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劇《黑鏡》,也到了從神壇跌落的一天

2021-02-08 虹膜

被人們譽為科幻神劇的《黑鏡》,在去年年底推出了第四季。有趣的是,這四季在豆瓣上的評分趨勢是一路走低,從9.3到9.1,再從8.7到8.4。

 

然而,《黑鏡》本身真的有這麼大的退步嗎?我們必須承認,當本劇集的東家從前兩季的Channel 4,變為後兩季的Netflix時,它在風格上也發生了變化。自從《黑鏡》變成了一部美劇之後,它就少了很多前兩季裡標誌性的英式格調。

 《黑鏡》第四季

前兩季《黑鏡》的敘事風格,更喜歡用某種不言自明的高冷範兒,來挑戰觀眾的思維定式,顛覆觀眾的既有認知。而第三和第四季《黑鏡》的敘事方式,則顯得更加美式,更加親民,與之結伴而來的,則是某些好萊塢模式的類型化套路。風格的削弱,和逼格的降低,顯然會讓不少熱愛追求挑戰的劇迷感到失望。

 

但從內容本身而言,後兩季《黑鏡》真的是在背叛前兩季「腦洞大開」的初衷嗎?倒也未必。喜歡懷舊的劇迷,總會過度誇大前兩季《黑鏡》的想像力與世界構架,但事實上,前兩季《黑鏡》聚焦的也無非是人們早已開始反思的社會問題:社交網絡隱疾,消費主義意識形態,以及人性的缺陷——嫉妒、佔有欲、譁眾取寵傾向,和過剩的道德優越感。

  《黑鏡》第二季

而除了個別幾個被精心設定與控制的科幻設定之外,前兩季《黑鏡》中呈現的那(些)個世界,與我們當下所處的世界,其實並沒有太多的區別。

 

所以說,當我們詬病後兩季《黑鏡》的「想像力匱乏」時,我們首先要理解《黑鏡》的創作初衷是什麼。《黑鏡》從不奢望能像《銀翼殺手》一樣,360°地呈現一個全新的未來世界,它的敘事核心,一直都是通過控制某個變量(某種黑科技、某個新興科學產品、某個意外事件)的方式,來對社會體制和人性問題做出檢驗,同時警醒世人:對某種技術的濫用,或許會將我們引向不可收拾的恐怖境地。

  《黑鏡》第三季

從這個層面來看,《黑鏡》的美學頻譜,或許離標準的硬科幻作品較遠,反倒更近似於卡夫卡和《陰陽魔界》式的噩夢世界。在卡夫卡的作品和很多《陰陽魔界》的劇集中,主人公往往在一覺醒來之時,發現世界看似一切正常,只有一件事情發生了改變。但正是這個改變,即將顛覆主人公的餘生。

 

第四季《黑鏡》的前四個故事,仍然是通過這種控制變量的方式,讓人性和社會當中潛藏的隱疾,成為主創鏡頭之下的小白鼠。

 

第四季第一集《聯邦星艦卡利斯特》,講述了一個死宅程式設計師的故事。

極度自卑而又心胸狹窄的他,通過在辦公室裡悄悄採集同事的DNA,在他設計的RPG遊戲裡面把自己看不順眼的同事全都克隆了出來,並且讓他們成為自己角色的奴隸。

這一集所要呈現的,無疑是人性的固有缺陷:敏感、狹隘、懦弱、熱愛YY。

然而當主人公在遊戲狀態下被同事們的虛擬人格反殺,導致他的線下身體機能同樣陷入癱瘓時,本集的立意也就上升到了一個「缸中之腦」式的倫理問題:當一串代碼產生了人類相同的自我意識與感官反應時,它有沒有資格獲得人權?

而這些虛擬人格的權利,與一個真實人類的性命相比,何者更重要?

由朱迪·福斯特執導的第二集《方舟天使》,介紹了一個功能類似於綠壩軟體的家長監護裝置。通過此裝置,故事中的母親能夠隨時了解女兒的地理位置和身體狀態,監視女兒所面對的一切,甚至為任何在她看來不適宜女兒觀看的事物,打上厚厚的馬賽克。

這個故事所突出的,是人性中的控制欲,和母親對子女過強的保護心理。或許這樣的故事已是老生常談,但本集對母子關係的細節處理,依然十分傳神。

我們甚至可以對此進行思考:如果不是母親的過度管制,讓女兒失去了自主判斷能力,那麼她還會不會對學校的那個不良少年產生好奇,進而在步入青春期之後逐漸愛上他?

對女兒的生活處處包辦的母親,有時會讓我們想起《飛越瘋人院》中那個跋扈專權的護士長。如果把故事的社會隱喻引申開來,這一集甚至可以被視為一則對審查機制、監控機制,甚至對整個極權政治體制的寓言。

第三集《鱷魚》,講述了一個在交通事故後逃逸的女子,多年後為了保全自己的家庭生活,將突然良心發現的肇事同伴和一系列被牽扯出來的知情人殘忍滅口。而她手下的屍體之所以越堆越高,卻只是因為一位保險調查員對真相和獎金鍥而不捨的追求:她通過自己的黑科技裝置——記憶確證儀,挖出了在女主角腦中殘留的事故真相。

在這個探討倫理困局的故事中,我們很難找到自己道德立場的落腳點。女主刺死肇事同伴的行為固然不合法,然而在當時卻正是這個同伴,阻止她打電話自首。

至於那位保險調查員,則為了公司的雙倍獎金,對他人的記憶隱私權毫無尊重。她半開玩笑地,把自己視為聽取告解的神父。

正是略顯誇張的自我認知,造成了她對自己權限範圍的僭越。

 

第四集《絞死DJ》,在表面上是一個愛情故事,這也呼應了在上一季中口碑最佳的第四集——《聖朱尼佩洛》。

在這一集的世界中,人們除了戀愛之外什麼都不做,然而他們的拍拖對象和拍拖時間,卻全部是由大數據系統挑選與規定。於是,人們在生活中唯一的目標,便是等待系統通過複雜的算法,為他們找到真愛。

這一集表面上講述的是愛情,但在我看來它的探討重點,卻更趨近於信仰問題。故事中的大數據系統就像上帝,對人們喋喋不休地灌輸著如下信條:你所經歷的一切事物皆有意義,哪怕它像一個和你根本不合適的相處對象一樣,讓你感到漫長痛苦而又乏味;你不需要知道上帝真正的意圖,只需要對他無條件信賴,因為,只有這樣,你才有可能獲得最完滿的人生結局。

這樣極其近似於神權統治的社會結構,自然讓人感到窒息。

於是男女主角決定反叛系統,翻過圍困他們的高牆,然而等待著他們的,卻是一個意想不到的反轉。至於這個反轉是什麼,就要等你自己去看了。

 

通過這四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主創查理·布魯克對人性陰暗面的解析,依然如手術刀一般鋒利,而他對我們所處的時代,也依然有著敏銳的嗅覺。如果說布魯克的想像力,真的已經不像六年前第一季首播時那樣令人驚嘆,或許只是因為現實世界追趕反烏託邦的腳步,要遠遠超過所有人的想像吧。

至今仍對《黑鏡》第一季第二集的「神招安」心有戚戚

 

在這個攝像頭無處不在,人臉識別技術被用於對平民的監控,普通人的隱私權受到空前擠壓,而意識形態控制,則通過各種技術手段無孔不入的大時代,或許再怎麼聳人聽聞的「1984」或「美麗新世界」式故事,都不會讓我們顫慄,因為這些故事所呈現的世界,已經提前降臨了。

本季《黑鏡》對於未來世界的預測,簡直喪到家,但布魯克和他的製作團隊,依然在試圖平衡整季劇集的思想性和娛樂性。將反烏託邦故事和既定電影類型進行混搭,就是他們製造平衡的策略之一。

 

前四集故事,各自都有依託的類型:《聯邦星艦卡利斯特》惡搞了《星際迷航》的太空冒險模式;《方舟天使》的承載容器,是家庭電影和青春片;

《鱷魚》雜糅了《看不見的客人》式的驚悚劇情,和私家偵探類黑色電影的探案過程;《絞死DJ》中男女主角的化學反應,則參考著好萊塢經典時期的神經喜劇。

在第五集《金屬頭》裡,布魯克似乎想要掙脫出敘事的局限,讓劇情稀薄的40分鐘由廢土美學和喪屍模式主導,為觀眾帶來一次純感官的浸入式體驗。可惜他的嘗試,兩頭都不討好,看慣大片的觀眾嫌這集窮酸俗套,而《黑鏡》老劇迷又嫌這集缺少隱喻和反轉,《金屬頭》也因此成了第四季當中口碑最差的一集。

不過為整季收尾的第六集《暗黑博物館》,足夠讓《黑鏡》老劇迷大呼過癮。

這一集發生在片名所述的博物館中,憑藉變態館長講述的三個故事,和一條以復仇為中心的主線,串起了四季《黑鏡》的無數彩蛋;前三季裡幾乎每個精彩故事中的物件和元素,都成了這個詭異博物館中的珍貴陳列品。

然而,隨著女主復仇成功,那個在隱喻層面上頗有點像布魯克本人的博物館長/說故事人,也迎來了自己生命的終點。女主在本集結尾處,將陳列著各類紀念品的博物館付之一炬,這是否暗示著整出《黑鏡》劇集,也即將收攤?

Netflix是在2015年接手《黑鏡》,並續訂了12集,剛好終止於第四季的結尾。至於《黑鏡》還有沒有第五季?還會不會保持近期一年一季的節奏?我們還不得而知。

畢竟,即便Netflix通過內部數據得知,本劇依然大有「錢」景,但對於在2011年到2015年之間,只寫了7集《黑鏡》的布魯克來說,長期像近兩年這樣保持每年6集的創作輸出,也實在是有些勉為其難。

 

或許只有在暫別之時,我們才能更深地了解《黑鏡》的妙處。雖然它已經無法像剛剛誕生時那樣,將觀眾的認知完全顛覆,然而在同類劇集當中,它在思想性、邏輯嚴密性與製作執行力方面,依然處於頂尖位置。去看兩集去年雷聲大雨點小的《菲利普·迪克的電子夢》,你就能明白我意思了。

 《菲利普·迪克的電子夢》

我們依然需要查理·布魯克的鬼才大腦,但我們也需要這個大腦得到充足的休息。如果《黑鏡》的下一季能夠在短暫休憩之後與我們重逢,這對劇迷、布魯克和Netflix來說,都會是件好事。

合作郵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往期精彩內容

這可能是今年最熱血的一部國產動畫電影

楊德昌沒機會證明,他的動畫電影比真人更厲害

等你足夠老了,就可以看懂宮崎駿這部動畫電影了

《早安,生活2018》

虹膜 x 三聯 定製版手帳

虹膜的每一天,都希望有你的陪伴

內容豐富的手帳套裝

【惡犬】+【地圖】

用作書的態度做手帳

相關焦點

  • 從豆瓣9.5到6.6,神劇《黑鏡》走下神壇,問題到底在哪裡?
    有人指責神劇創意匱乏,在一步步跌落神壇。也有人覺得保持了之前的水準,大體方向上還是和之前保持一致,只不過驚悚不在。然而口碑兩極分化的關鍵點在於,觀眾本身在成長。從2011年的第一季到現在,已經過去了8年的時間。雖然科技在突飛猛進,但是編劇們的想像力卻舉步維艱。不僅驚豔感不在,相反還有一種在故事上用力過猛而脫力的感覺。
  • 「黑鏡」跌落神壇,但這一集好得不像話
    自Netflix接手之後,一代神劇《黑鏡》,就跌落了神壇。三、四兩季全跌破9分。在同樣暗黑的設定下,美國繼父終究還是比英國親爹更「正能量」一些,相比一、二季的致鬱結局,三、四季的結尾走向明顯陽光很多。雖然整體質量有所下降,但其中依然不乏精品。
  • 《黑鏡》:這部口碑爆棚的科幻懸疑劇,為何在第5季跌落神壇?
    星期五言:2011年,當英劇迷看完《黑鏡》第一季第一集的時候,相信每個人都是驚呼:竟然可以這麼演!你能在9年前的豆瓣評分中看到人們對這部科幻懸疑劇的追捧。從他們的留言中,可以看出已經將其奉為神劇了。《黑鏡》是以對未來科技的幻想為基礎,深入思考人類廣泛使用高科技後的生活,這些反思和隱喻,給予我們不僅僅是視覺上的酣暢淋漓,還有精神上的醍醐灌頂!
  • 腦洞大開喪出天際的《黑鏡》終於等來了第四季,神劇依然是神劇!
    Netflix,但是《黑鏡》依然是無數英劇迷心目中的一個Icon,因為這部劇象徵著意想不到的腦洞、凜冽出塵的氣質,還有那種帶你俯視人性深淵的尿性。然而在這部劇沒有上線之前,廣大網友的呼聲已經急切到了這樣的程度——
  • 第五季評分跌至6.6:神劇《黑鏡》也跌下神壇了?
    當廣大觀眾還沒有從史詩級美劇《權力的遊戲》的「史詩級」爛尾中平復過來,另一部人氣英劇《黑鏡》(Black Mirror)在6月5日播出了第五季。不過這部期待已久的神劇,並沒有給觀眾們帶來預期的驚豔。《黑鏡》第五季官方海報以探討科技與社會生活為主題的《黑鏡》由Netflix製作,於2011年首播。
  • Netflix接手,《黑鏡》為何跌下神壇?
    這些差評不代表《黑鏡》已淪為爛劇徹底喪失可看性,而是裹挾著一股期待越高失望越大的情緒,以及目睹昔日神劇水準崩盤的心痛。或許是以往細思極恐的《黑鏡》單集將我們的口味養挑剔了,第五季既沒有給觀眾帶來驚喜,也沒有曾經的驚嚇,結尾缺乏反轉層次,指向人性深處陰暗面的犀利刀鋒被完全磨平。
  • 年度壓軸腦洞神劇《黑鏡》第四季終於放出來了 還是全季 !
    《黑鏡》,英國神劇之一,自2011年推出以來便走上神壇 .
  • 9.4崩到6.8,[黑鏡]還算神劇麼?
    來源:酸梅電影伴隨[權遊]大結局,吐槽神劇崩塌似乎成了政治正確… 就連寫篇分析也被說洗白? (然而HBO又不給我錢) 最近改嫁網飛的神劇[黑鏡]第五季回歸。 不出所料,口碑狂跌倒6.8分,評論區一邊倒的差評… 神劇註定爛尾?先看完最新的[黑鏡]在細說從頭吧!
  • 《黑鏡》不神了,也不該被這麼罵..
    美國影視圈裡要是出了一部未完結的神劇,越往後看一定會越害怕。沒準它就會突然崩壞。
  • 《黑鏡》崩了,還有這部9.6分良心神劇
    同一天回歸的兩部神劇《黑鏡》和《使女的故事》,卻走向了兩個極端。
  • 《黑鏡》第五季:神劇也終究逃不過「淡黃色的長裙蓬鬆的頭髮」
    看《黑鏡》第五季的時候,不時想起小時候看的卡通《哆啦A夢》,毫無疑問,《黑鏡》系列從2011年的9.4分,到2019年的第五季,已經跌到了6分,不,實際上,它的第四季還維持在8點多的高分,到了第五季,好像是集體差評一樣,多數都給它打上了2或3顆星,言語嘛,也很激烈,這種心情當然可以理解,就好像你每年去一次米其林五星,吃到了絕世美味,於是你每年都心心念念這一頓,等了一年終於等到了
  • 美劇《黑鏡》第三季: 從「魯迅」到時代棄兒
    【導讀】從一季只精雕細刻三集,到買三集送三集觀劇大禮包,Netflix大躍進版《
  • 《黑鏡》跌下神壇,尺度大到沒眼看也沒法兒
    曾經的「神劇」黑鏡已經出到第五季了,它本是由英國電視4臺(Channel 4)出品的迷你劇
  • 其實,新一季神劇《黑鏡》很惡毒
    本文授權轉載自:庫布裡克的小丑  ID:joker-movie安利了這麼多電影,今天給你們換換口味,給大家介紹的是一部火到幾乎沒有人不知道的美劇——《黑鏡》 第四季 《黑鏡》所關注的,是:科技日新月異發展的將來,科技高度發達,人會怎樣呢?
  • 皮卡丘毀童年了,權遊爛尾了,《黑鏡》也跌下神壇摔了個粉碎
    皮卡丘毀童年了,權遊爛尾了,現在無數科幻迷奉為圭臬的《黑鏡》,也跌下神壇,摔了個粉碎。新出的第五季,不僅海報難看,而且評分僅為6.6.這部以立意深刻、製作精良著稱的神劇,從前被捧得多高,現在就摔得有多狠。其實早在2017年第四季播出的時候,這部神劇就有隕落之勢。巴塞君記得當時很多劇迷強烈譴責第四季「崩壞」、「毀了」。
  • 《黑鏡》第五季爛番茄新鮮度僅63%,又一部神劇口碑崩塌?
    根據最新的爛番茄新鮮度顯示,《黑鏡》的爛番茄新鮮度只有63%,要之前第一季和第二季的《黑鏡》爛番茄新鮮度都穩穩保持在80%以上,而第五季的《黑鏡》卻風光不再,最新第三集播出後更加創造了40%的歷史新低數據。很多網友吐槽,「這一季也只能看看肌肉了」。其實《黑鏡》此次跌下神壇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劇情設定的審美疲勞。
  • Netflix《黑鏡》系列慘遭滑鐵盧,第五季能否再次重回神壇?
    要說起腦洞,《黑鏡》系列劇集是近幾年當之無愧的「霸主」。這部從2011年就開始播出的詩選劇集,目前已經播到了第四季了。6月5日,大家翹首以盼的《黑鏡 第五季》正式回歸。自從Netflix接手《黑鏡》系列之後,劇集評分就一路下滑,豆瓣評分從第一季的9.4分一路滑到了第四季8.3分。
  • 從眾星捧月到人人喊打,張一山演技跌落神壇,原因是為何?
    ,沒想到這兩部劇也成了張一山演技的巔峰,至於以後的演技生涯中能不能有突破就不說了。可是近幾年張一山的作品都有點翻車,從翻拍的《柒個我》,到《春風十裡不如你》,再到如今的《鹿鼎記》,張一山的演技可以說是直線下降。
  • 9.4到6.6,《黑鏡》碎了
    天要下雨娘要嫁,神劇撲街沒辦法。又叒一部神劇撲街了,我說的就是《黑鏡》第五季。當年這劇橫空出世,靠著短短三集殺進神劇榜。以至於後來大家誇一個作品腦洞大、設定酷,立意深的時候,都會說「可以,這很黑鏡」。眼瞅著一波波「很黑鏡」的新劇後浪推前浪,被「爆款製造機」Netflix接手的《黑鏡》卻季季口碑下跌,最新一季更是低到6.6分。儘管今年回歸了最初的「三集片」模式,但它再也回不到神壇。真有那麼差嘛?先來看看故事。第一集,《生死搏擊》,又名《我把你當兄弟,你竟然想睡我》。
  • 【巨幕·推薦】「黑鏡」算什麼,這才是真正的王牌英劇!
    《神探夏洛克》、《黑鏡》等劇便是此中翹楚。隨著最近《黑鏡》第四季跌落神壇,另一部同期開播的口碑神劇,則再次進入了觀眾視野——9號秘事 第四季Inside No.9 Season 4《9號秘事》目前已更新到第四季,每季6集,每集3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