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若不在佛法中種下善根,就是以恆河沙七寶布施,也只得人天的果,是有漏的因,生死的果,決成不了佛。所謂修行者,就是栽培自己的善根,聞了佛法便有善根,要好好地栽培。
善根是於佛法中來,悟與不悟,看你可有善根,早悟或遲悟,也要看你善根成熟還是未成熟。
《金剛經》中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
種善根者,如《地藏經》所說,於諸佛所而種善根,所以《金剛經》中說『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善根成熟,方可解得般若。
此外,誦經、念佛、拜佛、參禪,也是種善根,應該勇猛精進,念念佛、念念種善根。
『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是指長遠心,以長遠心修行,直至善根成熟,一聞法,便大徹大悟。就像六祖慧能一樣,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言下大悟。
善根是什麼?
馬祖道一二十年不開口,二十年種善根,南泉祖師得法後,三十年不下山。達摩祖師面壁九年,九年種善根,這就是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善根成熟,就是聞法開悟之時。
因為長遠心故,善根由種子而增長,因增長而成熟,善根成熟,聞法即悟。
應以何身得度,觀世音菩薩即現何身而說法度之,為什麼觀世音菩薩不現身向我們說法呢?,因為我們的善根未熟,善根未熟,就是觀音菩薩向我們現身說法,我們也不能開悟。
諸佛如來出現世間,都是在眾生善根成熟之時。
聞是章句,一念生淨信,念念生淨信。
念念生淨信是由最初第一念而生,在最初一念清淨信心中,見到自己的佛性,知道佛性才是真實。
傅大士說:『信心生一念,諸佛盡能知,修因於此日,得果未來時,三大經多劫,六度久安施,燻成無漏種,方號不思議。』
從念信心而修因,以十信為因,進而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而得佛果。
大乘菩薩深妙法,一定要先信佛,然後才會信受佛所宣說的大乘義理。這種信也是一點點累積而來,最後還是要去親證才會完全相信。
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如來悉知悉見。
一念淨信的功德,乃至菩薩、聲聞、緣覺,也不知道,唯有如來知道,這個『如來』,不單指釋迦摩尼佛,而是指十方如來。
「如來悉知」,「悉」,乃是「盡」的意思,佛心盡知,佛言盡見。
對於每一眾生的因緣,乃至久遠劫前的因緣,如來都完全了知、完全得見,這就是如來的威神力。
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
見佛法身,一念生淨信,就是見性,任何功德都不及見佛性的功德大。
『是諸眾生』者,雖說見性了,但還是眾生,因為第一念見,又不知何時何日,於第二念、第三念再見不過第一念見了之後,信心成就,永不退轉;『得如是無量福德』,佛性內有無量福德,所以見佛性的福德也是無量的。
一切深信大乘佛法的人,在其如來藏裡必定含存著無量善根福德的種子,若不信佛語,怎麼會受持佛所制的戒法呢?一切佛制戒法都有他的功德道理在。
發菩提心,受菩薩戒,欲行菩薩道者都會在受持菩薩戒當中,修集一切福德,廣修供養、布施、護持大乘正法,行菩薩之所行,而且難行能行。
正因為如此他們一直在累積善根、福德,這就是佛所說的:「持戒修福者」。
佛弟子學佛的目的一定要求開悟,若不求悟,學佛做什麼?學佛就是為了得到智慧的修證,若不追求佛法的智慧,學佛又有何用呢?只有智慧才能解脫,才能修至佛地果位,因此我們學佛就是要求悟,悟了才有智慧。
聞是章句,這個章句是什麼?
佛法的修行有八萬四千法門,每一法門都能契入佛理,見到真如本性。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世尊在《金剛經》中對須菩提說的中句話就是佛的金剛般若境界。由眾生到佛的境界其實是不隔的,迷即眾生,悟時是佛,為什麼說不隔呢?
如同波浪即水,不是離開波浪才有水,即見波浪而見水,但波浪不是水的本性,從波浪體會水不難,但著了波浪,則永遠只見生滅無常的波浪,見不到不生不滅、一體的水性,所以說眾生悟佛道,說難不難,因此說眾生與佛不隔。
那麼即聞了佛法,為什麼還不開悟呢?就是上面所說的善根的問題。
因此章句即是如來的境界,見到「諸相非相」即見到如來,這個如來就是我們的本性、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