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鹹魚魚
編輯| 吳懟懟
隨著紀錄片《告別之前》的播出,限定團火箭少女的解體算是塵埃落定。
說不清是偶然還是有剪輯的因素,紀錄片裡的轉場、懇談以及一晃而過的瞬間,仿佛是照進現實的暗線。
「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會是什麼樣子呢」
「標準會困擾我們,比如對美的定義」
「與各種聲音和評價相處」
「看見舞臺,第一反應是我要上去被罵了」
……
紀錄片裡,11個女孩獨自面對鏡頭,漫談成團以來的種種,中間穿插著倒計時三個月以來的歡聚時刻與訓練間隙;紀錄片外,11個女孩共同迎來新的開始,在跌跌撞撞走向另一段人生時,也關注著朋友在舞臺外的日子。
兩個時間線交叉對照,當鏡頭裡的設問在三維世界上演時,年輕的女孩無法自問自答。從成團到解散,這一路走來有太多不可知的變量,比如,被裹挾進輿論風暴,被捲入沒有定數的未來。
當娛樂圈真實的截面被撕開,少女們用實際行動證明:當意外降臨,如果你沒有更勇敢,那我們就一起手牽手為彼此打氣。
01
沒有標準答案
2020年7月23日,晚上八點整,火箭少女101合體參與的最後一檔綜藝《炙熱的我們》準時直播。
同樣是在這一天,告別季限定紀錄片《告別之前》也播出了。
團戰舞臺上,火箭少女們身穿紅色披風,伴著踢踏聲登場,背後熒幕上,巨龍旋轉,燈光璀璨。然後,一曲終了,鏡頭定格,一一划過每個人。追光之下,少女們揚起笑容,留下killing part。
至此,這場為期兩年的限定之旅終於要畫下休止符。
粉絲們發小作文,為最後一次舞臺歡呼,也為少女們即將到來的離別惋惜。尤其是,當舞臺上的光芒萬丈,映照著紀錄片裡的刻苦練習時,兩種狀態對比越發令創始人們明白,這群女孩在收穫掌聲的背後,付出了怎樣的努力。
所以,粉絲們一邊因紀錄片裡的一幕幕而唏噓,一邊為團演現場的圓夢時刻賣力喝彩。
自2018年出道以來,火箭少女登上過無數次舞臺,甜美的、颯爽的、搞怪的,風格不一而足,妝容千變萬化,但舞臺背後的故事卻鮮少出現在大眾眼前。
似乎在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在聽別人如何定義這支女團,但鮮有機會能聽聽這群女孩如何定義自身。
紀錄片《告別之前》的姍姍來遲,算是補齊了這塊空白,也讓我們得以窺見,在火箭少女的視角下,成團的七百多天對於她們到底有著怎樣的意義,以及在實現夢想面對離別的同時,這群20歲上下的女孩們又將失去什麼。
在紀錄片裡,美岐問自己「做這個行業的意義是什麼?」,超越問鏡頭「為什麼你不讓我去哭呢?」,Sunnee則在問「我們是想要成為什麼樣子?」。
直到紀錄片結束,問題也依然是問題,但這並不妨礙少女們完美謝幕。走下臺階的她們,微笑致意,擁抱告別,在淚與歡呼中帶著設問奔向新的人生。
成團兩年,火箭少女被賦予過很多解讀,比如偶像元年的種種期待、內娛選秀模式的未來,或者是限定團的想像空間。人們習慣將她們放在大環境之中作評,從整體看,從數據上看,從偶像工業的角度看。
然而,對於這11個女孩自身來說,成團的700多天留給她們的並不只是舞臺上的一瞬驚豔和各大榜單上的排行。就像片子結尾所記錄的一樣,對於她們來說,在離別時刻,大家不舍的,反而是一起吃飯、一起旅行、一起訓練的普通瞬間。
火箭少女們一路走來,不斷地證明著,人生追夢,重要的不是有沒有取得標準答案,而是你有沒有,天真設問,勇敢回答。
02
團散團魂還在
在紀錄片上線的前一周,隊長Yamy與原生經紀公司陷入爭議之中。
雖然組合已經解散,但火箭少女們還是在第一時間站出來,在社交媒體上聲援隊友。不僅如此,7月22日,《炙熱的我們》彩排結束,少女們手牽手組成人牆,護著Yamy走出大樓。
相關視頻的微博評論區裡,有網友嘲諷火箭少女的行為中二,尷尬到出戲。但粉絲們並不care,在他們看來「這個世界聰明人太多,我永遠愛熱血笨蛋」。
這與紀錄片裡火箭少女的告別宣言遙相呼應,自稱戰狼女團的她們,在這個喧囂向前的世界裡,願意因為隊友而保有天真。
女團選秀之所以熱血,不僅僅是因為資本打造,或者是營銷功勞。在很大程度上,成團之後能保有多少粉絲,往往取決於團隊本身的情緒投射力。
這也是粉絲們一直強調的團魂。
紀錄片《告別之前》放出後,粉絲們為火箭少女101的神仙友誼感動,並在彈幕上感慨「很好哭」。
原因無他,這為期一小時十四分鐘的片子,不僅記錄了火箭少女的幕後故事,也濃縮著無數女團創始人的夢想。鋼鐵森林裡,大多數人都在孤獨前行,能有人陪伴,實在是一件幸運的事。
比起舞臺上元氣滿滿的偶像組合,紀錄片裡的火箭少女還原了更立體的她們。粉絲們會因為火箭少女在舞臺上的光芒四射而尖叫,但眼淚卻留給紀錄片裡認真剖白心事的小孩。
成團兩年,火箭少女一直承載著來自各方的目光,上至經紀公司,下至粉絲後援會。限定團自成團之日起便是萬眾矚目,放大鏡下,大眾有關團魂、隊友情的種種猜測也半公開半隱秘地流傳著,粉絲間紅黑榜紛飛,對家互撕之說不絕於耳。
但自從告別季來臨,火箭少女的團粉卻比以往更多了,並隨著紀錄片的推出而走向巔峰。
這其實很好理解。
因為紀錄片裡,面對離別,11個女孩談到最多的,是失去陪伴後,害怕一個人會孤單。面向未來,許下的願望與寄語,也都是頂峰相見。
03
火少的成績單
兩年成團路,總還是要留下些什麼的。所以,火箭少女的畢業季,行程一度安排的很滿。
團綜、團專、告別演出、海外發行,作品越多,留下的記憶也就越圓滿,這是限定團不被限定的唯一法則。
而拋開粉絲濾鏡,單看火箭少女這兩年來的音樂、影視和商務資源,不得不說,作為經紀公司,哇唧唧哇對火箭少女101的運營,直到最後時刻都蓄滿了生命值。
告別團綜裡,女孩們一起在客廳扎辮子,穿著婚紗拍寫真,大通鋪上嘰嘰喳喳聊天;告別團專裡,有隨處可見的暗語和用心編排的歌詞,以及對創始人的無數致敬;紀錄片裡,深夜練習,為彼此打氣,甚至共同許下對未來的期許。
這一幕串著一幕,各家粉絲們紛紛感慨自己是「唯粉進,團粉出」。
而我們客觀來看,內娛經紀公司們確實將偶像選秀這一產業帶入了全新階段,但大多數經紀公司對偶像團體的運營卻都是虎頭蛇尾,粉絲追團的售後體驗是一路走低的。
但火箭少女101的「搞團」體驗卻隨著倒計時的拉響而走高。
這一方面是因為,兩年飛行,火箭少女101的成績單碾壓同期限定團,令陪伴她們一路走來的粉絲能夠與有榮焉。
3場頂級萬人演唱會,4場見面會,還有時尚雜誌及媒體拍攝30+,從總量到曝光的頻次與密度,火箭少女101都遙遙領先其他限定團。
另一方面,是因為這場告別足夠有儀式感,限定團綜、告別團專、告別典禮,以及一部遲來的紀錄片,粉絲們在有序的段落裡與偶像揮手作別。
女團競爭激烈,火箭少女這兩年是被不斷比較著的,粉絲們也很清楚,沒有競演,不去PK,很難在娛樂圈留名。所幸,努力與回報是成正比的,火箭少女的成績單滿載榮譽。
回想成團夜,屠殺微博熱搜榜,如今告別,這11人的限定團依然屹立在流量之巔。
04
是開始,不是結束
「火箭少女有期,違規女孩無限。」
這是告別季以來,粉絲們最常刷的一句話。
限定團雖然限定時間,但不限定記憶,對於火箭少女來說,過去這兩年的每一個舞臺、每一支單曲都是與創始人的共同記憶。
所以,告別季的很多作品都充滿故事張力。尤其是告別團專的彩蛋,長達34分鐘的組曲《遇見·再見 火箭少女101》。
這支組曲將火箭少女2年內發行的《卡路裡》《撞》《月亮警察》《颯小姐》等有代表性的10首歌與告別團專的4首新歌排列組合,進行重新編曲和製作,分為「相遇 陪伴 成長 再見」四個不同的篇章。同時,組曲從聽感和情緒出發,增加了intro和outro的部分,使得那個來自2018年夏天的專屬旋律「Pick me up」可以貫穿始終。
遇見·再見火箭少女101火箭少女101 - 遇見•再見
這支組曲,是用火箭少女的經歷與回憶結輯成的一首關於青春的限定畢業歌。
紀錄片還原了這張專輯的創作過程,在錄製前夕,少女們和製作老師傾談溝通,把對彼此和粉絲的告別一一唱進歌裡。
一張OST,收錄了火箭少女從遇見到再見的兩年時光。而對粉絲們來說,這張專輯不僅把成團故事留在了歌裡,也在最後一刻,定格住了這七百多天的意義。
自出道時便迎來質疑,成團後也面對著非議,火箭少女一路走來,可以說是追夢之路無坦途,始終在披荊斬棘。但所幸,到了分別之際,少女們已經歷練的足夠成熟,有了可以搏擊夢想的底氣。
人們終要習慣散場之後的生活,火箭少女們也不例外。但這一場告別,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
她們,不會消失在畢業典禮降下的幕布裡。
在紀錄片裡,鏡頭拉開,臺前幕後光影交織,燈牌、舞臺、歡呼,人聲鼎沸裡,11個女孩匆匆來,又攜手匆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