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著名藝術家馬修·巴尼與他8年巨製、6小時片長的歌劇影片《重生之河》在中國藝術圈引發熱烈關注。這是藝術家與作曲家強納森·貝普勒爾共同合作完成,既2014年美國放映後,兩年後的中央美術學院迎來亞洲首映與藝術家座談會。在回顧藝術家的過往歷程中,我們發現,情與欲始終被融合在其藝術作品與生活中。以下為「鳳凰藝術」為您帶來的報導。
▲ 活動海報
馬修·巴尼(Matthew Barney),著名美國先鋒藝術家/導演。在他這部最新電影中,藝術家試圖融合了電影敘事手法、現場表演、雕塑和歌劇,重新描繪關於古希臘和羅馬神話中牧神潘的縱慾故事。有人說,這是一部直面死亡的電影,觀者在荒誕劇情、鬼魅巫術、盛大歌劇、性慾與穢物等多重關係的解構中體會生命;也有人說,這是一部「汙穢」加上「淫穢」,再用六小時讓人頭痛欲裂的片長打懵每個人的審美機制,在不知不覺卻又無可奈何中承認這是一部好片,「來看這部作品會後悔,不來看會更加後悔」。
在這裡暫且不對本部作品做價值判斷,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捨棄影片背後所包含的一環又一環的埃及神話,光是從眼前所見的淺顯畫面來看,就如中央美術學院邱志傑在創作座談會上所講,滿眼都是「那個一往無前的,牛逼哄哄的」美國精神,在一個作者賦予的神話語境下的再現表達。《重生之河》的劇本並不是馬修·巴尼獨創,它來自於被稱為「美國最偉大的當代作家」諾曼·梅勒(Norman Mailer)在1983年花費了10年時間寫成出版的小說《古夜》(Ancient Evenings)。《古夜》講述的是一個古埃及諸神迷宮般輪迴轉世的故事,其中涉及最多的是第十九王朝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在書中,一位埃及的巫師試圖使用魔法和欺詐獲得永生,整部小說充滿了寓言與詩意的複雜組合以及暴力、神靈、飛行、懺悔和精神冥想,在重生的道路上,主人公必須要淌過一條充滿糞便與排洩物的汙穢之河,才可進入到重生的彼岸,得以在子宮中重新降生。
▲ 《重生之河》劇照
馬修·巴尼改寫了這本小說,並將主人公設計為作家諾曼·梅勒本人,並在影片開場的字幕中打出了:「這是一場關於文學家諾曼的追悼會」。而不論是在電影內外,諾曼都被認作是一個極其「海明威式」的人物。在影片中,主人公曆經三次重生,其不屈不撓的精神代表了「堅持與奮鬥」的美國精神。而事實上,這種充滿了腎上腺素的美國精神正代表了馬修·巴尼的一直以來的創作狀態與作品風格,他也是現實中的「海明威式」的、充滿了欲望的、經典意義上的美國人。肉體與欲望始終在藝術家及藝術家的作品中具有深刻體現。
▲ 年輕模特生涯時期的馬修·巴尼
在成為藝術家之前,巴尼曾經是耶魯大學的醫科學生、運動健將以及模特,這三條充滿了能量與荷爾蒙的道路始終在藝術家身上不斷體現。受此深刻影響,在早期的藝術創作中,馬修·巴尼試圖通過多媒體的藝術試驗探索對物理局限的超越,他調動了電影、錄像、雕塑、繪畫等多種視覺藝術形式,多角度、多方位地進行藝術實驗。在1989年的畢業作品展上,巴尼展示了他的融錄像和物體雕塑為一體的多媒體裝置,作品將身體鍛鍊、運動器材所反映出來的人們的物戀性,以及考驗忍耐力的行為藝術結合在一起。1988年至1993年,巴尼創作了以"描繪約束"為主題的系列作品。在這個系列創作中,他設計出了許多自我強迫式的約束與限制的形式和環境,例如在蹦床上跳躍,跨越障礙,或使用醫用乳膠管將自己捆綁起來。巴尼通過這一系列的藝術創作,探索了強烈物理限制的作用,在他看來,這就像我們要通過舉重,不斷地拉動肌肉組織,達到讓肌肉強大的目的。在一次採訪中,他曾提到把擁有過的經驗納入作品是「出於本能」。
▲ 《懸絲》中的馬修·巴尼
《懸絲》系列則是馬修·巴尼最為惹人注目與一錘定音的作品。在談及這一具有隱秘的性含義的標題時,藝術家回答道:「懸絲(睪提肌)是一個生理結構;它是能夠控制睪丸的舉升與收縮的肌肉。在作品中它表達了根據規則發展的思想。整個系列都在敘述著一種從無差異到有差異狀態的變化與發展過程。至於它的產生,首先讓我們回到"描繪約束"系列。在那個系列裡,我一直在試圖建立一種阻止繪畫行為,或使繪畫在受約束的情況下形成一個系統。系統開始於有性區別的地方,稱作"位置",這裡控制運動的主動與被動的先天構造,可稱為"條件",最後"生產"就是是通過兩個出口的連接輸出,形成一個循環系統。在姐姐的婚禮上,和我從小在一起長大的同伴就坐在我身邊,他是一位醫生,我與他談起了我的這個"系統"的想法,他說最好去仔細觀察一下睪提肌。讓故事在一個的性體系中進行,懸絲似乎操縱了一切,其實並不盡然.」
▲ 《懸絲》系列劇照
在《重生之河》中,梅勒轉世成了三輛經典的美國汽車——1967版克萊斯勒帝國、1979版龐蒂亞克火鳥、2001版福特皇冠警車。三輛車以不同方式經歷了毀滅與重生的儀式,片中縱橫交錯的河流與大道,也呼應了梅勒小說中的亡靈重生所必須涉渡的糞便之河。而汽車,作為機器時代力量與欲望的象徵,以及純正的男性象徵,始終保持著藝術家與主人公作為男人的身份與態度。同時,大量的肉體的、各式充滿「汙穢淫穢」的場景也不斷在提醒觀者對於這一爭議作品的自我感受。
▲ 《重生之河》劇照
▲ 《重生之河》劇照
我覺得情慾對於所有這些敘事都是非常重要的,情慾驅使這一切,如果我們能將這一切看作生物,試圖去找出或者是找到他們作為生物組織的一些功能,就像我們的一種消化系統那樣,它會消費來自不同來源的這些圖像,然後將他們進行消化,最後這些抽象真的消失掉,這也是我創作的策略之一。
▲ 《重生之河》劇照
我認為許多電影場面被性慾化了,所以我會將這種作品以一種世界化的方式去表現,表現出像有機系統一樣,像消化系統一樣,但是有一種性的驅動力,所以我認為驅動力是非常非常核心的。同時他還有一條主線,就是我們所說的懷孕、出生,還有包括生育,特別是在影片當中,那麼像有一些場景涉及到像女性成為核心。
▲ 《重生之河》劇照
在一些場景中,麥克瑞的種子正在進來,而麥克瑞在小說裡被描述為一種神,或者是超性愛這種持續的,彼此做愛的一種存在。但是當他們做的不合適的時候,射精出來的精子就會產生一種疾病,這就是疾病產生的源頭。我決定將這個這種神話的概念在這個故事種展現出來。因為這些像水銀,鐵這種大地存在的物質,也是有毒的。就像一種表達這種小說裡面主體。
▲ 《重生之河》劇照
有一個場景是帝國大廈的燈光熄滅了,然後旁邊的商店有一個女人正在被窒息,在我看來,其實整個帝國大廈的形象更有一種性的意味,能夠引起人們符號性的反應,你是無法移動他的,這種非常直白的性的場面,正在能夠帶來一種直接的抽象的一種表現,是其他的場景所不能帶來的,所以他逐漸的,在我看來性的場面有一種化學性的反應,能夠去影響一種雕塑,能夠影響這種敘事的進展,給人們帶來一種化學性的反應,所以我覺得這就是性的場面的重要性。
▲ 《重生之河》劇照
馬修·巴尼的作品反映了九十年代後期國際當代藝術的一個代表傾向:時髦漂亮的色調、虛構的視覺形象和精神分裂的表現內容。體現了個人在全球化資本主義時代深受消費文化、國際資本主義體制和虛擬信息社會的影響。馬修·巴尼描繪了一種虛構的痛苦,這種痛苦不像在資本主義早期有具體的敵對對象:資本家、商品、機器和金錢。現在,這些象徵在倫理上已經很難去明確批判了。一切會使人痛苦,但一切又找不到痛苦的根源。而且,在當代全球化時代,這種痛苦是與美麗的視覺消費文化和身體的感官舒適相伴的。
▲ 《重生之河》劇照
說完了馬修·巴尼的作品,就不得不說他最著名的前女友。曾經作為模特、演員的他,其顏值巔峰正是和著名冰島歌手比約克相戀的時候,也正是這個階段,讓他的藝術造詣進入大眾視野。很難說,這兩位在各自領域的奇才在藝術上沒有相互影響,在長達13年的戀愛關係中,他們育有一子一女,並共同創作、出演了詭異又怪誕的影片《繪畫抑制9》(Drawing Restraint 9),比約克還專門為此創作了一張原聲大碟。比約克在2002年10月迎來了她和馬修·巴尼的首個愛情結晶——Barney。2007年5月新專輯《Volta》是她14年以來的第六張個人專輯,也是誕下女兒後的第一張專輯,有評論更稱這次「比約克的聲音聽起來比任何時候都要溫柔」。
▲ 未相識前的比約克
▲ 認識馬修·巴尼後的比約克
▲ 馬修·巴尼
▲ 馬修·巴尼、比約克與他們的女兒
比約克和巴尼交往以來,一直對他們的隱私諱莫如深。主要是由於二人對各自職業的專注,他們早就決定不將他們的工作生涯與他們的生活交織在一起。2013年,巴尼與比約克結束了長達十年的「姐弟戀」,二人曾育有一女。比約克將與巴尼分手視作自己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她以此為靈感創作了錄音室專輯《Vulnicura》。Vulnicura包含了兩個詞根:vulnus(創傷)與cura(治療),歌詞裡道盡了心碎。這對叱吒風雲的藝術家CP在熱戀之時曾合作主演過影像作品《繪畫抑制9》《Drawing Restraint 9》,比約克也擔任影片的配樂。
2015年3月,比約克把目光投向了自我,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個展「比約克」,全面回顧比約克的音樂創作歷程,並展出了比約克特別為此次展覽創作的視頻與音樂作品《黑暗湖泊》(Black Lake),這件作品被認為是她對情侶關係崩塌的詠嘆。
▲ 馬修·巴尼、比約克合作作品《繪畫抑制9》(Drawing Restraint 9)
▲ 比約克,《黑暗湖泊》
遺憾的是,如同阿布拉莫維奇與烏雷的戀情一樣,這一對在生活與藝術創作中互相影響的藝術家同樣沒有獲得好聚好散的結局。2015年初,於比約克在MoMA舉辦了一場批評聲鋪天蓋地的回顧展,第八張專輯《毀滅再生》發行之時,馬修·巴尼一紙訴狀將比約克告上法庭,要求爭奪女兒撫養權。
也許,「半人半羊」的馬修·巴尼早已通過其山羊的面孔預示他人:這是一個充滿情與欲的藝術家。
影片共分三幕:(部分文字與圖片來源於網絡)
(鳳凰藝術 綜合報導 責編 dbk)
▲ 「從繪畫到動畫」
▲ 開始之前,結束之後II
▲破冰·時代——中國當代漆畫展
▲ 2016《北京藝術畢業季》創意·創業藝術展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鳳凰藝術」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如需獲得合作授權,請聯繫:xiaog@phoenixtv.com.cn。獲得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鳳凰藝術」。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