,著名的心理學家說過:越善良的人越容易得抑鬱症。
因為善良、乖巧、懂事,他們不忍心看到別人受欺負,所以總是為難自己。時間長了,就會因為心理壓力得不到舒緩,而身患抑鬱。
以上,就是乖孩子的專屬,因為太乖,連別人欺負自己的時候,都默不作聲。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容易有心理疾病,父母如果不糾正早晚會後悔。我們需要告訴孩子善良,但善良若沒了鋒芒,那便是軟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