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環境傳人風險有多大?到底什麼是環境傳人

2020-12-22 萌呆冰

鍾南山院士的一句話又在朋友圈裡面炸開了鍋,新冠病毒現階段出現了環境傳人的現象。此前國內的新冠病毒主要還是通過境外傳播,二是通過環境傳播,很多人不知道環境傳播是什麼,以為新冠病毒只能人傳人,那麼什麼是環境傳播呢?

新冠環境傳人風險有多大

疑問一、什麼是環境傳人?

環境傳播主要是指通過結果感染的物品而接觸到新冠病毒,打個比方說,一個感染新冠的人在公眾場所摸了一下某個扶梯或者電梯按鈕,那麼下一個人在病毒沒有死亡的時候再次按下,就會接觸到新冠病毒,如果沒有洗手就接觸其他部位或者人員,就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這個就是環境傳人。

新冠環境傳人風險有多大

其實環境傳人本就不是一個病毒的新傳播方式,而是在很久以前就已經有了,本質上就是一個物體作為中間者傳播,哪怕是平常的流感也會通過飛沫進行傳染。

我國的科研團隊最新了解到病毒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相必飛沫,氣溶膠的體積更小,並且極容易在空中漂浮和停留。

新冠環境傳人風險有多大

疑問二、那麼環境傳人這一現象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呢?

國內目前疫情形勢相對穩定,主要的來源還是海外的貨物,比如進口的視頻肉製品,要加大檢測的力度,普通的民眾當然還是在公眾場所還是需要佩戴口罩,尤其是外來人員比較多的城市,平常出門還是要隨身攜帶口罩,雖然目前國內感染率還是比較低,但是放縱還是要等到疫苗出現不是?

相關焦點

  • 【新冠"環境傳人",風險有多大?】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12月19日...
    2020-12-20 08:11:43來源:FX168 【新冠環境傳人,風險有多大?】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12月19日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鍾南山院士稱,國內疫情防控面臨兩大風險,一是境外輸入,二是新冠病毒通過環境進行傳播。鍾南山說道:「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日前,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全球疫情嚴峻的大環境下,如果零星病例發生,是常態化防控下的正常現象。
  • 鍾南山院士:新冠"環境傳人"風險有多大?全國16個中風險地區都是哪?
    鍾南山院士的一句話再一次讓人們對現階段的新冠病毒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鍾南山院士表示:新冠病毒現階段出現了環境傳人的現象!此前國內的新冠病毒主要還是通過境外傳播,二是通過環境傳播,很多人不知道環境傳播是什麼,以為新冠病毒只能人傳人,那麼什麼是環境傳播呢?
  • 新冠病毒環境傳人怎麼預防?
    12月19日,鍾南山院士在公開場合提出,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的新課題。鍾南山院士表示,近段時間,國內一些地方出現了零星本土病例,國內疫情防控面臨兩大風險:一是外部因素影響,即境外輸入;二是新冠病毒通過環境進行傳播。
  • 鍾南山: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鍾南山: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出席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時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這一消息衝上微博熱搜引發網友關注↓↓
  • 鍾南山: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警惕,又一地升為中風險!
    鍾南山最新提醒: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
  • 北京1地升為中風險!鍾南山緊急提醒: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北京1地升為中風險!鍾南山緊急提醒: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
  • 鍾南山點出的新冠「環境傳人」 風險究竟有多大?
    今天(12月19日),鍾南山在公開場合提出,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的新課題。環境傳人指的是什麼?如何實現?當下應當如何防控?新京報記者連線了我國參與一線防控的流行病領域專家,對此進行釋疑。追問1:「環境傳人」具體指什麼?
  • 隆回人什麼時候能打新冠疫苗?鍾南山: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 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
  • 鍾南山發出重要提醒: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鍾南山指出,國內疫情防控面臨兩大風險,一是境外輸入,二是新冠病毒通過環境進行傳播。「冷鏈外包裝的病毒會不會使人感染?病毒濃度達到多高會出現感染?病毒能夠存活多少天?這些新問題都需要我們找出規律,研究預防措施。」1月20日,鍾南山曾以連線嘉賓的身份出現在中央電視臺「新聞1+1」節目中,明確指出「病毒肯定人傳人」的論斷。
  • 新冠出現環境傳人!
    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話題,環境傳人。 鍾南山院士的一句話又在朋友圈裡面炸開了鍋,新冠病毒現階段出現了環境傳人的現象。此前國內的新冠病毒主要還是通過境外傳播,二是通過環境傳播,很多人不知道環境傳播是什麼,以為新冠病毒只能人傳人。
  • 鍾南山點出的「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風險究竟有多大?
    12月19日,鍾南山在公開場合提出,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的新課題。環境傳人指的是什麼?如何實現?當下應當如何防控?新京報記者連線了我國參與一線防控的流行病領域專家,對此進行釋疑。追問1:「環境傳人」具體指什麼?國家感染性疾病質量控制中心辦公室主任蔣榮猛介紹,「環境傳人」並不是新冠病毒新的傳播途徑,本質上就是物傳人。
  • 新冠病毒物傳人,張文宏發聲
    「目前有冷鏈傳人情況,但基本都是市場、物流等第一接觸點的人員感染,沒有因吃凍肉、海鮮而感染的病例,不必過於恐慌。」@央視新聞12月21日消息,張文宏談新冠病毒物傳人:新冠病毒的物傳人現象不會改變國家對疫情總體的把控能力。
  • 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此前多地曾通報檢出陽性
    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此前多地曾通報檢出陽性) 「(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
  • 鍾南山提出新課題:關注新冠病毒 環境傳人,流感和新冠症狀一樣
    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一個新課題,科學家需要找出規律,研究預防措施。7月以來,疫情複雜化。鍾南山指出,國內疫情防控面臨兩大風險:一是境外輸入,二是新冠病毒通過環境傳播。」冷鏈包裝中的病毒會感染人嗎?導致感染的病毒濃度有多高?病毒能存活多少天?這些新問題需要我們找出規律,研究防範措施。」
  • 一新冠確診病人逃離醫院後失蹤!鍾南山: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浙江省湖州市政府 12月19日發布消息稱 進口的冷凍牛頸骨外包裝檢測陽性 18日晚6時,湖州市吳興區疾控中心在南太湖新區浙北農副產品交易中心攤位採集的冷鏈食品新冠病毒核酸日常監測樣本中,發現一份自阿根廷進口的冷凍牛頸骨外包裝標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
  • 鍾南山: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目前北京漢庭酒店大山子店已封閉,現場可見有穿防護服的工作人員。酒店樓下的慶豐包子鋪已經關門。漢庭酒店大山子店員工宿舍,和工作場所進行環境採樣109件,其中,宿舍區21件樣本呈陽性,其餘88件均為陰性。12月19日起,北京市劃定朝陽區漢庭酒店大山子店(包括底商)為中風險地區,北京市其他區域風險等級不變。
  • 鍾南山提醒: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已經被新冠疫情折磨了近一年的網友,忍不住發問:「這都一年了,新冠你還想怎樣??」還有的網友因此開始糾結,今年到底還能不能回家了?其實,如果大家了解一下「環境傳人」是什麼,也許就不會那麼驚慌了。「環境傳人」其實並不是新發現的新冠病毒傳播途徑,它的本質還是「物傳人」。相比新冠病毒最主要的傳播方式——「人傳人」,「物傳人」的風險較小。「物傳人」的傳播途徑是,患者排出帶有活病毒的飛沫、排洩物,汙染了周圍環境、物品,健康人觸碰到這些物表的病毒後,觸摸自己的口、鼻、眼,從而感染。
  • 大連部分地區實行封閉管理,環境傳人如何防?吳尊友在線解讀
    圖源:廣州南沙發布12月1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表示,如今新冠病毒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除了人傳人外,也出了環境傳人。目前,我國正面臨著兩大疫情防控風險:一是境外輸入,二是病毒會通過環境傳播。鍾南山稱,冷鏈產品包裝附帶的病毒是否會感染人,病毒濃度要多高才會出現感染情況,以及新冠病毒可以存活多少天,這些問題都需要研究,找出規律好準備相關的預防措施。
  • 鍾南山談新冠病毒物傳人
    臨近雙節  避免前往中風險地區  總臺央視記者 陳旭婷:「雙節」即將來臨,大家的出行需求增加了,在這個過程中有什麼需要注意防範的?  鍾南山:「雙節」出行需求的增加就是必然的,而且在中國沒必要禁止出行,這是跟國外很大不同。但出行現在確實要更加重視注意。
  • 新冠「環境傳人」怎麼應對?旺旺水神支招!
    近日,鍾南山院士在公開場合提出,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新課題。什麼是「環境傳人」?由此帶來哪些壓力?面對這種現象,又該如何應對?  01什麼是「環境傳人」?  國家感染性疾病質量控制中心辦公室主任蔣榮猛介紹,「'環境傳人'並不是新冠病毒新的傳播途徑,本質上就是物傳人。」  比如說,患者排出帶有活病毒的飛沫、排洩物,汙染了周圍環境、物品,健康人觸碰到這些物體表面的病毒後,觸摸自己的口、鼻、眼,就有可能感染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