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歷經了5位皇帝,目睹了唐的多舛命運,心有理想卻無法實現

2020-12-21 玲瓏文史

韓愈,字退之,因韓氏祖先世居昌黎,所以他也自稱「昌黎人」;他晚年曾擔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他死後諡號「文」,也有人稱其為「韓文公」;宋神宗追封他為「昌黎伯」,因此世人稱其「韓昌黎」。

他由兄嫂撫養長大,雖環境艱苦,但志氣不滅

韓愈生活在「安史之亂」被平定後的中唐時期。他出生未滿兩個月,母親便去世,幸有乳母李氏照料;三歲時,父親韓仲卿因病去世,因而受大哥韓會與嫂嫂鄭氏的撫育。

韓愈七歲時,隨大哥遷徙至京師,大哥開始教他識字讀書。韓會除了文章、德行傑出,也是唐代古文運動的早期推手。

大曆十二年,韓會因宰相元載的牽連,被貶至韶州,一家人餐風露宿、風塵僕僕地赴任韶州。兩年後,韓會因鬱鬱寡歡,而病逝於任上。嫂嫂考慮到中原動亂,所以帶領一家人避難於宣城。

韓愈在宣城五年,由鄭氏撫養成人。他認真向學,並立志要寫作古文、發揚儒家道統;他七歲開始讀書,十三歲能寫文章,自言「前古之興亡,未嘗不經於心;當世之得失,未嘗不留於意也。」

韓愈雕像

韓愈雖然自幼父母雙亡,由兄嫂撫養長大,但艱苦的環境並未打倒其志氣;他自我鞭策,刻苦自勵,新舊唐書對此皆有評價。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學儒,不俟獎勵。」——《舊唐書》「愈生三歲而孤……自知讀書,日記數千百言,比長,盡能通六經、百家學。」——《新唐書》

他仕途坎坷,多次應試不中;他上書自薦,亦杳無音訊

貞元二年,十九歲的韓愈赴長安應試,結果三試不中,期間還因生活困頓,求助於馬燧。六年後,韓愈得到當時任朝廷右補闕兼皇太子侍讀梁肅的提攜,終於在第四次考試中,以第十三名進士登科。

韓愈終於取得入仕的資格,但他的仕途坎坷,應吏部試,又三次不中。期間他曾三次上書宰相,希望獲得薦舉,但皆杳無音訊。

在長安這幾年中,韓愈雖然仕途之路不順,但卻結交了許多朋友,如同榜登第的孟郊、薛公達、崔立之等人。其中,他更與孟郊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貞元十八年,韓愈正式就任正七品上國子監四門館博士。此時,他一方面提倡古文,另一方面舉薦有才之士。

不過,坎坷的仕途之路,卻讓韓愈十分矛盾——他究竟是「鳴國家之盛」,還是「自鳴其不幸」?

韓愈畫像

他既不肯「貶其道」,以迎合世俗;又不肯「毀其道」,以盲從邪說

韓愈在朝為監察御史、職方員外郎、中書舍人的時候,前後被貶之原因,大都是因他「操行堅正,鯁言無所忌」。

這種既不肯「貶其道」以迎合世俗,又不肯「毀其道」以盲從邪說之心態,確實讓他遭受了許多不平的待遇,但卻也是他最為後人敬佩之處。

韓愈任監察御史時,曾向皇帝告京兆尹李實一狀。

當時關中大旱,庶民貧困不已、怨聲載道;深受德宗恩寵的京兆尹李實,卻為諂媚皇帝,照樣橫徵暴斂;朝中百官為保富貴,對此視而不見。

韓愈自然知道自己提出糾舉的後果。在仔細考量下,他上了《御史臺上論天旱人飢狀》。

其文中提到,皇上對犯罪之人尚能有憐憫之心,對無辜之老百姓豈能見死不救?故韓愈要求皇上減免百姓租稅,以得民心。

然而,韓愈卻因此得罪李實,遂被貶到千裡之外的陽山當縣令。

唐德宗劇照

「陽山之貶」,澆熄了他的雄心壯志

有關流貶的命令,根據《唐會要》之記載,應當是「日馳十驛以上赴任」。在唐代,三十裡為一驛,若以此來看,韓愈每天至少須行三百裡。

韓愈貶赴陽山時的情況,亦可由其詩中得知:

這對於韓愈來說,無疑是莫大的羞辱;其家眷妻兒,也跟著受累。可以說,「陽山之貶」澆熄了韓愈的雄心壯志。

從韓愈由陽山赴江陵途中所寫的《嶽陽樓別竇司直》中,我們可以清晰地見到韓愈之「轉變」:

對韓愈而言,被貶陽山的打擊頗大。詩中所言「觸事得讒謗」,實屬無妄之災,詩末還提及「誓耕十畝田,不取萬乘相」,亦可看出韓愈心境的轉變。

韓愈心中不平,且生活艱辛,他曾在《送區冊序》中發起了牢騷。從「陽山,天下之窮處也」可見韓愈並不喜歡陽山的環境,而從「皆鳥言夷面,始至言語不通」可見他與當地人言語溝通困難,在生活上十分不便。

不過,韓愈一直都在做他認為該做之事。他在陽山深受當地百姓愛戴,人們甚至以「韓」字為兒取名。

就在這一年,與韓愈一同長大、感情甚篤的侄子韓老成去世了。韓愈寫下《祭十二郎文》。這篇祭文,文中一字一淚,讀之令人鼻酸、心碎。

伴君如伴虎,他雖獲大赦,卻再次惹來殺身之禍

貞元二十一年,唐德宗去世,唐順宗即位,韓愈因大赦而離開陽山。不久,朝廷政局變動,唐憲宗繼位,韓愈被召回長安,暫代權知國子博士。

之後,韓愈與宰相鄭絪結識。鄭絪欣賞他的才華,有意攬他為翰林學士。消息一傳出,流言蜚語滿天飛,結果就如韓愈所說:「薄命不幸,動遭讒謗,進寸退尺,卒無所成。」

可見,韓愈的仕途之路十分坎坷,其所言所行均遭人讒謗,最後不得不請求外調東都洛陽。

韓愈雕像

韓愈不僅是文人,也是武將。他在元和十二年,受宰相裴度賞識,從其出徵;他在軍事上運籌帷幄,且一舉得勝,凱旋迴朝,因功被拔擢為刑部侍郎。

所以說,在元和初期,韓愈是唐憲宗的得力助手,兩人關係良好。

但是,好景不長,在元和十四年正月,韓愈因直諫惹來殺身之禍。

唐憲宗命宦官杜英奇帶三十名宮人,持香花將佛骨迎入宮中供養三日,再送還佛寺。王公士庶投其所好,競相奔走膜拜;舉國狂歡,甚至有百姓「燒指」又「灼背」。

韓愈反對唐憲宗迎佛骨,於是作《論佛骨表》。表中措辭嚴厲,直言不諱,出言亢直,氣勢磅礴,早已舍一己之利害,置生死於度外。

韓愈言明「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後三度捨身施佛……其後竟為侯景所逼,餓死臺城,國亦尋滅……佛不足事,亦可知矣」,又批評唐憲宗「口不言先王之王法,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義、父子之情」,更說佛骨乃是「枯朽之骨,兇穢之餘」——東漢奉佛以後,各個朝代壽命皆不長。

《琅琊榜》「梁帝」原型——梁武帝

此表一出,唐憲宗聞之震怒,但卻「無可置對」。因此,唐憲宗打算用極刑誅殺韓愈。

唐憲宗剛出任時,為政虛心求諫,但隨著藩鎮平定、天下太平,他日漸志驕意滿。尤其是平定淮西之後,他不但追求奢華,且變得更加獨斷。

結果,韓愈得裴度、崔群力救,才得以倖存,解除一場危機,最後被貶為潮州刺史。

他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

此時,韓愈已經五十二歲了。面對這次貶謫,他已是絕望到底。

然而,最糟的卻不僅如此。韓愈原本想單身赴任,讓家人留在京師,但有司以罪人之家不可留在京師為由,將其全家遣逐至潮州。

當時,韓愈的四女兒韓挐重病在床,仍被迫在風雪交加的天氣中上路,最後因路途的顛簸而病死在途中。韓愈只能草草將其埋葬在道路邊山腳下的荒郊野外,他在《祭女挐子文》中說道:

韓愈經歷了幼女的夭折,又非常不適應潮州當地的環境,加上自己的身體每況愈下,所以他冷靜地反思了自己;他的好友柳宗元貶謫到柳州時,他也曾寫詩為柳宗元加油鼓勁,期許柳宗元能用「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去面對逆境。

到了長慶年間,韓愈的身體狀況大不如前,其詩中表現出較多的感謝,且語氣相當委婉,也許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

例如他曾訓示自己的兒子要以儒家之道作為依歸;他也曾感謝裴度的提拔,勸裴度適時而退,學學範蠡的精神。

韓愈到潮州以後,探詢民間疾苦,廢除奴隸買賣。他不僅解除了民患,還改善了百姓的窮苦生活,並把文化的種子埋在潮州。他辦鄉校、興教化,潮州人感念他的德政,遂建韓文公廟供奉祭祀,一時香火鼎盛。

可見,韓愈無論去何處,都留下不少治績,深受百姓愛戴。

潮州韓愈紀念館

結語

唐穆宗長慶四年,韓愈於五十七歲時病卒。他一生歷經了代宗、德宗、順宗、憲宗與穆宗五朝,切身體會並目睹了唐朝中後期的多舛命運。

這一時期,唐朝國力由盛轉衰,經濟、政治方面危機四伏,韓愈徒有理想抱負,卻無法實現。

韓愈終其一生,以繼承與捍衛儒學正統為己任。他重情重義,忠言直諫,不隨波逐流,不苟合時勢;他忠君愛國,面對國家危難,總是不計利害得失,奮勇而出。

韓愈留給後人的,不僅是詩歌散文的成就,還有他那努力不懈、永不放棄的精神。

相關焦點

  • 「天涯歌女」周旋:命運多舛歷經4段感情,誰知她內心有多孤寂?
    如果按照這種人生軌跡發展下去,這個原來姓蘇名璞的女孩子,不僅會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而且將來也必然是一個有智慧的新女性。可是在她3周歲的時候,命運卻和她開了一個大玩笑。終日以吸食鴉片維繫生命的菸鬼舅舅,為了搞到抽大煙的錢趁家人不注意,將蘇璞拐賣到了金壇縣一戶姓王的人家。
  • 韓愈:我曾經六次落榜……
    韓愈幼年讀書非常刻苦,日記千言,加之天資聰穎,尚未弱冠便名揚一方了。公元787年,二十歲的韓愈取得了鄉貢的資格,然後離開宣城,只身前往長安應試。如果命運是公平的,那麼韓愈在人生的前二十年已經經歷了那麼多劫難,接下來,該是一帆風順了吧?然而命運卻冷冷一笑,哼,他的失意才剛剛開始。
  • 《天道》「命運多舛,痴迷淡然」是什麼意思?
    《天道》「命運多舛,痴迷淡然」是什麼意思?命運是否可塑造,我們無法言說,但是強者恆強,弱者卑躬屈膝,命運本身毫無屬性,我們在一路走來,不斷地賦予意義,所以命運才有滋有味,五光十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責任,無論是販夫走卒還是達官顯貴,毫無疑問,都用自己的方式給社會注入一絲屬於自己的力量。命運多舛,所有人都無法避免的事情,只有多舛的命運才可以讓我們深刻認識到人生的真諦,時間太短,剎那過後。
  • 蒙山大佛可謂命運多舛,被湮沒了600多年,才得以重見天日
    蒙山大佛是極為罕見的開鑿於南北朝的大佛,歷史上,蒙山大佛可謂命運多舛,被湮沒了600多年才重見天日。可以肯定的是,蒙山大佛開鑿於北齊天保年間,只是開鑿時間頗有爭議。《永樂大典》中《太原志.太原縣》的記載蒙山大佛開鑿於北齊天保二年(559年),而明嘉靖版《太原縣誌》、明成化版《山西通志》則記載蒙山大佛開鑿在開化寺建寺之後,即先有開化寺後才有蒙山大佛,大佛開鑿時間與寺院建設時間不同時。
  • 韓愈的A面和B面(下)
    韓園內有韓文公祠  人紅是非多  韓愈確曾三次向宰相求官,但事出有因。  他是孤兒,沒後臺,沒錢,唯有滿腹才華、一腔抱負。在唐代,考進士走仕途幾乎是讀書人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韓愈考中了進士,但因為沒門路、沒人脈,他多次參加選官考試,上頭總讓他再等等。  積蓄花光了,還不能「上崗」,他能不著急嗎?於是他毛遂自薦,直接給宰相寫信求職。  然而宰相沒有搭理他。直到第四次參加選官考試,韓愈才捧上了鐵飯碗。
  • 命運多舛的滕麗名,和魏駿傑相戀9年被拋棄,懷孕後風光嫁入豪門
    提到香港TVB的女明星,人們的第一反應,除了長得漂亮以外,想必還有「命運多舛」四個字吧。確實,很多香港女星的家庭環境、演藝經歷及感情經歷,都是非常坎坷的,比如滕麗名。01滕麗名在進入娛樂圈之前,曾經有過當警察通訊員的經歷,可能很多人都不敢相信吧,畢竟她看起來,也只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女孩子。但或許從她當警察通訊員的時候開始,她的人生就註定了不會平凡。19歲的滕麗名,通過參加唱歌比賽,正式進入娛樂圈,當時和她一起比賽的選手中,還有我們熟悉的陳奕迅、楊千嬅等人。雖然當時她的名氣不是很理想,但她卻獲得了進入藝員培訓班旁聽的機會。
  • 德雲社八個隊七位隊長走紅,孔雲龍還有機會:命運多舛,未來可期
    文章《德雲社八個隊七位隊長走紅,孔雲龍還有機會:命運多舛,未來可期》為梵音茶語原創,抄襲必究!文/梵音茶語德雲社的演出隊一共有八支,當然也有人說是九支因為還有青年隊,但是青年隊屬於後備演出隊伍。德雲二隊已經歷經了好幾任的隊長,孫越是曾經的德雲二隊隊長,他的捧哏技巧很優秀,能夠在舞臺上連續翻幾個「包袱」,跟嶽雲鵬成功後已經卸任。而後就是曾經的大師兄閆雲達,但是如今他已經還字退社,接替他隊長職務的是李鶴東。李鶴東是德雲社有名的「忠臣孝子」之一,跟師爺謝金一起獲得了相聲類綜藝比賽的全國亞軍,發展已經有上升趨勢。
  • 儘管命運多舛,卻無法被打倒的娛樂圈男神
    如果要盤點中外影視圈男神,基努裡維斯絕對是不能被遺漏的一位,有著多國混血血統的他,相貌英氣逼人,
  • 命運多舛的景陵,在慈禧年間起了一場「無名火」,預示了清朝的結局
    景陵是清朝康熙皇帝的陵寢,康熙被稱為"千古一帝",他的"萬年吉地"自然備受關注;但是人們關注它的原因,還有一點:景陵多次遭到劫難,命運多舛;尤其是慈禧年間一場無名大火,幾乎毀掉了這座園陵;大火的原因是什麼?
  • 詩壇知己:柳宗元·劉禹錫·韓愈
    先是剛就職監察御史不久的韓愈,上奏了一篇《論天旱人飢狀》,被貶為了連州陽山縣令。而後柳宗元與劉禹錫又因為「永貞革新」失敗,雙雙一貶再貶。唐憲宗元和十年,也就是公元815年,二人應召回京,卻再次被貶去遠離朝廷的柳州和連州。他們一同出京赴任,在衡陽分路時,柳宗元寫下了三首感人肺腑的詩歌贈給劉禹錫,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其中的第二首《重別夢得》。
  • 韓愈晚年結識一高僧後,真的信佛了嗎,韓愈:我一成不變!
    元和十四年(819年),如果韓愈沒有上書勸阻唐憲宗李純奉迎佛祖舍利子的話,君臣二人的關係仍然會非常融洽。因為兩年前朝廷收復淮西時,韓愈作為宰相裴度的隨軍高參,功勞也不小。然而,韓愈就是韓愈,一生都在捍衛儒家先賢的大道,不遺餘力。我們知道,韓愈一向大力排斥佛家道家的學說。
  • 唐宋八大家之韓愈:我註定是個大咖
    時間很快來到元和十四年,這一年,盡人皆知的事情發生了,韓愈直懟唐憲宗,「懟王」誕生了。唐憲宗在位十五年,被稱為「元和中興」,政治清明,上下齊心,韓愈便是趕上了這個好時候。此間,歷任宰相像李絳、崔群、裴度、武元衡都政治正確、工作出色,尤其重要的是他們大都和韓愈是老同學,要知道韓愈可是考過八次試的人,同學多一點也不稀奇。
  • 「小品女王」趙麗蓉:命運多舛的人生,為什麼「騙」了觀眾20多年
    」了觀眾20多年4、5歲的她,就已經在戲臺子的側幕看戲,這也成就了她後來,一有小孩上臺的劇目,都讓她來出演,就因為她的參與,更是讓每場劇目,都贏得了不少的掌聲,和很大的反響。」了觀眾20多年04.事業如日中天,命運卻是多舛在臺上的她,混得風生水起的,蒸蒸日上,笑容滿面的,可她臺下的日子,卻是命運多舛。
  • 心中有蓮,步步生花;時運不濟,命運多舛
    當走完長度相等的一段路的時候,走路快的人雙腳交換的次數就多,走路慢的人雙腳交換的次數就少。因此針對這種現象,聰明的人們又發明了「頻」字來表示連續多次出現的現象。俗話說:逢橋須下馬,有路莫登舟。可見,人們對於水的畏懼還是很強烈的。如果是清澈見底的淺溪,可以直接蹚過去了。如果是深不見底的大河,就會在河邊踱步,通過思考來決定是否徒步渡河。
  • 「命運多舛,痴迷淡然」是什麼意思?
    「命運多舛,痴迷淡然」趙雷也同樣在訴說著自己,即使命運在坎坷,我也會淡然的去面對這一切,永遠不會放棄自己人生的目標與方向。這句話因為《阿刁》這首歌被大家所熟知,也同樣因為張韶涵,這首歌也再一次被提起。命運多舛痴迷淡然揮別了青春數不盡的車站甘於平凡卻不甘於平凡的腐爛你是阿刁你是自由的鳥張韶涵人生在經歷了一系列的變故之後,她抗住了壓力,又堅強的再一次站在了舞臺上面。這首歌就像她自身的故事一樣。即使命運再坎坷我還是堅強的回來了很好!
  • 韓愈:不虛南謫八千裡,贏得江山都姓韓
    01朝奏夕貶 命運多舛「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韓愈早晨剛把一封諫書上奏給皇帝,晚上就被貶官到路途遙遠的潮州,朝奏夕貶,算得上最神速的貶謫了吧。他倉促收拾下就開始上路,走到藍關時,侄兒韓湘趕來送行。此時,陰雲壓頭,籠罩秦嶺,回首遙望,家又在哪裡?大雪紛飛,雪擁藍關,連馬兒也踟躕不前了。
  • 雍正王朝:皇十三子胤祥——甘於命運多舛,卻不甘於青春的腐爛
    聽著《阿刁》的歌詞,細細想來,皇十三子胤祥不就是這個甘於平凡卻不甘於青春的腐爛;命運多舛,卻也一定要成為有稜角、有鋒芒的自由鳥嗎!2001年出道的張韶涵,很幸運的在2003年便因為《海豚灣戀人》而迅速火遍了半邊天,筆者現在還能想起當時對於那個靈透、乖巧的「小瓶蓋」近乎瘋狂的喜歡。
  • 史上女狀元第一人,貌美如花卻命運多舛,官居丞相淪為玩物
    科舉制度只允許男兒參考,女性沒有參考資格,多少有才能的女性就此泯沒。但是史上有女狀元第一人,她貌美如花,可是命運多舛,官居丞相最後卻淪為玩物。在太平天國時期,洪秀全也沿襲了科舉制度,他認為男女平等,於是開創女科,從此歷史上便有女狀元第一人——傅善祥。傅善祥不僅長相十分貌美,也是才華橫溢的奇女子。
  • 千古文章四大家,唐宋八大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韓愈
    可命運就是這樣,在韓愈26歲之際,在宣武節度使董晉府中謀得了推官(負責勾獄訟之事),與此同時還擔任了指導張籍、李翱文學創作的工作,之後韓愈又任協律郎(掌管音律),不甘寂寞的韓愈並沒有止步不前,他利用自己業餘時間,苦讀專研,又參加了吏部的銓試,第四次,韓愈終於登榜。
  • 韓愈傳略
    這樣,在貞元十九年底的嚴冬季節,韓愈走上南貶的漫漫長途。赴嶺南,要出武關,下襄漢,過洞庭,溯湘江而上,歷經山路崎嶇、江河風濤之險。和他同行的有同時被流貶的友人張署。次年春,方抵達貶所連州陽山。韓愈描寫這裡的情況說: 陽山,天下之窮處也。陸有丘陵之險,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橫波之石廉利侔劍戟。舟上下失勢,破碎淪溺者往往有之。縣郭無居民,官無丞、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