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金淑琴所著《
》一書通篇採用敘事手法,通過敘述清代溫病開山鼻祖——葉天士行醫路上較有代表性的離奇病案和一次次非凡經歷,讓我們看到了擁有精湛的醫術、至仁至善的德行和不凡人格魅力的一代著名醫家。
全書開篇便介紹了葉家為中醫世家,世代醫術高超且樂善好施、廣積善緣,葉天士生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從小耳濡目染,自然也是擁有了勤奮好學,善良仁德的好品行;而在其一歲「抓周」時對他物不屑一顧卻唯獨對脈枕情有獨鍾這一有些「傳奇」的事件,似乎也奠定了葉天士在醫學方面必不是個泛泛之輩。
縱覽本書,不難發現,書中最突出要描寫的就是葉天士謙遜的性格和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葉天士早年喪父,而後便開始一路尋師。虛心好學的葉天士到處拜訪名醫,本就聰穎好學的他總是很受師父的賞識。他從十二歲起便讀《素問》、《傷寒論》,到十八歲臨證處方,僅僅六年間,就先後從師十七人學習醫術,其中包括周揚俊、王子接等著名醫家。這期間,他不僅求學於名醫,還走訪許多藥工、產婆甚至江湖遊醫,可謂「師門深廣」。但他卻一直保持著謙遜低調的性格,只要是在某方面值得自己學習的人,一定對之恭敬有加,對跟隨過的師父也不忘師恩。也由於拜師甚多,他並沒有門戶之見,傳經授道真正做到了「有教無類」,這也是他的學說得以廣泛流傳的一個重要因素。葉天士著的《溫熱論》,為我國溫病學說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和辨證的基礎。他的學說在身後二百多年的持續發展中,形成了中醫史上一個重要的醫學流派——「葉派」。
葉天士是一位對自己、對患者及其負責的人。他臨終前對自己後人說:「醫可為而不可為,必天資敏悟,讀萬卷書,而後可借術濟世。不然,鮮有不殺人者,是以藥餌為刀刃也。」他的這番話始終都應當是我們醫學生所奉行的。
作為一名當代的醫學生,我們應該從更多的先賢那裡獲取經驗,學習怎樣成為一個好醫生。在《葉天士傳奇》裡我們就收穫很多:還是個十四歲少年的他便已經走上了行醫之路,他沒有因為父親的去世,家中收入減少而以行醫之名誆騙病人錢財;他一路求學拜師頗多,但他作為一個被康熙題字親賜「天下第一人」,後世稱「仲景,元化一流人也」的名醫,在他的老師面前沒有絲毫倨傲、張揚和囂張,他始終謙恭好學,以孔夫子之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自勉。
葉天士先生對於學術精益求精的治學精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剛踏入醫學之路,前輩們就向我說過,為醫者當是活到老,學到老。這一點在葉天士那裡顯現無疑。他覺得「學問無窮,讀書不可輕量也」,故而手不釋卷,一生都在鑽研學術。也正是因為這樣,成就了他在醫學史上如此多的成就,如溫病學的開創性發展、奇經八脈的理論、婦人胎前產後的諸病治療,關於養生保健,膳食調理(也就是我們現代人所說的食療)、心理治療(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心理醫生)等等極其罕見和極具特點的醫療方法。
葉天士也沒有忘記培養更多的醫家,除了自己的門生和後人,他也培養了很多的濟世名醫,故而在史書之上有言「大江南北,言醫者轍以桂為宗,百餘年來,私淑者眾」。他毫無門戶之見的廣大胸襟促進了我國醫學的繁榮昌盛,也促進了業界觀念的開放。
如有侵權請告知,隨時刪除
來源:醫技無憂醫學研究院
更多資訊信息 微信公眾號醫技無憂(yijiwu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