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越「乖巧」、越「懂事」的孩子,他隱藏了內心的什麼

2020-12-20 沉醉日記

昨晚發完文,已近七點。

十四中門口接送孩子的車流慢慢散去,順著曙光街向東前行,偶爾會有車輛的燈光由遠而近。

氣溫下降後的這幾天,我還沒從溫暖中的天氣適應到寒冷來,走在寂靜的馬路上,只覺得耳朵有些涼涼的。

沿河路向北的胡同那兒,一輛SUV閃著大燈停在那兒,看不清車標也看不到車牌,隱隱約約的能聽到在和車前的電動車爭吵。

電動車斜停在路上,騎車的是個男的,後座載了一男孩兒,男的戴著頭盔,男孩兒則把衛衣的帽子扣在頭上。

SUV的車主沒有下車,電動車上倆人也沒下車。

只聽見SUV說:「有種你就停在那兒。」

電動車車主說:「我就不動,我就看你能把我咋滴。」

看不出來是因為什麼在爭吵。

SUV把車窗放下來,電動車上那男孩兒也沒言語。

兩輛車,一大一小就在那兒僵持著,後面跟上來的那些車亮著燈把這一片都照亮了。

我沒停,向前走了。

我知道,這種爭執發生在我們這樣一座小城,實在是屢見不鮮了。

也許是我不再年輕,沒有了曾經的熱血。

若是放在以往,或許我會帶著自己的一種判斷,去上前勸一下,或者理論一下,但現在,我沒了。

我只是為電動車後座那男孩兒有些不忍。

我也說不清是一種什麼心理,只是覺得這麼冷的天氣,男孩兒看著自己的父親那樣執拗著要和對方理論出個勝負,不知道他會是什麼樣的心情。

走過去好遠,我回頭看了一下,車輛慢慢蠕動起來。

我知道,那種爭執結束了。

那個開著大燈的SUV 怕是不會給那父子倆讓步的,那孩子的父親也許只是擰了下手把帶著氣憤走了。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發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

媽媽帶我去縣城表舅那兒,那時農村人去城裡看望親戚是沒有什麼能拿的出手的禮物的,我記得媽媽把醫院的輸液瓶洗刷乾淨,又晾了好多天,找相鄰的油坊給榨了兩瓶小磨香油,裝在了黑色的帶有長城圖案的手提包裡。

從我們那個鄉鎮到城裡是沒有通車的,要到十二裡之外的另一個鎮坐車。

當我們要上公共汽車時,意外發生了。

一個男的手裡提的機器零件(後來我才知道那是個柴油機的活塞)不小心碰到了我提的手提袋,隨了瓶子的小磨油順著手提袋的角不停的往下滴。

媽媽沒有和那人過多理論,急忙去了路邊小賣部找了盆子把打碎了的小磨油瓶收撿到裡面。

我氣不過,理論著非要那人賠。

我也不知道當時是怎麼來的勇氣。

媽媽說,算了,他也不是故意的。

我覺得好委屈,忍不住的哭了。

也許是覺得這兩瓶小磨油對我們太珍貴,也許是知道媽媽太不容易。

我不依不饒……

那天,我們錯過了唯一一趟去往縣城的公共汽車。

時間久遠,我已記不得我和媽媽是怎麼去到了縣城,只是那件事給我的印象太深刻。

如今在想起小時候的我,怎麼說呢,真的,很乖,很懂事。

看到集鎮上那些外地販來的水果,媽媽會說,想吃就給你買一些。

我都會搖搖頭,不想吃。

從我內心來講,其實,我想吃,那些散發著香氣的水果著實的誘人。只是「乖」和「懂事」壓制著我的饞。

我內心模糊的知道,這種「懂事」會讓媽媽高興。

因為,聽話才是那個時代對小孩子的最高讚譽。

所以,敏感的我會把自己真實的感受給隱藏起來,努力的做出一個「乖」模樣讓自己刻意的討人喜歡。

那個年代,這種「懂事」是一種普遍的共性教育,是符合主流價值觀的。

這種屬性是深入骨髓的,很少有孩子敢於去打破。

即便有那些淘氣的孩子稍微有點個性時,大人們又覺得這孩子是想走歪了,學壞了,於是,急忙「糾正」。

而周圍的人也會認為這孩子有些另類,因為他的言行和腦子裡想的跟別的孩子是不一樣的。

上午,就昨晚那電動車後座男孩的表現,我諮詢了教授。

教授給我分析,不是說那孩子不夠勇敢,而是在普遍的共性教育下,他們可能會優先考慮別人的感受,從而壓抑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

教授那我做比方。

你小時候渴望得到的水果不敢真實表示,是因為你向外釋放的勇氣會受阻從而變得壓抑。

而這種壓抑積壓的久了會變成一種向外的攻擊性。

而這種向外的攻擊性得不到很好的釋放時,這股力量並不會消失,它會怎樣呢?

教授說,這種力量會轉向你的內部世界,變成自我攻擊。

我對教授說,我貌似沒有自我攻擊的這種現象。

教授說,有,這種現象或許並不是很明顯,它不是表現在某件事上的攻擊性,而是象徵化的努力讓自己做的更好,獲得更好的成績或者在別的方面更加優秀。

我從教授的解釋上,好像聽懂了一些。

教授說,那些從小性格內向,不愛說話,也不吵鬧,對父母的要求幾乎是有求必應的孩子,在大家的眼裡他是「乖巧」的,其實他內心不是,他們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負面評價,因為「懂事」「乖巧」已經成了定式的評價,他們不知道該如何重視自己的感受,以此來保護自己的邊界,延伸自己的需求。

在這樣的共性教育下,為了得到讚賞,為了避免不被人認為另類,大多數孩子選擇讓自己更加的「懂事」。

聽了教授的分析,我就在想,今天的孩子,突破共性依然是很難的,當「懂事」的孩子遵守這些價值觀時,父母,還有我們的老師會給予掌聲、鼓勵和表揚,一旦反抗,或者不聽話,想真實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時,往往接受的是父母老師的批評和指責,這樣的較量下來,內心承受力輕的會不開心,重的則會自尊心受挫,自信心受到打壓。

想起那孩子的表現,還有我在那件事上的不依不饒,我明白,我們在小的時候多半是壓抑的。

我們父母那一代,缺衣少食,他們的根本生活準則也只是以生存為出發點,群體性的生存法則,就是你只有守規矩才有飯吃,所以,那一代人都是有共性沒個性的。

誰有個性誰沒有飯吃,不是麼?

而這一代的孩子,已經脫離了溫飽,不缺吃也不缺喝。

那麼,溫飽之後就應該追求個性獨立。

就像教授說的,這一代的孩子,要將自己的個性和活力釋放出來,要給孩子犯錯的機會還有糾正錯誤的空間,那麼他們內心原有的勇敢和勇氣都將會轉化為活力。

不然的話,他們有可能喪失對人生的熱愛,也不能歡樂的慶幸自己生活在這個屬於他們的美好世界。

(完)

……………………

特別說明:

文章非紀實文學,誰也不一定是誰,請勿對號入座。

……………………

閱讀往期文章:

田園生活,看上去真的很美

欲望很小但能達到,是大幸福,欲望太大但是不能到達,卻是大悲哀

您認錯人了,我不是老師

你以為只有信念就可以了?要有方法

事情是這樣,但我們可以想像成那樣

相關焦點

  • 當紅小花鄭爽的心理揭秘:小時候越懂事聽話的孩子,長大就越叛逆
    其他暫且不論,一個十六歲能考上中國影視圈三大學府的孩子,定然是懂事努力的。可為何這麼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卻在長大成名後越來越叛逆?甚至跟大眾對著幹呢?據我觀察,這種情況並不少見,一切都源於童年的安全感和原生家庭。
  • 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後心理問題就越多,不糾正腸子都悔青
    文|文兒很多時候,父母都想要一個乖孩子,善解人意、樂於助人、乖巧懂事。他們不僅不讓父母操心,而且有些孩子還可以反過來照顧父母。不否認,這樣的孩子很招人喜歡,但父母是否問過孩子,喜歡這樣的自己嗎?自己是否過得快樂?
  • 「鄭爽說太早懂事不是幸福」,往往越懂事的越委屈?
    近日,鄭爽在《奇妙小森林》中談到成長的話題時哽咽落淚,直言自己是過早懂事型,小時候對自己要求很多,但是太早懂事並不是一件多幸福的事情。根據鄭爽爸爸的回憶,鄭爽真的是一個太早懂事型的,每次去參加比賽都會把作業帶在身邊,別的小朋友玩的時候,鄭爽卻在一旁溫習功課;小時候的鄭爽不太適合跳舞,,身體硬,柔弱性也差,鄭爽卻會逼迫自己用兩倍的練習時間來練習舞蹈。
  • 我不想我的孩子小時候表現得乖和懂事。一位準媽媽話讓人陷入沉思
    而那個媽媽全程都在對周圍的人說她女兒多懂事、多聽話,周圍的人也表示很羨慕。我卻不以為然,我覺得她女兒挺可憐的。01不要過度壓抑孩子天性「我不想我的孩子小時候表現得乖和懂事」準媽媽的接下來的一番話讓其他家長陷入沉思。
  • 為什麼越懂事孝順的孩子,父母越不待見?過來人講出實情,很戳心
    張姨家兩個兒子,大兒子從小就懂事,小時候有一顆糖都會留著給張姨吃,長大之後更是懂事孝順,經常幫張姨做一些家務事、體力活。每年張姨生日,大兒子也都會精心準備好禮物,人人都羨慕張姨的大兒子是個小暖男。很多人說,張姨的做法確實有點寒了孩子的心。明明有個懂事的孩子不待見,非要覺得那個調皮搗蛋的孩子是好的。我覺得這大概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吧。大概是大兒子太懂事,沒操過什麼心,張姨反而覺得大兒子不需要她,小兒子更需要她的緣故吧。△ 父母不待見懂事孝順孩子的三個原因,你認同嗎?
  • 比起那些太聽話的孩子,我更希望我的孩子不要那麼「懂事」!
    他們心中裝滿了他人,將自己逼進角落,身上貼滿了聽話、乖巧、省心、懂事的標籤,卻唯獨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快樂。我們都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夠做到謙遜禮讓、有教養,但這不意味著總是讓他們犧牲自我,事事忍讓。現在傅首爾做了母親之後,給孩子起了個名字叫「多樂」,或許她起這個名字的寓意大概是希望孩子在這漫長艱苦的歲月中,多些歡樂吧。她不想讓孩子重蹈她的覆轍,過早的背上本不應該屬於她那個年紀的沉重枷鎖,雖然那時的她懂事、聽話,但卻無法發自內心地笑起來。
  • 賈玲被指「耍大牌」:你越懂事,就越沒人疼
    懂事的人,總是忍著眼淚,為難自己,不願麻煩別人,也不想讓別人擔心。卻忘記了,會哭的孩子才有糖吃,撒嬌的女人才最好命。一句「沒關係」,需要收斂所有的脾氣和情緒,一句「我很好」,需要隱藏無數的辛苦和委屈。2.你越懂事,越不被當回事在知乎上有一個問題:不被在乎是一種什麼體驗?看到很扎心的幾句話:你為他做的每一件事,他都認為那是應該的。你跟他說自己撞到樹了,他竟然先問的是:什麼樹?
  • 鄭爽誇她配合,吳奇隆贊她懂事,綠色性格的孩子越懂事越讓人心疼
    ,他會有哪些困擾呢?彤彤在完成採購苦瓜的任務中,所表現出的懂事和回森林小屋後低落的狀態,被鄭爽和譚松韻看在眼裡,譚松韻還主動找到吳奇隆商量,吳奇隆感嘆道,「她很多時候會委曲求全,你說她懂事也好......她知道替別人著想,她不會只顧著自己,她什麼事情都會讓,那就換吧,要不就讓他們吧,她很多時候都替他們想......」
  • 我害怕「太懂事」的孩子
    02越是懂事的孩子,越容易迷失自我從來沒想過像堂妹這麼乖巧懂事的孩子,也會悄然崩潰!在大家眼中,堂妹的性情最是溫和,她打小就很懂得為別人著想。原來表面上唯唯諾諾的堂妹,並非她內心真實的寫照,而是她為了成為爸媽眼中好孩子,極度隱忍後給人的外在錯覺。殊不知,把情緒隱藏在心裡,但情緒總是要有爆發和宣洩的時候,時間問題而已。
  • 讓人心疼的三個孩子,反而懂事乖巧
    凌家因為意外痛失妹妹毀掉了整個家庭,父親跟母親每天不是吵架就是在吵架的路上,而懂事乖巧的凌霄默默的幫他們收拾爛攤子,甚至母親將妹妹的意外都怪罪在凌霄的頭上,最後失望的母親便狠心的離開了他們。而另一個,李尖尖雖然有父親的疼愛,但她也想要擁有母親的愛,為了不讓父親難過只好將自己的心思隱藏起來,這個看似沒心沒肺的女孩內心也有最柔軟的地方。
  • 小時候聽話、乖巧的孩子,長大多半過得很辛苦,家長還傻傻不知
    文|文兒如果可以,我希望全天下的孩子都不要當一個家長眼中的乖孩子。前段時間回老家,給4歲的小侄女帶了一些橙子。見到她就給她剝了一個,她沒一會就吃完了,還說很甜。這就是所謂的懂事、聽話吧,可我絲毫都不覺得這很好。如果為了當乖孩子,就隱藏起真實的自己,那我寧願她是一個壞孩子,只為自己而活。小時候聽話的孩子,長大後會過得很苦我就是一個很聽話、懂事的孩子。我媽媽常說,小時候別的孩子都出去玩,她也出去了。
  • 《以家人之名》母親肆意打罵凌霄:太懂事的孩子,都是父母的虧欠
    對於懂事的孩子而言,不論做什麼事他們都會將父母的意願放在第一位。而他的母親卻從未試圖關心他的需求,也沒有考慮他到底需要什麼。孩子越是懂事,長大後就越會感到不快樂。這類孩子,內心卻是自卑敏感的、為了滿足他人需求,拼命隱藏自我需求,缺少自我表達能力。
  • 心理分析:為什麼孩子小時候越聽話,長大後越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心理諮詢師:孩子的性格養成與如何滿足他的心理需求作為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從事心理諮詢行業近十年。在青少年諮詢案例的總結中,發現一個相當普遍的現象,就是——孩子小時候越聽話,長大後越容易出現心理問題。今天,我們就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一下:為什麼孩子小時候越聽話,長大後越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從孩子離開母體呱呱墜地開始,他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再是母親身體的一部分。雖然作為嬰兒,他無法離開父母尤其是母親而獨立存在,也正因為如此,母親需要耗費時間和精力幫助他慢慢長大。孩子自身的弱小,讓他在成長過程中不得不依靠父母。
  • 《以家人之名》大結局:你越懂事,越沒人心疼
    每次抗爭時,陳婷一出殺手鐧他就妥協,所以陳婷越來越瘋魔,一招不行再招一招,生氣不吃飯加一哭二鬧三上吊。而凌霄也被逼得抑鬱。他們知道,只要苦情戲演得好,你早晚會妥協的。你越在這個時候心軟,越容易被他們拿捏地死死地,永無翻身之日。
  • 為什麼越「懂事「的人,越容易不被珍惜?一個人要先學會愛自己
    什麼都包容,什麼都諒解。簡而言之,就是那些在外人眼裡特別「懂事」的人最容易被感情傷害。要分析之所以容易受傷的原因,需要從他們「懂事」的根源說起。很多人在感情關係的處理上很小心翼翼,生怕自己一句話、一個動作就讓對方不舒服,更擔心會因為自己的問題而導致感情破裂。
  • 小時候話很多,性格開朗,越長大卻越沉默的星座
    對於這幾個星座的人來說便是如此,小時候的他們有多麼活潑,在長大以後就有多麼沉默,即使在小時候這些星座性格再外向,隨著年齡的成長,他們也會漸漸變得沉默下來,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情緒,也不願意跟身邊的人主動溝通,甚至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也不願意讓身邊的朋友來幫他解決,就好像全世界就只剩下了他們自己一樣,讓人感覺非常的心疼。
  • 心理學:為人父母,養育出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並不是什麼好事
    養育出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會成為做父母的一項榮耀,這樣的孩子還會成為人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父母、孩子都會成為別人稱讚的對象。王斌告訴我,他其實有點自卑,自己的父母身體一直不好,家裡的經濟狀況也比較差,媽媽又喜歡怨天尤人,還喜歡罵人,凡事都要操心。這樣的家庭和父母,使得他很早就要懂事,就要乖巧,為此他需要經常壓抑自己,他需要變得敏感,以覺察到母親的情緒。
  • 孩子,你還是上房揭瓦吧!懂事的孩子內心得不到愛的滋養,便成了偽裝
    米粒爸說:我小時候可一點都不乖,我是我們大院裡出了名的「搗蛋大王」(也不知道這有什麼可驕傲的),小孩嘛,哪有不皮的?這樣挺好。S的妻子一臉驚訝。我突然明白了什麼,趕緊岔開了話題。我之前在全網閱讀量1000萬+的爆文《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上了中國第三的學校才知道,讀書無用論都是騙人的!》裡寫過S的傳奇經歷。
  • 哪些越長越好看的星座,小時候美,越長越驚豔
    俗話說,女大十八變變,越變越好看。實際上真的是這樣,而且有的星座還越長越好看。那麼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這些越長越好看的星座都有哪些。處女座說起處女座的美,那可是有目共睹的。處女座對自己有著嚴格的要求。他們不僅僅注意自己的外觀,身材,更注意自己內心。所以處女座雖然不是那種第一眼就驚豔的星座,但是他們卻是那種越看越好看的星座。也許他們小時候很調皮,不知道如何自己保護自己的形象,但是當他們美的意識覺醒之後,他們就開始注重自己的形象,注意自己的皮膚保養,所以他們就會越來越好卡看。
  • 500個已婚女人的忠告:女人越懂事,越沒男人疼
    因為她太懂事,她是賢妻良母,她沒得選。因為懂事,丈夫宿在別處,她沒哭;因為懂事,丈夫從不回家,她沒鬧;因為懂事,她拼命賺錢,留給丈夫和情婦。這樣懂事又溫柔的女人,得到了什麼?張泉靈不解,奶奶說:我這個年齡,一個人住,洗澡是件很危險的事,萬一摔倒了,死了倒還好,摔癱了,孩子的後半輩子都耽誤了。不給孩子添麻煩,是懂事父母最大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