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懂事「的人,越容易不被珍惜?一個人要先學會愛自己

2021-01-09 知陽時光鋪子

通常情況下,什麼樣的人容易在感情中處於被動地位呢?

或許很多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但在我接觸過的那些情感案例中,大部分容易受傷、處於被動地位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什麼都包容,什麼都諒解。

簡而言之,就是那些在外人眼裡特別「懂事」的人最容易被感情傷害。

要分析之所以容易受傷的原因,需要從他們「懂事」的根源說起。

很多人在感情關係的處理上很小心翼翼,生怕自己一句話、一個動作就讓對方不舒服,更擔心會因為自己的問題而導致感情破裂。

在他們眼裡,自己並不是最重要的那個角色,於是會很「懂事」地迎合、滿足對方的需求——哪怕明明不是自己的錯,也會無條件原諒對方。

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源,其實是源自個人的成長。

滿足別人的要求是唯一重要的事情

如果你仔細觀察身邊的人就會發現,那些表現得非常「懂事」的人,從小到大都是「乖娃娃」。

從小被當作大人或者工具來對待的人,會在潛意識裡認為自己的需求不是那麼重要,甚至會覺得自我需求是不應該存在的。

因而這些「乖孩子」的骨子裡,其實是自卑——甚至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種自卑感。

他們會覺得自己是低人一等的,父母高高在上,不可違背他們的意志,為了能夠讓父母滿意,自己會想方設法做出一些「懂事」的行為。

久而久之,這種自我需求被忽視的體驗就變成了一種習慣。

正是因為自己從小都是被忽視的存在,所以當他們在得到他人的愛護和關心時,會受寵若驚,進而變得陌生和不安。

要如何才能守護好這「來之不易」的愛呢?那就只能通過自己長久以來的慣性行為:懂事。

在他們眼裡,滿足別人的需求是唯一重要的事情。

有這種想法的人,確實是「懂事乖巧」的,但這種懂事讓人心疼。

越是「懂事」,越不被珍惜

很多人都聽過一句話:「你那麼懂事,肯定沒人珍惜吧?」

按理說,越懂事的人應該更被大家所器重才對,可為何反而越不容易被珍惜呢?

這裡就要提到一個關於「感情建設」的問題了。

前面我們分析過了「懂事」的源頭,其實是成長環境造成的。

所以就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父母對子女的愛是與生俱來的,而跟戀人之間的愛則是需要努力爭取的。

就像我們看一本小說、看一部電影一樣,「衝突」是讓故事情節更吸引人的重要元素。

同樣的道理,在我們進行感情建設或者建立的過程中,也是需要「衝突」來促進的,而這種感情上的「衝突」最核心的來源便是:自我真實想法和需求的表達。

換言之,如果你想要跟對方有更長久、更深刻的情感發展,那麼就需要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和需求。

可對於習慣了無條件滿足他人需求的人來說,他們並不會甚至不知道自己內心的需求是什麼。

「他滿意,我就很知足。」這便是我們常見的一個案例。

如果我們在看小說或者看電影時,故事情節全是平鋪直敘,毫無衝突懸念,那就難以調動我們的情緒,對這個作品就不會有太好的評價。

感情問題上,也是如此。

這便是「懂事」的人不被珍惜的根本原因所在。

總結:這不是你的錯

「懂事」的人不被珍惜的原因我們清楚了,那麼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在電影《心靈捕手》中,桑恩對威爾說:「躲避和不信任,是因為我們曾經被應該愛我們的人遺棄。」

而接下來桑恩使勁兒搖晃著威爾,試圖用這個動作將其搖「醒」,並大聲地說了這樣的一句話:

「但這不是你的錯!」(but it's not your fault.)

我們生活在一個不完美的世界裡,同時自己也不是一個完美的人。

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上,不管是對親朋好友,還是對身邊的愛人,我們都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

一味地包容、原諒和懂事,只會讓自己陷入到既令人心疼,但又不被人珍惜的泥潭中難以自拔。

所以,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便是要懂得安慰自己,哪怕你做了一些看似令他人不滿意的事情,也要告訴自己:

「這不是我的錯!」

還是那句話,只有當你真正愛自己的時候,才有能力愛別人。

—END—

互動話題:你是一個在感情裡很「懂事」的人嗎?

歡迎留言告訴我,你的「懂事」是否被珍惜了?

我是知陽,感謝閱讀。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完美妻子」顧佳,揭露了大多數婚姻真相:你越懂事,越不被珍惜
    她說,顧佳為什麼要那麼懂事,懂事的都讓人心疼。要是她能夠手摑小三,腳踹渣男,甩手不幹,這該多好,讓他們也體會一下顧佳的付出。 我心裡疑惑,難道識大體真的不好麼?後來想想,並不是識大體的錯。 而是一個女人太過懂事和獨立了,就會造就感情的平衡的缺失,另一個人自然就變得依賴,不願意去努力了。
  • 在感情裡越懂事的人,越不被珍惜?| 健康關係的前提,是「尊重自己」
    不知道在你們身邊,是否也有類似的朋友:ta們在關係中傾盡所有對對方好,為了滿足對方,不惜壓抑自己的需求;一再妥協退讓,但換來的卻是對方變本加厲的糟糕對待。這樣的人看起來似乎更懂事、更善解人意,在關係中卻常常得不到別人的重視和珍惜。為什麼會這樣?除了「遇人不淑」,還有一個容易被大家忽略的重要原因,也正是今天我們要討論的話題:不尊重自己。
  • 為什麼那些越是懂事的人,就越容易受傷?
    而那些越是懂事的人,在感情釐米似乎也越是容易受到傷害,越是容易讓人覺得理所當然。過於小心翼翼的相處,只會讓對方覺得你始終都不夠愛對方,因為你一直把他放在了一個安全的距離之外。聽到過這樣的一個說法:很多男生都喜歡女孩子撒嬌,其實所謂的撒嬌,不就是「不懂事」的一種方式嗎?通過撒嬌來表達自己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來想辦法達成自己的目的。
  • 賈玲被指「耍大牌」:你越懂事,就越沒人疼
    你跟他說自己撞到樹了,他竟然先問的是:什麼樹?懂事的人,也許對這種感覺並不陌生。生活中,我們越是懂事妥帖,忍讓退步,別人越是理所當然,得寸進尺。電影《芳華》裡的劉峰,總是遷就他人,照顧他人。你不建立原則底線,在別人眼裡便可以無度索取;你不在意自我感受,在別人心裡也會變得無足輕重。懂事,不是凡事不爭,不是犧牲自己。有來有往,才有真誠的感情;有進有退,才有舒適的關係。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會被珍惜,把體貼留給知你冷暖的人,把謙讓分給心懷感恩的人吧。
  • 靈魂一問:在感情裡越懂事,越不被珍惜?
    他對我太好了,我現在多跟男生說話,被約出去玩都會自責哭很久,道理我都懂,但我好像走不出去了怎麼辦?報姐:我能理解,走出去不容易,更需要時間。當時間流動越久,愛和心動的感覺就會越小,很大一部分會轉化成想念。
  • 為什麼越是深愛一個人,越容易變得幼稚?
    在感情裡面,每一個人去愛另外一個人的方式都有很大不同,但又有很多地方相同,但是在感情的世界裡,又有很多人,表達愛定位方式又大致相同。那就是,越愛一個人,就會變得越幼稚,在感情裡,不論男生還是女生,只要是相互愛著,都會很在意對方,哪怕一句話,一個小細節,而不管哪方,你越愛她(或他),你總是會控制不住表現出自己幼稚的那一部分。我記得有人和我說過,我愛你,我才會把我幼稚的一面表現在你面前,因為很安心,像家裡一樣,我可以毫無保留的把我自己不為人知的一面展現給你。不愛你,連理都不想理你。
  • 500個已婚女人的忠告:女人越懂事,越沒男人疼
    一個人的堅強懂事,都是柔軟生的繭。誰都沒有比誰生活的更容易,只是有的人學會撒嬌有人可以依賴,而有的人卻默默咬著牙年少已學會懂事,逼自己學會堅強。女孩說:那我更不能亂花了,萬一別的女孩大手大腳,你更娶不起了,我得給你攢著,不能讓你打光棍。愛你,是在一起時,我願意為你過苦日子。愛你,是不在一起了,我也不想看到你辛苦。她那麼懂事,不過是因為愛你比愛自己多。
  • 為什麼越懂事孝順的孩子,父母越不待見?過來人講出實情,很戳心
    而小兒子從小就調皮搗蛋,別說幫張姨的忙了,只要不惹事就謝天謝地了。張姨生日,他家小兒子從來沒有送過一分錢的東西。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張姨說,平時也知道大兒子更貼心,但自己就更疼愛小兒子,覺得小兒子的性格很可愛。很多人說,張姨的做法確實有點寒了孩子的心。
  • 為什麼有的女人越「作」男人越愛,而你卻不行?
    心理學有個定律叫做「沉沒成本」,說的是一個人對什麼事/人付出的精力/時間/金錢越多,就會對此越珍惜和不捨得放下。成熟懂事的姑娘,不開心的時候怕影響別人的情緒,自己消化;搬家的時候怕辛苦和折騰男朋友,自己找搬家公司;兩個人意見分歧嚴重時,懂事姑娘擔心男朋友傷心難過,一個人承受委屈。
  • 心理學:為什麼越愛一個男人,對方越不愛你?真實原因在這裡
    但經濟學上的「等價交換」原則並不同樣適用於愛情,相反,過於沉重濃烈的愛和付出只會讓對方更加「有恃無恐」、甚至想要逃離,最終只會讓自己越愛越被動。讀者阿真最近就陷入了這樣的情感危機中,兩年前和男友結束了愛情長跑、步入婚姻的殿堂。
  • 愛情扎心真相:越卑微愛一個人,越不會被珍惜
    愛情並不是生活的全部,你才是自己人生的所有。在愛情裡,你可以很愛一個人,但是你也應該做到,隨時都可以離開任何一個人。 當你把一個男人當成你的全世界,甚至因為他的某些行為而患得患失,情緒暴躁的時候,在某種程度上你已經失去了自我,當他離開的那一瞬間,你會輸得很慘。
  • 越渴望被愛,越容易得不到愛
    當一個人不愛自己的時候,他就無法給出、自己安全感,也無法認同自己,不夠關懷和接納自己,卻指望幻想著別人來給自己這些。這就好比一戶人家過不好自己的日子,整天風雨飄搖,卻滿心指望著得到鄰居的救濟,讓別人來替自己過日子。甚至有些人通過自虐的方式,威脅別人的方式,指望著別人來幫自己一把,來給自己過日子。
  • 心理分析:為什麼孩子小時候越聽話,長大後越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在青少年諮詢案例的總結中,發現一個相當普遍的現象,就是——孩子小時候越聽話,長大後越容易出現心理問題。這種現象在青少年諮詢案例中佔比較大,也是許多家長困惑不解的問題。今天,我們就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一下:為什麼孩子小時候越聽話,長大後越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從孩子離開母體呱呱墜地開始,他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再是母親身體的一部分。
  • 「這屆年輕人,只暗戀不表白」:為什麼越喜歡對方,越容易自卑?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效應叫「墨菲效應」,簡單來說就是:當你越是在意一件事情時,你就發現,自己越容易做錯這件事情。而這個心理學效應,放在感情中同樣適合:當你越是在意一段感情,越是愛對方,就越容易將自己陷入一個患得患失的狀態;越是在愛意,就越容易弄巧成拙,表現不好。
  • 為什麼越沒有本事的人越容易發脾氣?
    真正優秀的人,是很少發脾氣的,因為他懂得了控制情緒,冷靜下來,好好奮鬥,努力調整自己;越沒有本事的人,越容易發脾氣,因為他不想去奮鬥
  • 老祖宗智慧:真正聰明的人,會在3方面很小氣,越小氣越容易成功
    從小家長老師就教育我們,做人要大氣,要有海納百川的氣度,這種思想本身並沒有錯誤。只是,人生到了一定的階段,就會明白,任何事情,不能一概而論。在某些方面,該小氣還是要小氣,而越小氣越容易成功。老祖宗告誡我們,真正聰明的人,會在這3個方面很小氣,越小氣越容易成功對待時間要小氣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不公平,唯一公平的就是每個人一天都有24小時,一生只有短短的幾十年。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生命都是有限度,而知識是無限的。我們要利用有限的時間,去追求無窮盡的知識,自然要在時間上有所取捨。誰對時間最小氣,時間對誰也大方。
  • 「鄭爽說太早懂事不是幸福」,往往越懂事的越委屈?
    根據鄭爽爸爸的回憶,鄭爽真的是一個太早懂事型的,每次去參加比賽都會把作業帶在身邊,別的小朋友玩的時候,鄭爽卻在一旁溫習功課;小時候的鄭爽不太適合跳舞,,身體硬,柔弱性也差,鄭爽卻會逼迫自己用兩倍的練習時間來練習舞蹈。
  • 心理學:為什麼越愛一個人,越不能對他太好?
    身陷於愛河之中的人,常常會被愛情衝昏了頭腦,以至於使自己失去了理性思考問題的能力,他們總是自以為是的認為,愛一個人,就是要對他好,為他付出自己的全部,總有一天,他會被我們的愛所感動,從而來到我們的身邊。
  • 為什麼一個人單身越久,越不容易找到對象?
    不外乎這五種原因:1、習慣單身,不主動尋找愛情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忙於學習,忙於工作,沒有把找對象的事放在心上。久而久之,習慣了一個人的生活。單身久了,真的會上癮。一個人的日子,自己賺錢自己花,不受任何約束,不需要考慮對象的心思,不用吃愛情的苦,很是肆意瀟灑。工作之餘,讀書,看電影,鍛鍊身體,學習樂器,生活非常充實。
  • 女人,你越這樣「麻煩」男人,他越珍惜你
    這樣的愛情,太過於卑微,自始至終狠狠愛的那個人,永遠都屬於主動的一方,而另一方只是習慣了被愛,這樣嚴重失衡的愛情,其實很危險。與其做一個主動去愛的女人,還不如做個「麻煩」的女人。很多人都覺得,男人應該喜歡那種懂事的、聽話的女人,那麼做個「麻煩」的女人,有什麼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