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問答|香港電影為什麼衰落了?

2021-01-14 百聞問答精選

導語:香港電影為什麼衰落了?

關於「香港電影為什麼衰落了?」這個問題,小編整理了多個來源的用戶回答,供大家更全面的了解。

對於ID為「迷妹看電影」網友的精彩回答,大家紛紛點讚支持,他是這麼回答的:

經濟危機,盜版,好萊塢電影的興起,韓國電影搶佔市場,sars,本土電影票房劇降都是造成香港電影衰落的原因。這個理由十三少是不贊同的,在1989年開始推行一年一度的"國片製作輔導金",大力扶植本土電影,確實是在逐漸壓縮外來影片,香港影片在短期內受到了一定的衝擊,但由於臺灣本身的電影基因不夠,本土片很難盈利,香港電影擁有更強的明星號召力和電影賣埠價值,於是大量的臺灣電影製作公司紛紛將資金輸送到香港拍片,然後以'出口轉內銷"的方式將這些影片以港片的形式再進口到臺灣上映,這就是所謂的"臺產港片",所以總體而言,香港電影並未由於臺灣的本土化政策而受到大的衝擊,所以這種理由是站不住腳的。電影人才的流失:90年代很多的香港導演以及明星前往美國好萊塢發展,導演有吳宇森、徐克、洪金寶、林嶺東、袁和平、于仁泰、唐季禮等,演員有成龍、李連杰、周潤發、楊紫瓊等。我們必須弄清楚香港電影由繁華走向沒落的轉折點具體是在93年,而大導演,大明星的流失幾乎都是在95年之後,舉幾個例子,95年成龍憑藉《紅番區》成功打入好萊塢,李連杰和徐克在96年合作的《黑俠》上映,這才引起了美國電影公司的關注,周潤發的好萊塢**作《替身殺手》更是在98年才出現。

來看看網名為「binv99」的網友是怎麼說的:

2000年前大陸觀眾沒有什麼機會看到世界性優秀片,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啊,現在基本世界性的優秀影片都可以觀看到,一對比,自然覺的差勁了。實際上80,90年代香港真有很多好電影嗎?我們現在是用一個時代的沒見識的經典情懷來看當下長見識的某一個時間點,事實上是感情感覺誤事。2.2000年前可以這麼說,以全國的資源:人、資金、文化底蘊等來發展香港電影,不信看看之前的港臺演員,現在大陸電影雖說發展還很不如人意,但相比80,90年代,那還是不可同日而語的,至少是資源沒有必要集中香港了,反而是香港資源外流大陸、不在單單是香港,而是大陸、香港、臺灣電影市場是一個整體了,一路向北網上案例很多,不介紹。為什麼非的分下香港、一個大陸呢?要分的有能力分?除非大陸越來越封閉,香港還是做為唯一的窗口,也許香港才會有井底蛙式的虛假繁榮市場。退一步說,97不回歸,大陸相比97是越來越差,香港電影能單獨繁榮的起來?盜版2000年前在大陸是無成本的犯法,沒錢賺誰愛玩或加大投入玩?2000年香港牛叉,是因為大陸太差勁。另外回答一個大量無腦噴子的問題:香港拍的電影,在目前的管理體系下,大陸可以管的到?不要跟我說在大陸審查,又是一個偽命題,好萊塢的就不審查了?

名為「巴塞電影」的網友的回答也是很透徹:

說到底,根本原因還是資本與市場。香港電影的黃金期出現在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標誌便是「香港新浪潮」的誕生。這批年輕人的領軍人物便是徐克、許鞍華等人,他們倡導的現實主義題材和大力發展的工業技術,為香港電影注入了新鮮血液。伴隨著80年代香港經濟的高速騰飛,電影業開發出更多類型片,如喜劇、鬼片、黑幫片、功夫片,它們共同的特點都是「本土化」,於是那個時代香港的電影,連同它的城市風情一起留在了影迷的記憶裡。然而,90年代末的香港電影迎來了頹勢。越來越多的粗製濫造和跟風之作,消磨了觀眾的耐心,人們不願意走進電影院,市場的縮水導致製片公司的產出也變少,電影年產量僅有90年代初期的一半都不到。同時,大量的好萊塢電影湧入市場,使得本土的電影公司壓力更大。此外,內地資本的入侵才是最關鍵的環節。內地電影業之所以能夠與香港的接軌,有兩個時代因素。一是亞洲金融危機導致香港受創,各行業的投資人都步履維艱;二是「97香港回歸」,政策上兩地的交流會更加密切。於是,邵氏、嘉禾一些香港老牌電影公司被收購,眾多電影人北上合拍電影。如今很多香港導演在內地拍的電影,都不能算是「香港電影」,都屬於合拍片,影迷再也看不到記憶裡熟悉的「香港情結」。

名為「現在很安靜64328041」的網友的回答也是很透徹:

以前大陸是封閉的,香港接觸工業化文化比較早。大陸人透過香港這扇窗戶看外面的世界什麼都新鮮。再加上香港比內地先發達,就像鄉下的暴發戶進過城見過一些世面,所以比較迷香港電影。主要是圖個新鮮。現在大陸人全世界跑,網際網路又大大的讓人開了眼界。所以香港電影的文化底蘊相比大陸的電影文化沒有了以前那麼大的落差。這樣一來就見怪不怪。再加上香港電影產業一直沒有被重視和健康規劃,一直沒有提高,始終是商業化,這樣一來大陸觀眾水平和眼界在提高,相比之下香港電影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漸漸地大家就不待見了,也就沒有以前那麼火了。

來看看網名為「怡版招致」的網友是怎麼說的:

為什麼你說偏偏是97年而不是969594年,「衰落」是從97驟然下降還是之前已經有趨勢了,所以不得不讓人懷疑你這個97年的數據怎麼來的,也不由讓人懷疑你是不是故意誘導網友的思想。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香港電影當年突然斷崖式衰落了?
    01香港電影斷崖式衰落究竟是哪一年從下表中一目了然。也就是說,香港這個幾百萬人口的彈丸之地,曾創造過一年30億+港幣的電影收入。1992年出了什麼片,為什麼那麼強?因為周星馳的五部作品《審死官》《家有喜事》《鹿鼎記》《武狀元蘇乞兒》《鹿鼎記2》票房大爆發,包攬了香港票房前5名。
  • 香港電影因何衰落,身在其中的王晶分析的這麼透徹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曾是亞洲電影的文化中心,而香港電影作為一個類型在世界影壇世界影壇也有著很高的地位。然而如今香港電影的繁榮早已不在,香港電影的概念也已成為了過去時,香港電影是怎麼衰落的?為什麼會衰落?不同的人有著不同見解,而經歷了香港電影從繁榮到衰落的導演王晶也有著自己的見解。
  • 1996年,港片從此跌落神壇,細談香港電影的衰落史
    為什麼港片當年突然不行了?今天,為您獨家揭開這個華語影壇百年影史最值得深思,也最令人唏噓的複雜謎團。有一點是肯定的,絕不是九七香港回歸。1992年出了什麼片,為什麼那麼強?因為周星馳的五部作品 審死官 家有喜事 鹿鼎記 武狀元蘇乞兒和鹿鼎記2 票房大爆發,包攬了香港票房前五名。
  • 香港電影為什麼衰落?
    香港電影的興盛最直接表現就是票房的優異,在香港繁榮的那個時期,香港電影在香港本土呈現壟斷地位,連好萊塢也望洋興嘆,在東南亞,日本,韓國,中國臺灣,香港電影也據有一席之地。但是隨著90年代後期香港電影呈現衰退之勢,直到現在香港電影市場更是被好萊塢無情的碾壓。
  • 王晶和他的晶女郎,背後是一部香港電影衰落史
    如果從眾多的香港電影人裡選一個最能代表香港電影的,你會選擇誰?皮哥覺得不是「雙周一成」,不是劉德華,也不是徐克、王家衛、杜琪峯。最能代表港片精神的是王晶。王晶是香港大學中文系畢業的高材生,可是他卻把拍電影看成一門生意。
  • 香港樂壇的鼎盛與「衰落」
    導語:隨著時代快速發展,我國在各個領域都有所突破,這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可是奇怪的是,「歌手」卻越來越少,能帶給我們感動的音樂,也越來越少……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樂壇百花齊放,群星璀璨,由許冠傑開創粵語流行音樂,到之後的「譚張爭霸」「四大天王」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優秀音樂人
  • 香港再難出絕色美女?香港的衰落寫在美人臉上
    作者:胖達簡妮來源:BeTheBeauty(ID:BeTheBeauty)最近很多文章說香港衰落,但比起龐雜艱深的政治經濟分析,今天我們從一個更輕鬆有趣的方面入手:香港美人。這並不是無稽之談,其實政治經濟分析經濟學家一直都有關於「美女經濟學」的研究。
  • 香港文化娛樂產業的衰落,其實與內地無關
    ,不知從何開始,「香港導演+香港演員+內地演員」成了香港爛片電影的 「標配」。2003年,香港著名電影人、詞曲作家黃霑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香港影視及娛樂業已全面衰落,華語影視的希望在中國內地。香港電影的衰落,根本原因在於其電影行業自身競爭力下滑。
  • 中國動作電影正在衰落?
    然而,這份輝煌卻日漸暗淡,越來越多的國家在動作設計方面正超越我們,如今,能得到好萊塢認可的華人武術指導已寥寥可數,昔日中國武師主導一切的熱鬧場面,已成明日黃花。更令人揪心的是,在《弓》(韓國出品)、《拳霸》(泰國出品)等亞洲動作片風靡世界時,中國動作片卻罕有佳作,顯得異常冷清。如今,我們許多電影可能都會有一點拳腳展示,卻很難找出一部純粹的動作片。
  • 曾經的「東方好萊塢」香港電影是如何衰落得?
    如今的香港電影除了古天樂以及劉德華、梁家輝等老牌香港演員苦苦支撐,已經走到窮途末路粗製濫造的地步。靠著警匪片、黑幫片、喜劇片、魔幻片、豔情片、賭片、鬼片、愛情片、Cult片等等滿足了不同觀眾的胃口,打出「東方好萊塢」之稱的香港,在80至90年代,香港電影在東南亞輻射範圍之廣是可以堪比好萊塢電影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從中國大陸、韓國、臺灣、韓國、日本、到東南亞國家、甚至美國唐人街,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香港電影。
  • 他的去世,離香港電影的衰落又近了一步嗎?
    徐克找到他並讓他執導了自己監製、編劇的古裝武俠片《新仙鶴神針他與成龍合作的警匪片三部曲《我是誰》《新警察故事》和《寶貝計劃》,更是代表了代表著香港電影從起步到巔峰直至衰落的三個不同時段,也是曾有巔峰期的,香港內地第一部合拍IP劇《天地傳說之魚美人》就是香港導演李國立執導的,李國立還在內地創立了大名鼎鼎的唐人電影
  • 他的去世,離香港電影的衰落又近了一步嗎?!
    儘管杜琪峯是陳木勝的引路人,但實際上香港第一個不用劇本拍攝電影的導演是陳木勝徐克找到他並讓他執導了自己監製、編劇的古裝武俠片《新仙鶴神針他與成龍合作的警匪片三部曲《我是誰》《新警察故事》和《寶貝計劃》,更是代表了代表著香港電影從起步到巔峰直至衰落的三個不同時段
  • 香港為何再難出絕色?香港的衰落其實寫在美人臉上...
    香港要衰落了,香港已經衰落了,大家都這樣說——可這衰落是從何時開始,又是因何開始的呢?But when did this decline begin and why did it start?80-90年代的香港,為什麼能吸引那麼多的美人?
  • 神為什麼看不中該隱的供物?|微讀問答
    這裡的順序是先人後物,意思就是:神看中了亞伯,還有他的供物。對該隱也是一樣:神看不中該隱,還有他的供物。神與該隱後來的對話,可以印證此點。該隱發怒之後,神對他說:「你為什麼發怒呢?你為什麼變了臉色呢?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悅納?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它必戀慕你,你卻要制伏它。」
  • 什麼是「等候神」? | 微讀問答
    等候神」;當基督徒遇到困境難以擺脫、冤屈無處申訴的時候,也常彼此勉勵,要「等候神」。聖經結尾的禱告「主耶穌啊,我願你來」(啟22:20),正是一個等候神的禱告。可以說,基督徒的一生,就是「等候神」的一生。我們都在等候親愛的救主耶穌再來;等候徹底卸去一切屬世的纏累;等候主臺前的審判與獎賞;等候救主擦去我們的眼淚、撫平我們的傷痛;等候與主同作王的榮耀;等候新天新地的降臨……然而,有時也聽到弟兄姐妹說,等候神卻不知能不能等來啊。
  • 曾經風靡一時的香港電影,為什麼感覺現在的電影大不如以前呢?
    不過到了90年代的後期,香港電影就已經開始衰落了,從以前年產量幾百部影片,到了後來的每年不足50部,仿佛一下子從天堂回到了石器時代有的人說是回歸後才導致港產片衰落的,但是個人認為港片的衰落與香港回歸中國沒有一點關係,回歸後的香港文化與教育各方面都沒受到大陸多少的影響。
  • 又一著名導演身亡,離香港電影的衰落又近了一步嗎?
    ,在香港拍片高達270部的著名導演。在影視圈中,八姐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低調的她不看重名利,所以在影視圈的名氣是非常小的,但是有人統計過她拍攝的電影,竟然高達500多部,就是這個數字也是太過於嚇人了,據說其中有很多部電影都是她親自執導的,但在上映的時候,卻直接將其換成了被人的名字。
  • 為什麼基督徒要學習要理問答?
    這表明了,基督徒的後裔要認識神,必須要藉著要理問答來教導自己的兒女,向他們講論救贖的教義,因為聖約強調了應許與責任的並存。 孩童的教理問答訓練被積極地運用於使徒時期的教會,我們也可以從提摩太的例子中可以得出證明,他從孩童時期就開始學習聖經(提後3:15)。
  • 《至尊先生》難以再續香港鬼片的輝煌,港劇的衰落該從自身找原因
    從八十年代港劇的輝煌期開始,這個名字一直和港劇及香港電影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從最早的《霍東閣》裡他飾演霍元甲的兒子,到後來與李連杰合作的電影《太極張三丰》裡飾演大反派董天寶,人們都可以看得出,錢小豪是練家子,他是有真功夫的武行演員。稍關注香港電影的人都知道,他是張徹的徒弟。
  • 三年前瘋狂燒錢的悟空問答APP,為什麼如今要下架了?
    (原創文章,歡迎閱讀,抄襲洗稿必究)文|諸神的恩寵有人問:如何看待悟空問答 App 宣布下線?作為一個用過悟空問答APP,且已經在今日頭條創作三年的寫作者,我想就關於悟空問APP下線這件事發表一點自己的淺見。首先,給出我的結論:像悟空問答這種靠砸錢砸出來平臺,消失是正常的,不消失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