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和廣東省人民政府主辦,廣州市人民政府、廣東省電影局和廣東省廣播電視局承辦,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執行,廣州環球瑞都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運營的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下文稱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正式開幕。
2003年在廣州橫空出世,至2020年,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已走過18個年頭。18年來,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參評參展數量由2003年的147部,增至2020年的3227部;從當初的一場學術研討會,變身為今天的中外文化交流名片,為國內唯一具備紀錄片投融資、交易功能的國家級專業平臺。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國際多個電影節展喊停,但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仍徵集到來自全球五大洲126個國家和地區的3227部作品參評參展,境外作品佔作品總數的81.90%。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凝聚全球業界力量,並首次向大眾免費開放。持續為國內外紀錄片業界提供切實有效的服務,為影迷及普通市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文化福利。
126個國家與地區的3227部作品
本屆紀錄片節數據亮眼
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作為國際紀錄片行業發展的重要推動者和見證者,迄今已走過了18個春秋。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廣州紀錄片節成果日益豐富,影響日益擴大,已經發展成為國際紀錄片同行碰撞思想、交流創意、探討藝術、增進感情的重要平臺,被譽為紀錄片國際交流合作的「中國高地」,成就了每年紀錄片人的「中國之約」!
本屆紀錄片節數據亮眼,共有來自126個國家與地區的3227部作品參加金紅棉優秀紀錄片評選活動,其中,境外作品2644部,佔參展作品總數的八成,囊括了歷史文化、社會人文、科技教育等題材。2020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終評評委梁碧波透露,今年參評的很多作品都關注了時代選題,製作水平極高。
同時,第七屆中國國際大學生紀錄片大賽面向全球的院校共徵集到來自21個國家和地區的823部作品參評參展,並得到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紐約大學、波士頓大學等285個高校積極響應。
2020「中國故事」國際提案大會共徵集到33個國家與地區的199個紀錄片方案,最終有28個方案入圍終評,由來自11個國家和地區的48位國際決策人在線上精選出2020「中國故事」國際提案大會十佳方案和最具市場潛力紀錄片方案。同時,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的紀錄片商店共收錄來自52個國家和地區紀錄片1009部,總時長超過32000分鐘。自版權交易以來,已累計完成版權交易逾77000分鐘。
線上+線下大咖集結
紀實社會、記錄歷史
「讓人感到誠實,是一部紀錄片最重要的品質。」英國著名導演、編劇凱文·麥克唐納坐在鏡頭前,真誠地與觀眾分享道。類似這樣的線上「大師班」,在今年的廣州國際紀錄片有不少。享譽國際的奧斯卡獲獎導演凱文·麥克唐納和馬克·哈裡斯、奧斯卡入圍導演克裡斯蒂安·弗雷、BBC熱門作品《地球脈動II》《王朝》的製片人麥可·岡頓、國際著名製片人馬可·阿萊西,以及加拿大王牌節目《公路事故救援行動》製片人馬克·米勒等大咖悉數登場,以實際案例多角度與從業人士及觀眾進行交流。「不出家門就能聽國際大師講課,受益匪淺。」影迷陳女士說道。據悉,本次紀錄片節展內容悉數上線至GZDOC官網及優酷,支持全國觀眾在線觀看,普惠更多的紀錄片愛好者及從業者。
而在線下,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司徒兆敦以及周浩、趙琦、範儉等知名導演也紛紛亮相,分享自己對紀錄片創作的寶貴經驗。
紀實社會、記錄歷史是紀錄片從業者的使命,今年,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到決戰脫貧攻堅,再到紀念抗美援朝,紀錄片人用鏡頭記錄下偉大的中國人民以及他們的感人事跡。
《被遺忘的春天》正是一部展現疫情期間武漢狀況的紀錄片。導演範儉用鏡頭觀察「非常態下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和關係」。在他看來,人的情感,正是紀錄片創作最核心的部分,而紀錄片人不能只是短暫的記錄,更應該引導觀眾走向理性的思考;
在導演周浩看來,拍攝紀錄片其實是「觀察世界的方法」,「當你學會觀察世界的方法之後你就會覺得人人有故事,這樣你就會尊重你的每一個拍攝對象」。
從2012年開始,紀錄片導演焦波將鏡頭對準中國廣大鄉村,留下了《鄉村裡的中國》《出山記》《老窩》等展現農村真實生活風貌的紀錄片。而他的最新作品《俺爹俺娘》拍的是自己的父母,展現出質樸的親情,「鄉村永遠是拍不完的,因為這片土地是俺爹俺娘的爹娘。」焦波說。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司徒兆敦表示,「一切記錄都是有價值的」,「如果你們慢慢地喜歡了紀錄片,要開始做紀錄片,一定要記住,紀錄片就像小川紳介說的那樣,是拍攝者和被拍攝者共同創造的一個世界。你去拍人家、拍人家的生活,你是要尊重人家,是一個交往的過程,是一個相互觀察相互理解、了解的一個過程。」
行業新趨勢:女性觀眾數量上升,人文題材受歡迎
15日,來自騰訊、優酷、B站等新興網際網路紀錄片平臺紛紛在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發布了全新片單,同時探討未來紀錄片的發展趨勢。騰訊視頻紀錄片IP內容運營中心主編周茉表示,隨著紀錄片受眾逐漸年輕化與下沉,Z世代成為騰訊視頻海量用戶的主體,佔用戶總數的66%。其中,90~95年齡層的用戶佔比26%、95後佔比40%。年輕用戶對於紀錄片內容產生了新的需求。而年輕用戶觀看紀錄片的三大驅動要素為「興趣愛好」「充實自我」「滿足好奇」,而在對內容品質的追求上,年輕用戶也呈現出三大特徵,即鮮明的個性標籤、內容與用戶的互動關係、興趣圈層。
從傳統意義來說,紀錄片的觀眾以精英男性為主,而優酷卻發現,近年來,用戶女性化、年輕化的態勢越發明顯。尤其是文化類、人文類題材的節目或紀錄片,女性觀眾數量大幅上升。
20部國內外優秀紀錄片線下展映
四個半小時影片無人離場
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金紅棉影展」精選20部國內外優秀紀錄片在線下展映,線下展映範圍不僅局限在廣州,更擴展至深圳、佛山,展映場次40餘場,並於12月15日起,在優酷「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專題頁」開展線上展播。其中,法國《電影手冊》日前公布的2020年度十佳片單首位——弗雷德裡克·懷斯曼大師最新力作《波士頓市政廳》選在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金紅棉影展」舉行中國首映。同時,特邀放映過一萬部電影的從化赤草老電影博物館館長黃樹輝用1970年產的16mm膠片放映設備放映弗雷德裡克·懷斯曼大師經典之作《廉價公屋》。
除此之外,今年的金紅棉展映片單中還有許慧晶導演的成長題材紀錄片《棒!少年》、馮馮導演的《光語者》、卡加先導演的《光之子》等國產優秀紀錄片。今年金紅棉影展也邀請到了國內紀錄片導演、影片主創及行業專家在映後與觀眾進行深入的交流溝通。
作為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的展映品牌,2020年的金紅棉影展迎來了它的6周年。6年的沉澱積累,金紅棉影展在廣州已經形成了獨特的紀錄片觀影文化,成為廣州以及全國紀錄片影迷每年翹首以待的保留節目。
廣州人愛看紀錄片,早有數據支撐。愛奇藝顯示,近年來,廣州人看紀錄片的時長超過其他城市,位列全國第一。與此同時,廣州也是紀錄片的大票倉。
今年,觀眾依然熱情滿滿。「從12號開幕以來,很多場次已經售罄。四個半小時的懷斯曼大師作品一票難求,整部影片延續其『零採訪、零旁白,絕少配樂』的純觀察式拍攝手法,但觀眾卻不會覺得枯燥,看片過程無人提前離場。」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組委會副秘書長張鸝表示,廣州一直致力於推動紀錄片在此紮根、發展。每年12月,「金紅棉影展」都是紀錄片影迷的一場盛大節日,這裡有著最專業的影迷、放映團隊、還有充滿熱情的志願者,「整座城市正在逐步成長為一座『最懂紀錄片的城』」。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岸 莫斯其格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戴雨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