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南通市書法家協會刻字委員會副主任,海安市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
現代刻字作品入展江蘇省第二、三屆、四屆(獲獎)、五屆現代刻字作品展,江蘇省現代刻字作品提名展,第三屆國際刻字作品展,入選全國第八屆刻字作品展,北京市首屆現代刻字作品展,清華美院王志安書刻藝術工作室第四屆學員作品展等。
書法作品先後入展江蘇省第四屆新人書法作品展,江蘇省第六、七屆青年書法作品展, 全國第二屆篆書作品展,全國首屆書法小品展,首屆"沈商文化杯"全國書畫作品展,鼎甲2018中國古文字藝術創作研修班結業師生聯展(優秀作品),2019"中國字.世界情"古文字書法展。"詩情墨韻馬跡山"書法小品邀請展。2020年,抗疫書法作品被中國文字博物館收藏、展出、入集。書法作品參與江蘇省委宣傳部、衛健委、文聯等組織的"致敬江蘇援鄂白衣勇士"書畫作品贈送活動,併入集。書法作品入選由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文化和旅遊廳、文聯主辦的"江蘇省全面小康主題優秀美術書法作品展"併入集。
在江蘇省現代美術館成功舉辦"紫石風韻"—海安青年書畫家聯展(2017.5),展出五十多幅書法作品。在無錫運河文化藝術館成功舉辦"江海情懷梁溪行"—三人書法作品展(2017.6),展出三十幅作品等。在海安市文化藝術中心舉辦個人書法展,共展出六十多幅書法作品(2018.9)。在海安博物館舉辦"春雨一洗月更妍"個人書法展,共展出五十多幅(2020·12)。
春雨一洗月更妍
———楊興旺書法賞評
張詠
海安古稱海陵,為南通及江海平原文化之濫觴淵藪,藝文歷史久遠綿長。自近現代迄今,即有韓國鈞、魏建功、譚組雲、仲貞子等名家林立,波瀾湧起,極雲蒸霞蔚之大觀。及至當代,書畫等藝文創作人才亦層出不窮、間有作手,即就如今創作態勢興盛暢旺者而言,供職於仲貞子藝術館之青年書家楊興旺,日漸展露崢嶸頭角,頗為藝界矚目重視。
楊興旺早歲入如皋師範學校負笈求學,從閔傑先生習書藝,鍛造下堅實之書學童子功。稍長,得拜入書法篆刻名家仲貞子先生門下,於仲老「春雨廬」中得其悉心指授提點,漸趨正軌並得窺書學之宏門大道。其於書藝,篆、隸、真、行、草五體俱能且精,蓋因博聞廣涉而轉益多師,故能化合古人為我所用。其篆書,嘗臨古鐘鼎銘文及清人楊沂孫、趙之謙、吳讓之諸家,於近人則取法乃師仲貞子篆法並稍作變易,更趨規整平勻。諸如「雲出無心猶作雨,花開有意不能言」篆書七言聯,即折衷清人及仲老筆法而成,筆勢龍虯鳳翥、篆法平正工穩、墨色沉厚古拙,為今人篆書楹聯之上品。另如「明月薰風」十二字聯,用鐵線篆寫就,點畫宛如滴露垂針,極婉轉靈動之能事;隸書則從《曹全》《乙瑛》《張遷》諸漢碑中脫略而出,蠶頭燕尾行筆分明不爽,秀逸流美中寓有渾厚磅礴之勢;大小楷復從晉人王右軍《樂毅論》《黃庭經》及鍾繇小楷入手,參以《張黑女墓志銘》等魏碑名品筆意,於端莊不苟之中葆有稚拙樸雅之古趣,如楷書《仲貞子詩〈丙戌年春節有感〉》即是。
於興旺兄諸體之中,我所尤為欣賞者,乃其秀逸天成之行書,讀之每覺痛快非常。其行書師法宋之蘇子瞻、黃山谷及米芾三家,其中尤以米芾為中堅主幹,並融入明人徐渭、清人王鐸之筆致意趣,更見顧盼搖曳之欹側多姿。世人評價米書,謂風檣陣馬、沉著峭拔,每每八面出鋒並施以千鈞之力,其爽利非常處,直如刀刃之新發於硎,大有削鐵如泥之概。興旺兄學米書,能得其風神意蘊,自米芾名作《苕溪詩帖》《蜀素帖》等悟入,兼且臨摹蘇軾《一夜帖》《次辯才韻詩》及唐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等名帖,日久而功深,落筆之時,其氣象固自脫俗不凡。於創作中,因精於筆法之錘鍊鍛造,興旺兄作書了無滯礙猶疑,字形多取右上高昂而左下低垂之態,以見縱橫欹側;而筆勢之流利俊爽,直如行雲流水之一瀉千裡,蒼勁與飄逸兼而有之,深得米芾「刷字」之丰神。如所作《毛澤東〈沁園春〉·雪》》橫幅及《王昌齡〈從軍行〉》條幅,即其行書佳作之典型。此外,興旺兄作書,用墨皆求其厚重,顯見筆雄力沉、渾厚華滋之意趣,此亦非尋常俗手所能為、所敢為。蓋因書畫家用濃墨,倘稍一不慎,即易遭「墨豬」之誚。興旺兄用濃墨,深得顏魯公凝重豐厚之旨,貌豐骨勁、味厚神藏,超然獨出之意溢出素紙之外,此又可見其膽魄毅力之高妙。
清人楊賓於所著《大瓢偶筆》有「論學書」一節,雲「業未有不從悟入,亦未有不由勤成者。故宜先取六朝人以前碑版細觀,迨有所得,則非筆頭十甕、柿葉十屋,不足以了之」,點明學藝過程中「勤」「悟」二字之重要。興旺兄明晰此理,自謂「藝術沒有速成和捷徑」,唯有從「勤」「悟」二字上痛下工夫,方能期有所成。每當霜晨雨夜,於「明月軒」中焚膏繼晷、揮毫染翰,於藝途之上孤蹤獨往、勇毅前行,庶幾不負師友訓誨指授之深情厚誼。
獨學而無友,莫若嚶鳴以求其友聲。近年來,興旺兄傾其心力,曾相繼參加中國書協「臨帖與創作」培訓班及清華美院「王志安書刻高研班」學習,轉益多師並與同道砥礪切磋,致力於傳統與現代刻字藝術,其刻字作品無論章法或字體,俱見巧思妙意,將書法之日用表現空間更作延伸拓展,使之介入日常居家生活之情境,彰顯書藝書刻於日用之功能效用。
仲貞子先生以詩書畫印四絕聞名於藝林,曾從吳缶翁弟子王個簃先生研習詩文,其諸藝之中,又以舊詩與書法稱譽當世。興旺兄得仲老之法乳衣缽,師其外在形貌之外,更能得其內在風神,日夕勤勉精進於書道,可稱善學,亦差可謂吳門再傳弟子。近讀《仲貞子詩稿》,中有詩作《廈門女書家陳秀卿寓書並照片求列門牆》一首,能見其獎譽後學、扶掖晚進之厚意,詩云「書至啟緘矚淡妝,半邊天志豈能量。已從書畫開新域,又向詩歌闢擅場」,乃謂廈門女書家陳秀卿有志從我習藝,既已在書畫一道開拓出嶄新領域,於今更擬向詩歌一途勇猛精進,書畫與詩文互為融會貫通,期冀更大成就。蓋因仲老藝事成就之所以高華不群,實由其詩學體大思深,足以統攝包孕書畫印諸藝,故其所作,書卷氣及詩情畫意貫穿始終而不泯滅,耐人品賞玩味。
從今而後,興旺兄倘能更向詩學及古文辭一道研習索求、奮進不已,力求詩書二藝並肩雁行,用以豐饒其藝文創作之土壤,當能再上層樓並開闢全新境界。「又向詩歌闢擅場」,此為乃師持贈陳秀卿女史之句,想來亦是仲老對於門下學生之期許,今復移贈楊兄並自勉,亦所謂「精進共相期」之意,想當能領會區區之微忱,而不以我為多事也。
興旺兄昔日受業於仲老,今日復任職於海安仲貞子藝術館,其弘揚推動仲老藝文成就與學術影響不遺餘力,亦可見其人其藝之一斑。尤可感佩者,日常時時援筆書寫仲老詩作,用以抒懷寫意、吐露胸中塊壘,兼且緬懷過往歲月,此則又可見不負師恩、恪守師學之一片堅貞苦心。仲老得有斯徒,地下亦當笑慰且欣喜不置矣。
丁酉小寒前三日,於雙枇杷館北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