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準媽媽分享了自己在火車的遇到的一件事。一輛火車一家4口人出行外出。一位媽媽帶著三個孩子,大一點的小姑娘十二三的樣子,一個七八歲,還有一個剛會走路。還有一個大箱子和兩個大背包
大一點的那小姑娘全程幫她媽媽拿行李,照顧弟弟,說話很細聲細氣,看上去特別懂事。小孩喜歡到處跑,小姑娘就會牽著弟弟在車廂裡走走。小弟弟吃剩的零食,過了很久那小姑娘才小心翼翼地說,媽媽我也想吃。她媽媽才把就把剩下零食給她。
到了晚上,她媽媽說,我休息一會,你照顧好弟弟。那個小姑娘就抱著一歲多的弟弟一直坐著,而她媽媽就這樣睡覺了。半夜,準媽媽被小孩哭聲吵醒,才知道那小姑娘一直沒睡,她媽媽被列車員叫起來照顧小孩,那小姑娘在媽媽的同意下才去休息。而那個媽媽全程都在對周圍的人說她女兒多懂事、多聽話,周圍的人也表示很羨慕。我卻不以為然,我覺得她女兒挺可憐的。
01不要過度壓抑孩子天性
「我不想我的孩子小時候表現得乖和懂事」準媽媽的接下來的一番話讓其他家長陷入沉思。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聽自己的話,按照自己的意願來成長或者過一生。氣、叛逆、反抗的孩子總是會被處罰、批評。為了得到大人們的喜愛為了少受到處罰和責罵,孩子會漸漸學會了將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努力做出那個父母眼中「乖」的孩子討人喜歡。
孩子不像大人。孩子的懂事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孩子要捨棄自我的內心,將自己讓渡出去,去忽視和壓制自己心中的需求和感受。如果孩子從小就在父母說的「懂事」的環境下長大,那麼就會導致孩子的自我意識薄弱,過早地學會察言觀色,在父母周邊總是小心翼翼生怕自己惹大人不高興,養成了乖巧,順從,安靜討好型的性格,只為了得到父母的表揚和讚賞。
孩子從出生成長,每個家長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把最好的教育,最多的愛給孩子。希望孩子開開心心,無憂無慮的成長是每個家長的願望。
每個家長也都希望孩子長大後能出人頭地,青出於藍勝於藍。所以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會有意無意的用「乖」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通過孩子表現得「乖」與「不乖」來改善或者增強孩子的教育。
特別是孩子在學校的時候,家長為了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除了孩子的考試成績,還有通過「孩子平時聽話嗎?」這句號來看待和總結孩子將來是否有出息的行為。
02小時候越聽話的孩子長大然而越不聽話
很多家長,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說「要聽話,看看誰誰家的孩子,多乖多聽話.....」家長們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會互相誇獎「你家孩子真乖」等等。
所謂懂事孩子,不過是在壓抑自己的天性。而孩子那些被隱匿起來的不被大人接納的情緒感受,終會在某一天的某個時刻如洪水猛獸爆發。
慢慢的家長就會發現,小時候表現越「乖」「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反而小時候表現的越叛逆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越來越有出息。
沒有天使的孩子,只有會教育孩子的好天使父母。不懂教育的父母刻意壓抑孩子天性,小時候控制孩子性格,這種看似乖的孩子,只能說是畸形的「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