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發布系外類地行星藝術圖:有液態水、溫度大小跟地球相當

2020-12-23 快科技

對於不少天文學家來說,大家都在忙著尋找第二個地球,這項工作繁瑣且艱巨。

據美國媒體報導稱,美國宇航局(NASA)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尋找可能適合居住的類地系外行星,現在他們公布了其中一顆這樣的系外行星是Kepler-1649c,它圍繞著紅矮星 Kepler-1649運行,其距離我們的星球約300光年。

NASA根據所了解到的關於系外行星的一些情況,公布了Kepler-1649c的藝術渲染圖,而這個圖像是一個以潛在景觀及其紅矮星為特色的概念圖。

這顆系外行星位於這顆恆星的宜居區內,所以這顆行星上的水是液態的--當然,假設系外行星上有水的話。這顆系外行星恰好是克卜勒任務所發現的最接近地球的行星,至少在溫度和大小上是最接近地球的。

概念圖顯示的地貌與地球上的山區非常相似,沒有植物,但有大片的雲層。不過,目前尚不清楚這顆系外行星實際是否真的像這樣。

相關焦點

  • 類地行星+溫度適中+存在液態水,「翻版太陽系」上有生命嗎?
    水是生命之源。沒錯,科學家一直在尋找存在水的系外行星。然而,在Trappist-1星系行星尋找外星生命的夢想又雙叒叕化為了泡影,竟然是因為行星上的水太多。Trappist-1星系行星的藝術概念圖想像一下,有這樣一個的恆星系統:行星們彼此靠得很近,站在其中任何一顆星球上,你都能看到比月亮還大的其它星球;同時,行星們還被潮汐鎖住,永遠以同一面朝向母星——它們的一側處於永久性白晝或者黑夜之中
  • 系外類地行星光譜中首次發現水分子
    有史以來第一次,天文學家在系外巖石行星的大氣層中發現了水蒸氣。有趣的是,這顆行星位於其恆星所謂的宜居帶中,讓它成為銀河系中最有希望找到地外生命跡象的地方之一。由克卜勒太空天文臺發現的K2-18b行星位於110光年之外。初步掃描表明,這顆系外行星是一顆超級地球,也就是說,它是一顆比地球大的巖石行星,而且具有大氣層。
  • NASA發現7顆類地行星
    具體來看,在已經發現的7顆類地行星中,有3顆位於宜居帶。美國宇航局官員託馬斯·楚比興:有三顆行星,都位於這個星系的宜居帶。它們的地表可能都有液態水。事實上只要大氣環境適宜,這七顆行星上都可能有水。據報導,7顆類地行星所圍繞的「特拉皮斯特1號」矮星是一顆恆星。該恆星的質量僅為太陽的8%,能量輸出僅為太陽的0.5%。由於這顆恆星又小又冷,這就讓環繞它的7顆行星相當溫和,可能蘊藏液態水,甚至生命體。「特拉皮斯特1號」距離地球40光年,體積大約是太陽的1/8,溫度比太陽低很多。
  • NASA發布克卜勒星表:行星大小很有講究!
    ,一批共計219個新的系外行星候選目標,其中有10個接近地球大小並運行在各自的「宜居帶」內。,囊括了這臺望遠鏡最早的4年觀測數據,包含了4034個系外行星候選目標,其中2335個獲得確認的系外行星,而宜居帶內類地行星則有大約50個,其中超過30個得到了驗證。
  • 行星獵手克卜勒·成功和遺憾
    來源:NASA[1]克卜勒探測器告訴我們,系外行星是普遍存在的,類地大小的行星也是普遍存在的;克卜勒探測器也告訴我們,行星系統可以有多麼豐富多彩,傳統的行星形成理論可能亟需修改——我們以為是典型的太陽系,只不過是其中一種情況罷了。
  • 宇宙中潛在的可居住類地行星有多少?哪個才是地球的完美複製品?
    雖然,這些系外行星的確在某個方面跟我們的地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它們的母恆星大多都是更暗、更小且表面溫度只有2000K左右的紅矮星,而非太陽這樣表面溫度大約可達到5700K、絕對星等4.8的普通恆星(黃色G2型矮星)。
  • 最像地球的系外行星究竟是什麼樣子?-地球,系外,行星,Kepler-186f...
    所謂系外行星是指圍繞其他恆星(而不是太陽)運行的行星,而宜居帶則是指恆星周圍距離適中的位置,在這樣的距離範圍內行星的溫度能保持在適當的範圍內,從而允許水以液態的形式存在於其地表。此次發現的這顆系外行星編號克卜勒-186f(Kepler-186f),這一發現證實了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存在於其他恆星周圍的宜居帶之中。儘管此前便已經在其他恆星周圍的宜居帶中發現了系外行星,但它們的大小都至少要比地球大出40%以上,並且要想了解它們的組成物質也將充滿挑戰。
  • NASA發現第一個地球大小的世界,有可能存在液態水
    現在,好消息來了,TOI 700d是最新加入地球大小行星精英行列的行星,也是美國宇航局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發現的第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最令人欣慰的是,它可能含有液態水,這無疑給我們尋找外星生命帶來希望。TESS每次對大範圍的天空進行27天的監測,就會跟蹤數千顆恆星的亮度變化。
  • 在美國宇航局克卜勒早期數據中發現隱藏有地球大小的宜居帶行星
    該藝術家的概念表明了系外行星克卜勒1649c的表面可能是什麼樣。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數據中,這顆行星的大小和溫度最接近地球。圖片來源:NASA / Ames研究中心/ Daniel Rutter一支跨大西洋的科學家小組利用來自美國宇航局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重新分析數據,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在其恆星可居住區域內運行,該區域位於恆星周圍,巖石行星可以在其中支撐液態水。科學家在查看克卜勒的舊觀測結果時發現了這個名為Kepler-1649c的行星,該機構於2018年退役。
  • NASA發現首顆地球大小宜居行星 離地球「僅」100光年
    NASA發現首顆地球大小宜居行星 離地球「僅」100光年  黃琨 • 2020-01-07 18:02:56 來源:前瞻網
  • 或許可以成為人類生存之地的9個類地行星
    今天,傑瑞就將為你介紹,或許可以成為人類生存之地的9個類地行星。2014年,科學家們宣布發現了克卜勒186f,這是在其恆星的宜居帶發現的第一顆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克卜勒186f的大氣層可能會使表面的水保持液態,這是我們所知道的地球上必不可少的生命。由於克卜勒186f繞著比太陽很冷的恆星運行,因此這顆星球要比地球上要冷得多。測量表明,克卜勒186f比地球大11%,儘管無法在不知道其成分的情況下精確確定系外行星的重力。
  • 20光年內的類地行星
    因此,科學家們能夠更好地預估潛在的宜居行星的數量。像我們的太陽這樣的恆星是很受歡迎的研究目標,這類恆星被稱為G型黃矮星。最近,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由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領導)將現已退役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和歐洲航天局(ESA)蓋亞天文臺的數據結合在一起,這揭示了我們宇宙中一半的類太陽恆星可能擁有巖石性的、潛在的宜居行星,其中最接近的可能就在我們的不遠處!
  • 1400光年外的行星克卜勒452b,為何被稱為地球的「表兄弟」?
    科學家們在判定系外行星是否宜居,其標準無外乎以地球為參照,通過觀測到的行星相關參數與地球對應的指標進行對比,如果相似度較高,則被判定為宜居行星。這裡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核心參數必須要加以考慮,比如:處於宜居帶以內。
  • 天文學家觀測到一個年輕的恆星系統,發現的類地行星像原始地球?
    目前TYC 8998-760-1正處於恆星演化的早期階段,產生的亮度還沒有達到普通恆星的水平,不過在恆星周圍發現了多顆行星,其中在恆星的宜居帶上大約有四顆行星,其中兩顆最明亮的是氣態巨行星,而另兩顆較為暗淡的是巖石行星,其餘幾顆都太靠近恆星而不屬於生命宜居行星,近些年天文觀測已經發現了許多類地行星,但這些類地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還缺少相應的設備,不過理論上都屬於人類能居住的行星
  • 地球是唯一的嗎?僅銀河系就有約60億顆類地球行星
    #要被視為類似地球的行星,行星必須是巖石,大致地球大小且繞太陽運行(G型)的恆星。它也必須在恆星的可居住區域內軌道運行-距恆星的距離範圍,在該距離範圍內,巖石行星可以在其表面上容納液態水,並可能存在生命。
  • 美國宇航局在克卜勒早期數據中發現的地球大小、可居住區行星
    雖然它所環繞的恆星比我們的太陽小得多,但它獲得的陽光卻只有地球的75%一隊橫跨大西洋的科學家,利用美國宇航局克卜勒太空望遠鏡重新分析的數據,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在其恆星的可居住區內運行,該區域圍繞著一顆恆星,在那裡巖石行星可以支持液態水。這顆行星被稱為克卜勒-1649c,是科學家在查閱克卜勒望遠鏡的舊觀測資料時發現的。
  • K2-18b行星被發現有水汽存在,溫度適宜有液態水,或能存在生命
    但是,要尋找一顆適合生命存在的星球並不容易,人類目前在系外發現了數千顆行星,但能夠被人類作為「家園」的還沒有存在,不過,也不乏一些條件相對優越的星球,例如,比鄰星b行星、克卜勒-452b星球,這些都是和地球十分相似的星球,很有可能會存在生命,尤其是比鄰星b星球,這顆星球距離地球較近,且圍繞著一顆紅矮星運轉,溫度相對適宜,所以,在這顆星球上不排除有大氣層以及液態水存在
  • 10.73光年外就有一顆
    今天我們的旅行飛船到達了距離太陽系10.73光年外的拉開耶行星系。這個星系依然是一顆紅矮星在主宰著一切,並由10顆大小不等的行星共同組成。 行星一是一顆典型的金屬星球,整體呈現灰色。它的重力跟地球幾乎相當,這裡的大氣層相對地球比較稀薄,壓力只有0.321atm,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
  • 如果人類沒了地球,我們還能去哪?這些「類地行星」或成第二家園
    你是否有過這樣一個設想,假如電影中地球被毀滅的場景真的發生在現實中,失去家園的人類將何去何從呢?其實,人類對太陽系外星體的探究從未停下腳步,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許多可能適宜人類居住的類地行星。接下來,和我一起穿越宇宙,來看看這些我們未來可能居住的家園吧。
  • 天文學家估計:銀河系中存在60億顆類地行星
    所謂類地行星,指的是由巖石組成的、與地球大小相近且圍繞著類太陽恆星或G型恆星公轉的行星。此外,它還必須處於該恆星周圍的宜居帶內,與恆星保持合適的距離以保證星球上留得住液態水。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迄今為止所探測到的系外行星,大多數都是像海王星大小,且遠離宜居帶的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