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為文藝星球原創,禁止非授權轉載
責任編輯:南方公路
編者按:馬修·巴尼帶來他長達6小時的電影《重生之河》的消息在藝術圈引發關注。順便說這位藝術怪咖還曾是冰島著名歌手比約克前男友。除此之外,可能作為藝術家的馬修·巴尼國內了解得並不多,這部冗長的電影,不僅充分挑戰觀影經驗,據說比那部臭名昭卻是電影史不容忽視的《索多瑪120天》更汙、更有力。
作者南方公路為大家深度解讀馬修·巴尼和他的《重生之河》,這是一部直面死亡的電影,在荒誕劇情、鬼魅巫術、盛大歌劇、性慾與穢物等多重關係的解構中,馬修·巴尼能否獲得藝術重生?
馬修·巴尼(Matthew Barney)
一個於穢物之中誕生的異類藝術家
一個當今世界極其重要的先鋒派導演
他代表的是一個藝術家自我的重新崛起
在他身上可以看到
自啟蒙時代最荒誕與汙穢的思想者的影子
他們從巨大的沾滿血的子宮中誕生下了
關於巫婆的預言和血汙的柳葉刀所接生的魔嬰
使其在醫學的襁褓中
得以呼吸而成長的馬修·巴尼
Matthew Barney
這個可怕的魔嬰是非常容易對世界感到厭倦和無趣的
這在他的創作經歷中有所表現
我們認為這是他瘋狂的思想
以及巨大的創造力致使整個世界的動脈
跟不上他的這顆永不停歇的心臟發動機所致
如他所言:
「我對自己過去的作品都失去了興趣。」
這些作品指的是:
《描繪約束》(Drawing Restraint)
《提睪肌周期》(The Cremaster Cycle)
及《懸絲》(Cremaster)等
Cremaster 5
當在2014年,馬修·巴尼所耗時8年時間拍攝完成的《重生之河》(River of Fundament)上映使世界得到震驚,這部影片完全釋放了他靈魂之中的黑暗肉芽,他宣稱:
「這次新的創作使我重新找回了對電影製作的興趣。」
River of Fundament 預告片
坐在漆黑電影院的觀眾和電影及藝術評論者們,將會如何在6小時不間斷的時間裡目睹這場巨作,而觀眾又會在怎樣的審美的對立面,「審惡」衝擊下正確進入這部影片,我們應該為觀眾展示一些路標(這些路標是馬修·巴尼以及這部作品本身所附帶的具有胎盤功能性的「東西」),我們將會看到,在這部作品降生之時,它將吸收了怎樣的營養,以及如何構造了這頭怪胎的蛋白質。
我們將從以下幾個關鍵詞來進行展開:
劇本、歷史、醫學背景、歌劇化敘事、穢物與結局
我們也將保留馬修·巴尼的「非具體結構」來進行闡述
Matthew Barney - River of Fundament 2014
《重生之河》的劇本並不是馬修·巴尼獨創,它來自於被稱為「美國最偉大的當代作家」諾曼·梅勒(Norman Mailer)在1983年花費了10年時間寫成出版的小說《古夜》(Ancient Evenings)。馬修·巴尼改寫了這本小說,並將主人公設計為作家諾曼·梅勒本人,並在影片開場的字幕中打出了:
「這是一場關於文學家諾曼的追悼會」。
於是,要理解這部影片
就意味著先要理解諾曼的《古夜》
我們認為這是一個重要的路標
Matthew Barney - River of Fundament 2014
《古夜》講述的是一個古埃及
諸神迷宮般輪迴轉世的故事
其中涉及最多的是第十九王朝的法老
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
在書中,一位埃及的巫師
試圖使用魔法和欺詐獲得永生
整部小說充滿了寓言與詩意的複雜組合
以及暴力、神靈、飛行、懺悔和精神冥想
在重生的道路上
主人公必須要淌過一條
充滿糞便與排洩物的汙穢之河
才可進入到重生的彼岸
得以在子宮中重新降生
故事的時間線上
我們可以從書中發現描述了一場關於公元前1274年
拉美西斯二世與西臺(Hittites)國王
爭奪敘利亞地區統治權的戰爭
Norman Mailer -《Ancient Evenings》1983
我們注意到有兩點:在歷史上,拉美西斯二世與西臺消耗數10年的卡迭石之戰(Battle of Kadesh)最終並沒有此消彼長的真正贏家,雙方是在國力精疲力竭之後才籤訂了永久和平協議。其二,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由盛到衰的轉折點,直到公元前13世紀末的「海上民族」入侵,古埃及便開始陷入了日益衰敗的境地。
Ramesses II
至此,我們便可看到小說中關於生命輪迴與宏觀層面上的人類歷史聯繫在了一起。於是,很顯然《重生之河》也在這一層上予以顯現,我們可以看到影片中的一些具有戰爭寓言的鏡頭,如:
兩個孕婦接吻
其中一個把眼球拿出來
塞到另一個人的肛門裡
另一對打架的猛男
眼球掉在地上被踩壞
血淋淋的陰囊掉在地上。
精靈們坐在餐桌
鬥得渾身鮮血
法老邀請兩位裁判做判決
伊西斯兒子繼承王位
Battle of Kadesh
馬修·巴尼將主人公的三次重生地點安排在了美國的三個不同地方:
洛杉磯(天使之城、好萊塢)
底特律(汽車之城,同時為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破產之城)
紐約(國際最混血的大都市與其歷史「New York」新約克的新生寓意)
我們將會看到關於人類宏觀層面的寓言敘述是如何跟美國歷史掛上關係的,這個路標指示了我們應當以更加宏大的角度去面對這部電影。
Matthew Barney - River of Fundament 2014
醫學背景。馬修·巴尼生於1967年,美國加利福尼亞,1991年畢業於耶魯大學醫學專業。他的醫學背景知識為他的藝術創作獲得了另一個語言結構,這致使他的作品中將充滿了各種關於以生理結構為具象的象徵意義。在他的早期作品中,我們就可以一見端倪,而在《重生之河》中,醫學的象徵意義將與人類寓言完全融為一體,在性慾與進食、排洩的過程中,馬修·巴尼自有一套語言體系:
「小說中的性場面,既吸引我
又讓我困惑。我該如何對待它?
《古夜》中的性描寫有時抽象
有時極具文學性
我用了一種抽象的方式
我所思考的是如何使用小說中的場面
我不想弱化它。
廣義的情慾對所有敘事都很重要
情慾驅使著一切
如果我們可以把這些人看作生物
試圖去找到它們作為一種生物組織的功能
就像我們的消化系統一樣
它們把不同來源的圖像進行消化
把它們之間的不同消逝掉
這些場面性慾化了
最後像一個有機系統一樣
但它們有一種性的驅動力
這個驅動力是核心
性驅力是已過氣的弗洛伊德時期的言語,它呈現出一種結構性,如果按照馬修·巴尼的觀點來看,它成為一個「核」,在這個核的自演化下,人類歷史便在此之上生生不息,也是穢物重生的前提。
Matthew Barney - River of Fundament 2014
我們注意到他使用了一個叫做「消化系統」的醫學術語。我們可以認為這是一個關鍵詞,它指示了一個系統的完整性(當一個系統詞彙被提出之時,意味著馬修·巴尼的完整世界觀已然形成)。何為消化系統的完整性?那是由進食、吸收到排洩的完全過程(不可遺漏掉其中任何一環)。於是,當馬修·巴尼用電影鏡頭直接對準人體排洩行為和排洩物本身時,我們應當注意到那是對一個完整性系統的描述,由此正視對人類世界本身的思考。
Salò o le 120 giornate di Sodoma
在這一點上,馬修·巴尼並不是首位開拓者,在啟蒙時代被關押於巴士底獄的薩德便是其中之一,當他的《索多瑪120天》描寫了一幅人間的墮落之城時,我們應當明白,那亦是對人類關於權力、暴力與欲望全景觀式的展現方式(不遺漏任何一處),直面穢物本身成為了一個是否敢於面對「完整性」的勇氣。生與死的渡口,是糞便之河。馬修·巴尼借用《重生之河》的口中述說:
在烏瑟瑪瑞(拉美西斯二世)的時代
人們說我缺乏成浩打開所缺乏的虔誠
但英明的領導者不迷信與虛假的信仰
虔誠、勇氣或膽魄
都不過是我糞便裡的啊虛無之物
我的糞便,將滋養土地
我把我的糞便賣給了男巫
我的人便知委託我的同名者
創世神Ptah(工匠之神)
經過我親手泵送(高壓泵輸送混凝土的一種方法)
的糞便才可以進入莊園
今晚在餐桌上
這些洋蔥和生菜被施予了魔法
諾曼,你曾聽過那樣的排洩啊水道嗎?
不,我從沒從未聽過
連我偉大的祖先,烏瑟馬瑞都不曾聽過
我知道他是亞蒙神(埃及主神,意為「隱藏者」)的兒子
Matthew Barney - River of Fundament 2014
馬修·巴尼想展示更多,他說:
這部小說,它讓我兩難
因為它直接與古埃及的傳說相連
這是一種限制
但另一方面它又解放了我
讓我不得不 穿透它
找到一種更加抽象的語言來呈現這個主題
這種所謂的更加抽象的語言,在影片中,就是生理解剖式的汙穢手術臺和歌劇迷宮式的神話寓言。《重生之河》這部影片就是歌劇式舞臺展現,通過三幕(三個地方與三次重生)以古典的結構來進行敘述。
Matthew Barney - River of Fundament 2014
歌劇化敘事,在這一點上,我們認為馬修·巴尼之所以使用歌劇的表現形式,那就在於他要在影片中借用歌劇表現的張力這一維度,以達成敘事精神的完成。也就是說:《重生之河》的精神是需要藉由歌劇這一元素來達成的,按照導演自身的解釋,則是:
《重生之河》中的音樂與視覺
是同一個種子裡生發出來的
音樂和場景有機結合在一起
並不是先做視覺再配樂,它們是共生的
馬修·巴尼的音樂搭檔是喬納森·彼普勒(Jonathan Bepler),他們之間已有的多次合作,為這部全新的影片開啟了全新的莫比斯環,它成為一部沒有互不相交的正反兩面(音樂與視覺),它成為了一個整體,一顆同一個種子,在汙穢之河上生長發芽。馬修·巴尼甚至使用了自由表達的演出方式(即興表演)來使得種子可以自由地發芽。
Matthew Barney - River of Fundament 2014
對於歌劇的表現張力,我們認為這胎盤中的養分,至少應包含有華格納(Wilhelm Richard Wagner)的糖分因子。作為德國最重要的音樂大師,華格納首次將德語歌劇晉升於歐洲之林,可以說,歌劇承載了那個時代中德語在歐洲文化上的地位,按照通俗的說法來看,華格納無疑是做出了重要貢獻的,而這最重要的貢獻,便是將歌劇的張力得到完全的釋放。
Wilhelm Richard Wagner - Der Fliegende Holl
這種釋放,在德國哲學家尼採看來,那是意志的完全勝利,何以解釋意志?那便是指作品精神。我們有理由認為:音樂是人類最複雜精神情感的振動音叉。它具有精神的可輸出性,這種輸出不在於視覺,而在於聽覺,它使耳朵得以浸入馬修·巴尼的穢物之河,在那裡絕不是視網膜上的,而是在河中流旋的渦流聲,它形成精神之漩渦,如冥河下薩滿的耳語,在重生的彼岸迴響著遙遠的鐘聲。
古埃及信仰中靈魂走向永生需要經歷的七個階段,於是,我們可以從影片中看到關於重生的儀式性表達,這種儀式性與歌劇本身的結合是相得益彰的,也是馬修·巴尼這部作品的精神場域之所在。
Matthew Barney - River of Fundament 2014
穢物是《重之河》的一大景觀
整個世界在盛滿死亡與腐敗氣息的搖籃中一次次輪迴,如果說重生的主題並不僅僅限於主人公諾曼,那麼,世上的一切都處於新生與衰敗的糾纏態中,在這一點上,我們應當能看到馬修·巴尼所要表達的真正主題,我們來展示一些場景:
廚師推來烤乳豬,尖的利器插進身體,書架上拇指小的雕塑 ,女人和一隻青蛙交媾,餐巾紙包裹一些蛆蟲,鋼琴彈奏翻譯的音符。
一輛被泥漿包裹的汽車,汽車頂部露出一具屍體。鼓號隊圍著汽車奏樂,滿滿抬它至專賣店展廳,作為它的安息之所。
滿身泥漿男人和雙腿截肢女人擁抱,汽車專賣店的工人把汽車零件拆卸、敲打。女人指引諾曼來到糞便之河,這裡是生與死的渡口。
男人起身,朝著棺材走去,掏出器官,對著棺材撒尿,並向棺材吐痰。廣場上。眾人拉車的場景,像伏爾加河上的縴夫。樂隊圍著爛泥覆蓋的汽車奏樂,合唱隊在四周美聲合聲。汽車被點燃,在高亢的女高音中結束。
諾曼撫摸一隻河裡的死母牛,從馬肚子裡掏出一隻死的小牛,小牛順流漂走。老人鑽進母牛肚子裡,拍拍它的皮囊,拍打出節奏,擠牛奶,嚎叫,晃動它身上繫著的一堆駝鈴。
人們在追悼會房間裡亂倫,貴妃榻上的女人趴著,吟唱 。黑人扒開她的屁股,後入。屁股,流出泥漿般的糞便。
Matthew Barney - River of Fundament 2014
類似的場景不勝枚舉
我們在當中仍能看到馬修·巴尼的弗洛伊德情結
這是一種以「生之本能」
和「死之本能」用來解釋世界的情結
整個主題在一次次死亡與復活中
得到不斷地重現
連同整個世界(並連著時間線)
都被捲入了穢物重生的漩渦
Matthew Barney - River of Fundament 2014
世界若要獲得新生,那必得經過絕對的汙穢之域(即死亡本能),故導演才不懈餘力地要表現世界與穢物的關係。我們應注意到的是,馬修·巴尼所更改的劇本中,使得主人公的第三次復活以失敗告終,我們有理由認為這可能是馬修·巴尼具有叔本華式的悲觀主義色彩,也是導演對原著小說作者諾曼·梅勒的最終祭奠,如歌詞中所言:
我在月亮上升起
我在攀升
他在我身體裡
我不知是什麼
他就在我身體之中他被扭拉
被汗水浸透
他沉靜而冷寂
然後我的身體進入
永久進入
墳墓
大地之母
你在等待你的詩人嗎
我的欲望
如燃燒的大地
我看到火焰之波
火焰之光
疼痛的中心光芒萬丈
願我的希望矇昧同歸天堂
出生的嫩芽
讓我們感到死亡並不存在
即使存在也將我們引向生命
一切向未來延伸
大地的女兒
你在等待你的詩人嗎?
它擁有聰慧善言的口舌
他的手指指引方向
諾曼三世復活,
因為得不到海弗提蒂指引而迷失方向。
重回甬道卻被困於其中。
諾曼亡靈又回到糞便之河。
Matthew Barney - River of Fundament 2014
在影片的結尾,在海明威式的小木屋和海邊紅鮭魚晶瑩剔透的珍珠般的魚卵。這最終的場景,我們可以看到關於諾曼·梅勒在世時曾被美國文學界稱為「海明威第二」,那是否在某種意義上可認為海明威的靈魂在諾曼的身上得到了重生?但這並不是重點,重點是在於最終場景的現實虛無化,它指示了真正的永生僅只能存在於完全的精神世界之中。
Matthew Barney - River of Fundament 2014
這是馬修·巴尼最後對人類命運的預言:
死亡終究會帶走一切
人類的痛苦將在有限的輪迴中使靈魂迷失方向
重生並不是永生
而死亡才是真正的永恆
藝術家馬修·巴尼
《重生之河》劇照
願讀者在觀看此影片時,不因6小時的感官衝擊而有所不適。
《重生之河》展覽現場
歡迎登陸
轉載合作請後臺回覆:轉載。
機構合作、廣告刊登、項目合作請聯繫
iap798@126.com
微信:cestmoii
試試回復這些詞
不知道會發現什麼奇怪的東西
涉毒 紅色 偷窺欲 陳忠實 上帝視角 狂吐
無人問津 奧斯卡 裸身 硬色情 自殺 IKEA
包浩斯 公開認錯 搞死藝術 妓女 蜷川幸雄 世外桃源
點擊 閱讀原文 買一把最藝術的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