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節目,趙紫驊原創《理由》獲得4位導師認可,李健更直接表示想要翻唱這首歌,這是非常高的評價。
李健的原話是:「我好想翻唱一下,好歌就是讓人有翻唱的衝動,因為好歌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裡,它真是太稀缺,別看我們有海量的歌曲。」
《中國好聲音2020》第4期
為什麼李健想要翻唱?
因為李健覺得這是趙紫驊目前最好的一首原創!而且趙紫驊唱得的確好。
《中國好聲音2020》第4期
從趙紫驊的歌裡,李健聽到了什麼?
李健聽歌非常仔細,他說自己喜歡沾染文學氣息的歌詞,我理解為就是歌詞要有文採,而且有一定美感。
李健的作品從旋律到歌詞就兩個字:優美。李健對優質內容很敏感,瞬間抓到這首歌的點睛之筆「我想念著我」,所以《理由》符合他心中好歌的標準。
《中國好聲音2020》第4期
《中國好聲音》已走過9個年頭,9年時間裡,其實在整個樂壇好歌出現的概率也在不斷降低,李健的「好歌太稀缺」,說出了多少人的心聲!
華語樂壇尷尬現狀:好歌真的很稀缺
根據李健的說法「我們有海量的歌曲,但是好歌稀缺」,反過來就是爛歌太多,那為什麼好歌如此稀缺?我覺得有兩個原因:
翻唱現在很流行,一首歌火了,然後很多短視頻平臺會有大批網紅開始翻唱,但很多歌都僅僅是很火而已,火不一定是好歌。
一首歌火會有很多原因,很好聽、很洗腦、很新鮮、有爭議、甚至爛到極點,都可以讓一首歌火起來。
好歌會被翻唱,但火不火從來不是好歌的評判標準。
楊坤曾說《驚雷》爛透了,MC六道回應說:「《驚雷》現在比你任何一首歌都火,很多人都在翻唱。」
《驚雷》有段時間很火,很多人也喜歡聽,因為當時有網友在楊坤直播間點這首歌,因此楊坤當場diss了《驚雷》。
所以現在很多人跟MC六道一樣陷入誤區,被翻唱多就是火,火就是好歌。其實正確的邏輯是被翻唱不一定是好歌,但好歌一定有人翻唱。
不得不說《中國好聲音》第一季對華語樂壇影響巨大,確實對樂壇有推動作用,挖掘了一大批好歌手,但同時帶起了翻唱風氣。
大家也開始習慣了翻唱,因為這比較省事而且有錢賺,在好聲音火了立馬就會有商演,好歌本身就有熱度,翻唱這些好歌特別容易火,火就有錢賺。
所以現在很難有新的好歌出現,因為都在翻唱。
當前環境太考驗音樂人了,想要寫一首好歌太難。現在寫歌無非有2種目的:
想要賺錢,就要寫刺激群眾消費的歌曲,以這種目的寫歌,本身就很難寫出好歌,因為你的目的就要讓群眾消費,不是歌曲是否優質,甚至只要能有流量,質量要求可以降低。
這種歌就是要產出速度快,而且最好能量產。很多商業性很強的網絡神曲、口水歌,音樂性不強,但特別戳聽眾的心。
它可能很開心很洗腦,也可能很悲傷很扎心。總之能持續刺激你的神經,聽這些歌的人不代表沒有音樂審美,而是你給他什麼,他就只能聽什麼。
這些歌的確符合潮流,潮流不可逆,大家都在玩,肯定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而且聽歌沒有規定必須要聽大家都比較認同的好歌,有些歌曲很好玩,很好聽、朗朗上口,即使音樂性不強,他們也會去聽。
為什麼網絡神曲做到了老少皆宜?因為它就是整合了所有人的喜好,並且以這個目的進行創作,就是要刺激所有人去傳播去消費,它是刺激人的嗨點讓人去洗腦循環,達成營銷目的。
就像星座一樣,你會覺得特別準,說什麼就真的像在說自己一樣,但實際上星座都是一些普適性的推論,比如某某星座有時可能不太自信,是個人都有時不太自信。
網絡神曲就有普適性,有了一定的數據考量,神曲就能量產,我們可以看到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首出現,而好歌不可能達到這個頻率。
好歌稀缺,就是好音樂人稀缺,沒有人能創作好歌,那它自然稀缺。李宗盛曾說:「能改變樂壇的不是媒體、不是樂評人,是音樂人。」
很多人就是弄一些無病呻吟的東西,就像現在「網抑雲」一樣,專門扎你的心,有營養嗎?一點也沒有。
真正的好歌手、音樂人太難紅。
可以看近年崛起的鄧紫棋、華晨宇、梁博、周深,他們走紅太艱難了,專心做音樂的人,走紅的過程很漫長,你敢躺在家裡不出來,就有人敢不再認識你。
當他們創作出了作品還需要推廣,但難度也很大,他們拼不過當紅的流量,做不到頂級流量能發一首歌就瞬間熱搜。
如果不是他們參加了幾個比較好的節目,而且有真正好的作品輸出,他們真的太容易被埋沒了。
這是一個拼流量的快節奏時代。
但好歌不是一蹴而就的,李宗盛《山丘》寫了十年,憑什麼你要覺得自己隨便就能寫出一首好歌。
靈感靠不住,而且它需要激發,靈感的激發需要你大量輸入音樂相關的內容和你人生閱歷的積累。
每個人都有創作高峰期,就像周杰倫,十年前寫出了大量優質歌曲而且到現在還很流行,但周杰倫不是突然就能寫出來的。
周杰倫從小就學習鋼琴,聆聽了大量的經典古典音樂,所以他的作曲能力才這麼強,有幾個人能達到周杰倫的水平。
但是現在周杰倫出歌的速度大大下降,可見任何一首好歌,都是需要大量積累的,在短時間內創作好歌是不可能的,每個天才的高光瞬間,都是長期堅持、努力的結果。
沒有大量的積累,任何一個音樂人都扛不住持續優質作品的輸出將你掏空。
現在很多音樂人的輸入、積累遠遠不夠,上個音樂學院,學個創作,抵不住成名的誘惑就早早進場開始發歌。
這顯然不可能產出什麼好歌,為什麼有些歌被指抄襲,而且創作者本人都不知情,還是網友給他指出來。
可見有些所謂的音樂人,對音樂的輸入量還不如很多資深一點的音樂愛好者,你什麼都沒有,憑什麼能寫出好歌。
你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
什麼是原創?最基本的先要自己作詞作曲,但自己寫的不一定就是原創,很多音樂人把別人的歌曲拿來裁剪、拼接也叫自己動手,但這不是原創。
你做音樂想要快速賺錢,那就會產出快消費、質量低下、專門刺激人消費的歌曲,高產、快速是你的追求。
神曲短時間是刺激,長時間是垃圾,所以現在有那麼多歌曲,但能聽的越來越少,有沒有積累真的很重要,正如那些有文學氣息的歌詞,真的讓我們賞心悅目。
比如你聽李健說話,有沒有覺得格外舒服,有文化、有實力的音樂人太少,而且現在創作門檻也比較低,只要你想,人人都可以創作。
同樣,你做音樂想要產出優質音樂,那就能產出好作品,越來越多的人看到寫什麼樣的歌能賺錢,就一直寫什麼樣的歌,沒有內容深度,只是刺激性比較強。
《中國好聲音》今年加入了原創賽道,因此我們有機會聽到趙紫驊的《理由》,說明《中國好聲音》開竅?不,是整個樂壇開竅了。
《中國好聲音2020》第4期
從《歌手》2019開始,整個樂壇已經開始重視原創,當時劉歡還創辦了原創音樂基金,開始大力扶持原創音樂人,同時有很多音樂平臺也開始孵化原創音樂人。
劉歡說:「沒有原創,樂壇寸步難行。」
《中國好聲音》第一季梁博奪冠時也說:「我希望有一天,可以唱我自己的歌。」
所以好聲音從只能翻唱,變成了可以唱原創,這是一個巨大的改變,這為原創音樂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推廣渠道,說明發展方向已經糾正過來。
這個時代,機會遍地都是,信息流通極其發達,沒有什麼懷才不遇,有的只是你懷的才還不夠而已,因此李健說的「好歌太稀缺」這個問題依然無法解決。
因為即便有了原創賽道,但是好聽、優質的原創還是沒有幾個,所以想要改變樂壇現狀還是需要音樂人提升能力,共同努力。
總結:
華語樂壇好歌真的很稀缺。
很難有新的好歌出現,因為都在翻唱,而且音樂人寫歌只追求流量。
網絡神曲短時間是刺激,長時間是垃圾。
樂壇止步不前,還是好音樂人稀缺且當前音樂人能力不足導致的,這是個很漫長的過程,這個時代要求人們必須要快,但好歌快不了,所以這個時代很難出好歌。
本文小作者:
一天只看一個小時綜藝的一口枯井。
樂享精緻生活,感悟崢嶸人生。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枯井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