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離我們並不遙遠
●搶救成功的兩大因素:
1.送醫及時:廖師傅發病後被及時送入具備開展心臟介入手術資質的廈心醫院,途中只用了十幾分鐘;
2.開通血管迅速:廈心醫院胸痛急救流程環環相扣,第一時間進行手術,開通堵塞的血管。患者從入院到開通血管耗時約40分鐘,遠少於國際要求。
●久坐+抽菸喝酒增加患病風險
計程車司機長期坐著,運動少,飲食不規律,不少人喜歡抽菸喝酒,這些因素都會增加心血管病患病風險。
●如何預防心血管病:
有胸悶氣促等症狀,特別是患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長期抽菸,有冠心病家族史的,應及時就醫。日常生活中要均衡飲食,加強運動,拒絕菸酒。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楚燕 通訊員 劉雲芳) 46歲的計程車司機廖師傅開車途中突發急性心梗,被路過的同行李師傅緊急送入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以下簡稱廈心)搶救。經檢查,廖師傅心臟三根血管都堵了,幸虧搶救及時,快速打通血管,才保住了性命。廖師傅從開始發病到被送入急診室只用了十幾分鐘。廈心專家稱,急性心梗救治必須爭分奪秒,正是這短短十幾分鐘起到決定性作用,再晚一點後果不堪設想。
跑出租突然胸悶,同行伸出援手
廖師傅來自安溪,長期在廈門開出租,跑的是長白班。9月21日下午2點左右,廖師傅開著計程車行至枋湖汽車站附近,突然感覺胸口發悶、牙齒緊繃,肩背部也很不舒服,渾身大汗淋漓。他靠邊停下,然後下車。這時,計程車司機李師傅正好路過,見他不對勁,立即上前幫忙。了解廖師傅的情況後,李師傅駕駛計程車,飛快將其送到廈心急診科。
廈心急診科醫生陳翔回憶說,廖師傅被送入醫院時神志已不大清楚,醫院當即啟動胸痛急救綠色通道,迅速確診為急性心梗,馬上將其送入急診科導管室實施介入手術。
人的心臟有三根冠狀動脈,負責為心肌供血提供營養。廖師傅的三根血管,一根完全堵死,另兩根也嚴重堵塞。術中,廖師傅生命體徵不穩定,血壓下降嚴重。醫生先放入兩枚支架開通其中一條大血管,讓心肌儘快恢復血流灌注。然而,血流恢復後產生大量氧化應激因子,廖師傅一度發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廈心專家憑藉豐富經驗,及時用藥處理,廖師傅很快轉危為安。
快速開通堵塞血管,打通生命通道
心肌一旦缺血死亡,不能再生。所以,發生急性心梗後,必須儘快開通堵塞的血管,恢復心肌供血,儘可能多地挽救剩餘心肌。
陳翔醫生分析,廖師傅的急性心梗之所以能救治成功,關鍵在於送醫及時、開通血管迅速。首先,廖師傅發病後被同行及時發現並送入具備開展心臟介入手術資質的廈心醫院,途中只用了十幾分鐘,很及時;到廈心後,醫院胸痛急救流程環環相扣,醫生第一時間為廖師傅手術開通堵塞的血管。廖師傅從入院到開通血管耗時約40分鐘,遠少於國際上要求的90分鐘。這次手術,醫生給廖師傅開通的是堵得最嚴重的那條心臟血管。待其身體恢復後,還要再次手術把剩下的兩條血管打通,以防心梗復發。
據悉,廈心是全國四家胸痛認證中心之一,建立了一套成熟高效的救心流程。廈心於去年遷址五緣灣後,在急診科設置了導管室,這在國內醫院非常少見,對搶救時間要求最高的心梗患者,從進入醫院大門到開通堵塞血管平均只需要三四十分鐘,年開展近800臺急診手術。另外,該院還開設了24小時胸痛門診,能最快篩查出高風險的心臟急性事件,避免不幸的發生。
醫生手記
警惕心梗年輕化
●廈大附屬心血管病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陳 翔
計程車司機長期坐著,運動少,飲食不規律,有的還喜歡抽菸喝酒,這些因素都會增加心血管病患病風險。46歲的廖師傅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心梗等心血管疾病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越來越多的中青年中招。
就在接受記者採訪前,我剛參與了一位31歲突發胸痛患者的急會診。臨床上幾乎每個月都能遇到心梗的年輕患者,說實話,作為「80後」的我有時候也難免膽戰心驚。
心梗,離我們並不遙遠!那麼,如何早防早治,將心梗危害降至最低呢?廖師傅心臟三根血管都堵了,這不是短時間就能形成的,他以前肯定有過胸悶氣促等症狀,可能不太在意,就沒及時診治。其實,當人們有這類症狀,特別是本身就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長期抽菸,有冠心病家族史的,就應該早點到醫院做心臟專科體檢。發現問題,該吃藥的按時吃藥,該手術的及時手術,不要拖到心臟血管堵死了才手術開通血管。一旦發生急性心梗,搶救必須爭分奪秒。
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均衡飲食,加強運動。特別要提醒的是,吸菸對心血管健康有百害而無一利,會增加心梗風險。由於雌激素對冠狀動脈有一定保護作用,女性心梗患者相對比男性少。但是女性絕經後,患病風險與男性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