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網上衝浪的時候,看到了這樣的帖子。
飯圈出圈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編輯圈和飯圈還能幹起來了?
有些不可思議。
而這一切的源頭都是關於王一博粉絲為了維護自家哥哥的數據在別人家的空間亂鬧一通,水評論和控評的行為,終於惹惱了豆瓣的真實用戶。
難道王一博粉絲又要重複肖戰粉絲的227事件,偶像明星又一次要為粉絲行為買單?
11月23日,有位讀書編輯在豆瓣上發表文章《來自一個編輯的心聲:王一博的粉圈,請你們離我的書遠點!!!》,控訴王一博粉絲為了養號,在他的新書水了很多評論。
在該文中,編輯指出新書在上架不到一周的時間,就猛增了上百條「讀過」的短評。
而且短評的內容全是複製粘貼書籍推薦介紹,不知所言的話術和疊加「好看」的口水評論等……
直到現在,易簡君重新打開《記憶記憶》的最新短評,還是有不少毫無意義的評價,甚至有人在這裡面指責粉絲行為。
看來已經有人忘記這是書籍短評區,儼然將它當做微博的留言區,成了飯圈和反飯圈情緒對立的戰場。
而這《記憶記憶》慘遭飯圈「注水」評論並非孤例。
一本名為《當我們討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也遇到相似的情況。
出版社在豆瓣頁面中稱,該書「短評區突然湧入大量注水短評,這些短評或複製粘貼其他高贊短評、書評,或發一些與書關係不大的句子心得」。
為什麼要這樣做?
很簡單,因為豆瓣有較為嚴格的反水軍機制,如果它判定你是「殭屍號」,你所有的評論和評分將會被清算。
而王一博在2020年末和2021年即將有《冰雨火》、《有翡》和《風起洛陽》三部影視作品上映,粉絲為了到時候可以打分成功,於是提前養好豆瓣的活躍帳號。
另外,豆瓣的算法算是國內相對最脫水的,只要有真實觀影人群,粉絲一般很難左右最終分數。
而且如果只有粉絲或水軍打分和評論的話,其實很容易被識破。
舉例說明,關於王一博的紀錄片,在豆瓣上獲得了8.4分。
作為對比,馴龍高手番外篇以0.1分險勝。
單單看評價人數也比前者多很多,星數構成也大有不同。
於是為了讓自己的豆瓣帳號更像是「路人」,粉絲們煞費苦心推出了新手教程,號召粉絲大量為書影音積極廣泛地打分。
評論內容有多口水不重要,重要是表現出自己是個豆瓣活躍老用戶。
借用那位編輯的話就是:
「一時間,飯圈發起了「多申小號,每日打榜」「今天豆瓣養號了嗎」「各位小摩託,我們一起衝啊」等大躍進運動。」
看到這裡,易簡君都不由得同情這本書的編輯。要知道,這本書是兩百多萬字篇幅的俄羅斯長篇小說,有著200多個注釋,這一切都是作者、譯者和編輯的心血。
而如今,作為編輯看不到讀者的感受和反饋;作為讀者,看不到他人的感想和啟發的書評。
易簡君作為豆瓣早期用戶,還記得它成立之初是為了提供網友一個書影音交流的平臺,大家能夠在這裡分享書籍、音樂和影視作品,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彼此交流自己對同一作品的意見和想法。
而粉絲為自家偶像做好維護數據,就踐踏大家的「一片淨土」,實在太沒皮沒臉!
編輯發帖揭露後,被掛的粉絲立刻公開發布道歉聲明。
口頭上道歉,但行為上絲毫沒有悔意。
粉絲轉過頭來就組團給這本書打低分,甚至惡意攻擊該編輯是炒作蹭熱度給自己新書做宣傳。
逼得發帖的編輯註銷帳號了,永久退出豆瓣。
更讓人感到無語的是,他們內部方針不變,只是改變策略。
圈內鼓勵粉絲湧向四大名著、熱門書籍做評論,最後還要拉踩了發文的編輯,只有「不太出名」的編輯,才會盯著自己的書一條一條看評論。
於是我們還是看到不少這樣的「奇觀」——
有被同樣注水「喜歡」疊加評論;
還有隻讀了一點就打出四星的評論的四大名著;
為了標註「看過」,用同樣一句話給多本文學作品打分評論。
整件事快速發酵後,「豆瓣讀書」官方帳號對此事進行回應,稱平臺將加大人工審核力度,清除垃圾內容,異常的用戶將被永久標記,未來的評分評論將視作無效內容處理。
他們家的愛豆王一博也發布公布,表示反對注水,並且呼籲粉絲尊重每一部作品。
只是他們所到之處,已經成了一片狼藉。
在他們粉絲眼裡,維護數據做得好,就意味著他們家的愛豆能拿到更好的資源。於是為了愛豆的前途,他們每天為偶像打榜,發話題,在偶像每一條代言廣告、出演宣傳下留言,做水軍。
這在微博早已見怪不怪,習以為常。
但後來,他們不滿足僅僅在微博為愛豆打榜點讚留言,更想讓自家哥哥得到其他路人的喜愛。
而豆瓣的評分體系相對受認可,於是他們打著「守護自家愛豆的作品」的口號,開始養小號刷高分和控制差評。
偶爾還要假模假樣地發一句:「純路人,覺得某某這次演技真的有進步。」
舉例說明,王一博早前的一部糊劇《陪你到世界之巔》一度被刷到了8.6的高分,目前回落到7.4。
一部披著電競外衣,大談戀愛的電視劇,真的值得7.4?
易簡君不覺得,要知道,陳可辛導演的大熱電影《奪冠》也是這個分數。
兩者的製作質量和演員演技真的可以一概而論嗎?
而該劇的討論區,儼然成了王一博和肖戰粉絲之間的掐架地方,頂頭討論都是些無關劇情、服化道和演技的東西。
另外,豆瓣帳號不僅可以給偶像作品打分,在活躍的豆瓣娛樂小組,有粉絲專門發帖安利自家偶像,或者為偶像反黑。
當然,除了王一博粉絲,很多流量明星的粉絲群體也在豆瓣積極養號中。
這導致現在豆瓣國內作品8分+,如果有流量明星參與進去,都讓懷疑其「含水量」。
最直觀的是,前陣子優質國產劇《摩天大樓》播出,不少網友因為Angelababy參演,而直接質疑該劇的質量。
逼得該劇的編輯直接親自回復網友:「沒事,她上來就是一個屍體。」
強硬如豆瓣這樣的評分機構,都遭到飯圈的侵蝕,其他平臺機構更是苦不堪言,但凡有涉及評分和討論的板塊,都有「養號」的痕跡。
偶像的電影快要上映了,粉絲們的每日任務要分別在貓眼、淘票票、豆瓣APP這幾個比較大的電影評分機構,點上一個「想看」;
偶像出了新歌,也要通過網易雲音樂帳號,為他打榜;
易簡君搜集資料的時候,意外發現一個合格的「數據粉」,每天還需要完成很多的任務,如下——
借用一位網友的疑惑——
你們是工作太閒了,還是作業太少了?
追星到了如此地步,易簡君都懷疑他們是在上班,搞事業。
只是他們強行去安利自家愛豆和控制差評,得到的只是圈外人對他們以及流量明星的反感。
而且拋去作品本身的評分,對網絡評分機構是一種破壞,對為作品付出心血的工作人員來說,也是一種不尊重。
應援打榜、刷量控評、惡意攻擊等那一套飯圈操作,圈地自萌可以,但如蝗蟲般踐踏別人的社區生態,可謂是又蠢又惡。
「粉絲行為,偶像買單」,絕對不是一句空話。
今年年初,《陳情令》同為男主角的肖戰,因為227粉絲舉報ao3事件,一度陷入輿論漩渦,路人緣瘋狂下跌,曾經的一些黑歷史也被扒了出來。
這導致肖戰的演藝工作受到極大影響,至今的8個月裡除一部影視作品上線外,沒有任何新增代言。
而且每當肖戰有新的動態,都會引來一場粉黑之間新的拉鋸戰,肖戰也被稱為「失聲偶像」。
對粉絲們來說,保護自己喜歡的偶像,刷高分控評反黑,將一切不好的言論扼殺,是他們眼中的「正義」。
豆瓣用戶「柴油動力大貓咪」如是吐槽——
「什麼時候能生產出可以通過圖靈測試的AI我不知道,但是我覺得我們離生產出無法通過圖靈測試的活人,已經不遠了。」
把自己活成數據蜂,人工AI的粉絲,在路人看來,則只是一種「幼稚」「無腦」的行為,加劇了大家對飯圈的不滿。
甚至飯圈裡部分粉絲對偶像的生活和工作過多幹涉,當成了是自身對偶像的愛護行為,這也是飯圈畸形的一種表現。
在《演員請就位》上,主持人大鵬建議兩位演員王楚然和陳宥維擁抱一下,現場粉絲立刻喊「不可以」。
陳宥維立刻聽粉絲的話,只是握了下手,道歉自己沒發揮好影響到對方。
只是這件事讓在場的爾冬陞感到不可思議,直言道,能被粉絲左右的演員,都不是好演員。
偶像和粉絲的關係,什麼時候變得越來越畸形?
拋棄偶像的身份,他們終究只是一個普通人,有著缺點和優點,活成數據工蜂,為愛豆傾家蕩產,真的大可不必。
最後分享何老師說過的一段話吧:
「你的偶像再了不起,全世界最可愛的人還是你自己,ta是一顆星,但你是自己的太陽。」
點個贊,支持理性追星!
文:易簡君
本文系《家庭》雜誌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改編,否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