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我的孩子小時候表現得乖和懂事。一位準媽媽話讓人陷入沉思

2021-01-07 BaBa媽媽

一位準媽媽分享了自己在火車的遇到的一件事。一輛火車一家4口人出行外出。一位媽媽帶著三個孩子,大一點的小姑娘十二三的樣子,一個七八歲,還有一個剛會走路。還有一個大箱子和兩個大背包

大一點的那小姑娘全程幫她媽媽拿行李,照顧弟弟,說話很細聲細氣,看上去特別懂事。小孩喜歡到處跑,小姑娘就會牽著弟弟在車廂裡走走。小弟弟吃剩的零食,過了很久那小姑娘才小心翼翼地說,媽媽我也想吃。她媽媽才把就把剩下零食給她。

到了晚上,她媽媽說,我休息一會,你照顧好弟弟。那個小姑娘就抱著一歲多的弟弟一直坐著,而她媽媽就這樣睡覺了。半夜,準媽媽被小孩哭聲吵醒,才知道那小姑娘一直沒睡,她媽媽被列車員叫起來照顧小孩,那小姑娘在媽媽的同意下才去休息。而那個媽媽全程都在對周圍的人說她女兒多懂事、多聽話,周圍的人也表示很羨慕。我卻不以為然,我覺得她女兒挺可憐的。

01不要過度壓抑孩子天性

「我不想我的孩子小時候表現得乖和懂事」準媽媽的接下來的一番話讓其他家長陷入沉思。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聽自己的話,按照自己的意願來成長或者過一生。氣、叛逆、反抗的孩子總是會被處罰、批評。為了得到大人們的喜愛為了少受到處罰和責罵,孩子會漸漸學會了將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努力做出那個父母眼中「乖」的孩子討人喜歡。

孩子不像大人。孩子的懂事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孩子要捨棄自我的內心,將自己讓渡出去,去忽視和壓制自己心中的需求和感受。如果孩子從小就在父母說的「懂事」的環境下長大,那麼就會導致孩子的自我意識薄弱,過早地學會察言觀色,在父母周邊總是小心翼翼生怕自己惹大人不高興,養成了乖巧,順從,安靜討好型的性格,只為了得到父母的表揚和讚賞。

孩子從出生成長,每個家長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把最好的教育,最多的愛給孩子。希望孩子開開心心,無憂無慮的成長是每個家長的願望。

每個家長也都希望孩子長大後能出人頭地,青出於藍勝於藍。所以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會有意無意的用「乖」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通過孩子表現得「乖」與「不乖」來改善或者增強孩子的教育。

特別是孩子在學校的時候,家長為了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除了孩子的考試成績,還有通過「孩子平時聽話嗎?」這句號來看待和總結孩子將來是否有出息的行為。

02小時候越聽話的孩子長大然而越不聽話

很多家長,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說「要聽話,看看誰誰家的孩子,多乖多聽話.....」家長們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會互相誇獎「你家孩子真乖」等等。

所謂懂事孩子,不過是在壓抑自己的天性。而孩子那些被隱匿起來的不被大人接納的情緒感受,終會在某一天的某個時刻如洪水猛獸爆發。

慢慢的家長就會發現,小時候表現越「乖」「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反而小時候表現的越叛逆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越來越有出息。

沒有天使的孩子,只有會教育孩子的好天使父母。不懂教育的父母刻意壓抑孩子天性,小時候控制孩子性格,這種看似乖的孩子,只能說是畸形的「乖」。

相關焦點

  • 我不想做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我只想受到爸媽的愛和重視
    看著弟弟妹妹拿著我讓給的玩具很得意,我只能為了表現出懂事幹看著,其實心裡很不高興也不能表現出來,還要儘量強裝顏笑,故作輕鬆,給你們一個懂事的表現。看著他們拿著玩具,玩得不亦樂乎,開心的跑來跑去,我只能眼巴巴的看著,為了考慮他們的感受,照顧他們的心情,我得委屈著我自己。無論做什麼事情,我都得先設身處地的為弟弟妹妹和其他人著想,為了幫助成全他們。其實,我自己心裡很難受也很委屈。
  • 以家人之名:這樣的孩子,懂事得讓人心疼。
    隨著劇情的發展,看著看著,很多情節都讓人眼淚止不住流下來。凌霄媽媽的刁難,子秋父母的丟棄,明月媽媽的強勢,唐燦媽媽的虛榮……但是,最最讓人心疼的,非賀子秋莫屬了。「二姨知道這些話你不愛聽,你不能跟人家凌霄比啊,人家爸爸是給了錢的,他不一樣,所以說,你在家裡一定得懂事......」
  • 比起那些太聽話的孩子,我更希望我的孩子不要那麼「懂事」!
    曾經的我一直以為「懂事」是個褒義詞,直到慢慢的長大後我才發現,要想做到「懂事」,它的背後需要經歷太多太多的苦衷。那些懂事的人,大概都是甘願自吞苦果的天使吧。不過傅首爾是幸運的,繼父和老公用愛和包容慢慢治癒了她內心的傷痕,她也活得越來越自信。然而並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像她這樣的幸運,更大多數的人則是可能終其一生都只能在這陰影中苦苦掙扎。
  • 小時候越「乖巧」、越「懂事」的孩子,他隱藏了內心的什麼
    我不依不饒……那天,我們錯過了唯一一趟去往縣城的公共汽車。時間久遠,我已記不得我和媽媽是怎麼去到了縣城,只是那件事給我的印象太深刻。如今在想起小時候的我,怎麼說呢,真的,很乖,很懂事。看到集鎮上那些外地販來的水果,媽媽會說,想吃就給你買一些。我都會搖搖頭,不想吃。從我內心來講,其實,我想吃,那些散發著香氣的水果著實的誘人。只是「乖」和「懂事」壓制著我的饞。我內心模糊的知道,這種「懂事」會讓媽媽高興。
  • 看了《以家人之名》,孩子我不想你太「懂事」
    才看了短短幾集,就讓我又氣又哭又笑。最終他們組成了兩個爸爸帶著兩個哥哥和一個妹妹的家庭一起生活著。儘管他們都失去了媽媽,但是這三個沒有血緣的孩子組成的家庭卻不乏溫暖與愛,爸爸和凌爸給盡了他們所有的歡笑和自在。
  • 鄭爽再次被全網群嘲:小時候懂事的好孩子,長大後的變化很扎心
    一位網友的評價其實很中肯「如果說以前是鄭爽真性情的表現,這次她的表現就真的是「既蠢又壞」了。」是啊,都已經說得明明白白的,是一場專門的直播帶貨了,結果又說什麼不喜歡太強目的性的帶貨,感情是一手收了人家產品廠商的錢,一手在那裡標榜自己有多清高?
  • 為什麼孩子在媽媽面前特別不乖?
    為什麼孩子在媽媽面前特別不乖?引言阿佩是我的好朋友,它有一個3歲的孩子,阿佩很寵著孩子,但是孩子還是不乖不聽話,直到有一次出差,把孩子給奶奶帶,等出差回來後,奶奶說說,這孩子挺乖的呀,在你不在的時候,媽媽聽了心情很複雜,為什麼在自己面前那麼蠻橫的孩子到奶奶那裡反而變乖了?難道是自己的問題嗎?
  • 為什麼媽媽在,孩子就不乖?真相讓人心疼…
    婆婆也欲言又止的說,我正想和你商量,你要不每天中午別回來了。你不回來我們玩的挺好,你一回來,她就不乖,還經常惹得孩子大哭。一肚子的委屈瞬間湧上來!為什么女兒跟著別人的時候,是天使寶寶,跟著我就根本不像人類的孩子?
  •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想學了」,你的回答可能改變孩子一生
    ,在小區門口看到一位媽媽,她正拽著孩子往車裡進,孩子哭著掙扎:「我不想學舞蹈了,我不去,太累了……」 媽媽怒吼著:「你今天去也得去,不去也得給我去!」 最終,孩子還是拗不過媽媽,上了車,去學舞蹈。 我不禁想到一個問題: 到底該不該「逼」孩子一把? 當孩子皺著眉頭跟我們說:「媽媽,我不想學了!」,我們又該如何應答?
  • 「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這個鍋你背了多久?
    這些「磨娘精」,其實是把媽媽當做了一個「安全港」,因為對媽媽的愛和信任,所以才會肆無忌憚地暴露自己的脾氣。孩子不乖,其實真的要恭喜你。因為這恰恰說明你是個合格的媽媽,你給了孩子足夠的愛與安全感。只有得到了滿滿的愛的孩子,他們才會充滿安全感地「恃寵而驕」,其實不過是篤定有媽媽在,我怎樣都可以。
  • 軍訓蜜蜂爬到嘴上了,女孩一動不動:孩子,媽媽不希望你這麼懂事
    懂事的孩子,壓抑自己的需求,一點都不快樂,很絕望。明明不想去做某件事,卻謊稱自己喜歡。《少年說》中,有一個叫楊栩楠的女生曾傷感地給出生僅兩個月的弟弟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姐姐希望你可以做一個單純快樂的孩子,可以不那麼懂事,不那麼乖。」何出此言?
  • 原來懂事的孩子最可憐:媽媽我走了,我不想讓你為難
    而最令人心酸之情,則是孩子對父母的求而不得的依賴。 26歲的小柔是一個年輕的媽媽,結婚一年後就為丈夫林東生了兩個雙胞胎女孩。原本孩子的出生,應該是家裡最為高興喜悅的事。
  • 29歲鄭爽、20歲易烊千璽的共同心聲:我根本不想做懂事的孩子
    今天,鄭爽在節目裡,紅著眼睛,哽咽地說:「太早懂事,並不是一件多幸福的事情。」我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她的委屈、痛苦和無助,但更多的是心疼。因為,我知道,每一個「懂事」的孩子,都很可憐,需要用一生去彌補!
  • 小時候聽話、乖巧的孩子,長大多半過得很辛苦,家長還傻傻不知
    又讓我給她剝了一個,可是第二個半天都沒吃完。一會往嘴裡放一下,一會往嘴裡放一下。我就問她:吃不下了嗎?她搖搖頭。我就把橙子拿過來,吃了一個,酸得我不行。我就問她:是太酸了吧,下次遇到不想吃的東西,可以直接說,姑姑跟你換一個。她就只笑笑,不說話。在家的幾天,還發生了一件事。她和鄰居家的一個小女孩一直玩,玩的途中,小女孩去屋裡拿一瓶飲料喝。
  • 爸爸媽媽,請在我不懂事的時候幫幫我,逼逼我|堅毅品質養成記
    之前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視頻,是周杰倫和謝霆鋒之間的對話。「我真的很恨我自己,很後悔,很心痛」「每次看見你彈的時候,我就後悔了那麼多年,為什麼不像杰倫一樣聽媽媽的話?」那會周杰倫4歲呀,要一名4歲的孩子坐在鋼琴旁練習2小時,而旁邊的窗外不斷傳來小夥伴嬉戲打鬧玩耍的聲音,是周杰倫特別乖嗎?是周杰倫不愛玩嗎?(沒有不愛玩的孩子,成年都愛玩呀,如果不上班也能領工資,也可以生活,估計大多人就立馬辭職啦!)是因為媽媽拿著藤條守著呀!!
  • 餘生,你可以做一個「不乖」的人
    兩個媽媽對談,一人羨慕地說:「你家孩子好乖啊,又聽話又懂事,太省心了。」另一位媽媽謙虛地說:「我家孩子就這點兒好,聽大人話。」旁邊站著一言不發的孩子,看不出是高興還是難過。習慣了乖巧,就意味著服從了這樣的心理暗示,「你只能感受我的感受,不準感受你自己的感受。」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父母是他們唯一的依靠,他們需要父母的愛和照顧。一旦父母表現出對自己的不滿和抱怨,他們就會擔憂被父母拋棄。
  • 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背後的真相原來是這樣...
    晚飯、繪本、洗澡、喝奶,每個環節都很配合,懂事又省心。 「天!這反差也太大了吧。平時在家各種折騰,9點上床可以鬧到10點半。」豆媽有點欣慰,有點失落,又有點不甘心,「敢情所有不乖都留給我了。養兒不值得啊。」
  •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想學了。」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2、不要在長大後,後悔當初沒人逼你一把電視劇《家有兒女》中有這樣一個片段:劉星和小雨在「吐槽」媽媽沒有給自己報名興趣班,「如果從小培養我,我也會彈鋼琴劉星媽媽:「小時候給你報這班那班,想讓你學,你自己不學啊!」劉星:「我不願意學,你就不讓我學啦!那時候我還小,我還不懂事,難道您也不懂事嗎?您就應該從小培養我、教育我,從小您就逼著我學。」劉星說完,媽媽頓時語塞。
  • 當紅小花鄭爽的心理揭秘:小時候越懂事聽話的孩子,長大就越叛逆
    其他暫且不論,一個十六歲能考上中國影視圈三大學府的孩子,定然是懂事努力的。可為何這麼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卻在長大成名後越來越叛逆?甚至跟大眾對著幹呢?據我觀察,這種情況並不少見,一切都源於童年的安全感和原生家庭。
  • 《少年的你》票房破10億:太過懂事的孩子多讓人心疼
    後來我找到了答案:因為她不想給媽媽添麻煩!她的媽媽連自己的生活都過不好,投資面膜失敗,被債主四處追債,自己躲躲藏藏不敢回家。陳念因為心疼媽媽,所以不想麻煩她。那次,陳念在學校被砸排球,被推下樓梯,在回家路上被圍堵被毆打,她覺得自己撐不下去了,拿著手機撥通了媽媽電話,她的眼淚忍不住留下來,可是又不敢發出聲音,因為她怕媽媽知道她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