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香港電影為什麼衰落了?
關於「香港電影為什麼衰落了?」這個問題,小編整理了多個來源的用戶回答,供大家更全面的了解。
對於ID為「迷妹看電影」網友的精彩回答,大家紛紛點讚支持,他是這麼回答的:
經濟危機,盜版,好萊塢電影的興起,韓國電影搶佔市場,sars,本土電影票房劇降都是造成香港電影衰落的原因。這個理由十三少是不贊同的,在1989年開始推行一年一度的"國片製作輔導金",大力扶植本土電影,確實是在逐漸壓縮外來影片,香港影片在短期內受到了一定的衝擊,但由於臺灣本身的電影基因不夠,本土片很難盈利,香港電影擁有更強的明星號召力和電影賣埠價值,於是大量的臺灣電影製作公司紛紛將資金輸送到香港拍片,然後以'出口轉內銷"的方式將這些影片以港片的形式再進口到臺灣上映,這就是所謂的"臺產港片",所以總體而言,香港電影並未由於臺灣的本土化政策而受到大的衝擊,所以這種理由是站不住腳的。電影人才的流失:90年代很多的香港導演以及明星前往美國好萊塢發展,導演有吳宇森、徐克、洪金寶、林嶺東、袁和平、于仁泰、唐季禮等,演員有成龍、李連杰、周潤發、楊紫瓊等。我們必須弄清楚香港電影由繁華走向沒落的轉折點具體是在93年,而大導演,大明星的流失幾乎都是在95年之後,舉幾個例子,95年成龍憑藉《紅番區》成功打入好萊塢,李連杰和徐克在96年合作的《黑俠》上映,這才引起了美國電影公司的關注,周潤發的好萊塢**作《替身殺手》更是在98年才出現。
來看看網名為「binv99」的網友是怎麼說的:
2000年前大陸觀眾沒有什麼機會看到世界性優秀片,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啊,現在基本世界性的優秀影片都可以觀看到,一對比,自然覺的差勁了。實際上80,90年代香港真有很多好電影嗎?我們現在是用一個時代的沒見識的經典情懷來看當下長見識的某一個時間點,事實上是感情感覺誤事。2.2000年前可以這麼說,以全國的資源:人、資金、文化底蘊等來發展香港電影,不信看看之前的港臺演員,現在大陸電影雖說發展還很不如人意,但相比80,90年代,那還是不可同日而語的,至少是資源沒有必要集中香港了,反而是香港資源外流大陸、不在單單是香港,而是大陸、香港、臺灣電影市場是一個整體了,一路向北網上案例很多,不介紹。為什麼非的分下香港、一個大陸呢?要分的有能力分?除非大陸越來越封閉,香港還是做為唯一的窗口,也許香港才會有井底蛙式的虛假繁榮市場。退一步說,97不回歸,大陸相比97是越來越差,香港電影能單獨繁榮的起來?盜版2000年前在大陸是無成本的犯法,沒錢賺誰愛玩或加大投入玩?2000年香港牛叉,是因為大陸太差勁。另外回答一個大量無腦噴子的問題:香港拍的電影,在目前的管理體系下,大陸可以管的到?不要跟我說在大陸審查,又是一個偽命題,好萊塢的就不審查了?
名為「巴塞電影」的網友的回答也是很透徹:
說到底,根本原因還是資本與市場。香港電影的黃金期出現在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標誌便是「香港新浪潮」的誕生。這批年輕人的領軍人物便是徐克、許鞍華等人,他們倡導的現實主義題材和大力發展的工業技術,為香港電影注入了新鮮血液。伴隨著80年代香港經濟的高速騰飛,電影業開發出更多類型片,如喜劇、鬼片、黑幫片、功夫片,它們共同的特點都是「本土化」,於是那個時代香港的電影,連同它的城市風情一起留在了影迷的記憶裡。然而,90年代末的香港電影迎來了頹勢。越來越多的粗製濫造和跟風之作,消磨了觀眾的耐心,人們不願意走進電影院,市場的縮水導致製片公司的產出也變少,電影年產量僅有90年代初期的一半都不到。同時,大量的好萊塢電影湧入市場,使得本土的電影公司壓力更大。此外,內地資本的入侵才是最關鍵的環節。內地電影業之所以能夠與香港的接軌,有兩個時代因素。一是亞洲金融危機導致香港受創,各行業的投資人都步履維艱;二是「97香港回歸」,政策上兩地的交流會更加密切。於是,邵氏、嘉禾一些香港老牌電影公司被收購,眾多電影人北上合拍電影。如今很多香港導演在內地拍的電影,都不能算是「香港電影」,都屬於合拍片,影迷再也看不到記憶裡熟悉的「香港情結」。
名為「現在很安靜64328041」的網友的回答也是很透徹:
以前大陸是封閉的,香港接觸工業化文化比較早。大陸人透過香港這扇窗戶看外面的世界什麼都新鮮。再加上香港比內地先發達,就像鄉下的暴發戶進過城見過一些世面,所以比較迷香港電影。主要是圖個新鮮。現在大陸人全世界跑,網際網路又大大的讓人開了眼界。所以香港電影的文化底蘊相比大陸的電影文化沒有了以前那麼大的落差。這樣一來就見怪不怪。再加上香港電影產業一直沒有被重視和健康規劃,一直沒有提高,始終是商業化,這樣一來大陸觀眾水平和眼界在提高,相比之下香港電影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漸漸地大家就不待見了,也就沒有以前那麼火了。
來看看網名為「怡版招致」的網友是怎麼說的:
為什麼你說偏偏是97年而不是969594年,「衰落」是從97驟然下降還是之前已經有趨勢了,所以不得不讓人懷疑你這個97年的數據怎麼來的,也不由讓人懷疑你是不是故意誘導網友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