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前幾天比比刷豆瓣時
看到這樣一個帖子
這標題給我整懵了
一個出版業、一個混飯圈
這兩個行業咋還幹上了?
難道這書是王一博代言的?
接著看到這位編輯說
自己參與出版的第一本書(簡稱N)
被王一博粉拿來練手養號
看的我一臉迷惑
什麼是養號?為什麼要養號?
比比了解後發現
養號,就是每天去豆瓣書影音打分
連續七八天才會被認證是活號
這樣才能有效支持偶像的作品
給的五星好評才會被豆瓣認可
他們這樣做的理由也很充分
是為了自己的偶像被公平對待
換言之,他們覺得
世人對待他們的偶像不公平
在他們眼裡
養號做數據就跟替天行道一樣
這也就不難理解
為什麼編輯的新書N的評分區
兩天之內就全面淪陷
就像下面這樣
要麼惜字如金糊弄點評
要麼大家看完這書後
隔空完成了思維碰撞
寫的感悟基本一字不差
要麼從一本歷史哲學書裡
愣能讀出傷痕文學的味兒來
N,一本30多萬字的小說
雙十一後上架不到兩天
出現了200多條這種評論
編輯還說,不光是自己負責的書
豆瓣上其他作品也受到這種厚待
這些粉絲還霍霍了哪些書?
順著評論區點進幾位用戶的主頁
發現他們涉獵範圍很廣
書影音一個不落放過
點評那是一個比一個精彩
都達到了作家一樣的水平
有時一天能讀完幾十個作品
比我一年看得都多
後現代賞析大師了
看得比比有點羞愧
打算瞅瞅大師們的深刻見地
結果發現不管看了什麼作品
千言萬語都匯成」好看「兩個字
接著點開他們的資料發現
這些人都有相同的愛好
都不忘關注王一博近期作品
聽編輯說,為了讓更多人加入
粉絲還建立了微博超話
我決定去看看
他們是怎麼相互打氣
讓大家每天來豆瓣學習霍霍別人
剛一點進去就發現
到處是在話題下打卡的人
並且在他們眼裡
養號跟打工是一樣重要的
做了就是人上人了
如果連養號這點事都不願意做
你就沒資格喊人家一句博哥
看到這,我都
忍不住想為博哥做點什麼
果然,評論區裡的粉絲
跟打了雞血似的越做越帶勁兒
每天在匯報自己的貢獻
仿佛生怕失去了喊博哥的資格
有人說,為了博子養活了6個號
每天寫28個劇評,靈感都要枯了
對此,其他粉絲也紛紛支招
說也別太認真啦!
去百度搜個經典臺詞複製粘貼
再加幾個感嘆詞隨便整一下
一篇15字點評就湊夠了
有人連文案都幫大家安排好了
說自己會每天瞎J8寫點
提供給大家用
直接複製粘貼到豆瓣就了
為了在豆瓣持續打卡
他們臥薪嘗膽、忍辱負重
不光要面對豆友的攻擊
甚至連博子粉的身份都不能暴露
好傢夥,有這天分
不去當個臥底真可惜了
而且他們還很團結一致
不管短評寫的咋樣
願意去豆瓣的人都是有功勞滴
就算做錯了打一星又怎樣
那些不去豆瓣養號的人
沒資格對努力做事的人逼逼
我尋思要是我高考那會
能有人這麼督促我每天讀書
北大清華我怎麼著都能進一個
隨後比比刷到一條微博
可能是編輯的帖子被他們發現了
於是趕緊提醒隊友們
不要去給小眾文學評分
畢竟不出名的編輯
會盯著評論一條一條看
在他們眼裡
編輯發聲,也恰好敲醒了他們
養號這事還得謹慎
小眾的被發現了沒關係
去名著下繼續霍霍就行
畢竟名著下那麼多評論,不顯眼
他們行動力迅速,沒多久
《紅樓夢》的評分區也淪陷了
還有一堆人跑去跟編輯解釋
自家的粉絲們打的都是四星
又不是一星
編輯是故意誣陷養號人
更有人在評論區理直氣壯
說是你們打一分在先
你們?你們又是誰???
給我整懵逼了都
隨著這事討論的越來越激烈
有些粉絲終於站出來道歉
說不會再去破壞豆瓣生態
但是道歉過後我發現
有些粉絲並沒有打算收手
反而更加賣力的養號
他們覺得養號之所以被罵
是因為自家走對了方向
所以更要加 大 力 度
只要手法再隱蔽一點就行
他們不光繼續養號
甚至跑到開頭編輯的那本書下打一分
因為他們覺得編輯有點噁心
自家粉絲給新書打分幫忙宣傳
你不見好就收就算了
還嫌這嫌那,一定是在博關注
這樣做還不夠解氣
他們給其他書籍也全部打一分
說豆瓣太拿自己當回事
真 能 假 清 高 啊
不過雖然嘴上罵著豆瓣假清高
但實際行動誠實的很
這些人都很認可豆瓣評分的價值
所以才要堅持來豆瓣養號
甚至還有一些學編導的現身說法
告訴大家豆瓣排名對行業的影響
比比不知道如果有一天
他自己精心編導的作品
恰好被自己栽培的養號人練手打分
那他會不會欣慰沒白教這些人?
甚至還可以感恩這群粉絲
免費幫自己做了宣傳?
比比為此專門去採訪了一位
國內頭部出版社的編輯
他說,每本書在出版前要經歷
選題審稿、包裝印刷、徵訂上架
而這些都是編輯全權負責
特別是在審稿環節要"三審三校"
就是得三個人通讀審稿後
再分別進行三次校對
把差錯率控制在萬分之一以下
每一本書在上架前
編輯都得提前忙活至少一年
因此書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樣
而我問他這次飯圈入侵豆瓣
他用了這樣的形容詞
我問他什麼叫逆向吸血
他說,飯圈給書一點增益都無
還要來汙染人家的討論區
這不是逆向吸血是啥?
接著我又問了
豆瓣討論區對他們有那麼重要嗎
他說小眾書的編輯都非常需要
從豆瓣討論中找到有價值信息
如果都是飯圈表白
那就很難找到真正有價值的信息
而且飯圈這種灌水評論下來
就連書本身的價值都會被連累
水軍一灌水,導致都可能
被豆瓣一起封殺
那有人說,我不是圖書編輯
我也不讀書,這和我有關係嗎?
有,你可能不讀書
但你一定有自己獨特的愛好
而很多小眾愛好,只有在豆瓣
才能找到能交流的人
現實中根本碰不著啊!
比比最近就看到
有人在知乎上聊豆瓣存在的意義
說自己去年看了一部
超冷門的1938年的老電影
但在豆瓣上也有
7個人標記,16張劇照
3個短評和1個長評
那一瞬間他仿佛感覺到了
在這個浩大的宇宙裡
有那麼一刻,他感到並不孤獨
如果豆瓣被汙染了
將來該去哪裡討論它呢?
我想這可能就是我恐懼的原因
即使在娛樂至死的現在
豆瓣的書、影、音依舊是很多人
用來抵禦流量的最後一塊陣地
但是現在
飯圈將爪牙伸向豆瓣
想把豆瓣變成下一個信息糞池
到處是為偶像打榜、控評
他們想讓每一個地方
都按照飯圈的邏輯運行
這種事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起初是微博、後來是ITunes
然後是QQ音樂、後來是AO3
現在終於,到豆瓣頭上了
飯圈,就像蝗蟲過境一樣
要踐踏、摧毀
每個不同圈層人的精神世界
吃幹、抹淨
讓每個人都淪為飯圈的附屬品
如果我們繼續保持沉默
不去主動抵制、對抗這種力量
那下一個被摧毀的
就是你的精神家園
不是今天,就是明天
「
不要問,豆瓣的喪鐘為誰而鳴
它正為我們每一個人敲響
」
作者:梓泉
助手:錘錘
審閱:小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