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洛可可藝術表現到極致:一代巨匠弗朗索瓦·布歇

2021-01-09 Alice的創意空間

之前和大家談過蓬帕杜侯爵夫人,她是我心目中的女神,為洛可可文化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她贊助了同時代大量文人、藝術家、音樂家,極大地推動了時尚、文化、藝術等各個領域,還熱愛讀書,是一位內外兼修的有思想的女性。

在她資助的眾多藝術家之中,有這樣一位,堪稱洛可可風格的藝術巨匠。他用自己細膩的筆觸,將貴族氣質和古希臘神話故事融為一體;利用繁複的裝飾手法,使畫作呈現出一種洛可可式的華貴風格,畫上滿是女性喜愛的顏色、蕾絲、玫瑰花等元素。他的作品大多是銀色的調子,仿佛蒙上了一層薄霧,似真似幻,讓高不可攀的神擁有了煙火氣息。

他就是弗朗索瓦·布歇。

01

嶄露鋒芒

說到洛可可風格的畫家,有這樣三位十分具有代表性,他們分別是華託、布歇和弗拉戈納爾。

從上至下依序為華託《舟發西苔島》、布歇《蓬帕杜夫人肖像》、弗拉戈納爾《鞦韆》

布歇非常崇拜華託,他曾經把華託的素描刻成版畫,出版了《千姿百態》畫冊。

上面這兩幅精美的版畫,原圖均為華託所作,布歇進行了雕版和印刷

我們或許會好奇,這樣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是怎樣成長起來的呢?

首先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他的父親。他的父親尼古拉是畫師兼裝飾家。自打14歲起,他就在父親的工作室裡學習了。他是一個極其早熟的人,二十歲時就獲得了美術院展覽會的一等獎,開始嶄露鋒芒。他短時間師從於F·勒穆瓦納,但他顯然不滿足於在巴黎學畫。於是在24歲時,他決定去羅馬,向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們學習。

但是到了那裡,他卻感受到了失望。他狂稱:「米開朗基羅奇形怪狀,拉斐爾死死板板,卡拉瓦喬漆黑一團。」或許和法國人骨子裡的浪漫有關,他只對17世紀牧歌情調的藝術感興趣。

卡拉瓦喬《以馬忤斯的晚餐》

布歇《秋天田園牧歌》

02

回到巴黎

《A Reading of Molière》/Jean-Franois de Troy/1728

4年後,他風塵僕僕地回到了巴黎,滿載著自信和高超的藝術水準。回到巴黎後,他聲譽大振,以至受到貴族沙龍的接待。沙龍是有名的學者、政治家、詩人、音樂家、畫家等人聚會的場所,布歇就開始結識了各方面的人士。

他既畫歌劇院的布景,也畫壁掛織物圖樣。

作為歷史畫家,他終於獲得了皇家美術學院的認可。皇家美術學院是當時法國最高等級的藝術殿堂,每位加入者都要提供一幅畫接受考核,通過者才可成為院士。

夏爾-萊昂·維尼(1806 - 1862)《美院大廳》,參展1850年沙龍

1734年,他成為了皇家美術學院的正式院士。那年他僅僅31歲,可見他成長的速度是驚人的。

03

輝煌人生

1735年,也就是他成為院士的次年,他首次從皇室獲得訂單——為凡爾賽宮的「王妃大廳」創作天頂畫。眾所周知,凡爾賽宮堪稱一座藝術寶庫,全法國最頂尖的藝術家紛紛為其獻上自己最卓越的作品,天頂畫、瓷器、家具、室內裝飾……眾多藝術瑰寶聚合在一起,形成無比震撼的場景。能得到皇室的認可,對他是一種莫大的鼓勵,也為他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成長環境。2年後,他被選為皇家美術學院的正教授。

金碧輝煌的凡爾賽宮黛安娜廳

接下來有一個很關鍵的時間節點。在1748年,也就是他45歲那年,他與蓬巴杜夫人開始了密切交往,蓬巴杜夫人成為他最有力的資助者。自此,這兩位對洛可可風格有著深刻理解的人相遇了,他們從男女的不同角度詮釋著洛可可,用不同方式表現著洛可可。對布歇而言,他創作了大量肖像,這其中要屬為蓬帕杜夫人繪製的最為經典,畫上的每一處細節都表現了女性的柔美和精緻,還帶著一種朦朧的仙氣,那畫中人宛若仙子一般,超脫了凡世。

而蓬帕杜夫人呢,她喜愛玫瑰的淡粉色和薄荷色。她會用玫瑰色的腮紅在臉頰上做點綴,塗上玫瑰色的口紅,穿上一襲典雅的長裙,裙子上繡滿了淡粉色玫瑰花。最後,再噴上自製的香水,一位優雅高貴的女性自此誕生。

布歇還為她設計女服和裝飾品,布歇設計的圖案成為當時出入宮廷的貴婦人們所效法的榜樣,畢竟蓬帕杜夫人可是當時的時尚先鋒呢。

在這之後,你可以感受到布歇的創作靈感到達了高峰。他為大量王公貴族繪製的裝飾畫,多取材自古希臘神話。他不厭其煩地用畫筆去描繪戰神馬爾斯與愛神維納斯調情,赫拉克勒斯與翁法勒的擁抱,以及女神出浴、美人化妝之類的題材。

1755年,52歲的他被任命為戈布蘭壁毯工廠監督。

壁毯《路易十四(Roy Louis XIV)參觀戈布蘭工廠》,圖樣由夏爾·勒布倫所作

1765年,布歇被任命為國王的首席畫家,同時被推選為皇家美術學院院長,由此可見他當時的成就是輝煌而難以企及的。

04

中國迷

「中國迷」一詞指的不僅僅是布歇,還有在18世紀歐洲社會痴迷於中國風的人們。當時東印度公司有著頻繁的商務活動,該公司把豐富的商品從東方帶到了歐洲,人們在巴黎可以輕易買到中國的物品。

布歇為了迎合這種近乎瘋狂的需求,繪製了一些油畫,如《中國皇帝上朝》、《中國捕魚風光》、《中國園林》和《中國集市》。畫面上出現了大量寫實的中國物品,比如中國的青花瓷、花籃、團扇、中國傘等等,畫中的人物裝束像是清朝之前的漢式裝束,與當時的清朝滿式裝束離得比較遠。貴族們爭相收購這些畫,買不到的,便把那些以這四幅畫為藍本、用毛和絲編織的掛毯搶購一空。

比如這一幅《中國園林》,就是1740年布歇為中國設計的壁毯圖樣,一共有10幅。

相關焦點

  • 藝術+ 洛可可風格到底畫了些啥
    1762-1763上圖這個現藏於巴黎羅浮宮的洛可可風格的鼻煙壺由佛朗索瓦·布歇設計,它體現了很多人對洛可可最基本的想像:雍容華貴的,裝飾繁複的,皇家宮廷的。這些理解都沒錯,但也不完全對。現代洛可可工藝製品洛可可藝術產生於18世紀的法國、而後遍及歐洲。由於盛行於路易十五統治時期,因而又稱作「路易十五式」。
  • 成都博物館新展 讓你分清「巴洛克」和「洛可可」
    巴洛克與洛可可,這兩個時髦的詞彙,到底代表什麼含義?成都博物館與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聯手打造的「光影浮空:歐洲繪畫五百年」即將於9月29日開展。昨日,策展人對於本次畫展中的一些藝術名詞進行了科普。
  • 服裝行業人士為什麼一定要了解一下 洛可可風格的服飾才算完整 ???
    洛可可藝術(Rococo),是18世紀產生於法國、遍及歐洲的一種藝術形式或藝術風格,盛行於路易十五統治時期,因而又稱作「路易十五式」,該藝術形式具有輕快、精緻、細膩、繁複等特點。洛可可(Rococo)一詞由法語Rocaille(貝殼工藝)和義大利語Barocco(巴洛克)合併而來。因此有人將洛可可風格看作是巴洛克風格的晚期,即巴洛克的瓦解和頹廢階段。
  • 法國的洛可可風格為什麼這麼美?
    作者 | 盧璐 來源 | 盧璐說 (公眾號:lulu_blog) 基本上,略微看過西方藝術史的人,都會記的一個詞,那就是十八世紀法國的洛可可風格,可究竟什麼是(Rococo)藝術呢?
  • 洛可可藝術代表人物及畫作賞析!
    路易十五畫像而到了路易十五掌權期間,這股風潮依舊沒有褪去,反倒在國王著名的情婦——蓬巴杜夫人的支持下愈加奢靡繁盛,她對法國的沙龍文化和洛可可藝術帶來的支持可謂對洛可可藝術影響深遠。蓬巴杜夫人是路易十五的著名情婦,憑藉自己的才華將洛可可藝術推向了高潮。
  • 活潑纖巧:十八世紀歐洲之魂,現代服飾中流淌的「洛可可」風格
    引言「洛可可」藝術是17世紀末到18世紀中葉,流行於法國等西歐國家的一種藝術形式。它的風格以華麗活潑著稱。當時法國主流的古典主義,並沒有對可風格產生太多影響,它的內涵表現出的,更多的是後來居上的浪漫主義。
  • 洛可可藝術:「路易十五式」的奢華細膩展現,糜爛的時代風格縮影
    ,搭配洛可可風格長裙的他,很快讓路易十五注意到了他的清秀魅力,想要「青睞」這名漂亮的女子,而此時的蓬皮杜夫人感覺到地位的不保,用盡手段將瑪麗遠離路易十五。蓬皮杜夫人在政治地位上主導了整個洛可可風格在法國發展,成為了歷史上洛可可風格歷史意義上的教母,先是在服裝繪畫的藝術風格上的改動,到後來幾乎所有的領域都有洛可可風格的身影,都得益於這位帝皇的「情婦」。
  • 【奢華一夢】——洛可可服飾的瑰麗綻放
    「洛可可」是法文「巖石」的複合詞,意思是此風格以巖石和蚌殼裝飾為其特色。是巴洛克風格與中國裝飾趣味結合起來的、運用多個S線組合的一種華麗雕琢、纖巧繁瑣的藝術樣式。洛可可特點是室內裝飾和家具造型上凸起的貝殼紋樣曲線和莨苕葉呈鋸齒狀的葉子,C形、S形和渦旋狀曲線紋飾婉蜒反覆。創造出一種非對稱的、富有動感的、自由奔放而又纖細、輕巧、華麗繁複的裝飾樣式。
  • 巴洛克、洛可可時期的藝術風格和服飾特點
    在上周,來自運營中心範奎恩事業部的趙瑩瑩就分享了西方服裝發展史上的兩個時期:巴洛克和洛可可,分別介紹了巴洛克、洛可可時期的藝術風格和服飾特點。巴洛克時期巴洛克一詞本義是指形狀不規則的珍珠,後指一種生氣勃勃,有動態感,氣氛緊張,注重光和光的效果,擅長於表現各種強烈的感情色彩和無窮感的藝術風格的總稱,在當時,巴洛克風格具有貶義,其實就是對這種華麗風格的諷刺,泛指各種不合常規、稀奇古怪,也就是違背自然規律和古典藝術標準的事物 。
  • 「中國風」在十七世紀就吹過了歐洲,影響了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
    17—18 世紀,當富有中國特色的藝術品大量輸入歐洲時,歐洲並不是一個風格的真空,等待著來自東方的藝術來填補。歐洲藝術發展有自己內在的規律,從 14—16 世紀的文藝復興,到 17 世紀的巴洛克風格,再發展到 18 世紀的洛可可風格,晚期則過渡到了新古典主義風格,由於歷史的契合,每一種風格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來自遙遠東方的影響。正是由於一個時期歐洲對於中國的想像刺激了藝術家對於藝術上的追求。
  • 緊身衣+蓬蓬裙,不討喜的誇張服飾,法蘭西為何「逆反」迷上洛可可?
    2、洛可可藝術的特點說到洛可可藝術的特點,他的風格是在當時的法國已經成為了宮廷藝術。可以說在當時的法國,在每個角落,在貴族或者在少年、少女身上,從餐具到每家每戶的生活用具,在家裡的每個房間或許都有洛可可風格的痕跡,可以說洛可可風格在當時無所不在。
  • 藝術風格簡析:發現沒?巴洛克風格和洛可可風格其實離你很近
    相比巴洛克風格,洛可可在建築上的體現更少,洛可可風格主要體現在室內裝飾以及服飾上。洛可可風格更多的像是一種室內裝飾風格。 洛可可文化是從 18 世紀的法國貴族和新興的資產階級的社交生活中產生並形成的,提到洛可可風格的誕生,我們不得不提的一個人就是蓬巴杜夫人,路易十五的情婦。她是沙龍的創導者,代表新興資產階級,而正是沙龍將她帶到法國上流社會,由此獲得名望。
  • 這個看似不起眼的職業,竟是十八世紀最頂尖的藝術大師!
    十八世紀是一個很神奇的世紀,這一點從藝術審美上就可見一斑。東方審美從清雍正時期的「高大上」過渡到了乾隆時期的「農家樂」,西方審美則從法王路易十四鍾愛的「巴洛克」轉為路易十五推崇的「洛可可」。如果說乾隆的審美趣味主要體現在五彩斑斕的瓷器和無處不在的印章上,那麼路易十五的審美趣味則主要表現在建築裝飾和貴族(尤其是女性)服裝上。如今我們能看到的最能代表洛可可時代風尚的,要數當時法國畫家弗朗索瓦·布歇為路易十五的情人畫的一幅肖像——《蓬巴杜夫人》。
  • 「YASLAN」洛可可風 華麗的明目張胆
    又來到了一年中最明媚的季節,夏日裡澄澈的陽光,讓人聯想到洛可可時代細膩而溫柔的顏色。洛可可風格最早出現在裝飾藝術和室內設計中,盛行於路易十五統治時期,那個以輕巧、柔軟、繁複而著稱的年代。洛可可風格的應用一直從華麗的宮殿,延續到貴婦的裙擺,每一樣事物中都有它的痕跡。洛可可風格的繪畫則以上流社會男女的享樂生活為對象,配以秀美的自然景色或精美的人文景觀。洛可可畫家喜歡選用鮮明的顏色和精緻的曲線構圖,喜歡用基路伯小天使和愛情神話等來點綴畫作,使得畫面變得優美而又神秘。
  • 現代浪漫的洛可可服裝曾是貴族的專屬。
    文章分類|時尚美文文章字數|2029,閱讀約5分鐘現在提到洛可可服飾,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應該是cosplay粉絲身上華麗張揚的可愛裙子。事實上,近年來洛可可服裝的潮流正在慢慢到來,而且不再只是單調統一的風格,而是將各種獨特的特徵分離出來的新洛可可風格。
  • 洛可可為什麼非要折騰?
    後來的一切都是意外:洛可可從擁擠的寫字間搬到了獨立的辦公樓,項目從零到幾百個,設計師從一個增加到幾千個,服務的客戶也從小公司拓展到了世界500強。洛可可的高光時刻是,曾拿到了地鐵及神舟飛船的項目。但最讓賈偉得意的,還是洛可可無數次斬獲國際設計界的大獎,包括被譽為設計界「奧斯卡」的德國紅點獎。「那時候找上門的項目多到做不完。」
  • 【巴洛克時期 音樂巨匠】多梅尼科·斯卡拉蒂——巴洛克時期的「洛可可」作曲家
    這一特徵反映到當時的音樂領域就形成了音樂史上的巴洛克時期(1600 —1750)。這個時期的音樂主要服從於教堂、宮廷、城市市民,顯示出威嚴神聖的宗教精神與顯赫富麗的宮廷氣概。在眾多的樂器中,鍵盤樂是發展最快的,這個時期最有代表性的樂器就是羽管鍵琴,成為器樂合奏或者伴奏的樂隊中最重要的一件樂器。
  • 雙生視界水著洛可可全放位點評 洛可可武器搭配一覽
    小編今天給各位玩家朋友們帶來的是雙生視界水著洛可可全放位點評 洛可可武器搭配一覽,很多的玩家朋友最近在問雙生視界的遊戲中水著洛可可這個英雄怎麼樣呢?這個英雄武器應該如何搭配呢?小編針對以上的這些問題給大家整理匯總了相對應的攻略,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