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徹悟大師舉出念佛法門的一大綱宗,真為了生脫死,發起大乘菩提心,以深信切願,執持阿彌陀佛名號,這十六個字是念佛法門的綱宗心要。
這四句十六個字要落實在淨業行人的心態和行為當中,他才是一個合格的淨業行人。沒有這四句話的落實,他只是口頭上的、掛名的念佛人而已。這四句話真的要落實下來,成為我們的知見,變成我們的行為,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首先來看「真為生死」。我們學佛是為了什麼?是真為生死來學佛的。對於佛教徒來說,他面對的,就像「沙門者,學死者也」。沙門,修道的人,就是學這個死字,了解死的無常,超越死。在這個死之上,有一個不死的道,我們要作這樁事情。這是生命當中的一樁大事因緣。
如果不是真為了生脫死來學佛的話,你來接觸佛教,讀了很多經論,聽了很多開示,都成為戲論了。只是你生活中的一個點綴、一種遊戲、一種佐料。
看點禪宗機鋒轉語,拿去炫耀一下,說明我很有水平。大家聚聚會,像沙龍一樣的來充實一下生活。真為生死的心發不了,他不知道到佛門裡來是幹什麼的。於是他就求升官,求發財,求彩票,我這個賭下去能不能賺到錢,我到寺院拜一拜能讓我今天賺到錢,佛菩薩很靈;今天沒有賺到,佛菩薩不靈,不好。這都成戲論了。
人家為什麼說佛教像迷信,你真的這麼弄的話,就是迷信。你求一個願,我今天賭錢賺很多,明天提一掛香蕉來還願,希望下一次賺得更多。他不是去求證生命的真實相,不是真為生死來接觸佛法。我們要把真為生死之心發起來,要用智慧來觀照我們生命當中很多的真相。我們要明了,在三界六道的輪轉當中,具有種種的苦,八苦交煎。
在所有的苦當中,沒有比生死更苦的事情。人的生命可不是人死燈滅了,可不是這一段幾十年的光景。你死了,你的神識隨著你的業力還要輪迴,還要找另一期生命的載體。生生死死,死死生生。這個過程,要在一種更廣闊的時空背景當中來觀照,我們真為生死的心發不起來,是由於看不到的。
就像看電影,我們只看到一個膠片,不知道下個情節怎麼發展,不了解這個過程。佛菩薩五眼圓明,他能夠觀照到眾生生生死死的全過程,所以他才生起大悲心:你本來是有佛性的,怎麼冤枉地受這麼多輪迴的苦?而且更多的是到三惡道裡面去受苦啊!
我們人道的眾生屬於胎生。胎卵溼化是四種生命誕生形態。這一世是胎生,下輩子,像換一個房間一樣,又是胎生。今世是人皮,下輩子又換了一種皮了。下輩子換什麼皮呢?自己都不能作主宰的。這種輪迴,從一個胞胎進入另外一個胞胎,舍一個皮袋到另一個皮袋,已經是很苦了。在這很苦當中,你在輪迴,還沒有出來,更多的還要墮落,墮到三惡道裡面去啊!人身很難得,但是失去人身卻很容易。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下一輩子投到豬胎裡面,變成豬了;投到狗胎裡面,變成狗了。這些豬、狗的胎都鑽過。不出輪迴肯定還要鑽。你現生非常懶惰,就想睡覺,吃了就睡,睡了就吃。你可不是下輩子就變成豬了,豬就是吃了睡,睡了吃,最大的快樂就是在爛泥坑裡面滾一滾,搖頭晃腦,沾到哪裡都是泥巴。但是它覺得很自在,還像禪定狀態當中一樣的。別人打它一下,它就害怕了。豬儘管快樂,但是愚痴啊。古希臘的哲學家有時候覺得作哲學家太痛苦了,了解世間的苦惱太多,所以有個選擇:是做一頭快樂的豬,還是做一個痛苦的哲學家?我們還是選擇痛苦的哲學家好一點。豬儘管快樂,但長好膘,肥了,馬上就是人間一道菜。它是八難之一,不能聞法修行,愚痴啊。
狗,現在我們看人有分別,看到當官的就奉承,看到貧窮的人就高傲得不得了。你狗眼看人低,下輩子可不成狗了——狗腿子了。這些都跟我們生前的習性有關係。這些都鑽過。
驢皮袋、馬皮袋,何所不取?你今生欠了人家那麼多錢,你不還,你耍賴,借錢的時候像孫子,還錢的時候像老爺。人家債主來上門要錢,你說「要錢沒有,要命有一條」,不還。你可不是下輩子要變成馬、變成驢、變成牛去還嗎?你能不還嗎?這些都是因果。
所以這個人身最難得到而最容易失去,這是很悲痛的事情。我們不了解這個真相,阿羅漢證果後,了解八萬大劫以來生生死死的情況,他看到自己在三惡道受苦的情景,在他證果的這個份上,他都膽顫心驚,流出血汗!我們在這裡不知道害怕,等到果來了,就麻煩了。所以一念之差,便入到三惡道裡面去了。
為什麼說一念?很多時候我們違法、犯罪、犯錯誤都是一念,雖然是一念但也不是偶然的,為什麼會有這一念?這一念這麼堅固,看到好東西非要去搶,不搶就不自在,就很痛苦。你這種做賊的心理,這一念可不是當時的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那麼你犯罪是一念,你墮入三惡道是一念,你成佛也是一念,往生淨土也是一念。讓這一念做主宰,可是一個過程所凝聚的。
所以一念之差就落到三惡道,到三惡道裡面是容易進去,就好像大石頭滾到山下,很容易滾下來,但要出來就太難了。你造作五逆十惡的重罪,到地獄裡面去受罪,那是萬死萬生,時間非常久遠。即使到了壞劫的時候,你的罪沒有受完,還要轉移到其他的世界繼續在地獄裡受罪,從這個監獄轉到另外一個監獄。地獄時長而苦重,地獄的苦是太苦了,我們人間所受的一切苦,即使是碎身萬剮的苦,跟地獄苦相比,也已經是輕得太多太多了。
恭迎釋迦牟尼佛成道日 | 釋尊一代時教興起的大致因緣。
阿彌陀佛聖誕日 | 簡單追溯一下,西方淨土是怎麼成立的?
印光大師往生日 | 火裡蓮花,女中丈夫
《觀音靈感錄》 | 二十六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