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不虛南謫八千裡,贏得江山都姓韓

2020-12-21 唐詩宋詞天地

作者:彎彎

韓愈的人生,與潮州有著不解之緣。

說起他,潮州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雖然他治理潮州的時間並不長,可潮州人卻以一切方式表達對他的思念和紀念。

韓愈的潮州之行,是他人生的貶謫之旅、苦難之旅,可對潮州人民而言,卻是一件幸事,一種福分。

他最終也在潮州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01朝奏夕貶 命運多舛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說這句話的人就是韓愈,他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韓愈言其心志,也吐露了天下所有讀書人的心聲。

他步入仕途的路,走得比誰都艱難。從前期的科舉考試,到後期的博學宏詞科,韓愈屢次落榜,經受一次次的失意和打擊。

長安求仕,蹉跎十年,抑鬱不得志。他明明是千裡馬,奈何遲遲遇不到賞識他的伯樂。

可他從未認命,永不服輸,一心只想入仕救國。最終,他憑一己之力,促進了古文改革運動,一掃頹唐氣息。

韓愈大半生仕宦坎坷,五十歲才因參與平淮有功而擢升刑部侍郎。

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唐憲宗派使者將鳳翔府法門寺的佛骨迎入宮廷供奉,一時間,長安上下掀起信佛狂潮,官民無不敬香膜拜。

以復興儒家文化為己任的韓愈,不顧個人安危,毅然上書《論佛骨表》。

他建議「付之有司,投諸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後代之惑」,言辭足夠激烈,觀點犀利至極。

憲宗看後,龍顏大怒,要將他處以極刑,後經裴度等人多方求情,最後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責求即日上道。

宋朝有一位詩人徐鈞,他曾為韓愈寫了一首詩,很好地評價韓愈這個人和這件事:「排斥異端尊孔孟,推原人性勝荀楊。平生膽氣尤奇偉,何止文章日月光。

韓愈早晨剛把一封諫書上奏給皇帝,晚上就被貶官到路途遙遠的潮州,朝奏夕貶,算得上最神速的貶謫了吧。

他倉促收拾下就開始上路,走到藍關時,侄兒韓湘趕來送行。

此時,陰雲壓頭,籠罩秦嶺,回首遙望,家又在哪裡?大雪紛飛,雪擁藍關,連馬兒也踟躕不前了。他寫下這首《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一朝被貶,回望長安的那一刻,請問他該如何去悲嘆這多舛的命運。

一切是那麼猝不及防,可痛斥佛骨,他絕無怨悔。

他想為帝王除去禍患,怎麼還會顧惜自己時日不多的殘生餘年呢。

潮州距離長安八千裡之遙,唐時還是個蠻荒之地。

他叮囑侄兒,恐怕此去兇多吉少,再活著回來的希望很渺茫了。

倘許這一別成為永別,到時記得在潮州瘴氣瀰漫的江流邊把他的屍骨收斂吧。

時運不齊,命途多舛。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在《滕王閣序》裡的句子,用來形容韓愈是這般貼切。

韓愈就是這樣一個義憤填膺的人,縱然出身孤寒,卻一身膽氣,縱然屢遭磨難,依然敢為人先。

02女兒喪命 百年慚痛

不知是政敵伺機報復,還是有司落井下石,這次貶謫,韓愈的家人深受牽連。

有司衙門以他們是罪臣家屬,不讓他們逗留京師,責他們也速速上路。韓愈在後來寫文說:「愈既行,有司以罪人家不可留京師,迫遣之。」

正值隆冬,天寒地凍,一家老幼,受盡顛沛流離之苦。當時,韓愈十二歲的女兒生病在床,這一路顛簸勞頓,風餐露宿,又得不到治療和照顧,在途中就病死了。

到潮州的路,韓愈一下子走了近一百天,這一程跋山涉水,落寞至極。

因通訊不便,他抵達潮州後,才得知小女病逝的消息,禁不住掩袂淚下,痛心疾首。

韓愈給唐憲宗上了一封言辭懇切的奏章,奏章中訴說了他一路的艱辛,潮州地域環境的兇險。

憲宗也有悔意,認為對韓愈的處分太重了,想重新啟用。

就這樣,韓愈任潮州刺史僅僅八個月,就被改授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刺史。

元和十五年(820年),江山已經易主,唐穆宗下詔調任韓愈為國子祭酒。

返京途中,原本興高採烈的他卻忽然情緒低落,原因是他經過了去年埋葬女兒的層峰驛附近。

他看著那一方矮矮的墳冢,睹景思人,內心湧動著悲痛和內疚。

灑淚憑弔之餘,他寫了一首詩《去歲自刑部侍郎以罪貶潮州刺史,乘驛赴任,其後家亦譴逐,小女道死,殯之層峰驛旁山下,蒙恩還朝過其墓留題驛梁》:

數條藤束木皮棺, 草殯荒山白骨寒。

驚恐入心身已病, 扶舁沿路眾知難。

繞墳不暇號三匝, 設祭惟聞飯一盤。

致汝無辜由我罪, 百年慚痛淚闌幹。

標題長達四十七字,將韓愈這兩年的傷痛經歷都包含進去了。

女兒死後草草殯葬,屍骨在這荒山野嶺之中與山魈為伴,聽山風悲鳴,成為無人祭祀的孤墳。

身為人父,不能保全心愛的女兒,反倒因自己政治上的失利,致使年幼的她無辜受到連累,這的確是令人肝腸寸斷的傷心事。

韓愈深知,這都是他這個老父親的罪過,一時間老淚縱橫,自責萬分。

03道濟天下 福惠萬家

韓愈曾三下嶺南,少年時就跟隨兄嫂南下過。做官後,又兩次被貶廣東,一次是貞元十九年(803年)被貶為陽山縣令,一次是被貶潮州。

陽山天遠地偏,虎豹成群,癘疫肆虐。潮州民生凋敝,學廢日久,還有鱷魚侵擾百姓。

思國憂民如韓愈,縱然突遭橫禍,前途渺茫,卻廣施善政,解民之苦。即使遠居嶺南,身處僻壤,也甘願鞠躬盡瘁,為民造福。

他在潮州一上任就為老百姓辦好事,驅鱷除害、關心農桑、釋放奴婢、興學育才。其中,韓愈振興潮州教育的影響最為深遠,他曾帶頭捐出薪俸,用於辦學,還親自授課。

他靠著興辦教育、清廉為政,為這塊蠻荒之地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在潮州短短幾個月,他的政績早已造福一方,惠及後世。

至宋代時,潮州已成為人文鼎盛、重禮崇儒的「海濱鄒魯」。

他的精神和氣質,伴著歲月的迴響,就像江流中那起伏的浪濤,在那片土地上日夜澎湃。

滔滔韓江,奔流不息,韓江之上有湘橋,韓江之畔有韓山、韓堤,潮州人民還修建了韓文公祠,昌黎路上還有昌黎路小學。

正是韓愈懷著一心為民的初衷,腳踏實地務實進取,才讓潮州人民感念他,也讓那裡的山山水水都跟著他改了姓。

正如趙樸初先生所言:「不虛南謫八千裡 ,贏得江山都姓韓。

作者簡介:彎彎,喜愛詩詞,痴情民國,願用厚重作紙,清淡作筆,書寫流年。

相關焦點

  • 潮州一片江山都姓「韓」,原來真的沒有誇張!
    韓愈隻身一人,倉促上路,走到藍田關口時,他的妻兒還沒有跟上來,只有他的侄孫子跟了上來,所以他寫下這首詩。韓愈治潮僅八個月,卻使潮州江山都姓「韓」,韓山、韓江、韓埔、韓渡、韓公祠等,連廣濟橋也和他的侄孫韓湘子掛上鉤稱為湘子橋。下面,我們就來盤點潮州的哪些地方是和韓愈息息相關的。【昌黎治坊】
  • 千古偉人韓文公,贏得江山皆姓韓
    你想看點有「肉頭」的不容易。若有心觀戲,孩子們最好看日戲。這日戲,演的多屬潮鄉本土的人和事,戲短、易懂、語言生動。昔時潮鄉的孩子,認識事物,有很多都是從戲裡得知的。韓愈雖有決心驅鱷,做將起來也是很不容易的,你想初到此地,人生地不熟,加上這裡的百姓,認鱷魚為「水神」,時年八節,投以牛羊三牲祭之,誰都免想把這「水神」除掉。韓愈有心除鱷,談何容易?但他既說出,就決心要做到。他以筆當槍,先造輿論,寫了一篇《祭鱷魚文》,對惡貫滿盈的鱷魚下了「討鱷令」。這祭文命守卒貼滿潮城,祭天、祭地、祭山、祭湖。文曰:「我受天子之命來此守土,你這畜生卻在此爭食民畜。
  •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夕貶潮州路八千。湘:韓愈的侄孫韓湘,字北渚,韓愈之侄,韓老成的長子,長慶三年(823年)進士,任大理丞。韓湘此時27歲,尚未登科第,遠道趕來從韓愈南遷。⑵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論佛骨表》。朝(zhāo)奏:早晨送呈奏章。九重(chóng)天:古稱天有九層,第九層最高,此指朝廷、皇帝。⑶路八千:泛指路途遙遠。八千,不是確數。⑷「欲為」二句: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殘餘的生命。
  • 唐宋八大家之韓愈:我註定是個大咖
    韓愈也晉升至刑部侍郎,這可是實權單位,司法部副部長怎麼說也是副部級幹部。所有的層面,都使得元和時期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但這時,做出偉大成績的唐憲宗也開始折騰了。就像歷代帝王一樣,都動不動要向天再借五百年,怎麼實現呢?那去鳳翔扶風縣(今寶雞市)法門寺把佛骨舍利子迎接到宮裡來供養吧。
  • 唐宋八大家韓愈,因告御狀被貶潮州,1月後狂拍皇上馬屁被人恥笑
    在潮州,幾乎隨處可見韓愈的影子,1200多年來,潮州人民一直將他作為神一樣敬仰、紀念。甚至很多潮州的百姓,都將自己的姓改成了「韓」。潮州百姓把韓愈奉若神靈,祭鱷之地叫做「韓埔」,渡口叫做「韓渡」,鱷溪叫「韓江」,對面的山叫「韓山」。八個月的潮州刺史,韓愈便使潮州的山山水水皆姓了韓,而且人多以韓為姓,街道、店鋪、學校、樹木也多以韓為名。
  • 特別策劃|假如韓愈來潮州開兩會……
    公元819年,韓愈被貶潮州,八月治潮,贏得江山為之改姓。從其留存的詩文來看,韓愈在來潮州路上以及在潮州期間,對潮州的評價並不算高。1200年過去後,潮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5月13日起,潮州正式進入兩會時間,14日,備受關注的政府工作報告出爐。
  • 韓愈——唐宋八大家,他為什麼能排第一
    》,僅待了八個月就贏得了老百姓的心,讓「一片江山盡姓韓」。生活裡,他還很會靠寫文章賺錢。韓愈當時是文壇第一大牛,軟文開價貴死人,給人家寫個墓志銘,收費動不動「馬一匹,並鞍、銜及白玉腰帶一條」。他也收現金,比如「絹五百匹」,在唐朝,這可比人家普通基層幹部一年工資還多。
  • 韓愈,一個風流的老頑童
    嶺南人熟悉的蚵、蠔、章魚、馬甲柱等,韓愈過去都沒見過,也不知道可以吃,所以,當僕役把這些東西端到他面前時,他像見了怪物似的,臉色鐵青。韓愈把見到的怪物都寫進詩裡,在《初南食貽元十八協律》中,他說:我來御魑魅,自宜味南烹, 調以鹹與酸,芼以椒與橙。
  • 韓愈不僅是一位文學大家,還是一位英勇無畏的反佛鬥士
    韓愈(768年—824年)是唐代中期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也是一位政治家。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後人還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蘇軾並稱為「千古文章四大家」。我們對韓愈都很熟悉,都讀過他許多優秀的詩文,但你們知道嗎?
  • 韓愈和宜春的邂逅相遇,多年前送友人赴宜春,13年後自己被貶此地
    哪個被叫「小韓」的就是我們熟悉的韓愈。兩位都是唐朝著名的詩人,王涯官至翰林院學士,中書侍郎。王涯帶著酒酣對韓愈抱怨道"小韓,你說我冤不冤?外甥犯事,與我何幹?那天我都沒去上朝,在家躺著,真的躺著都中槍!"
  • 從側面了解韓愈——他的家世、家族、知心好友與韓門弟子
    關於韓愈世系族譜,根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韓氏出自姬姓。」《史記·韓世家》亦記載:「韓之先與周同姓,姓姬氏。」由此可知,韓氏家族有極悠遠之歷史。 披覽各類史料,可以得知韓氏始祖是韓萬,即韓武子。而韓愈先世可追溯至漢代韓王信,以及弓高侯韓頹當。自韓頹當以降,韓氏分成若干支系。
  • 韓愈為何會有「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的感慨?
    韓愈文章做得很好,唐宋八大家他是第一位——文起八代之衰,評價很高。做官也做得蠻大的,做過刑部侍郎,相當於現在副部長的職務。他闢佛是站在本土文化的立場,韓愈本人對佛經並沒有太大的深入,因為隋唐之際,很多的文化人都學佛去了,於是就使得那些對儒家主流意識形態一往情深的人覺得心裡不平衡,他就站在自己本土文化的立場,本能地要加以排斥,所以韓愈做了篇論文《原道》,闡述先王之道。
  • 韓愈的家國情懷
    韓愈擁有典型的君子人格,注重個人知識修養和道德修為,他操行純正,目標堅定,談文論道直爽坦率,從不畏懼或迴避什麼。在倡導古文革新運動中,他不錯過任何可以宣傳自己散文革新主張的機會,可謂殫精竭慮。他有一顆平等仁愛之心,與人交往,無論對方發跡或是潦倒,他都坦誠相待、傾心相對。他善於誘導勉勵後進,只要一心向學入了他的門舍,他都會以賓客之禮相待,時刻不忘以身作則,時刻不忘以振興名聲教化、弘揚仁義為己任。
  • 名句 |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 【出自唐代韓愈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賞析】 韓愈一生,以闢佛為己任,晚年上《諫佛骨表》,力諫憲宗「迎佛骨入大內」,觸犯「人主之怒」,差點被定為死罪,經裴度等人說情,才由刑部侍郎貶為潮州刺史。 潮州在今廣東東部,距當時京師長安確有八千裡之遙,那路途的困頓是不言而喻的。當韓愈到達離京師不遠的藍田縣時,他的侄孫韓湘,趕來同行。
  • 【故事】韓愈潮州驅鱷魚
    後經裴度等文武官員保奏,才赦免死罪,貶職到八千裡之外的荒涼小城潮州任刺史。 潮州不僅偏僻荒涼,文化落後,生活原始粗陋,學校不興,思想愚昧。面對如此境況,韓愈放下怨恨,投身政務。初至潮州,人生事不明,除了審閱公文,就是體察民情。 潮州依山近海,有一條河流,曰:「寒江」,又稱「惡溪",當地百姓多次到府衙反映,有一怪獸出沒河中,吞食人畜。
  • 韓愈:從苦孩子到大佬的逆襲
    李白不輕易評價一個人。頂多是讚揚一下某人具有愛喝酒、狂放不羈的性格特點。對於做官,又具有如此威望與德行的同行,雖然地處偏遠,身居下僚,李白仍不忘歌頌。他死後六年,這個叫韓愈的小朋友出生了。韓愈年方三歲,父親去世。其實父親的年紀也不小了。因為韓愈哥哥韓會的兒子,也就是「十二郎」,已經同韓愈差不多大了。